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与至交好友华歆割席断交

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与至交好友华歆割席断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537 更新时间:2023/12/29 12:23:56

管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丞相管仲的后人,后世流传的管宁的故事很多,那么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要探究管宁是个怎样的人,要从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事业方面。管宁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始终没有踏入仕途一步,曾经曹魏几代的统治者都听说他的贤明征召过他,但是管宁却都拒绝了,他宁愿过着清心寡欲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不想踏入世俗,污染了他一生的人生守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管宁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

第二个要从管宁的交友来看管宁是个怎样的人。不管是“锄园拾金”还是“割席断义”,都表现了管宁的原则性很强,不会因为关系的亲疏而有所改变。

管宁的一生都坚持着自己为人处事的原则,守住自己的本心,任世间浮华飘散,也不改变心中的矢志。在他十六岁那年,父亲去世,而他的家境十分的困难,周围的亲戚朋友体谅他的境地,纷纷伸出援手,可是却无一例外的被管宁拒绝了,他只是用自己仅有的能力,给父亲办了一个简单的葬礼。按说有人可能认为管宁实在是太傻了,不过管宁有多大能力就办多大的事儿,况且,为父亲办葬礼凭借的是自己的一颗真心,管宁做到了,那么其他的还有什么更重要的意义呢?他虽然不是什么大人物,可是他的身上却有着不一样的耀眼的闪光点。他的清高和朴质,让人们揭开了他神秘的一面。

再到后来的到辽东去躲避战乱,这在当时是很有政治眼光和敏感度的行为,管宁在辽东为一些人讲诗书礼仪,谈祭祀、陈明礼让,可是在国家的统治者征召他入朝为官的时候,他却是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可以看出,他就是一个淡泊名利、内心高洁、视金钱和名利如粪土的人,他只想一心做着自己的学问,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远志向传播出去的人生导师。

管宁华歆

管宁华歆都是汉末时期的人。管宁华歆两个人曾经是非常好的朋友,但是后来因为一些事情,管宁和华歆断绝了朋友关系,这是因为什么呢?

管宁在汉末天下动荡大乱的时候,管宁到辽东地区避乱,他在当地很有名望,为同是逃避战乱的人们讲解《诗经》等,人们很乐于得到他的教导指点,在返回中原之后,曹魏数代帝王曾经多次征召管宁,但都被他拒绝了。

华歆是平原高唐人,是汉末魏初时期的名士,曹魏时期的重要大臣。早年间,他的师傅是太尉陈球,和管宁是同门,在汉灵帝时期,任郎中之职。之后成为曹操的军师,在曹丕即位时封为安乐乡侯。在公元232年1月30日去世,谥号敬候。

而关于管宁华歆的故事最著名的有两个——“割席断交”和“园中共锄”。

园中共锄说的是管宁华歆两个人有一次一起在园子里锄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看见又扔了出去,而华歆捡起来却很是欢喜,管宁劝说不义之财不可得,华歆却还是舍不得的左看右看,管宁看了只得摇头叹息。

割席断交的故事是说两个人读书的时候,门口有贵族乘着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专心读书,对马车视而不见,而华歆却盯着那车看的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发出羡慕的感慨,于是管宁割断了席子以示断交之意,并且对华歆说道:“以后你不是我的朋友。”

通过这两个故事可以说明管宁华歆两个人的世界观不同,也不能评判谁对谁错。

管宁礼让

管宁礼让主要讲述的是在管宁居住的小村子里的一件事。那个时候人们都在井边打水,经常因为这件事儿发生冲突争斗,管宁见了便很担心这样的情况,于是他用自己为数不多的积蓄买了很多的打水器具,以供人们打水用同时不详让别人知道这件事是他做的。

人们看见器具又得知了是管宁所做的,很是自责感慨,从此再也不争斗了。另一件关于管宁礼让的故事说的是邻居家的牛破坏了管宁的田地,管宁不但不生气责问,反而亲自将牛拉到路边喂食,等到邻居家接过牛的时候,心里也是愧疚极了,像是做错了什么大事儿一样。从此之后,管宁生活的地方便再也没有争斗了,而管宁礼让的故事也流传到各地。

管宁是管仲的后人,虽然家中并不富裕,但他坚持用自己的积蓄过着清苦的日子,并且放弃了多次国家帝王的召唤,过着平淡质朴的普通人的生活。他可以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与好友断交,也能为了自己的志气,拒绝亲戚朋友的资助,他放弃了名与利,只愿意为自己而活。

但是这样说又有些不公平,在管宁礼让的故事中,村人打水争斗其实和管宁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可是他却可以为了别人而着想,可见他并不是真正的清高冷漠之人,虽然淡泊名利,但是却有着自己的为人处事的原则。而在邻居牛祸乱了自己的田地之时,他反而让邻居自己认识到了错误而悔恨不已,说起来他也是个聪慧豁达的人。

标签: 割席断交

更多文章

  • 春秋时期管宁和华歆非常好的朋友却断绝了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管宁,华歆

    管宁,是春秋时期著名的丞相管仲的后人,后世流传的管宁的故事很多,那么管宁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管宁图片要探究管宁是个怎样的人,要从几个方面。首先是他的事业方面。管宁满腹诗书,才华横溢,却始终没有踏入仕途一步,曾经曹魏几代的统治者都听说他的贤明征召过他,但是管宁却都拒绝了,他宁愿过着清心寡欲无忧无虑的生活

  • 东汉末年名士、大臣邴原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邴原

    邴原十一岁时父亲去世,家中贫穷,又早早成了孤儿。他家隔壁有学堂,邴原经过学堂旁就哭泣。老师问他说:“小孩子悲伤什么?”邴原说:“孤儿容易伤心,穷人容易感怀。那些学习的人,必定都是父兄都有的人,一是羡慕他们没有成为孤儿,二是羡慕他们能够学习,心里悲伤,因此流泪。”老师也为邴原的话哀伤,说:“想读书,可

  • 【邴原自制】原文翻译,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邴原自制

    邴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诗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已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译文邴原从前很能喝酒,自从出门游学之后

  • 陈寿称王脩为“忠贞”?只因他屡次舍身救人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曹操

    王脩是这么说的,一生也都是这么做的。他是北海人,初平年间,孔融担任北海国国相,征召王脩任主簿,代理高密令。 当时天下动乱,郡中时常有谋反的人,王脩一听说孔融有危难,就连夜奔往孔融那里。当初,那些贼人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孔融就对身边的人说:“能冒着危难前来帮我的,只有王脩了!(能冒难来,唯王脩耳!)”话

  • 东汉末年大臣王脩简介: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脩,东汉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脩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脩(生卒

  • 王脩是谁?三国王脩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脩

    王脩七岁时死了母亲。他的母亲是在社日那一天死的,第二年邻里在社日祭祀祭神,王脩因感触而思念母亲,非常悲哀。邻里听到他的哀哭声,因此停止了祭神。二十岁时,王脩到南阳游学,住宿在张奉家里。张奉全家人都生了病,没有人去看望他们,王脩怜悯他们,亲自照料他们,直到他们病好了才离开。帮助孔融初平年间,北海孔融徵

  • 三国田畴简介:帮助曹操北征乌丸的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田畴,三国名将

    右北平无终人田畴,字子泰,喜欢读书,擅长击剑。二十二岁的时候,被幽州牧刘虞召为从事,替刘虞出使长安,完成使命。朝廷封他为骑都尉,田畴认为天子还在外没有安定下来,自己不敢受这种荣宠,因此坚辞不受。北征乌丸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丸。还没到乌丸就派使者召田畴。田畴催促门人尽快准备行李。门人不解

  • 三国时最牛个人工作室:田畴联手曹操出征乌桓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田畴,曹操,张辽,

    个人工作室这玩意,其实史上很早就有了。说远一点,例如战国时候的鲁仲连,凭借私人身份,化解了巨大的国际危机,瓦解超级大国的军事侵略,却继续当自己的小老百姓、独行侠。事实上,鲁仲连所代表的,就是一家民间的点子公司、公关公司,以民间的身份调停国际危机。再远一点,就是墨子,居然凭着民间讲师的身份,直接见到公

  • 三国时期国渊人物生平简介,历史评价一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三国,国渊

    国渊年少时曾师从事奉郑玄。后来与邴原、管宁等人到辽东郡躲避兵乱。返回故乡以后,被曹操征召任司空掾属,每次在曹公府上议论政事,常常正色直言,谦让无私。曹操想广泛地兴办屯田,让国渊主持这项事务。国渊屡次陈述应当增减的项目,考察土地,安置民众,计算百姓数量,设置官吏,明确考核的办法,五年的时间里,就使粮仓

  • 【国渊断案】原文翻译,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国渊断案

    原文国渊字子尼,乐安盖人也。师事郑玄。太祖辟为司空掾属,每於公朝论议常直言正色,退无私焉。太祖欲广置屯田,使渊典其事。渊屡陈损益,相土处民,计民置吏,明功课之法,五年中仓廪丰实,百姓竞劝乐业。太祖征关中,以渊为居府长史,统留事。田银、苏伯反河间,银等既破,后有馀党,皆应伏法。渊以为非首恶,请不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