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柴桑吊丧的隐情:只是为了加强孙刘同盟

诸葛亮柴桑吊丧的隐情:只是为了加强孙刘同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927 更新时间:2023/12/14 10:10:55

周瑜病故之后,孔明前往柴桑吊丧。众位将领都说,人人都说什么周瑜大都督和诸葛亮关系很差,可是,诸葛亮却亲自前来吊丧,而且哭得那么伤心,看来,人们说的都错啦。而东吴新任都督鲁肃,和孔明关系一向和善,看到孔明悲伤,心想:“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东吴诸将以鲁肃为首,都被诸葛亮祭奠周瑜的情谊深深感动。那么,诸葛亮来柴桑为周瑜吊丧,究竟是不是多情呢?

我看,不但并非多情,而且更是无情。

看诸葛亮听说周瑜病逝之后,如何表现。

孔明在荆州,夜观天文,见将星坠地,乃笑曰:“周瑜死矣。”

演义中多神鬼之说,可以忽略。孔明知道消息之后“笑”着说,周瑜可死了啊。为何发笑?因为开心。这个笑,是开心的笑,是成功者的笑。因为周瑜的死,很大原因就是由于诸葛亮多番施展妙计所致,甚至是明明知道周瑜身有箭伤,不能动气,却故意用计激发。孔明对于周瑜的死,没有一点动情,有的只是无情。

可是,在东吴诸将面前,诸葛亮却伏地大哭,泪如泉涌,哀恸不已。诸葛亮运筹帷幄,是三国第一人,在表演才能上也技压群雄,诸葛亮祭奠周瑜的大哭,完全可以和长坂坡,刘备摔阿斗时的一哭相比美。君臣二人都是实力派表演巨星。

其实,当诸葛亮前往柴桑时,鲁肃是非常担心诸葛亮的安全的。东吴诸将大都是周瑜心腹,感概都督被孔明气死,都发誓要杀孔明以泄愤。那么,当孔明来是,诸将为何不动手呢?

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诸葛亮前往东吴,是有备而来。诸葛亮并非孤身一人前往,而是带着赵云,带着五百甲士前往。书中明言:“周瑜部将皆欲杀孔明,因见赵云带剑相随,不敢下手。”

当然,这个原因只是表层原因。就算是赵云带着一千人来,在东吴的地盘上,如果孙权或者鲁肃下令要杀诸葛亮,再多几个赵云也保不住诸葛亮。

第二个原因,也是深层原因,是诸葛亮一番悼词打动了东吴诸人。

诸葛亮的悼词比较长,这里约略归纳下。主要讲了个方面。一是说周瑜少年从孙策,安定江东,建立基业;二是说周瑜娶得小乔,英雄得配美人,让人羡慕;三是赤壁之战,蒋干中计,火烧曹军;四是写诸葛亮和周瑜双双确立孙刘联盟,共抗曹操,现在周瑜病逝,内心悲痛。

说到周瑜的功绩,东吴的将领当然人人皆知,可是由曾经的敌人诸葛亮嘴里说出来,就完全不同了。诸葛亮很高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腐儒,而是一个达士,雪芹有言“人情练达即文章”,诸葛亮正是通达人情的文章大家。诸葛亮先大赞周瑜,以示其诚。自己来东吴不是来挑刺的,是真心祭奠周瑜的。对周瑜的功业,我孔明是看在眼中,对于周瑜的婚姻,我孔明羡慕不已,对于赤壁大战,对抗曹操,我孔明更是铭记心中。

但是,诸葛亮要表达的主要内容还是第四点。即周瑜本人就是东吴联刘抗曹政策的确立者,而诸葛亮自己也是助吴拒曹,辅汉安刘,双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既然诸葛亮对于东吴的未来是如此重要,并且周瑜本人也希望继续联刘抗曹政策,那么,东吴诸将在周瑜灵前,又怎么忍心,怎么能够动手杀掉孔明,违背周瑜生前遗愿呢!

诸葛亮的一番悼词救了自己。

可以说,诸葛亮大哭,以情动人;诸葛亮的悼词,以理服人。在情理的双重进攻下,老好人鲁肃怎么能够抵挡呢?自然就认为孔明多情了。

标签: 诸葛亮周瑜刘备

更多文章

  • 三国历史悬疑: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

  • 解密火烧博望坡之战:刘备指挥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诸葛亮,刘备,

    火烧博望坡是刘备在荆州时发生的一次战役。战役规模不大,可在《三国演义》中,由于这是诸葛亮初出茅庐指挥的第一次阵仗,所以这次战役就显得意义非同寻常了。不过,在史籍当中,指挥这次战役的却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自己。建安七年(公元202),刘表想趁曹操北上攻击袁尚的时机,袭取许都,于是派遣刘备领兵出征。刘备

  • 三顾茅庐背后的秘密: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并不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顾茅庐,诸葛亮,刘备,

    刘备于207年"三顾茅庐",请出智者诸葛亮为其效力。据史料记载,此二人一见如故,刘备曾说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后人自然认为此君臣二人是"鱼水"关系。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刘备对于雄才大略的诸葛亮是十分信任的,遇到军政大事无不请他出谋划策,刘备对其简直就是言听计从。那么,历史上,此二人这

  • 易中天谈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孔明非将略之才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北伐,三国

    导读: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易中天认为,诸葛亮的北伐注定失败原因有三: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亮非将略之才。《品三国4》中,易中天将讲述三国鼎立后,一个个走向灭亡直至被西晋统一的过程。其中易中天新解诸葛亮,指出诸葛亮的擅权与曹操并没两样。“汉献帝固然是傀儡,刘阿斗又何尝有权?

  • 三国历史解密:诸葛亮手中的鹅毛扇有什么来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诸葛亮,三国,文士,

    有民间传说,诸葛亮博望烧屯,火烧赤壁,都是靠这把扇子扇风起火打败曹军的。后来街亭之役失利,据说也是因为忘了带那把羽毛扇。《三国演义》里,特别是写六出祁山时的诸葛亮,人们最熟悉的,恐怕是他素衣纶巾,手摇羽扇,端坐四轮车上,飘然而出的形象。

  • 解密:诸葛亮为何能成为中国历代丞相的代表?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名臣,诸葛亮,丞相,

    诸葛亮六出祁山背后让人落泪的无奈总觉得丞相只有一个,权利特大。以前看电视康熙大帝,上书房大臣都被称为某相,什么索相明相听着觉得挺别扭,感觉像是王总李总似的丞相大泛滥。想想也是,如果丞相都是只有一个,大权独揽,那谁还当皇上呀,这天下到底是丞相的还是皇上的呀。大概是因为奸相权臣被塑造的太多了,才会有这种

  • 悲情五丈原大战:诸葛亮全部家底的最后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司马懿,诸葛亮,马谡

    渭水长流,奔向东方;秦岭巍峨,莽莽苍苍。五丈原,举世闻名的古战场,坐落在关中平原西端的秦岭与渭河之间,1781年前在这里发生的那场激战,让时间从此定格,让寂寞无闻的五丈原从此名扬天下。一、丞相西驱十万来写完《诸葛亮:从乡村青年到帝国CEO》(即将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更增添了去五丈原的渴望。不久前

  • 三国中不光诸葛亮演过空城计 文聘也是个好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文聘,徐晃,曹操,庞德

    徐晃——有周亚夫之勇!徐晃是曹操手下的爱将,也是曹操的铁粉。徐晃算是一个十分有卓越见识的优秀员工,还跟杨奉混的时候,就提出了抱大腿,领导杨奉就在李傕、郭汜内斗不止的时候护送汉献帝,因为有功,被封为了都亭侯,这个封号,勇猛的马超也有过。后来徐晃又规劝领导杨奉投靠曹操,可惜杨奉意志不够坚定,半路又反水了

  • 诸葛亮七擒孟获或是“七请” :以盟友身份邀请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孟获,三国,

    诸葛亮南征走过哪些地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是否确有其事?为弄清诸葛亮南征相关历史谜题,自2011年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与凉山州博物馆重走南征路,耗时三年,行程四万里。据悉,此次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是全国首次。昨日上午,由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市诸葛亮研究会主办的全国三国文化遗产考察暨诸葛亮

  • 解密:诸葛亮为什么掌权后要和东吴重订和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孙权,合约,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成为蜀汉国的皇帝,同时将年号改为建兴元年(公元223)。在完成了登基、册封皇后等一系列程序性的事项以后,他又派出使者前往吴国,以巩固两国的友好关系。孙权也遣使回访,以表明两国的亲善友好。所有人都知道,刘禅这个皇帝只是一个牌位,蜀汉国实际掌握权力的是诸葛亮。刘备把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