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名臣诸葛亮在出山之初为何会屡屡犯错?

解密:名臣诸葛亮在出山之初为何会屡屡犯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1739 更新时间:2024/4/13 16:38:28

诸葛亮出山之初,曾经让刘备大喜过望。两人亲密无间的劲头让关羽张飞都有点吃醋了。刘备则声称自己和诸葛亮的组合是“如鱼得水。”

但如鱼得水的日子随着法正的到来就结束了。自从伐蜀之后,法正就成了刘备手下的头号红人。此消彼长,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

也就是说,法正的日子过得越红火,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从建安十九年入蜀之后,诸葛亮在刘备手下的日子就进入了漫漫黑夜。

虽然在政治的地位上,诸葛亮并未遭贬,反见荣升,但在权力上,他已经无法贴近蜀汉中心。

对于“治实不治名”的诸葛亮而言,实质权力的外落是很痛苦的。诸葛亮也很清楚刘备的想法,要东山再起到入蜀前的荣光只怕不易。

所以,诸葛亮此时把法正当成了自己的绊脚石和拦路驴。法正每获得一点成绩,一点功劳,就会让诸葛亮倍感失落。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传急书让诸葛亮发兵。诸葛亮非但没有马上执行,他甚至还有了抗拒命令的想法。

那时诸葛亮的职务是军事将军,署刘备之府事。刘备外出时,诸葛亮负责“足食足兵”。也许当时成都城里本来就缺兵,城内治安力量匮乏,外派军队恐怕会引起后方混乱。

而且,即使汉中战役赢得胜利,主要的功绩也算不到诸葛亮的头上。此时出兵,相当于是在帮法正的忙啊。

从事后来看,诸葛亮的这一招确实是一步昏招,不但没有为自己争取到更大的利益,反而反手取刃,给别人留下了把柄和口实。

总结起来,一向给人胸襟坦荡之印象的诸葛亮,这一次出招至少有两点错误:

一,口是心非。之前蜀汉有人希望诸葛亮出头惩戒法正,但诸葛亮则说“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非但不同意,还把法正夸了一顿。但话音未落,他就在背地里出手了。

二,时机不当。当时法正在前线和曹军作战,是为了帮老大刘备打江山,并非干私活。这时诸葛亮留守后方,对前线的法正耍小动作很不可取。说小了是公报私仇,说大了,就是耽搁了刘备的江山社稷,罪莫大焉。

如果诸葛亮认为自己的职责只是“镇守成都,足食足兵”,而要调动人马非得有蜀郡太守留在成都,那为何刘备决定带法正出征时,不提出要他人代任蜀郡太守,出征后也不提,偏偏在刘备“急书发兵”之时提出。这同韩信有何区别?难道不是逼宫之举么?

因为口是心非,因为时机不当,最终诸葛亮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按照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他会吃这个暗亏吗?

所以,当法正帮刘备打下汉中之后,法正名正言顺的当上了尚书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更加稳固了。诸葛亮呢?非但没有获得任何晋升,反而引起了刘备更大的疑心。

而那个杨洪在当了几天蜀郡太守后,在汉中之战结束后,就转为了“益州治中从事”。可见法正回来之后就发起了反击。但在刘备死后,诸葛又将杨洪抬了出来,“赐爵关内侯,复为蜀郡太守、忠节将军,后为越骑校尉,领郡如故”。杨洪从刘备时期的默默无闻,到诸葛时期的“外统都畿”的蜀郡太守,可谓是青云直上。

当然,杨洪确实很有能力。但一生谨慎的诸葛亮为了提拔他不惜得罪刘备和法正这两大巨头,是不是得不偿失呢?诸葛亮为什么犯下这样低级错误呢?

因为在那几年是诸葛亮人生中最黑暗的几年。无论是在事业上,在爱情上,在家庭上,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

我们分开了好好说说。首先,在事业上,大家已经知道,法正的风头完全盖住了诸葛亮。而就在汉中战役打响的同时,诸葛亮又接到一个坏消息:鲁肃死了。

鲁肃死就死了吧,对诸葛亮的影响很大吗?当然,对诸葛亮的打击犹如釜底抽薪。

众所周知,诸葛亮为刘备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联合东吴打了一场赤壁大战。而在东吴方面,也极力主张孙刘联合的就是鲁肃。而鲁肃一死,诸葛亮就失去了和东吴联合的纽带。他赖以生存的最大功绩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

事实也确实如此。鲁肃死后没多久,孙权就派人夺回了荆州,杀死了关羽,与刘备在大干了一场。诸葛亮“孙刘联合”的心血也毁于一旦了。

标签: 名臣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揭秘诸葛亮的锦囊妙计为何只能用三次?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演义中的诸葛亮,智慧如同神人,简直所向披靡。从初出茅庐到五丈原病死,他屡出奇谋,其中更是三次使用锦囊妙计。第一次是在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这件事上。当时刘备、诸葛亮趁曹操赤壁之战失利,大肆扩充地盘,先占领荆州大部分地方,引起东吴孙权不满。于是孙权派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被拒绝。周瑜就向孙权献计:和刘备

  • 关羽不仅是刘备眼中的兄弟还诸葛亮心头的隐患!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关羽

    咸鱼翻身东汉末年,刘备与张飞关羽在涿州一带起兵,经过多年的转战,最后逐步发展壮大。刘备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后来投靠刘表,暂时驻扎在新野,在那里,请出了年轻的诸葛亮作为自己的首席谋士。从此刘备如咸鱼翻身,事业上更进一步。驻守荆州在诸葛亮的协助下,刘备顺利占了荆州三座城池,开始对益州用兵。临行前,让诸葛亮

  • 大家士族还是草根崛起,诸葛亮背景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出师表,刘表

    第一次北伐前夕,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文,论述北伐的必要性,便是上学时都要背诵的《出师表》。文章中,他这样介绍自己身世,“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就是麻布衣服,古代人对穿衣服有要求,衣服的颜色、材质与社会身份有关。按规定,老百姓不能穿丝绸制品,只能穿麻布做的衣服,所以老百姓也用布衣来指代。躬

  • 诸葛亮杀人不见血独门武功秘籍:“盖世气功”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公元181年,卒于公元234年,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在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的一个官宦家庭。诸葛亮是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裔。父亲诸葛圭,字君贡,汉末为泰

  •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擒故纵。可见,兵书的魅力令人折服。网络配图如今,兵书在国外亦受到热捧,我国古典兵书《孙子兵法》被奉为

  • 解密: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没识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司马懿攻占街亭,引兵十五万,望西城峰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原有的五千士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惊慌失措。孔明登上城墙,果然看见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而来。于是传令把所有旌旗都收藏起来,诸将各守城铺,不许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违者立斩。并

  • 风水谜团:诸葛亮下葬怪事重重 “选穴”极具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相传诸葛亮因为魏延夜闯营帐,一不小心踹灭了灯盏,延寿之法被破坏,自此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遗书后主刘禅,嘱其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网络配图诸葛亮生前给他人看风水,死后给自己“选穴”的故事更是极具传奇。据说诸葛亮在他死前,曾立下遗嘱说要葬在定军山,这

  • 揭秘诸葛亮北伐 司马懿为什么不敢出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在斜谷口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

  • 诸葛亮的后人是谁 至今仍有血脉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里面军师要属诸葛亮最厉害,他的才智都是无人能敌的,当时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也形成了一个三顾茅庐的典故,他一生经历的故事都被后人一一记录下来,七擒孟获、赤壁鏖战、草船借箭、羽扇纶巾、出师未捷身先死等,但是他的后代又如何,至今还有人在吗?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

  • 揭秘:为什么不成器的诸葛亮被吹得这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什么“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其实第一个提出这说法的是《三国演义》中被为描写成“忠厚傻瓜”的鲁肃,建安五年,鲁肃与孙权“合榻对饮”时就已经提出来了。过了六七年之后,才有了“三顾茅庐”,诸葛亮不过是学鲁肃的舌罢了。所谓“舌战群儒”,好像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口气把江东才俊张昭、虞翻、步骘、薛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