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暅生平简介

中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暅生平简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3/12/8 6:48:56

祖暅,字景烁,(456年~536年)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中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之子。同父亲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祖暅原理”。祖冲之父子总结了魏晋时期著名数学家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公理(或刘祖原理)。祖暅应用这个原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该原理在西方直到十七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Cavalier)发现,比祖暅晚一千一百多年。祖暅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祖冲之去世后,他在梁朝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八年、九年先后三次上书,建议采用他父亲编制的《大明历》,终于使父亲的遗愿得以实现。祖暅的主要工作是修补编辑他父亲的数学著作《缀术》。他运用祖暅原理和由他创造的开立圆术,发展了他父亲的研究成果,巧妙地证得球的体积公式。他求得这一公式比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Bonaventura

Cavalieri,公元1589年-1647年)至少要早1100年。

祖暅还有不少其他科学发现,例如肯定北极星并非真正在北天极,而要偏离一度多等等。算得这些结果,同他丰富的数学知识是分不开的。

由于家学渊源,祖暅从小也钻研数学。祖暅之有巧思入神之妙,当他读书思考时,十分专一,即使有雷霆之声,他也听不到。有一次,他边走路边思考数学问题,走着走着,竟然撞了对面过来的仆射徐勉。“仆射”是很高的官,徐勉是朝廷要人,倒被这位年轻小子碰得够戗,不禁大叫起来。这时祖暅之方才醒悟。梁朝与北魏打仗,失败,祖暅之被魏方扣留,安排住进了驿站,很受优待。

祖暅还结识了一位天文学的爱好者信都芳,两人常常在一起研讨天文、数学,十分投机。祖暅之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教给信都芳,使他有很大进步。祖暅之在科学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大明历》就是由于他的建议,才被梁朝采用。有的记载说,《缀术》有他的研究成果。他首次得出计算球体体积的公式,虽然比阿基米德晚了将近千年,但由于是与其父祖冲之运用独创的方法得出的,也不失是一种智慧结晶。他还研制了铜日圭、漏壶等精密观测仪器多种。祖暅之的儿子祖皓,续传家学,后来也成了数学家。

祖暅将数学知识传给了信都芳、栖成和自己的儿子祖皓,他们三位后来都成了数学家。

具体介绍

祖暅又称祖暅之。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之子,字景烁。在梁朝担任过员外散骑侍郎、太府卿、南康太守、材官将军、奉朝请等职务。青年时代已对天文学和数学造诣很深,是祖冲之科学事业的继承人。他的主要贡献是修补编辑祖冲之的《缀术》,因此可以说《缀术》是他们父子共同完成的数学杰作。《九章算术》少广章中李淳风注所引述的“祖呕之开立圆术”,详细记载了祖冲之父子解决球体积问题的方法。刘徽注释《九章算术》时指出球与外切“牟合方盖”的体积之比为a:4,但他未能求出牟合方盖的体积。祖冲之父子采用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两个等高的立体,如在等高处的截面积恒相等,则体积相等)的原理,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给出球体积的正确公式。这一原理后人称之为“祖暅原理”,在西方,直到17世纪才由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里重新发现。在天文学方面,祖暅曾于504年、509年和510年三次上书建议采用祖冲之的《大明历》,最后一次终于实现了父亲的遗愿,《大明历》被梁武帝天监年间采用颁行。他还亲自监造八尺铜表,测量日影长度,并发现了北极星与北天极不动处相差一度有余,改进过当时通用的计时器-漏壶。著作有《漏刻经》、《天文录》等,但前者失传,后者仅存残篇。

祖暅是南北朝时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儿子,字景烁。生卒年代不详

他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里的“幂”指水平截面的面积,“势”指高。这句话的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这个原理很容易理解。取一摞书或一摞纸张堆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手推一下以改变其形状,这时高度没有改变,每页纸张的面积也没有改变,因而这摞书或纸张的体积与变形前相等。祖暅不仅首次明确提出了这一原理,还成功地将其应用到球体积的推算。我们把这条原理称为祖暅原理。祖暅原理在西方文献中称为“卡瓦列利原理”,1653年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Cavalieri,1598-1647)独立提出,对微积分的建立有重要影响。以长方体体积公式和祖暅原理为基础,可以求出柱、锥、台、球等的体积。

祖暅求得这一公式比意大利数学家卡发雷(BonaventuraCnvalieri,公元1589年-1647年)至少要早1100年。

祖暅结识了一位天文学的爱好者信都芳,两人常常在一起研讨天文、数学,十分投机。祖暅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教给信都芳,使他有很大进步。

标签: 南北朝

更多文章

  • 琅琊榜梅长苏原型 梅长苏身上有陶弘景的影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琅琊榜

    架空历史剧近来很红火,例如前几年的《甄嬛传》,今年的《琅琊榜》,此类剧真正是纯属虚构,无其事,无其人,却隐隐约约让人感觉到个中道出的人情世故和故事模式,总和历史上某段时期能套得上,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此,《甄嬛传》原书本来没有具体所指是哪位皇帝和王爷,但电视剧里设置成雍正和果郡爷,倒也妥帖。对于最近

  • 山中宰相陶弘景:南北朝佛道双修的全能人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陶弘景,双修,南北朝,

    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谥贞白先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道教茅山宗的开创者。他曾在南朝宋、齐、梁三朝作官;在宗教信仰方面,道、佛兼宗。他一生似宦非宦,似隐非隐。后人对他议论颇多,毁誉不一。本文拟就其生平事绩、著述及思想作全面评述,以拨散云雾,显现其庐山面目。一、生平事迹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

  • 陶弘景简介 南北朝时期梁山中宰相陶弘景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陶弘景,南北朝,山中宰相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

  • 萧子良简介:南朝齐宗室,组织名士编成《四部要略》千卷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子良,南朝齐

    南朝(420-589)承自东晋,有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四朝,均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北朝(386-581)承自十六国,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北周灭北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一时期杰出名人的详细介绍,一起

  • 竟陵王萧子良能力出众为何没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子良

    竟陵王萧子良出生在460年,他是兰陵地区的人,同时也是南齐的宗室,他的父亲是齐武帝,文惠太子是他同一个母亲的哥哥,在早年时期曾经担任过昭陵王身边的参军和主簿,后来又担任了安南长史,在479年的时候担任会稽地区的太守。直到他的哥哥继承皇位之后他才成为竟陵王。竟陵王萧子良图片竟陵王萧子良一直非常喜欢和儒

  • 萧子良简介 齐武帝萧赜次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萧子良,南北朝,文宣王

    萧子良(460~494)字云英,南兰陵(治今常州西北)人,竟陵文宣王。为齐武帝萧赜之次子,母亲为武帝皇后裴惠昭,文惠太子萧长懋同母弟。早年任刘宋邵陵王刘友的左行军参军、主簿,后升安南长史,南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任会稽太守。次年,改任丹阳尹。在此,他开仓济贫,开垦荒田,发展农业生产。齐武帝萧赜即

  • 袁齐妫:历史上预言最准的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袁齐妫,南北朝

    公元405年,这一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左光禄大夫袁湛家生了个女儿,取名叫袁齐妫。说起这个袁家,也是显宦望族,是陈郡阳夏人。袁齐妫的曾祖父曾做过晋朝的太守,祖父袁质做过琅琊内史,父亲袁湛则在刘宋官至左光禄大夫。我们知道,所谓“子以母贵”。这个袁齐妫的母亲身份卑微,是袁湛的小妾,因此袁齐妫在袁家的地位也就

  •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袁齐妫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袁齐妫,南北朝

    袁齐妫(405年-440年),陈郡阳夏人,左光禄大夫袁湛之女,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皇后。初为宜都王妃,生刘劭和东阳献公主刘英娥。元嘉元年(424年),宋文帝继位,立为皇后。元嘉十七年(440年),袁齐妫去世,时年三十六岁,谥号元皇后。袁齐妫是左光禄大夫袁湛的女儿,其母王氏出身卑微,袁齐妫在五

  • 皇后袁齐妫用30万来试皇帝的心 结果竟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袁齐妫,南朝,宋文帝

    天家无亲情,更别说是夫妻之间的恩爱少有了。事实上帝后们处在高处,远非平头百姓那么自由,牵一发而动全身,动静太大受不了。其实也可以理解,利益决定一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疏离,一切都是有因由的。聪明人,要自己掌握这个度。自视太高,位置没摆对,自然就不会有幸福感可言。南朝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宋

  • 北魏名将邢峦:攻占川蜀彻底压制了南梁的反扑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北魏,邢峦,南梁,

    邢峦(公元463—514年),字洪宾,河间鄚(今任丘)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延昌三年(公元514年),邢峦得暴病死,年仅5l岁,宣武帝念其生前战功卓著,下诏书赐给布四百匹,朝服一袭,办理丧事。并追赠车骑大将军,瀛州刺吏,谥号文定。葬于瀛州武垣县永贵乡崇仁里(今河间市沙洼乡南冬村)。《魏书·邢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