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周瑜和诸葛亮没比赢的三国英杰

周瑜和诸葛亮没比赢的三国英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93 更新时间:2024/2/10 9:18:10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了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觉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历代的人们都喜欢将周瑜和诸葛亮进行比较,到现在都还没能分出个胜负来。所以小编又带大家探讨一下周瑜和诸葛亮没比赢的三国英杰。

《三国演义》把周瑜描绘成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典型,当他一发现诸葛亮的才智超过自己,便想方设法谋害,必欲除掉孔明而后快,结果他的计谋被诸葛亮一一识破,自己反中了诸葛亮的谋算,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气得吐血身亡,临到绝命之时仍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小说对瑜、亮二人在赤壁之战前后一连串的斗智、斗法写得丝丝入扣,极为生动,从人物塑造的角度讲是相当成功的,但从历史的真实性讲,则全属子虚乌有,纯粹是小说家的文艺创造。

历史上的周瑜,当然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也根本不存在“三气周瑜”的任何蛛丝马迹。若从周瑜与孔明在当时所处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俩在赤壁之战前后的政治地位、历史作用看,真正的赢家倒是周瑜而不是孔明。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周瑜,实际上远远盖过了初出茅芦的孔明。

周瑜助孙吴创业江东之时 孔明尚在流寓、隐居之中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人。他长得高大健壮,容貌俊秀,一表人才。他出生于公元175年,比诸葛亮要年长六岁,他步入政治生涯的时间也比诸葛亮早得多。诸葛亮26岁才出山,周瑜20岁刚出头就踏入戎马行列了。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孙策借故脱离表术归取江东之时,周瑜即由丹杨(今安徽宣城)其叔父处率兵迎策,帮助孙策渡江东下,击败当时的杨州刺史刘繇,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周瑜年方21岁。周瑜跟孙策同年,早先孙策父亲孙坚起兵讨董卓迁家至舒县时,周瑜曾空出自家的一所大宅院让给孙策居住,两人交情十分深厚。所以当孙策归取江东时周瑜前往相助,孙策对此非常高兴,对周瑜说能得到你的帮助,事业一定能成功了。

孙策击败刘繇后已有数万人马,认为平定吴郡、会稽郡已不成问题,让周瑜回去与叔父共同镇守丹杨,不久袁术派他的堂弟来代替周瑜叔父做丹杨太守,周瑜便和他叔父来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寿春是当时盘踞江淮的大军阀袁术的老巢,袁术看中了周瑜,想要任命周瑜为部将。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借故离开寿春,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回到吴郡孙策身边。孙策亲自前去迎接,并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官职。当时孙策本身也只是个将军身份,这个中郎将是孙策私自署置的,其地位次于将军。当时周瑜为24岁。

年纪轻轻的周瑜,一到东吴便被封为中郎将,吴郡的人都称呼他为周郎。孙策因为周瑜是庐江郡人,在那里很有威望,于是派他到庐江郡驻守长江下游的重要渡口牛渚(位于今安徽当涂县北,又名采石),后又兼任春谷(今安徽繁昌县西南)县长。不久,孙策想夺取荆州,任命周瑜为中护军(与中领军同为重要军事长官),兼江夏太守(实际上此时的江夏郡为刘表所有,孙策任命周瑜此职意在进讨江夏取荆州)。周瑜随孙策取荆州攻克皖县(今安徽潜山县),得到汉末大臣桥公(桥玄,官至太尉)两个女儿。桥公二女皆天姿国色,有倾城之貌。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接着又攻下寻阳(今湖北黄梅县西南),并进讨江夏郡,但未能得手。在回兵之时向南平定了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孙策从豫章郡中分出,治所在今江西吉安西南)两郡,周瑜留下来镇守庐陵郡的巴丘(今吉安市北的峡江县)。

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到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即崭露头角,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孙策其时已据有丹阳、吴、会稽、庐江、豫章、庐陵六郡,其中只有征取吴郡、会稽郡时周瑜未参与,但也有他的功劳,因为若不是他协助孙策渡江,打败扬州刺史刘繇,吴郡、会稽就不可能为孙策所得。

当周瑜名震江东成为孙氏政权开国元勋之时,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孔明14岁那年(公元194年),离家随其叔父去豫章任太守,逢变故又随叔父到荆州投靠刘表。17岁时(公元197年)叔父病故,孔明转到襄阳以西20里的隆中(当时隆中属荆州南阳郡)定居,开始过起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涯。所以当周瑜协助孙策开创江东(长江以南苏、浙、皖一带)基业之时,诸葛亮正在流寓和躬耕吟读之中。此时的瑜、亮自然无法相比,也不好去比。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谈起。

赤壁之战唱主角的是周瑜 孔明只是参与战事的配角

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后不治身亡,孙权承父兄之业继为江东之主。周瑜由巴丘率兵赴吴奔丧,遂留吴(今江苏苏州),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一同执掌军政大事。其时,孙权才19岁,周瑜尽心辅佐,为树立孙权威望和巩固六郡作出了很大贡献,并击败了刘表江夏太守黄祖对柴桑(今江西九江)的进攻。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再次讨伐黄祖,周瑜为前部大督(先队部队的统帅),率诸将取得了击刺黄祖的重大胜利。征讨黄祖后,周瑜受命镇守鄱阳(今江西波阳县,鄱阳湖东侧)。

其年农历七月,曹操南取荆州,曹、刘、孙三方围绕荆州归属展开全面争夺,随后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之战过程中,诸葛亮方与周瑜各展才能,但唱主角的是周瑜,孔明只是个配角,所起作用无法跟周瑜相比。

在促成孙、刘结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方面,诸葛亮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只是属于赤壁之战前的外交斡旋,而且就是在外交斡旋上,东吴鲁肃所起的作用比孔明要更大一些。是鲁肃促成了刘备东下联吴抗曹之后,才有孔明智激孙权联刘抗曹之事。诸葛亮在曹操大军东下的紧要关头,赴吴劝说尚在犹豫之中的孙权联刘抗曹,首次实地展示了他的智慧才能,这是历史所充分肯定的。但此时的诸葛亮毕竟刚出山,年纪又轻,名声不大,加之当时刘备方面力量薄弱,需要依靠东吴的帮助,孙、刘联合抗曹的主导方面是东吴,刘备集团处于从属地位,孔明所能起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周瑜则不然,从决策到军事行动都是举足轻重的关键人物。

当时,曹操取得荆州后由江陵沿江东下,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曹操致信孙权,扬言“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这是玩的外交辞令,意思是劝孙权早早归顺。孙权得书让郡臣传阅,东吴群臣莫不震惊失色,张昭等都主张迎降,独鲁肃悄悄跟孙权说,主张迎降的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该听从,建议孙权迅即召回周瑜。周瑜从鄱阳归还后,严辞驳斥投降派,力主抗曹,并向孙权分析曹军实际兵力和弊端,促使孙权最后作出了联刘抗曹的决定。这就是说,在促成孙、刘联合抗曹方面,鲁肃、诸葛亮、周瑜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而促使孙权下决心抗曹起关键作用的是周瑜。也只有周瑜出来鲜明表态,才压得住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周瑜在关键时刻表现出他的政治头脑非一般人所比。

在军事行动方面,周瑜既是吴军都督,又是联军统帅,是赤壁之战的指挥者,而诸葛亮只是参与者。孙刘联军所以能取胜,固然有多种原因,功劳不是哪一个人能独享的,但作为主帅的周瑜,无疑是赤壁破曹的第一功臣。要说第二功臣,应是黄盖。因为诈降、火攻是他提出的,并在周瑜指挥下,由他具体实施的。诸葛亮在这次战役中到底发挥了哪些作用,史无所载。诸葛亮本传只是记述他与吴军一起出发,到刘备处后与东吴方面“并力拒曹公”。《演义》里,孔明在赤壁之战中非常活跃,神计妙算莫出其右,又是用奇谋草船借箭(其实是孙权后来在合肥与曹军对抗时所为),又是七星坛祭天借东风,连用火攻也有了他的份,好象成了破曹的关键人物,只是所有这些描述仅是文学创造而已。

周瑜当时肩负统帅重任,治军严整,令刘备也肃然起敬。当刘备从樊口往见周瑜,得知周瑜只率领了三万人马时,提出叫鲁肃等前来一起商议。周瑜说他接受了军令,不得随意委托人代理,如果你要见鲁肃,改日可以去拜访。一番话说得刘备既惭愧又高兴,高兴者就因为看到周瑜治军的整肃。曹操兵败后,曾致信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江表传》)。这是曹操要面子的说法,也反衬出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功臣。

在《演义》通行之前,文人学士们对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表现评价是很高的。唐人胡曾《赤壁》诗中说:“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盛赞“三国周郎”: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唐宋诗人墨客赞美周瑜,把赤壁破曹主要功劳归之于周瑜,是合情合理合乎史实的。

贬瑜出于拥刘的创作意图 荆州之争是其中重要因素

雄姿英发、功勋卓著的周瑜,为什么在《三国演义》里成了器量狭窄、专与诸葛亮作对最后被诸葛亮气死的窝囊人物?原因很复杂,既有文艺创作上人物塑造的需要,更有政治倾向上拥刘贬吴的因素。

从文艺创作上讲,贬瑜是为了褒亮,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按照史实,诸葛亮出山前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表露出他的不凡智慧,出山后只是在智激孙权这件事上亮了一下相,充分展示其才能要到刘备去世之后治蜀、南征及北伐之时。而整个《三国演义》的创作脉络是以刘备集团为主线的,诸葛亮又是小说着力塑造的重点人物,诸葛亮出山之后就逢到赤壁之战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如果不突出显露他的才能,就不符合小说的创作意图。而要显示他的才能又史无所据,于是就大加虚构,发挥文学的想象力、创造力,把周瑜作为对立面,作为表现诸葛亮智慧才能的陪衬。因为只有把周瑜压下去,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形象才能树起来。

任何文学创作都不是信手拈来随便拉扯的,都有一个创作意图,而这个创作意图,是跟作者的政治思想倾向及社会思潮分不开的。唐、宋(主要是南宋)之后的三国故事一个很大的特点是拥刘反曹贬吴,这在宋、元三国平话中已反映得十分明显,罗贯中在此基础上创作《三国演义》,加上他本人的拥刘倾向,周瑜成为他笔下的牺牲品,成为孔明的陪衬,也就不足为怪了。问题是为什么把周瑜写得那么狼狈,成为《演义》中与史实差距最大的一个人物?这恐怕跟吴、蜀荆州之争有很大关系。因为周瑜是坚决反对借荆州的东吴鹰派人物的代表。

赤壁之战后,周瑜与刘备追击曹操至南郡,合力攻取江陵。在隔江相持之时,刘备南取荆州的武陵、长沙、零陵、桂阳四郡,江陵则到209年冬才被周瑜攻下,周瑜并在攻城中肩部中箭受伤。同年冬,孙权见刘备取得江南四郡,实力有了发展,遂将其妹嫁给刘备,以巩固双方的联盟。周瑜攻下江陵后将长江南岸地让给刘备,刘备得以在公安立营,但认为周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排部下,于是在210年去见孙权,提出借荆州(主要是南郡)的要求。周瑜问讯,上书孙权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滥之意)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三国志·周瑜传》。周瑜不仅坚决反对借荆州,而且提出扣留刘备、分割关、张,其目的显然是要消灭刘备集团。孙权出于当时形势考虑,未予采纳,也没答应刘备要求。周瑜随即又进见孙权,建议攻取西蜀,当他回返江陵作西上准备时,中途病故于巴丘(巴丘为山名,在今湖南岳阳境),时年36岁。

正因为周瑜反对借荆州,主张采取扣留刘备、分割关、张以逐个攻击的办法消灭刘备集团(当时周瑜还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只认为关、张是刘备的主要帮手),拥刘者自然对他耿耿于怀,要在三国故事中给他点难堪,把他塑造成心胸特别狭窄的人物。

历史上的周瑜,其本传专门讲到他“性度恢廊,大率为得人”,心胸一点不狭窄,人缘也挺好。老将程普自恃年长,原先常欺侮周瑜,周瑜总不计较,后来程普终于从内心佩服,对人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美酒),不觉自醉。”曹操使蒋干游说周瑜(《资治通鉴》写在209年周瑜攻下江陵之后,也有认为应在赤壁之战前),蒋干见周瑜心坚志高,无法开口,回去也说周瑜“雅量高致”,甘拜下风。作为东吴开国元勋,且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又是连襟,吴老夫人并嘱咐孙权“以兄奉之”,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他精通音乐,吴人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赞语,说明他日常作风也是平易近人的。

无论从政治抱负还是从才能看,周瑜是三国时代的杰出人物之一。孙权曾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裴引《江表传》)。他评论周瑜:“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远之意)焉难继”(见《吕蒙传》)。陈寿认为:“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这些评论都是确切的,只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不然的话,刘备难以在荆州立足,诸葛亮日后可能也不会那样出名了。

《三国演义》为了夸张诸葛亮的才智把周瑜写成一个爱耍小聪明,极为嫉妒孔明的角色。《三国演义》不但把赢赤壁之战的功劳全归诸葛亮,还让想重占荆州的周瑜吃了好几次败仗。最后,周瑜气愤而死,留下的遗言是:“既生瑜,何生亮?

标签: 周瑜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之一诸葛亮(诸葛亮为智绝,曹操为奸绝,关羽为义绝)当成智慧的化身,因此,凡是诸葛亮所做的事都认为是明智的。例如,人们总是喜欢把六出祁山的这件事,看成是诸葛亮自强不息的表现而大加赞赏。然而,也有人对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件事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 诸葛亮用的是战神赵云 为何让马儿跑却不给吃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赵云

    《三国演义》开始时,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后已经得其三。然而这个强大的军事核心组合除了对黄巾军有不少胜利,在面对董卓、吕布和曹操等军事集团时,却是败多胜少。一直到《三国演义》发展到将近三分之一,诸葛亮才在铺垫中登上舞台。如果说此前的三国中充满了战

  • 刘备为什么选择了诸葛亮作为蜀国未来的委托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诸葛亮

    刘备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颠沛流徙,没有固定的据点。难得的是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人才始终聚集在他的周围。这群人就包括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他们来自北方各地,组成了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但是这一派系人数有限,掌握的军队和政权也非常有限。到章武三年,赵云是原从派系中硕果仅存的“大佬”,他率领的江州

  • 三国英雄司马懿和诸葛亮比拼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的恩怨纠葛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甚至还流传着司马懿被诸葛亮设计毒死的传说,这个传说是真的吗?司马懿是怎么死的呢?三国后期,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斗智斗勇,两人计谋迭出,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大戏,后来虽然司马懿是取得了胜利,但是诸葛亮的名声却是远在司马懿之上,

  • 诸葛亮事迹:14岁的诸葛亮为何背井离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但徐州琅邪郡因滨临海疆,却是比较安定之地。公元184年,以张角为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后,“徐州黄巾”也聚众响应。汉廷乃调原幽州刺史陶谦为徐州刺史,率兵击败之,战火没有波及琅邪。后来董卓肇乱,州郡起兵,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为东京洛阳及西京长安一带,生灵涂炭,庐舍为墟。可是徐州全境却比

  •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玩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都知道“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它们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名字虽然有些怪异,但不是传说,史书有明确记载。据《叁国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就用木牛运送粮食,《诸葛亮集》中还载有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即《作木牛流马法》。根据《作木牛流马法》提供的信息,木牛大概是这样的:腹部是方形的,头部是弯曲的,

  •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败街亭,他上疏后主自贬3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不久第二次北伐,10万蜀军又兵阻陈仓,以劳而无功结束,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再请自贬。是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呢,还是他认为陈仓之战并非败仗?蜀汉建兴六年(228年)秋,诸葛亮第二次率兵北伐,这一次没有再出祁山,原因有三:一

  • 徐庶推荐诸葛亮的原因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庶

    三国徐庶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徐庶剧照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其同党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求学于儒家学舍。公元192年,董

  • 三国孙礼厉害吗 诸葛亮如何计破孙礼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礼

    三国孙礼三国孙礼是一个耿直刚武之人,在魏明帝修建宫殿的时候,全国百姓的粮食歉收,孙礼想要帮助百姓办点事情,于是力争免除百姓的劳役。魏明帝在听到孙礼的进言之后,立马下诏书表示让百姓都是从事农业的生产,并且说孙礼进言是正直进言。三国孙礼剧照当时负责修建皇上宫殿的是李惠,李惠上奏魏明帝表示,要求百姓再停留

  • 诸葛亮史上第一位公示财产的高官 有多少财产?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中华五千年浩浩历史长河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虽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里描述的那般“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但他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才能、震古烁今的业绩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极具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中,他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