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

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70 更新时间:2024/4/13 16:27:04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居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蜀汉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兵出斜谷屯扎于五丈原后,用木牛流马转运粮草,和司马懿所率魏军对峙于渭南。诸葛亮考虑到之前每次进兵都面临粮草接济不上的困局,使自己壮志难酬,所以此次北伐,他分拔出一部分兵力在渭水两岸屯田。

网络配图

蜀军屯田士兵混杂在当地居民中间,但士兵们只开荒种地,从不扰民,因此与百姓相处得很是融洽。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

这是诸葛亮生命中最后一次北伐。谁也料不到,小小五丈原,竟成诸葛亮的伤心地,也成了他灵魂的最终皈依之所。刘备死后,蜀相诸葛亮先后发起过六次北伐,讨伐的目标都是盘踞中原的强大曹魏。前五次兵出祁山均功亏一篑,未得中原寸土不说,还落得个国家窘迫、百姓疲弊的可怕后果。

五丈原位于今天的陕西岐山县境内,地势高耸,北临渭水,南依棋盘山,东西两面沟壑纵横,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古文献记载,彼时魏太师司马懿已经率军南渡渭水,假如隔江对峙的诸葛亮引蜀军反其道而行之,率蜀军北渡渭水,就会截断魏军的退路,并断绝倾巢南渡魏军与长安甚至许昌之间的联系,孤军深入的司马懿,必会陷入进退两难的不利局面。

此事却见诸另一部正史——《晋书》。《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曾对左右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以司马懿的看法,假如诸葛亮驻军五丈原则必死,而据守武功山东向扎营则满盘皆活,他真的能未卜先知吗?这其中究竟蕴含着什么奥妙呢?诸葛亮的粉丝们一贯认为,司马懿喜欢故弄玄虚,他的话毫无道理,不过是想显示其能,顺便稳定一下军心罢了。如果这样评价司马懿,未免把一代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谋略家看得太过简单了。

不论在小说中还是在正史里,司马懿都堪称一代人杰,在军事谋略上,他更是诸葛亮的劲敌与克星。查阅资料得知,司马懿对敌我双方战场形势的判断,完全是有的放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势态与山川地理之利弊,他绝对是知己知彼与谙熟于胸的,他的预测是客观唯物的,而非神神秘秘的唯心主义。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

网络配图

正如前文所说,司马懿统帅魏军南渡渭水,假如诸葛亮来他个战略大转移渡到渭河北岸,等于一举切断魏军与后方的联系,断其后勤补给,抄了魏军的后路。孤军深入的司马懿在渭水南岸孤掌难鸣,粮草不济,进退不得,诸葛亮则可以占据武功山,然后分兵困死孤悬渭水之南的司马懿大军,自率主力沿路北进,直捣长安。然而,一贯料敌如神的诸葛亮似乎没看到这些,他任性地选择扎营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此举对倾巢南渡的魏军侧翼与身后构不成任何威胁,不光是失去了战略主动性,弄不好还会将战场上稍纵即逝的有利战机拱手让出。诸葛亮绝非浪得虚名之人,他虽不能撒豆成兵,但也不是目光短浅的草包一个,他这样做显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从地理上看,他率大军进驻五丈原而不冒险北渡渭水占据武功山,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史料记载,五丈原的背后就是斜谷,假若扼守斜谷,则可以守住与西蜀联系的捷径,假若战事不利,蜀军还可以沿斜谷道从容的回撤西川。

孙权积极响应,于是亲率大军分三路讨伐曹魏。谁料诸葛亮却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率蜀军进驻五丈原后,并未主动攻击隔江对峙的司马懿,而是修葺营寨并命令士兵在渭河之滨屯田打粮,似乎忘记了当初对吴国君臣的承诺。或许身为蜀相的身份,使他乐见自己的盟友孙吴和曹魏打得不可开交,甚至巴不得东边的魏吴战场成为绞肉机,一旦那边成为主战场,蜀国就能坐收渔人之利了,加上司马懿也有率兵远出以躲避魏明帝曹睿猜忌的考量,于是彼此心照不宣,双方都极力避免主动开战,于是魏蜀边境上出现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奇怪景象。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

诸葛亮坐山观虎斗,却装作屡屡求战而不得,虽然演技精湛,但毕竟演过了,那吴主孙权也不是三岁孩儿,可以任人欺哄。

东吴军队刚开始攻势犀利,颇有斩获,魏明帝曹睿见势不妙,先派秦朗率军两万增援西线司马懿,自己则亲率魏军主力对吴军发起反击。此时的孙权,见当面魏军愈战愈强,内心似有所悟,他发觉自己这边已成为主战场,魏军主力正源源不断加入战团,而由蜀军负责的西线战场似乎波澜不惊,并无大战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自己或被诸葛亮忽悠,再傻打下去对己不利,于是他赶紧采取了应对措施,东吴大军迅速鸣金收兵撤回本土。史料记载“(吴军)未至寿春,权退还,孙韶亦罢”。西线战场上,司马懿仍然坚拒不出,诸葛亮还在分兵屯田,似乎在做长久屯驻下去之打算。不久,诸葛亮遣使求战,司马懿却不谈军事,反而拉着使者问起了诸葛亮的饮食起居:“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几米”?

使者答:“三四升”。

网络配图

然后司马懿问起政事,使者说诸葛亮日理万机,事无巨细皆亲力亲为,“二十罚以上皆自省览”。司马懿经过一系列看似不经意的询问,对诸葛亮的状态已经十分清楚,他对左右说:“亮将死矣”!果然,积劳成疾的诸葛亮于当月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司马懿因何判断出诸葛亮将命丧五丈原?

历时七年、反复进行过六次的诸葛亮北伐曹魏战争至此结束。诸葛亮不顾战略失策,以一州之力强攻占有广袤北方的强大曹魏,终因实力相差悬殊而难建尺寸之功,自己也给后世留下了穷兵黩武的形象。而魏国则在明帝曹睿以及司马懿等人的正确指挥下,虽拥优势兵力但却采取防御姿态,最终不战而屈人之兵,逼退了蜀军,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司马懿对于敌我态势的判断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均明显高出诸葛亮一筹,最后的结果也证明了这点。

国与国之间,拼的是综合实力,呈一时之勇,取得一些小胜,玩弄一些小伎俩,绝非克敌制胜的法宝。一贯被看作儒家知识分子典范的诸葛亮,因自己的失策,给本就羸弱的蜀国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如此看来,司马懿对于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的预测并非强加于他身上的魔咒,更非一语成谶,而是一系列偶然中的必然。三国归晋乃大势所趋,历史大潮难于悖逆,即便英明睿智如男神诸葛亮一般,也难免犯错,更难以逆转。看来诸葛亮屯兵五丈原并非其命中必有一劫,而是时势使然,但五丈原的故事或许能为孙刘两家同床异梦、极度脆弱的所谓结盟关系给出一个更恰如其分的诠释吧?

标签: 司马懿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刘备极其忌惮诸葛亮 临死给他戴了个紧箍咒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备,诸葛亮

    说起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一直以来世人都认为这是皇帝和臣子的典范,皇帝对臣子信赖有加,择其善者而从之;臣子多皇帝的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至于积劳成疾,早早的就过世了。可是现在我们再仔细品味“白帝城托孤”里,刘备那句话“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真的是刘

  • 诸葛亮选择刘备真正原因:被逼迫?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诸葛亮

    东汉成规,征辟本州本郡的大族做掾属。这种地方政权和世家大族的合作秩序,在东汉末年的纷乱后遭到扰坏。琅琊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堂兄弟)分仕于三家,便因乱世而宗族子弟流离。还有一例,颍川荀氏避乱冀州,仕于袁绍。网络配图荀彧、孔融这样的名士投靠一方诸侯时,从不是形单影只,而是携家带口,与宗族、部曲相伴而

  • 刘禅这么无能为什么诸葛亮为何不敢直接称帝?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基本上掌握了蜀国的大权,然而蜀国的灭亡,原因最重要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做君主,既然刘禅这么无能,那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为何不取而代之?为何不敢自己去称帝呢?网络配图在刘备去世之后,给刘禅的遗嘱中说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地位之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掌握了国家的军政大

  • 揭秘诸葛亮一生十大遗憾:诸葛亮为何事报憾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

    一代名相诸葛亮是中国古人的骄傲,他的运筹帷幄均胜千里,已为广大中国人所熟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中国人做人做事的榜样,不过看看中国历史,尤其是三国志,诸葛亮这位智者,其实也有遗憾。其一,早孤。诸葛亮从小就死了父母,依靠自己叔父生活。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妈的孩子像根草,诸葛亮小时候没能得到父母

  • 学者称:周瑜度量大 诸葛亮三气周瑜不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周瑜,诸葛亮

    春节期间,在安徽省舒城县采访,得知争议两年多的“周瑜故里”商标注册案已有初步结果,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经过调查和审理,将这一商标权裁定给了安徽省舒城县周瑜文化研究会。这不禁引发了我“周瑜故里今安在”的兴趣,于是,专门拜访了周瑜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周瑜研究专家李卫生,并实地察看了多处周瑜遗址。网

  • 诸葛亮野史:廉洁背后有神秘监督机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东汉的人品监督诸葛亮廉洁一生 得益于口碑监督我们读历史,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史上那些圣贤的美德是与生俱来的,却忽略了圣贤当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和堕落机会。他们能达到人品的高峰是如何地不容易?而且,他们的伟大人格又是由哪些元素铸成的呢?例如诸葛亮,后人往往赞叹他的清廉自守,却并不知道他当时面临多大

  • 天才英雄泪:揭秘诸葛亮为何抱憾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先占有荆州,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再攻占西川一带,到时分兵两路夹击,一路从荆州一路从西川,可以说是当时统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当时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而刘备还没根据,乘下可以图取的就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

  • 不可思议!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四次被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周瑜被他戏弄于股掌之间,鲁肃三番两次的被他“忽悠”,司马懿甚至被他吓破了胆,好像天下人都被他算计了,所有的人都不是他的对手,难怪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他“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有道是:“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三国演义》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却也有失算的时候,曾经四次中了别人的计,

  • 滴水不漏 无懈可击:会演戏的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三国》里就是个神人。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五行八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他无一不通、无一不晓。而且他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诸葛亮有能耐主要是指他在军事上的战绩。诸葛亮确实未出茅庐就知三分天下,这在《三国志》《隆中对》里边说得很清楚的。诸葛亮没出茅庐的时候,“躬耕陇亩,

  • 足智多谋诸葛亮为何在火烧上方谷时马失前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足智多谋,天文地理、兵法神算、奇门遁甲无所不能。尤其是夜关星相的本事堪称一绝,犹记得他在赤壁大战中就是靠此技能巧借东风,获得大胜。那为何会在火上上方谷中马失前蹄呢?这里面有什么科学解释吗?网络配图然而,在火烧上方谷时,诸葛亮却只猜到了开始,未估算到结尾。原本在大火之下,司马懿欲自刎而死,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