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2293 更新时间:2024/2/10 9:22:14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把《三国演义》中的“三绝”之一诸葛亮(诸葛亮为智绝,曹操为奸绝,关羽为义绝)当成智慧的化身,因此,凡是诸葛亮所做的事都认为是明智的。例如,人们总是喜欢把六出祁山的这件事,看成是诸葛亮自强不息的表现而大加赞赏。然而,也有人对诸葛亮六出祁山这件事持不同的看法,认为这是“知其不可而为之”,因此,是一种很不明智的行为。那么,诸葛亮六出祁山到底是不是明智之举呢?

一、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故事

诸葛亮平定南方,班师回囯不久,魏主曹丕死,孺子曹睿继位。诸葛亮上《出师表》一遒,于建兴五年出师伐魏。起初,蜀军接连取胜。后因魏主重新起用司马懿,司马懿及时擒获孟达,夺取街亭,使诸葛亮第一次伐魏失败。

建兴六年,魏都督曹休被东吴打败,诸葛亮又上《出师表》一遒,起兵30万再次伐魏。姜维用诈降之计,打败曹真。魏主用司马懿坚守不出之计,拖住蜀军。诸葛亮因军中无粮,只得主动退回。

建兴七年,诸葛亮得知把守陈仓的魏将郝昭病重,便暗中出兵袭取了陈仓,接着又袭取了散关。魏主曹睿急忙封司马懿为大都督,进兵祁山。司马懿欲偷袭蜀兵大寨,因孔明早有提防,魏兵大败而归。这时诸葛亮听说张苞身死,昏绝于地,卧病不起,只得退兵回成都养病。

诸葛亮六出祁山地图

建兴八年,魏将曹真与司马懿引兵40万来取汉中。当时天降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魏兵不得进。天晴之后,诸葛亮追袭魏兵,大破曹真。诸葛亮又与司马懿斗阵,司马懿败阵后坚守不出。都尉苟安解送稂草误期,被诸葛亮责罚,苟安怀恨投降司马懿,司马懿派他到成都布散流言。后主疑心,下诏宣回诸葛亮。

建兴九年,诸葛亮将蜀兵分为两班,轮流出师伐魏。诸葛亮因粮草不足,欲割陇上之麦,见魏军早已提备,便妆神叩退司马懿,尽割陇上小麦。诸葛亮接连击退了包围卤城的魏兵,粉碎了偷袭剑阁的诡计。这时李严有书告急,说东吴欲起兵攻蜀。诸葛亮急忙退回西川。

建兴13年,诸葛亮又发兵30万,五路出祁山。在渭水打了败仗,损失了万佘人。诸葛亮只得请东吴出兵攻魏。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父子诱入上方谷,哪知天降大雨,浇灭了熊熊烈火,使走投无路司马懿父子得以逃脱。

司马懿从此坚守不出。诸葛亮听说东吴兵败,不觉昏倒于地,不夂,便病死军中。蜀兵全部退回。(见第九十一回至一百四回)

二、是自强不息,还是不可而为

人称《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入物为“三绝'即称诸葛亮为智绝,称曹操为奸绝,称关羽为义绝。在这绝”之中,以请葛亮的智绝为第一。在《三国演义》中,表现诸葛亮智慧的主要有三项活动,一是赤壁之战与周瑜斗智,二是平定蛮方与孟获斗智,三是六出祁山与司马懿斗智。

在诸葛亮与周瑜斗智的过程中,周瑜曾不止一次地说过:“其计画又高我一头”,“此人见识胜吾十倍”,“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此人如此多谋,使我晓夜不安矣”等话,可见周瑜也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再加上周瑜本人有气量狭窄的弱点,因此,气死周瑜就是必然的。至于蛮方的孟获,属于尚未开化之人,他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因此,虽玩孟获于股掌之间,七擒七纵,也并不值得炫耀,因为孟获与诸葛亮根本不是同一个重量级的对手。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对手是司马懿,而司马懿与诸葛亮的智谋不相上下,可以说是棋逢对手,因此,人们对诸葛亮六出祁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智绝”津津乐道,认为诸葛亮不但自强不息,而且用兵如神。

诸葛亮六出祁山地图

若从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过程来看,他确实表现出了“绝”顶的智慧,但是,若从六出祁山的结果来看,诸葛亮六出祁山,却六次失败,从当时及后来的情况推测,即使诸葛亮不是“出师来捷身先死”的话,他以后的多少次出师都很难成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评价诸葛亮的六出祁山之举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先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对六出祁山的两种不同看法。

1.自强不息,用兵如神

诸葛亮所创造的这些奇迹,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古往今来,诸葛亮已经成了智慧的化身,他的名字也成了智慧代名词。诸葛亮的智谋,不但在军事上为人们所效仿,而且在各行业中都给人们以有益的迪。正因为如此,人们一直对诸葛亮六出祁山给以高度的评价,并把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精神当做自强不息的动力。

2.知其不可而为之

我们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既要看做这件事情的动机和目的,也要看这件事情的结果及影响。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是什么呢?用他自已的话说就是“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消灭曹魏集团,完成统一大业。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结果如何呢?只有两个字,这就是“失败”。也就是说,他每次都是以胜利开始,以失败告终。他自己在给后主的遗表中也承认:“兴师北伐,未获成功”,诸葛亮素有神出鬼没之智,为什么六次伐魏都没有成功呢?

《三国演义》对这六次失败的原因是这样交待的:第一次因马谡街亭失守;第二次因军中无粮;第三次因得知张苞身死,昏绝于地,卧病不起;第四次因苟安布散流言,后主疑心,下诏宣回;第五次因李严谎报东吴欲起兵攻蜀;第六次因诸葛亮病死军中。我们不难看出,书中把造成伐魏失败的直接原因,都被归结为他人的,偶然的因素,诸葛亮本人是一点责任都没有的。那么,诸葛亮该不该为失败承担责壬呢?这就要看诸葛亮的整个战略决策是否正确。如果整个战略决策正确,即使局部出现一点小的失误也可以补救;如果整个战略决策错误,即使一时打了几个漂亮仗,也无济于事。在每次出师之前,大臣们也总是极力劝谏说:“北方旺气正盛。”“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诸葛亮自己也在《后出师表》中说:“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魏,才弱敌强也。”(见第九十七回)可见,诸葛亮也承认伐魏不可能成功。

知道不可能成功,却偏要去做,这就叫做“知其不可而为之”。古人认为,“知其不可而为之”是聪明人的大忌,是只有蠢人才做的事。请葛亮在战术上神机妙算,称得上是聪明之至;但是在战略上却“知其不可而为之”,应该说是做了蠢事。

实际上,诸葛亮六出祁山,连年征战,并没有绐蜀国人民带来任何好处。我们知道,蜀国地处偏远,人口稀少,国力微弱。诸葛亮每次出师伐魏,都几乎征调全国的大部分兵力。《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说:“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意思是战争久拖不决而对国家有利的情形,从来不曾有过。从这个角度看,诸葛亮六出祁山完全是劳民伤财之举。因此可以说,诸葛亮六出祁山绝非大智慧,只是小聪明。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用的是战神赵云 为何让马儿跑却不给吃草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赵云

    《三国演义》开始时,对于刘备来说,已经建立了以关羽、张飞为核心的兄弟圈子,五虎上将在赵云迅速加入后已经得其三。然而这个强大的军事核心组合除了对黄巾军有不少胜利,在面对董卓、吕布和曹操等军事集团时,却是败多胜少。一直到《三国演义》发展到将近三分之一,诸葛亮才在铺垫中登上舞台。如果说此前的三国中充满了战

  • 刘备为什么选择了诸葛亮作为蜀国未来的委托人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诸葛亮

    刘备政治生涯的前半期颠沛流徙,没有固定的据点。难得的是有一群忠心耿耿的人才始终聚集在他的周围。这群人就包括关羽、张飞、简雍、糜竺、糜芳、赵云等人。他们来自北方各地,组成了蜀汉政权的原从派系。但是这一派系人数有限,掌握的军队和政权也非常有限。到章武三年,赵云是原从派系中硕果仅存的“大佬”,他率领的江州

  • 三国英雄司马懿和诸葛亮比拼谁更胜一筹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司马懿,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个人的恩怨纠葛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甚至还流传着司马懿被诸葛亮设计毒死的传说,这个传说是真的吗?司马懿是怎么死的呢?三国后期,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斗智斗勇,两人计谋迭出,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大戏,后来虽然司马懿是取得了胜利,但是诸葛亮的名声却是远在司马懿之上,

  • 诸葛亮事迹:14岁的诸葛亮为何背井离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但徐州琅邪郡因滨临海疆,却是比较安定之地。公元184年,以张角为领导的黄巾大起义爆发后,“徐州黄巾”也聚众响应。汉廷乃调原幽州刺史陶谦为徐州刺史,率兵击败之,战火没有波及琅邪。后来董卓肇乱,州郡起兵,受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为东京洛阳及西京长安一带,生灵涂炭,庐舍为墟。可是徐州全境却比

  •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到底是一种什么玩意?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都知道“木牛流马”是诸葛亮发明的,它们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名字虽然有些怪异,但不是传说,史书有明确记载。据《叁国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兵出祁山就用木牛运送粮食,《诸葛亮集》中还载有木牛流马的制作方法,即《作木牛流马法》。根据《作木牛流马法》提供的信息,木牛大概是这样的:腹部是方形的,头部是弯曲的,

  •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又打败仗 为何不再请自贬?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败街亭,他上疏后主自贬3级,由丞相贬为右将军。不久第二次北伐,10万蜀军又兵阻陈仓,以劳而无功结束,这一次诸葛亮却没有再请自贬。是一向严于律已的诸葛亮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呢,还是他认为陈仓之战并非败仗?蜀汉建兴六年(228年)秋,诸葛亮第二次率兵北伐,这一次没有再出祁山,原因有三:一

  • 徐庶推荐诸葛亮的原因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庶

    三国徐庶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人士,本来是刘备帐下之人,后来被迫归附了曹操,为曹魏政权效力。徐庶曾经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并且帮助刘备破了八门金锁阵,是历史上的一个英雄人物。《三国演义》徐庶剧照徐庶家境贫寒,早年时期为人报仇,被官吏抓住,后被其同党救走,徐庶非常感激,于是求学于儒家学舍。公元192年,董

  • 三国孙礼厉害吗 诸葛亮如何计破孙礼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礼

    三国孙礼三国孙礼是一个耿直刚武之人,在魏明帝修建宫殿的时候,全国百姓的粮食歉收,孙礼想要帮助百姓办点事情,于是力争免除百姓的劳役。魏明帝在听到孙礼的进言之后,立马下诏书表示让百姓都是从事农业的生产,并且说孙礼进言是正直进言。三国孙礼剧照当时负责修建皇上宫殿的是李惠,李惠上奏魏明帝表示,要求百姓再停留

  • 诸葛亮史上第一位公示财产的高官 有多少财产?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中华五千年浩浩历史长河里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他虽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小说里描述的那般“料事如神、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但他高尚的品格、杰出的才能、震古烁今的业绩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极具传奇色彩的民间传说中,他更

  • 诸葛亮超高的军事水平来自于何人教导?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一介文人,初出茅庐就明见三分,但是这只能说明他是一位喜欢钻研时政的青年,其本质和现在铁血的众多2B青年们没有区别,只不过考虑到三国时期资讯不发达,诸葛亮凭几乎闭门造车或者偶尔和其他2B中青老年聊天打屁就能准确预见之后十几年的情势也算是天赋高超。而后诸葛亮被三顾出山,虽然被刘备看重也只不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