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事迹:14岁的诸葛亮为何背井离乡?

诸葛亮事迹:14岁的诸葛亮为何背井离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82 更新时间:2024/2/10 9:22:17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但徐州琅邪郡因滨临海疆,却是比较安定之地。公元184年,以张角为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后,“徐州黄巾”也聚众响应。汉廷乃调原幽州刺史陶谦为徐州刺史,率兵击败之,战火没有波及琅邪。后来董卓肇乱,州郡起兵,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为东京洛阳及西京长安一带,生灵涂炭,庐舍为墟。可是徐州全境却比较安定。再加上陶谦“性刚直,有大节”,“在官清白”,注意保境安民。因而在烽烟弥漫、战斗激烈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徐州算得上是一块乐土了。“是时,徐州百姓殷盛,谷米丰赡,流民多归之”。上文提到曹操之父曹嵩,即避乱于琅邪。

徐州真正受到的浩劫是来自曹操的屠戮。如前所述,曹操借口为父报仇,先后两次由兖州兴兵南下,无辜百姓大量被杀。未死者,只好扶老携幼被迫流徙他乡。当时江南地区比较安定,距离徐州又近,因而“徐方士民,皆避难扬土”。

其中如彭城人张昭,就是在这一动乱时期南渡长江投奔孙策的,后来终于成为东吴建国时的重要谋臣。

诸葛亮的家乡琅,为曹操大兵南下的必经之地,因而所受战争破坏也极为严重。公元194年夏,曹操第二次南攻徐州,“略地至东海、琅邪”,焚烧杀掠,“所过残破”,几乎人烟断绝。诸葛玄见到战火日益蔓延,全家老弱俱受到战乱的严重威胁,惶恐焦灼日夜筹思,决计离家远走另觅栖身之所。恰好这时雄踞于淮南的扬州刺史袁术派人来请玄出任豫章太守(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袁术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巨族,鹰扬虎视野心勃勃。他敦请诸葛玄出任郡守要职,不仅说明他们之间的旧交深厚,也说明诸葛玄的才能为袁术所器重。

由于豫章郡远在江南,战乱较少,诸葛玄决定携家南下。但是阳都故里的田园庐墓不能无人照管。于是,他留下已届及冠之年的诸葛瑾及其继母照料一切。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玄带着亮、均两个侄儿和已达及笄之年的两个侄女兼程南下,这时诸葛亮已经十四岁了。连绵不绝的战乱给千千万万的人民带来背井离乡、生离死别的种种苦难悲酸,也使本书传主的生活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

从此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美丽故园阳都,开始踏上流徙生活的征途。从阳都出发到豫章(今南昌),关山修阻,约有千余里之遥。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沿途难民络绎于道,饿莩载野,大地疮痍。诸葛亮所见所闻无一不是凄惨景象与悲号之声。封建时代所流行的“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的谚语在东汉末年是非常恰当的。因此,他伤时感世,怀念西汉时期“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就是很自然的了。而造成兵连禍结千里萧条的原因又在哪里?追本溯源,自不能不归咎于桓灵二帝的重用阉党了。

诸葛玄到豫章上任后没有多久,就发生了东汉朝廷选派朱皓来代替他的事件。豫章郡虽然属于扬州刺史管辖,但袁术大约没有奏准汉廷,就直接委派诸葛玄去担任郡守要职,这是当时的制度所不允许的。袁术之所以如此专擅,一是因为汉室衰微,名存实亡,他根本不把汉献帝这样的小皇帝放在眼里;二是他自恃实力强大,是一个政治野心很大的军阀,一直在蓄谋称帝。早在献帝初平二年(192年),他就公然扣留汉廷前来寿春进行宣抚的太尉马日?,并夺去其所持汉节,以致日?因“失节屈辱,忧恚而死”三是袁术委派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固然有器重其才能之意,但更主要的则是为了植党营私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诸葛玄却是一位忠于汉室的人,他在汉廷委派的正式太守朱皓来到之后,就交卸了印篆,带着侄儿侄女们又辗转流徙前往荆州,去投奔他的旧交荆州牧刘表了。

然而,由于史籍记载歧异,对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之事也有不同的看法。据袁暐《献帝春秋》云:“初,豫章太守周术病卒。刘表上诸葛玄为豫章太守,治南昌。汉朝闻周术死,遣朱皓代玄。皓从扬州太守刘繇求兵击玄,玄退屯西城,皓入南昌。建安二年正月,西城民反,杀玄,送首诣繇。”

有的研究者根据这则材料,断定:1.诸葛玄是被刘表推荐担任豫章太守的,而不是袁术。2.汉廷正式委派朱皓为豫章太守后,诸葛玄不肯接受朝命,以致朱皓向刘繇借兵才将玄击走。3.诸葛玄是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为反叛的百姓所杀,并非死在荆州。可是,如依此说,至少有两个矛盾问题难以解决。其一,豫章郡归扬州刺史管辖,不属于荆州围。刘表如何能够越俎代庖?其二,退一步讲,即使刘表上奏推荐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是实,但何以刚上任不久,汉廷忽然又出尔反尔任命朱皓前来代替他?这在情理上是难以说得通的。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就是诸葛玄此次南下的主要目的,是带领侄儿侄女们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躲避战乱,如果他因贪恋太守职位抗拒朝廷命令而被杀的话,那么年甫十余岁的诸葛亮兄弟姊妹们又将何以安身?论者或谓诸葛玄是先到荆州安顿好亮、均等人后,才奉刘表之命前往豫章就职的。笔者认为这只能是想当然之词,不一定符合实际。因为当时战乱最频繁的地方是中原地区(主要是在今河南省),如果由琅邪西去荆州的首府襄阳,就必然要冒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诸葛玄带着一群细男弱女能够出此下策吗?

可是,由琅邪经彭城(今徐州市)前往江南,在魏晋之际是有水路可通的,比由陆路西行,相对来说,是要安全得多。因此,诸葛玄接受委派先往豫章就职,汉廷派朱皓前来接篆后,他又带着眷属去投奔刘表是比较合情合理的。

为了弄清问题的真象,我们还是来看看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一段叙述吧: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这段记载的可靠性,在于:1.陈寿以蜀国人修蜀史,不会摭拾显然有悖于诸葛亮生平事迹之事入史的。2.诸葛孔明乃蜀汉丞相,德业勋绩,蜀汉人民皆耳熟能详。他是如何由琅邪阳都到达荆州襄阳的,也无任何隐讳的必要。3.陈寿说:诸葛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其中的“署”字为关键性之字。因为“署”是代理或暂时担任的意思,诸葛玄出任豫章太守,大约只是出自袁术的私意,而没有获得汉廷的正式任命,故陈寿用“署”字来说明其情况。正是由于是“署理”(代理)性质,所以汉廷正式任命的太守朱皓一来,诸葛玄立即办理移交手续。4.陈寿说诸葛玄是先带着诸葛亮姐弟们去上任的,然后再去投奔荆州牧刘表,核其情节是比较符合实情的。陈寿在《进诸葛亮集表》中也说:亮“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与《三国志》本传所述精神是一致的。根据上面所分析的情况,笔者认为陈寿的记载是可信的。至于《献帝春秋》所述情况,只能是姑备一说而已。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玩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都知道“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它们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名字虽然有些怪异,但不是传说,史书有明确记载。据《叁国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就用木牛运送粮食,《诸葛亮集》中还载有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即《作木牛流马法》。根据《作木牛流马法》提供的信息,木牛大概是这样的:腹部是方形的,头部是弯曲的,

  •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败街亭,他上疏后主自贬3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不久第二次北伐,10万蜀军又兵阻陈仓,以劳而无功结束,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再请自贬。是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呢,还是他认为陈仓之战并非败仗?蜀汉建兴六年(228年)秋,诸葛亮第二次率兵北伐,这一次没有再出祁山,原因有三:一

  • 徐庶推荐诸葛亮的原因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庶

    三国徐庶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徐庶剧照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其同党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求学于儒家学舍。公元192年,董

  • 三国孙礼厉害吗 诸葛亮如何计破孙礼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礼

    三国孙礼三国孙礼是一个耿直刚武之人,在魏明帝修建宫殿的时候,全国百姓的粮食歉收,孙礼想要帮助百姓办点事情,于是力争免除百姓的劳役。魏明帝在听到孙礼的进言之后,立马下诏书表示让百姓都是从事农业的生产,并且说孙礼进言是正直进言。三国孙礼剧照当时负责修建皇上宫殿的是李惠,李惠上奏魏明帝表示,要求百姓再停留

  • 诸葛亮史上第一位公示财产的高官 有多少财产?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中华五千年浩浩历史长河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虽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里描述的那般“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但他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才能、震古烁今的业绩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极具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中,他更

  • 诸葛亮超高的军事水平来自于何人教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凭几乎闭门造车或者偶尔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准确预见之后十几年的情势也算是天赋高超。而后诸葛亮被三顾出山,虽然被刘备看重也只不过安排

  • 诸葛亮十位接班人的悲惨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十位接班人的悲壮结局蒋琬第一位介绍的,是诸葛亮遗命中指定的治国继承人蒋琬。诸葛亮连年用兵,但蒋琬总能够足食足兵地供给诸葛亮的需要。难怪诸葛亮每与人语,便称赞道;“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病重时,诸葛亮更秘密奏表后主:“臣若不幸,后事宜付蒋琬”充分显示,诸葛亮已视蒋琬为排名第一的接班

  • 揭秘当初刘伯温为什么挖诸葛亮墓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伯温诸葛亮

    刘伯温为什么挖诸葛亮墓民间流传着几句诗,诗中所表现的是刘伯温曾经挖了诸葛亮的坟墓,两个身处相差甚远的朝代,为何会有那么的生仇大恨,去挖别人的坟墓的,这是有一段渊源的,只不过是野史,我们也就当做饭口甜点看看,笑笑罢了。诸葛亮之坟墓刘伯温写的大概是你一个诸葛亮只不过是让三国成鼎立之势,但是最终没能帮助刘

  • 诸葛亮的墓地千年来没人敢盗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一生为了光复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等气节与忠心,名垂青史千古流芳。诸葛亮诸葛亮五丈原失利,病死后葬于今陕西勉县定军山脚下,钟会攻陷成都时,诸葛亮显灵,给钟会托梦,让他不要残害蜀中百姓。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君王将相的墓都被盗墓贼光顾过,只有极少知道墓地所在之处而

  • 解析当初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到底是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隐居的地方到底在哪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提到,“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那么诸葛亮到底是在河南南阳隐居?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呢?卧龙岗诸葛亮的躬耕之地一直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研究的问题,其实,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结论,因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就中国古代历史、地理知识这样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