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435 更新时间:2024/4/13 16:38:08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擒故纵。可见,兵书的魅力令人折服。

网络配图

如今,兵书在国外亦受到热捧,我国古典兵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经”,成为政治家的治国方略、军事家的制胜秘诀、外交家的谈判法宝、企业家的营生之本、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学员的“口袋书”。对于比国外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早2000年的《孙子兵法》,我们军人更应该拿起这个“传家宝”,让它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中发挥更大作用。

兵书之所以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香,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朴素唯物辩证理念。在吴王阖闾面对星象学“测定”而对攻越举棋不定时,孙武指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他的唯物论思想批驳了天命论。透过兵书中战法战策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分析、研判、综合、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能力是不少人在工作实践中所缺乏的。因此,掌握兵书中的思维方式,就能避免看问题鼠目寸光、分析问题以偏概全、解决问题不讲章法。

网络配图

带兵之道,兵书中早有明示。《孙膑兵法》第六篇《月战》开篇即云:“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将苑》中《哀死》曰:“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道出了带兵的核心——以人为本。《孙子兵法》中提出带兵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又从反面提出了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兵书中的“爱兵如子”“爱卒如婴”?我们提着灯笼在苦苦寻觅的带兵之道,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网络配图

兵书中的战略战术是经过无数次流血牺牲总结出来的,其战略战术思想博大精深,堪称精髓。《兵谋》中三十二谋个个都是战略,《三十六计》中计计都是战术。面对战略战术,很多人也许会说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之类的话语,但为什么千年之后毛泽东提出的避实就虚、以迂为直等战法与兵书异曲同工,我们各种方案、预案中的迂回包抄、设卡堵截等战法与兵书不谋而合?答案只有一个——兵书是树,这些战略战术是枝。新时期,古代兵书上的战略战术仍然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学习古代兵书,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把它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创新。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解密: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为什么没识破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司马懿攻占街亭,引兵十五万,望西城峰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原有的五千士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两千五百军在城中。众官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惊慌失措。孔明登上城墙,果然看见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而来。于是传令把所有旌旗都收藏起来,诸将各守城铺,不许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违者立斩。并

  • 风水谜团:诸葛亮下葬怪事重重 “选穴”极具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相传诸葛亮因为魏延夜闯营帐,一不小心踹灭了灯盏,延寿之法被破坏,自此一病不起。弥留之际,他遗书后主刘禅,嘱其在他死后,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网络配图诸葛亮生前给他人看风水,死后给自己“选穴”的故事更是极具传奇。据说诸葛亮在他死前,曾立下遗嘱说要葬在定军山,这

  • 揭秘诸葛亮北伐 司马懿为什么不敢出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

    公元234年春天,诸葛亮经过三年劝农讲武的准备,在斜谷口再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同时派使臣到东吴,希望孙权能同时攻魏。四月,蜀军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下扎营寨。司马懿则率领魏军背水筑营,想再次以持久战消耗蜀军粮食,令蜀军自行撤退。魏将郭淮认为蜀军必会争夺北原,司马懿认同,便派郭淮先前往防备。果然

  • 诸葛亮的后人是谁 至今仍有血脉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里面军师要属诸葛亮最厉害,他的才智都是无人能敌的,当时在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也形成了一个三顾茅庐的典故,他一生经历的故事都被后人一一记录下来,七擒孟获、赤壁鏖战、草船借箭、羽扇纶巾、出师未捷身先死等,但是他的后代又如何,至今还有人在吗?诸葛亮的后代诸葛瞻字思远,诸葛亮的儿子十七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

  • 揭秘:为什么不成器的诸葛亮被吹得这么高?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

    什么“未出茅庐,先知天下三分”?其实第一个提出这说法的是《三国演义》中被为描写成“忠厚傻瓜”的鲁肃,建安五年,鲁肃与孙权“合榻对饮”时就已经提出来了。过了六七年之后,才有了“三顾茅庐”,诸葛亮不过是学鲁肃的舌罢了。所谓“舌战群儒”,好像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口气把江东才俊张昭、虞翻、步骘、薛综

  • 刘备诸葛亮留下何政治遗产?开明的政治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遗产

    三国天下纷争,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在魏蜀吴三国中,又数蜀国实力最弱、地盘最小。但蜀国却一直拥有大批粉丝,因为它有很多有魅力的地方。比如说,蜀国的政治最开明、政局最稳定、内部最和谐,这一点完爆魏、吴两国。魏、吴两国的政治斗争都极其残酷,而且内乱不断。网络配图魏国方面,先是元勋荀彧离奇死亡。之后,德高望重

  • 诸葛亮为何不敢走子午谷 真相让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子午谷

    在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的时候,长期驻守汉中的魏延提出,走子午谷奇袭长安之计谋。而且提出只需要5000人,就可以乘其不备拿下长安,一定中原。但是被诸葛亮拒绝,这也令后世扼腕叹息,表示如果诸葛亮听了魏延计谋,没准蜀汉就统一天下了!那么当时诸葛亮为何不敢让魏延冒险奇袭呢?这里面有何隐情?网络配图让我们来分

  • 三国演义形象被拔高的六大人物:诸葛亮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三国

    国人对三国的印象很多都来源于三国演义,至少大部分都熟悉《三国演义》而不知晓《三国志》。《三国演义》作为出色的历史小说,谈及到里面的人物形象,总是会存在一些批评的,比如常见的是说:拔高了主人公的形象,或贬低弱化了对手的能力。那么《三国演义》之中到底拔高了哪些英雄人物呢? 今日,不妨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 诸葛亮临死前的神机妙算!真的神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临终时,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把杨仪叫到身边,嘱咐说:“我死之后,军中大事全交给你,魏延对此次出兵不满,可能叛乱,你要把马岱将军安排在他身边,如果他谋反,就让马岱杀掉他!还有,我死之后,要绝对封锁消息,否则司马懿会乘机出兵。如果他出兵,你们可把我的木像推到军前,司马懿以为又中了计策,必然会大

  • 诸葛亮三万打不赢他一千 竟被视为郭嘉再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郝昭

    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失败是因为马谡失街亭,第二次是久攻陈仓不下魏国援军又到了,第三次是诸葛亮出兵占领了武都和阴平,这个时候他就回师蜀国了,后来换成了魏国进攻,因暴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第四次是司马懿的反间计,让刘禅听信谗言令诸葛亮退兵,又不发粮草,所以失败。),到了最后的时候,诸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