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诸葛亮为何能成为中国历代丞相的代表?

解密:诸葛亮为何能成为中国历代丞相的代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926 更新时间:2024/1/20 23:12:11

诸葛亮六出祁山背后让人落泪的无奈

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以前看电视康熙大帝,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

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电视里权臣这东西可不是好玩的。对于皇上来说,好歹江山还是他们家的,得考虑子孙的皇位,不能太过为所欲为。对于权臣来说,可劲儿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必然的选择方向,这就是所谓权利不被约束的结果。

但在三国时代,偏偏有这么一个鲜明的例外,那就是大权独揽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丞相。我想,我的丞相只有一个的印象,大半也是来自于他的。

诸葛亮跟随刘备打了半辈子江山,白帝城受托孤后继承先帝遗志,念念不忘北伐,六出祁山终于无功而亡。这些本身就已经非常传奇了,再加上老罗的偏心,这一段更显得神乎其神。

我理解所谓传奇者,是一些人为的非常神奇的事情,跟神话传说不同。所以,在此我们摒弃关于诸葛丞相的一些装神弄鬼的事迹,来说说可信一些的事实。

蜀国国力不强,但有险可守,励精图治、不以卵击石应该是比较明智的,大权在握的诸葛亮也大可当个几十年太平宰相。但诸葛亮为了实现对刘备的承诺,选择了置自己和万民于水火,企图凭一己之力北伐。在这样一个敌强我弱的前提下,就要求蜀方不能有一点点失误,就象我们后来看到的,任何不利都会导致蜀国退兵,因为他们的本钱实在太有限了。所以诸葛亮不听魏延的劝说,因为他知道,魏延的作法成功了,至多能加快出祁山的进程,失败则会直接导致退兵。

诸葛亮并不是不懂得以正合,以奇胜的道理,但是他输不起,所以他必须保证不败,所以诸葛用兵一生谨慎,所以当他遇上司马懿这样旗鼓相当的对手时,不行险就是对方不涉险,不败就意味着不胜。偶然的败因因为丞相输不起屡屡成为必然,必败的命运成就了六出祁山的传奇。

我总觉得,诸葛丞相比我更早知道他的命运,六出祁山是他的有所必为。本文引用“事实”多以《演义》为准,学院派不要拍砖。

标签: 名臣诸葛亮丞相

更多文章

  • 悲情五丈原大战: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后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诸葛亮,马谡

    渭水长流,奔向东方;秦岭巍峨,莽莽苍苍。五丈原,举世闻名的古战场,坐落在关中平原西端的秦岭与渭河之间,1781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场激战,让时间从此定格,让寂寞无闻的五丈原从此名扬天下。一、丞相西驱十万来写完《诸葛亮:从乡村青年到帝国CEO》(即将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更增添了去五丈原的渴望。不久前

  • 三国中不光诸葛亮演过空城计 文聘也是个好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文聘,徐晃,曹操,庞德

    徐晃——有周亚夫之勇!徐晃是曹操手下的爱将,也是曹操的铁粉。徐晃算是一个十分有卓越见识的优秀员工,还跟杨奉混的时候,就提出了抱大腿,领导杨奉就在李傕、郭汜内斗不止的时候护送汉献帝,因为有功,被封为了都亭侯,这个封号,勇猛的马超也有过。后来徐晃又规劝领导杨奉投靠曹操,可惜杨奉意志不够坚定,半路又反水了

  • 诸葛亮七擒孟获或是“七请” :以盟友身份邀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孟获,三国,

    诸葛亮南征走过哪些地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否确有其事?为弄清诸葛亮南征相关历史谜题,自2011年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凉山州博物馆重走南征路,耗时三年,行程四万里。据悉,此次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是全国首次。昨日上午,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暨诸葛亮

  • 解密:诸葛亮为什么掌权后要和东吴重订和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孙权,合约,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号改为建兴元年(公元223)。在完成了登基、册封皇后等一系列程序性的事项以后,他又派出使者前往吴国,以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孙权也遣使回访,以表明两国的亲善友好。所有人都知道,刘禅这个皇帝只是一个牌位,蜀汉国实际掌握权力的是诸葛亮。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还

  • 揭秘:诸葛亮的心结终酿蜀国哪桩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

  • 解密曹操手下102名谋士:为何他并不需要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谋士,诸葛亮,

    曹操手下一百零二谋士完整名单,看完知道为何不需要诸葛亮。喜欢三国的朋友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曹操为何不去找诸葛亮,或者是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这里自然有一些个人追求的问题,但当时曹操手下能用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光谋士就有一百零二人。这是三国除了曹魏之外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比的。估计诸葛亮如何到了曹营说话的机会

  • 三国历史上为何蜀国官员竟然庆幸诸葛亮之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蜀国,诸葛亮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民间的评价之高,可谓古今罕有,堪称“千古一相”。他的去世对于蜀国的震动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因为他实在太重要,以至于他死后谁来当接班人都成了刘禅担心的问题,刘禅曾派遣尚书仆射李福去当面询问诸葛亮,他死后谁可以承担重任?诸葛亮说蒋琬。李福又问那蒋琬之后呢?诸葛亮说费祎。又问费祎之后呢?诸葛

  • 《隆中对》诸葛亮集中众多人智慧加工出来的作品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刘备,孙权

    诸葛亮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在荆州州治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居住了十年。这个时期他做了一件深刻影响当世,而巳激发起后世赞叹的大事:建安十二年他向刘备提出了《隆中对》。《隆中对》对刘备集团的发展壮大和蜀汉政权的建立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于是后代不少的人便给《隆中对》涂上一层层神秘的色彩,如“未出茅庐,已知天

  • 诸葛亮“陈仓之战”进攻失利 为何却蹊跷的讨伐成功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诸葛亮,陈仓之战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十二月爆发了陈仓之战。经过十余日的鏖战,诸葛亮始终无法攻破郝昭的防御。徒有数万雄兵,却奈何不了郝昭的一千余人,最终只能无奈地撤出战场返回汉中。这场战争,是诸葛亮数次北伐中力量对比最为悬殊的一次较量。为什么打不下陈仓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在冷兵器时代,攻城的器械仅有云梯、

  • 解密:司马懿终其一生为什么不主动攻打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懿,诸葛亮,三国,

    司马懿跟曹操是建安十三年,据说是被强召去当丞相府文学掾的。这年他三十岁。不久之后的赤壁之战,司马懿没有参与;而魏武后期那些战事——建安十四年战孙权于合肥,十六年战马超于潼关,十八年战孙权于濡须,司马懿也都没有参与。如果有,想必晋书是会大书特书一笔的。所以,问题不在于他太年轻。而且实际上,司马懿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