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解密火烧博望坡之战:刘备指挥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解密火烧博望坡之战:刘备指挥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362 更新时间:2024/1/20 13:29:01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

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率军北伐,一直打到叶县,逼近许昌,严重威胁着中原安全。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刘备将阵线后撤,在新野县的博望坡一带与曹军对峙。对峙过程中,刘备派出少数部队与夏侯惇交战,故意败退,然后又烧毁自己的军营寨。夏侯惇认为刘备无力再战,有意向南撤退,决定率军追击。李典认为:敌人无缘无故撤退,怀疑必定有埋伏。向南去的道路狭窄,草深林密,是设伏的好地方。于是劝夏侯惇不要追击。主将夏侯惇没有听从李典的劝告,和于禁率军追击,留下李典守卫营寨。夏侯惇和于禁果然进了刘备的埋伏圈,遭到攻击,战事不利,幸亏李典率领后队兵马前来救援,方脱离危险。刘备见夏侯惇救兵来到,也不再恋战,双方撤兵。

此后一段时间,双方再无战事,直到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夺取荆州,刘表死,其子刘琮投降。

在《三国演义》中,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出仕后的第一战,胜利后,关羽、张飞等人对诸葛亮由轻视到信服,从此奠定了在刘备集团中的地位。

那么,火烧博望坡与诸葛亮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要说清楚这件事情,须先说清楚诸葛亮的出仕时间,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加入刘备集团的?建兴五年(公元227),诸葛亮准备北伐魏国,出发前,他给后主刘禅上奏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道上疏被后世称之为《出师表》。按照这个时间前推,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应该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裴松之注《三国志》也说:刘备以建安十三年败,遣诸葛亮出使东吴,诸葛亮以建兴五年上表北伐,自倾覆至此整整二十年。然则刘备与诸葛亮相遇,在败军之前一年时也。也就是说,博望坡之战,是诸葛亮和刘备相见五年前的事情,与诸葛亮没有丝毫的关系。

这次战役,是刘备依附于刘表,按照刘表的命令进攻许都后发生的。总起来说,这次战役的规模不大,就是一次简单的撤退追击之战。在撤退中打一次伏击,这种计策并非是高深莫测,这对于久经战阵的刘备来说也不是什么做不到的事情,李典能够看出来,也说明了这一点。实际上,撤退中伏击战的成功,多数时候都是来自于追击者的轻敌,像长勺之战中曹刿那样,看清楚敌人是有序撤退还是败退,追击者一般都不会“中了埋伏”。

一般人为什么会认为是诸葛亮指挥的这次战役呢?这当然是《三国演义》的作用。作者为了突出诸葛亮才能,在他提出了“天下三分”的战略规划之后,还要在具体事件上有所表现,博望坡之战,正好可以给诸葛亮一个“惊艳亮相”的机会。

《三国演义》这样写合理吗?应该说从文学的角度是合理的。《三国志》在写博望坡之前,有一个背景介绍:“曹操攻破袁绍以后,从南面攻打刘备。刘备派糜竺孙乾和刘表互通消息,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刘备,以上宾的礼节对待他们,给刘备增加了兵力,让他住在新野。荆州的英雄豪杰归附刘备的日益增多,刘表怀疑刘备别有用心,暗中防备着他。”接下来就说到了博望坡之战。既然“荆州的英雄豪杰”有那么多人“归附刘备”,一个后来成为集团顶梁柱的诸葛亮为什么不可以在这时归附刘备?至于时间问题,为了整个人物塑造的需要,提前出仕几年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这样不会“委屈”了刘备吗?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不会的。因为刘备是集团领袖,是未来的皇帝,他的作用是能用人、用对人,至于一次不大战役的平常计策,让给诸葛亮又有何妨?何况诸葛亮的主意,是需要刘备点头同意的。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诸葛亮在具体战役上鲜有建树!他的才能和功绩主要表现在战略、外交和行政方面。战略上,诸葛亮看出了天下三分的大势,让刘备抓住了稍纵即逝的机会,拥有益州,建立了蜀汉国;外交上,在曹操进攻荆州时,说服刘备联合孙权并促成了孙、刘联合,后来在后主时期掌握行政权力时,和好东吴,使蜀汉国避免了两面受敌;行政上,制订了政策和法令,使蜀国安定,人民拥护,死后得到人民深深的怀念,古今能有几人能够做到这一点!说到具体战役,在荆州时鲜有表现,这对于一个让刘备“如鱼得水”的诸葛亮如何说得过去?尤其是,这种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谋士出场没有战役谋略表现怎能成?既然刘备能够把“鞭打督邮”这种事“借”给张飞,诸葛亮把刘备的火烧博望坡之计“借”来一用又有何妨?!

不过,刘备这一“借”可不得了,诸葛亮这一把小火一烧,紧接着来了第二把火,烧了新野,后来更是不得了了,赤壁一把冲天大火,把曹操八十万大军烧了个干干净净,只带着二十几人逃回了许都。这也有了一句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从此很少人知道刘备也能有火烧博望坡这样的谋略,可见这文学作品真的是魅力无穷。

标签: 三国诸葛亮刘备

更多文章

  • 三顾茅庐背后的秘密: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并不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此二人这

  • 易中天谈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孔明非将略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导读: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注定失败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略之才。《品三国4》中,易中天将讲述三国鼎立后,一个个走向灭亡直至被西晋统一的过程。其中易中天新解诸葛亮,指出诸葛亮的擅权与曹操并没两样。“汉献帝固然是傀儡,刘阿斗又何尝有权?

  • 三国历史解密: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有什么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三国,文士,

    有民间传说,诸葛亮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那把羽毛扇。《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

  • 解密:诸葛亮为何能成为中国历代丞相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名臣,诸葛亮,丞相,

    诸葛亮六出祁山背后让人落泪的无奈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以前看电视康熙大帝,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

  • 悲情五丈原大战: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后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诸葛亮,马谡

    渭水长流,奔向东方;秦岭巍峨,莽莽苍苍。五丈原,举世闻名的古战场,坐落在关中平原西端的秦岭与渭河之间,1781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场激战,让时间从此定格,让寂寞无闻的五丈原从此名扬天下。一、丞相西驱十万来写完《诸葛亮:从乡村青年到帝国CEO》(即将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更增添了去五丈原的渴望。不久前

  • 三国中不光诸葛亮演过空城计 文聘也是个好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文聘,徐晃,曹操,庞德

    徐晃——有周亚夫之勇!徐晃是曹操手下的爱将,也是曹操的铁粉。徐晃算是一个十分有卓越见识的优秀员工,还跟杨奉混的时候,就提出了抱大腿,领导杨奉就在李傕、郭汜内斗不止的时候护送汉献帝,因为有功,被封为了都亭侯,这个封号,勇猛的马超也有过。后来徐晃又规劝领导杨奉投靠曹操,可惜杨奉意志不够坚定,半路又反水了

  • 诸葛亮七擒孟获或是“七请” :以盟友身份邀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孟获,三国,

    诸葛亮南征走过哪些地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否确有其事?为弄清诸葛亮南征相关历史谜题,自2011年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凉山州博物馆重走南征路,耗时三年,行程四万里。据悉,此次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是全国首次。昨日上午,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暨诸葛亮

  • 解密:诸葛亮为什么掌权后要和东吴重订和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孙权,合约,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号改为建兴元年(公元223)。在完成了登基、册封皇后等一系列程序性的事项以后,他又派出使者前往吴国,以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孙权也遣使回访,以表明两国的亲善友好。所有人都知道,刘禅这个皇帝只是一个牌位,蜀汉国实际掌握权力的是诸葛亮。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还

  • 揭秘:诸葛亮的心结终酿蜀国哪桩冤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集智慧、忠恕、正直、廉洁于一身。但以我看来,诸葛亮有一个“荆州不该失”的情结和“云长——文长移情”,并因此酿成了蜀国的一桩冤案!“荆州不该失”情结是什么?这首先要看什么是情结。心理学对情结的定义是:由一系列被压抑的无意识思想、感情、知觉、记忆等所组成的意念倾向。情结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的思

  • 解密曹操手下102名谋士:为何他并不需要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曹操,谋士,诸葛亮,

    曹操手下一百零二谋士完整名单,看完知道为何不需要诸葛亮。喜欢三国的朋友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曹操为何不去找诸葛亮,或者是诸葛亮为何不投靠曹操。这里自然有一些个人追求的问题,但当时曹操手下能用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光谋士就有一百零二人。这是三国除了曹魏之外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比的。估计诸葛亮如何到了曹营说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