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史上第一位公示财产的高官:有多少财产

诸葛亮史上第一位公示财产的高官:有多少财产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166 更新时间:2024/2/10 9:20:21

诸葛亮,中华五千年浩浩历史长河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虽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里描述的那般“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但他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才能、震古烁今的业绩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极具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中,他更是一位全能的超人,一位让人仰视的谋略大师,一位完美无瑕的智者与几无瑕疵、近乎完美的道德楷模,是代表智慧和胜利的“无敌男神”。

诸葛亮波澜起伏的传奇人生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这其中有罗贯中小说情节水银泻地般的影响,亦有文学性夸张、渲染的成分所致。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毋庸置疑,堪称古今罕有其匹。诸葛亮出身于一个“公务员”世家,远至汉元帝时期其老祖诸葛丰就是一位刚直不阿、不惧背景深厚、势焰熏天外戚势力,敢于火中取栗的直臣,最后甚至因此被免官。诸葛亮家族兴盛于三国两晋时期,其间虽然战乱不断,但诸葛氏子弟出污泥而不染,决不苟同于流俗,堪称人才辈出,灿若晨星。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凡属诸葛家族的“公务员”身上都有一个鲜明的烙印与共性:“忠贞、清廉、谨慎、敬业”。

诸葛亮是诸葛氏家族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实力弱小的刘备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有其一”全凭他的功劳。自刘备白帝城托孤后,面对资质禀赋远不如乃父的刘阿斗,诸葛亮不抛弃、不放弃,“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却事君以礼,谋国以忠”。面对一个资质平庸、甚至离开自己就不能独挡一面的领导,能发乎内心尊之重之,从不流露出丝毫睥睨、不屑之色,而是时时刻刻严格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扶不上墙的烂泥”——后主刘禅尽心辅佐且执礼甚恭,至死都保持诸葛家族的优良传统:忠诚、谦逊、廉洁,一诺千金。面对暗弱的刘阿斗,完全有能力够搞个“烛影斧声,千古之谜”取而代之的诸葛亮却从未起此觊觎念头,连敌对方司马懿都不无钦佩地评价他道:“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他后期殚精竭虑,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拼命护佑加持耽于享乐的后主刘禅。不仅如此,还能做到君臣团结,“上不生疑心,下不兴流言”,上下一心,不生掣肘,才可全力对外。诸葛亮用心良苦、竭尽全力,使偏安一隅、相对弱小的蜀国在魏吴夹缝中生存了42年之久。最后,虽然出师未捷,但也算呕心沥血、拼却老命,让后世为之掬一把英雄泪,

也算赢得“生前身后名”了。

诸葛家族著名“公务员”还有诸葛瑾诸葛瞻、诸葛诞等,亮兄诸葛瑾更是官居东吴大将军、豫州牧高位。诸葛瑾以胸怀开阔,直言敢谏且严谨自律著称,因此他在东吴政坛几乎没有敌人,也获得吴主孙权的青睐、攫拔,最后也得以青史留名。“谨慎”二字似乎已融入诸葛家族子孙的血脉之中,谦虚谨慎并不意味着庸碌无为、随波逐流,只想做无功亦无过的太平官,而是以柔克刚、敢于任事,在柔和似水的谦逊外表下严守底线、坚持原则、促成大业。

史载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临终前,他给蜀汉后主刘禅上了一篇人生最后的奏章,内容居然是一份详细的个人财产申报:“

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死后,人们发现,一切果然如其所言,毫无虚妄之辞。即便是能掐会算,善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亮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将他称为古今“官员财产公示第一人”,此光明磊落、近乎身负道德洁癖之举,可谓首开古代“公务员”财产申报、公示之先河。

诸葛亮不光严于律己,在管束和教育家人子弟方面也非常严苛,甚至有些不近人情,非常值得后人借鉴、效仿。史料记载“宰相之妾无副服”,在那个时代,纳妾是无可非议的,但宰相的小妾居然连套换洗的衣裙都没有,其寒其窘甚至不如一介平民,这就足够让人唏嘘、惊诧加喟叹的了。而且从诸葛亮公示的财产明细表上看,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除了官俸外没有任何灰色收入,一个官拜宰相的“高级公务员”的收入甚至不如一个民间富足翁。

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真乃一生谨慎,两袖清风的真君子,怎不让人心生感慨。

诸葛亮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不光是他用来自勉的座右铭,更是他对子孙的殷切希望。据说诸葛家族的孩子们从小就要熟读他撰写的《诫子书》,寒素清白、黜奢崇俭的品德在诸葛亮辞世后其苗裔子孙们的脑海里深深地扎根、发芽,并伴随着他们一生。

千古人才难得,智术各有短长。南怀瑾曰:人才之所以称为俊者,必信、义、德、才、明五者兼备。人中之豪者,必行、智、信、廉四者兼备。按此标准,诸葛亮无疑是人中龙凤,但像他那样奉公守法,立身行己,一介不取的睿智之士,古今也找不到几个,期望所有官员都成他那样似乎并不现实。将官员之德才兼备、清廉自律、克己奉公建立在个人修养、自我约束、极高的道德层面上,远不如建立一套有监督制约、能抑恶扬善的良性机制更切实可行。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

古代没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官员的财产状况,朝廷一般是掌握不了的。除非官员被抄家,或者身死之后,家属无力安葬,朝廷才得以知悉哪位官员贪浊,哪位官员清贫。因此之故,史书中有一些关于特大贪官如和珅等人抄家物资的记录,却很少有关于其他官员财产的记载。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背后的女人黄氏竟然藏着这么大的秘密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的妻子姓黄,正史上并没有名字,只是知道是黄承彦之女,在《三国演义》中也同样是称为黄氏。现在的一些朋友经常说诸葛亮的妻子名叫黄月英,暂时还不知道起于何时,源自何人。诸葛亮的妻子黄氏是丑女,这一观点流传已久,估计论名气,黄氏可以排名中国古代十大丑女之列。为何人们会认为黄氏相貌丑陋呢?还是由于罗贯中

  • 从蜀中无大将解析历史上诸葛亮失败的用人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失败的用人之道

    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是后人对三国之一的蜀汉政权人才严重缺失的生动形象地描述。蜀汉人才缺乏,而将才更是奇缺,以致于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之时,军中将领已经到了捉襟见肘、不得不用武功平平的廖化为前营先锋的地步,而蜀汉的开国之初,那种 “关、张、赵、马、黄”五虎上将叱咤风云、朝内军中文武人才济济

  • 诸葛亮算计一生万万没想到死后会被算了一计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

    三国大浪淘沙,淘尽无数英雄,然最终尘埃落定时,英雄苦泪,唏嘘之间,令人无法自已。诸葛亮,三国时期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之一,机关算尽,足智多谋,然而,他到死依然有忌惮之人。从影视剧中我们知道,就在诸葛亮知道自己将死之时,他向天祈祷延长寿命,点长明灯七七四十九天,然而魏延不慎碰到主灯,导致延命失败。诸葛亮在

  • 揭秘:刘备入川为什么不让诸葛亮随行?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备

    导读:诸葛亮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到的军师,而且用刘备的话说,他得到诸葛亮,好像是鱼儿得到了水,那么,刘备入川,为什么不让诸葛亮随行,和他一道行动呢?没得益州时不能丢荆州荆州原本不是刘备的地盘,原来的荆州牧是刘表。曹操南征刘表,正赶上刘表死了,他的继任的儿子马上投降了曹操。这样一来,曹操马上把目标转移到

  •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是三国后期蜀国和魏国主要军事统帅,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莫测。司马懿老谋深算,统帅良将千元。他们两个谁更胜一筹?作为能和诸葛亮一较高下的司马懿,缘何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

  • 诸葛亮杀了此人 却为司马懿夺权扫清障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张郃

    在三国末期,诸葛亮六出祁山进行北伐,虽然没有取得理想的战果,也没能进取关中,但是却杀了曹魏一员大将,引以为是诸葛亮大功,但是最终此人的死却是为司马懿做嫁衣,从此三家归晋再无障碍!网络配图“曹氏对司马的防范”在三国后期,曹丕,曹睿使用具有野心的司马懿抵抗蜀军,吴军,实属无奈之举!因为,当时情况下曹氏无

  • 揭秘:卧龙诸葛亮为什么难以入围千古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统兵无功导致几次伐魏失败,这乃是为官为相之忌。但诸葛亮对蜀汉忠心

  • 古人创造“哆啦A梦”:诸葛亮发明木牛流马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木牛流马

    导读:对小时候印象深刻的动漫非《机器猫》莫属了。现代称为哆啦A梦,它是一只可以帮助大雄解决问题,还能满足他愿望的机器猫。然而,哆啦A梦并非现代的产物,早在我国古代,也存在了如此多才能干的“哆啦A梦”。网络配图三千多年前的西周王朝,巧匠偃师向周穆王进贡的歌舞机器人可算是“哆啦A梦”的鼻祖。它虽乃木头所

  • 诸葛亮七擒孟获或是“七请”:以盟友身份邀请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诸葛亮七擒孟获

    诸葛亮南征走过哪些地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否确有其事?为弄清诸葛亮南征相关历史谜题,自2011年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凉山州博物馆重走南征路,耗时三年,行程四万里。网络配图据悉,此次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是全国首次。昨日上午,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

  • 千古第一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选择了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千古第一相诸葛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前病逝,临死前,他为了保全蜀国实力,安排诸军撤退。诸葛亮经过慎重考虑,召集杨仪、费祎、姜维安排撤退事宜。诸葛亮临终托付的人中,有杨仪,却没有魏延,结果待诸葛亮死后,魏延不愿撤退,杨仪以谋反罪诛杀魏延。然而杨仪本人也没有落得好下场。回成都后并没有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由于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