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五代第一美女是谁?人称“花见羞”更是女中诸葛亮

五代第一美女是谁?人称“花见羞”更是女中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63 更新时间:2024/1/16 0:31:09

都说“闭月羞花”是用来形容女子貌美的,事实上号称“花见羞”的邠州王氏也的确是十分有卖相。她虽然出身下层,卖饼人家,但姿色不错,据说也很有些手段,因此又有人送他女诸葛的称号。到底是有多聪明,能得如此称呼?

先大致看看她的人生:她幼年随父亲卖烧饼;十七岁那年,随了后梁永平军度使刘鄩。近六十岁的刘大人本来也只是抱着平常心——人都六十了,对着个十七岁的著名美女,心有余力不足哇——果然,不知道是敌人的功劳还是王氏的功劳,总之,刘大人不久一命归西,王氏成了自由的小寡妇;如果说她是无奈跟随老刘,只是为了给自家找个靠山的话,还可以理解。老刘死了,她人生的好日子就要来了,这么说也许对不住老刘,但是没办法,谁让他得到了不能得到的女人呢?老刘家的人都死光了,留下那一堆银钱,自然是王氏的了。

放眼当时,追求她这样有钱有貌的人可不少。怎么选择下家,是王氏要考虑的问题,她选来选去,看中了最知名人物安重诲。据说安重诲对她一见倾心,包吃包住,她也享受最高规格的待遇;老安明白,这世上有一种人,是不可能用钱买得到她的芳心的,于是,他也乐得和她捆在一起,寻找下一个买家,于是,当李嗣源的人来到安家时,他们准备地抛出了信号。李嗣源嫡妻夏夫人去世,经有心人推荐,“花见羞”王氏被纳入李府,成为小妾;李嗣源后来成了后唐的皇帝,王氏也水涨船高,成为王淑妃,成为实际意义上的皇后。王氏虽然仍然年轻貌美,一下子迷住了李嗣源。但是,她的黑历史,却很容易成为她前进的绊脚石。为此,王氏显示出了不一般地手段。

首先,继续笼络安重诲。安重诲出身沙陀族,是李嗣源最忠心的部下,李嗣源也极度信任老安,凭着推荐王氏入宫,老安得了不少好处,而王氏出身贫寒,后台嘛,自然就只能是他了,双方通力合作,共同进退;第二,当散财童子贿赂官员。王氏虽然跟着老刘时间不长,但是却是带着他的全部身家来到李嗣源身边的。钱财这东西,只有聪明人才会明白,用出去才能发挥最大用处。王氏把这些钱全部撒出去,结交了一大批官员。这些人拿人手短,也纷纷称赞王氏在后宫团队中是第一流人物,听得李嗣源特别开心,对于王氏,自然是封赏多多;然后再贿赂,再封赏,良性循环;

第三,装贤惠侍候曹夫人。前朝终归不是女人的战场。而王氏也终归只是个卖饼人家的女儿。李嗣源也得娶个名门闺秀作嫡妻,曹氏就这样成了摆设。曹氏是个怕事的人——虎夫狼妾——她选择装病。

天成元年,李嗣源登基,他想立王氏为后,但是在正统面前,他也敌不过去。曹氏对王氏说:“我素多病,而性不耐烦,妹当代我。”这话说得明白不过了,不是我想当,实在是我的位置摆在这里。而王氏也回答的巧妙。她说:“后,帝匹也,至尊之位,谁敢干之!”虽然那位置我是坐不上去了,但是权力得让我履行,至于李嗣源,他给了曹氏皇后的身份,王氏淑妃的封号,对前朝后宫都有个交待,至于权力分配,个个心知肚明。在人前,王氏侍候帝后恭敬,但在人后,王氏则是宫中说一不二的主。只是,王氏终归只能和女人斗一斗,在政治油条们眼里,她的计谋和心胸实在有限。她掌握不了权臣安重诲:安重诲权势日渐壮大,手握兵权,敢于公开顶撞李嗣源,至于王氏,更是不放在眼里。王氏想着,那就把老安的女儿弄进宫来,以皇妃的名义握在手里,但是安重诲不吃这一套。

她也掌握不了政局:她与宦官联手害死李从荣,气死了李嗣源;她准备与宦官拥立她儿子李从益为帝,结果引来了李从厚称帝,要不是曹皇后保住她,她死无葬身之地;李从珂缢杀李从厚之后称帝,王氏成为皇太妃;李从珂是李嗣源的养子,血统上已经能把王氏给踢在一边了。曹氏是名义上的嫡母,而她却什么都不是。于是,李从珂一上位,她马上表态,自己要去当尼姑。新帝一上位,就要逼先帝妃子当尼姑,何况王氏于他有恩,李从珂可担不起这个罪,于是自然不应,而王氏也成功地成了皇太妃;

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起兵称帝,曹皇后和李从珂殉国,王氏带着李从益和永安公主,王氏三人被找到后,以出家为尼的方式躲过一死;石敬瑭被辽灭,王氏凭着绝美的风韵得到了耶律德光的宠幸。她倒是生了个好儿子——李从厚不愿当辽人的狗。坚决要回洛阳,没办法,王氏只好在旧将的帮助下,和儿子逃回到已经是后汉国主刘知远的手下讨生活。因着各种势力纠纷,李从益的身份终究是个问题。于是,这个后唐曾经的刘将军,面对王氏的梨花带雨,根本不给面子,一定要杀掉他们。王氏临死前,说:“吾家母子何罪?何不留吾儿,使每岁寒食持一盂饭洒明宗坟上。”

王淑妃自认无罪,她有罪吗?似乎没有,亡国了,也不能全怪在她头上,但是皇帝认为她有罪,她就必须有罪,何况她还抬出个明宗来,这不找死呢吗?纵然他人听得泪落满襟,也为她的母爱感动不已,但是刘知远可不想留着这么一个炸药桶放身边——谁知道哪天,哪个吃饱了饭的将军又把李从益这块招牌拿出来用?也许王氏单纯只为保住儿子,只是她太过天真,在新皇的眼里,只有死人才是最安全的!于是,她的智慧不够用了,自然就只能死了。

标签: 五代十国后宫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经典形象是什么样?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刘备,曹操,三国

    只要提到诸葛亮,每个人心中便会出现那个一个手摇鹅毛扇,似神非神的站在那边指点江山、运筹帷幄的形象。不错,这就是诸葛亮带给我们的经典形象。诸葛亮在我们心目中是一个拥有大智慧,能够躬耕于南阳但是却能把握天下格局,善于制定正确的策略的智者。更有甚至,诸葛亮感觉更是一位“拥有超能力的神仙”。为什么这样说呢?

  • 诸葛亮手下最神秘的一支王牌部队:无当飞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无当飞军

    诸葛亮在征服南中后,利用当地少数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汉劲旅--无当飞军。这支部队和刘备传统的王牌军--白耳兵,以及西凉马氏军团鼎足而三,一时瑜亮。这支军队富有特色,从部队性质上说,给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类似于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蜀汉政权原来就曾经使用过三苗后裔的武陵蛮(从河南南迁,和西南

  • 诸葛亮的儿子还不如阿斗呢 更扶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阿斗

    熟悉正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并非经天纬地之才,《三国演义》中的好多仗都是罗贯中帮他“打赢”的。比如草船借箭是抄袭孙权的,空城计是抄袭曹操的,就连火烧新野都是抄袭刘备在博望放的一把火。罗贯中可谓一代著名化妆师,把诸葛亮生生化妆成了三国第一智者,以至于鲁迅先生实在看不过去了,大呼:“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至

  • 三国之后 为什么诸葛亮墓从未遭到盗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诸葛亮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尤其是封建王朝时期,皇帝在生前可谓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是,在不少皇帝去世后,因为陪葬了较为贵重的物品,所以不少皇帝陵墓都遭到过盗掘和破坏。值得注意的是,古代历史上的盗墓行为,最早能够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到了春秋时期,因为厚葬的风气兴起,盗墓行为开始逐渐盛行。当然,如果要说古代盗墓行

  • 诸葛亮有几个老婆?诸葛亮的老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诸葛亮,黄月英

    诸葛亮的老婆是黄氏。其实诸葛亮的老婆未必丑,说她丑是因为黄承彦老先生写信给诸葛亮的时候说,我有个女儿,长得很一般,头发有点黄,肤色比较黑,但是能给你做些洗衣做饭的功夫。这是老人家的谦虚之语,未必真的很难看。估计是众多不能嫁给诸葛帅哥的女人因妒生恨,无限上纲,说人家长得巨丑。又颇有一些人认为刚好符合了

  • 水镜八奇之一 诸葛亮的历史评价及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水镜八奇,诸葛亮

    人物生平滞留东吴诸葛靓原与父亲在魏国,性格方正且有才能和声望。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据守寿春反抗掌握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并派长史吴纲带着诸葛靓和牙门子弟到东吴作人质并请求援军。 诸葛诞据守一年后终以兵败告终,自己亦被大将军司马胡奋所杀,诛夷三族。诸葛靓于是留在东吴,任右将军。大战晋军吴甘露元年

  •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诸葛亮,臭皮匠

    诸葛亮在很小的时候双亲就去世了,所以他跟着自己的叔父诸葛玄在一起生活。诸葛亮在读书的时候,结识了司马徽,黄承彦以及庞统等名士。由于诸名士的宣传,诸葛亮的名气渐渐的传开了。后来司马徽在遇见刘备之后,就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刘备多次登门求见,三次之后诸葛亮终于出山。在遇见了刘备之后,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了三

  • 卧龙先生: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七擒孟获,卧龙先生,诸葛亮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孟获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过沪水,进入云南,于孟获交战,生擒孟获。首次抓住孟获,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并且故意让孟获观看蜀军军队实

  • 诸葛亮本姓葛 事实确是如此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

    如果有人说诸葛亮不姓诸葛,您一定会觉得这很荒唐,不过事实确是如此,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做的注解里提到:“(诸葛瑾)其先葛氏,本琅琊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为之诸葛,因以为氏。”意思是说诸葛瑾祖上本姓葛,后来搬家到了阳都,阳都之前有姓葛的人,为了区分开,便称他们为诸葛,意思是诸县来的葛

  • 为何说诸葛亮不应称"千古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千古名相

    诸葛亮是千古名相似乎是历史定论。其实,诸葛亮只能算是一个千古忠臣,并非千古名相;而史书中说诸葛亮是一个千古名相,这就有待于商讨了。因为诸葛亮就是不能识大体、弃细务,凡事必亲躬,说明身边人才贫乏;有良才而不用,以庸才而误事,没有识人之明;统兵无功导致几次伐魏失败,这乃是为官为相之忌。但诸葛亮对蜀汉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