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卧龙若出,必兴冢虎,诸葛亮的对手。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卧龙若出,必兴冢虎,诸葛亮的对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20 更新时间:2024/2/10 19:11:42

众所周知,早期曹操手底下有一个十分厉害的谋士,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郭嘉。甚至在民间广泛流传着一句话:“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到底是不是这样呢?郭嘉原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只因看透袁绍此人,谋多而决少,绝对不能成就大事,也不是做大事的人,于是经过荀彧的推荐来到曹操的帐下,从此便跟随曹操一起打天下。曹操觉得郭嘉是他的奇佐,其战略及谋略都超乎他的想象,而最终都能达成非同寻常的效果。

自从,郭嘉加入曹操之后。曹操的地盘是越来越大,不仅帮助曹操灭了吕布,而且还帮其灭掉了袁氏力量,郭嘉提出有名的十胜论,来帮助曹操下定决心与袁绍一战。最终一统中原北方。曹操一人坐拥数十万兵马,但不幸的是,郭嘉虽然是足智多谋,但因为身体的原因,于公元208年去世。

与此同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公元208年请出当世奇才诸葛亮下山辅佐。由于连年受到曹操的攻打,本来家底不多的刘备可以说是几乎倾家荡产。除了关,张,赵三位武将,其余兵士几乎每年都是在换人。而诸葛亮的加入,也让曹操十分忌惮,曹操亲自率大军攻打刘备,意图一举歼灭。在诸葛亮的精心策划之下刘备屡次逃出曹操的手掌心,最终屯兵于江夏。

公元208年,在诸葛亮与东吴鲁肃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达成战略部署,这就是诸葛亮隆中对所讲的“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由于当世奇才诸葛亮,周瑜庞统的谋划,公元208年,曹操大军于赤壁大败。曹操败走华容道,被关羽释放,侥幸逃生的曹操曾经感叹到:“奉孝若在,吾焉有此败!

曹操赤壁大战过后退回许都,而此时也出现了一个令曹操非常感兴趣的人物,此人便是道号冢虎的司马懿。曹操十分欣赏司马懿的才能,想据为己用。公元208年,曹操担任丞相,强制下令征召司马懿为文学掾。如果不愿意就杀了他,司马懿无奈只得从命,司马懿担任了黄门侍郎、议郎,主簿等。都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官职。一次偶然的机会曹操发现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从此心里便很忌惮他,只不过司马懿掩饰得非常好,为官上面也是废寝忘食,曹操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公元219年,司马懿终于被升了官,此时他担任太子中庶子,辅佐曹丕。同年曹操与刘备大战于汉中,曹操大败而归。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逝。曹丕继任魏王,不久便自立为帝。司马懿被封为河津亭侯,丞相长史。公元221年,曹丕讨伐孙权,此时升任司马懿为侍中、尚书右仆射。镇守许都。公元226年,曹丕去世,临终之前任命司马懿、曹真、陈群曹休为辅政大臣。

公元229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曹魏,迅速占据武都、阴平。230年,魏明帝伐蜀,此时升任司马懿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司马懿开始掌握军权。由于诸葛亮错用马谡此次曹魏是大胜而归。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此时司马懿与其正面交锋,司马懿早就熟知诸葛亮用兵如神,于是不敢正面进攻,往往都是采用的是小打小闹的战略。类似奇袭粮草等,而司马懿也是利用蜀军粮草不多来对抗诸葛亮。聪明绝顶的诸葛亮分兵屯田,可以算得上是自给自足。再一次粉碎了司马懿的阴谋。

公元234年,诸葛亮准备与司马懿一决雌雄,奈何司马懿始终不接招。即使是几番羞辱他,他都能忍。此时孔明其实已经是病入膏肓了,蜀汉的大小军事都由他一个人来管,换作谁都扛不过来。终于在司马懿拖字决的战略之下,孔明被耗死了。从此司马懿的名声大起,而曹魏军事实权也掌握在手中。终于在公元249年,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拿下曹魏实权。成为当年的曹操。

都说“郭嘉不死,卧龙不出!”我想后面应该还加上一句“卧龙若出,必兴冢虎!”自从诸葛亮下山之后,司马懿的事业是如日中天,最终三国归晋。如日中天,而司马懿便是大晋之祖。

标签: 诸葛亮郭嘉曹操

更多文章

  • 刘伯温曾挖开过诸葛亮之墓,并被吓坏,这里面藏了什么样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伯温

    从炎黄二帝起,华夏民族早已传承了数千年,在这漫长的时间中,中华大地上爆发了多次战争,其间涌现出了大量的枭雄、猛将和智士。虽然到目前为止,公认的绝世枭雄,和真正的悍将数不胜数,但是最受后人推崇的智士,却只有两个人,那就是诸葛亮和刘伯温,民间一度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的说法。诸葛亮是大

  • 蜀汉国有谁会幻想着自己去替代诸葛亮而谋取丞相之位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历史原本是不可以假设的,但读史者会有偏好,往往会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发出不同的感叹,而这种感叹的未尽之意,则往往是诸多的“假如”。比如说庞统,当刘备正处在用人之际,他却意外地死于战场。在刘备为之痛哭之余,读者也不免会有一番感慨:假如庞统不是早死……不过,当这种想象如同天马行空,“假如”也就没有了边际,

  • 此人与诸葛亮齐名,却下场凄惨,至今死因成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元璋,刘伯温,诸葛亮,

    在明朝里,有个人民间传说他料事如神,甚至可以跟诸葛亮齐名,我想大家都猜到了吧!这个人就是刘伯温,作为一个被神话的人,有关他的传说神乎其神,像什么炒饼歌真真假假,后人已无法分辨。看看正史里面的记载,刘伯温其实是被神话的,而这个神话他的人就是朱元璋,老朱为什么要刻意神话刘伯温呢?这不难理解,朱元璋出身底

  • 三国最装逼的10句话,霸气侧漏,我最喜欢诸葛亮的那句。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潘凤

    三国不仅是一个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还是一个装逼能手遍地的时代,随便一句话,都是霸气侧漏,只不过有些人能轻松兑现,而有些人则是刚说完就被打脸。盘点三国最装逼的十句话,一个比一个狂妄。1,我部悍将刘三刀,三刀之内必斩吕布于马下2,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潘凤:我的大斧早已饥渴难耐(新三国)3,说

  • 历史上此人堪比诸葛亮,更有大策略的人,他的能力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延,诸葛亮,

    有人说的军事才能在之上,是一流的军事将领,只不过政治头脑幼稚简单。如果死后把军权交给,会成功吗?只限于能不能灭掉政权,当时的曹魏政权也只是靠司马家族维持,只要干掉,估计就不多能灭掉当时的曹魏政权。的武功和军事才能俱佳,不过武比不过蜀国的五虎上将,而论军事才能又比不上诸葛,但他在蜀国后期也为蜀国立下了

  • 战国七雄几百年都没缺粮,为什么偏偏到诸葛亮这边那么缺?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司马懿,刘备

    若问今天三国谁最有知名,诸葛亮算是榜上有名了。不懂历史的人也都知道有个诸葛亮,虽说不上来他的事迹,但深知他是个聪明、有大智慧的人。西晋史学家、《三国志》的编撰者陈寿曾说诸葛亮:进则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则跨临边疆,震荡宇内。从这评价中,不难看出诸葛的才能与人品。刘备在他的帮助下拿下益州荆州,刘备儿子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执意北伐?不是孤独一掷而是天时、地利、人和齐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

    《虎啸龙吟》讲述的是蜀魏两国军师之间的对决,在刘备死后,诸葛亮抱着克服中原的雄心抱负,毅然决定亲自北伐抗魏,曹睿被迫启用司马懿出山,才有了电视剧中强强对决,才智相拼的好戏。那么精于治国的诸葛亮在蜀弱魏强的局面下为什么要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执意北伐呢?1、刘备的托孤之恩刘备在临终之际语重心长告诉刘禅“汝

  •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生死冤家,双方眼中的对手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诸葛亮,司马懿,

    众所周知,三国中诸葛亮和司马懿是生死大敌,一个是蜀汉丞相,主管蜀国军政,一个是曹魏太尉,后来篡魏立晋,都是“智近乎妖”的巅峰智者。两人在祁山那个地方斗了数年,直接影响了三国后期走向。演义版上,两人相爱相杀,但是从史料来看,并不是含情脉脉的浪漫剧。司马懿眼中的诸葛亮:1.《晋书·宣帝纪》:帝弟孚书问军

  • 诸葛亮竟然建议刘备杀掉养子刘封?何为不怕刘备杀了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刘封,刘备,

    在赤壁之战前,刘备一直是颠沛流离的状态,因此他的子孙后代非常不旺。公元201年,在曹操的大军紧逼下,刘备不得不依附刘表。刘表待他很客气,但是并不给他任何实际的利益,防他如防贼一般,仅仅让他去守新野而已。与刘表相比,刘备相对年轻,也有争夺天下的意志,所以荆州的知识分子有一部分投靠刘备,这更引起了刘表的

  • 诸葛亮留给后人的七条识人之道,一针见血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诸葛亮,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的确是一代谋圣诸葛亮的代名词。即使他集智慧和谋略于一身,但是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如果没有很好的人才协助他,他的才华也不能发挥到极致。原来诸葛亮在选拔人才的时候有独特的见解,时至今日这些观点仍有可取之处。第1、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诸葛亮认为一个人有没有远大的志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