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千古传诵的智慧化身:三国史上蜀汉丞相诸葛亮

千古传诵的智慧化身:三国史上蜀汉丞相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497 更新时间:2024/3/21 9:41:46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章武三年(223)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说:「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助,便给以辅助;若其不才,您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尽力相辅,效忠贞之节,死而后已!」后主即位,诸葛亮受封武乡侯,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又兼任益州牧。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诸葛亮执政后,首先要办的第一件大事是恢复与东吴的外交关系。刘备死后,东吴一方面继续向魏称臣,一方面尚未拿定主意怎样对蜀,仍陈大军于蜀的边境。诸葛亮派尚书邓芝出使东吴,说服孙权与蜀联合,与魏断绝关系。

网络配图

当时,南中诸郡在刘备东伐之时,受东吴策动而叛乱,严重威胁蜀汉后庭。诸葛亮执政后,与东吴恢复邦交,切断了南中的外援。经过两年调养,诸葛亮上书后主,决心平定南中叛乱。建兴三年(225)春,诸葛亮率大军兵分三路征伐南中。在此次战争中,诸葛亮对叛军首领孟获采用攻心战术,七擒七纵,使其心悦诚服。平叛战斗结束后,诸葛亮吸取「众建诸侯分其力」的经验,将南中四郡分为六郡,叛乱中心建宁郡被分得最细,起用大量土著大姓为官吏,达到不留军队、不运粮草,又能治理该地的目的;征调南中「青羌」万余家入蜀,以其青壮组成骑兵五部,号称「飞军」:设立庲降都督,掌管南中军政。该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回到成都。

建兴五年(227)三月,诸葛亮上《出师表》于后主,率军至汉中,准备北伐。他先在汉中练兵约一年,然后北攻。魏南安(治甘肃陇西)、天水、安定(治甘肃济川)三郡当即降蜀。魏明帝亲赴长安督战,以曹真督关右诸军,采用以防守为主的战略。蜀军先扬言要由斜谷道攻取郿县,并使赵云、邓芝率一军据箕谷(今陕西褒城西北)为疑军,诸葛亮率主力西攻祁山。参军马谡领一军为先锋,驻街亭。马谡挥不当,大败于魏军,丢失街亭。蜀军失去前进的据点,只好退回汉中(正史并无「空城计」退司马懿军之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上书自贬三级,以右将军身分行丞相之职。

网络配图

建兴六年(228)冬,魏军三路攻吴,关中空虚。诸葛亮再次率军北伐。蜀军此次出大散关,围攻陈仓二十余日不下,粮尽而退。建兴七年(229),诸葛亮第三次率军北伐。蜀军西向,取魏武都、阴平二郡而回。诸葛亮复任丞相。

在这一时期,诸葛亮与李严的矛盾为引人关注的焦点。本来,他们两人同受刘备托孤,共为辅臣。直到建兴四年(226),两人关系还比较好,诸葛亮在与孟达的信中环称赞李严。但不久,李严写信给诸葛亮,建议利用掌握朝政大权的便利,像曹操那样进爵封王,接受「九锡」,这样他也能捞到若干好处。诸葛亮对此非常生气,在回信中狠狠批评了李严一通。不久,诸葛亮在即将伐魏前,调李严带他所辖的二万军队来镇守汉中。李严却讨价还价,要诸葛亮从益州东部划出五郡设立江州,让他当江州刺史,致使调动未成。诸葛亮以大局为重,也就妥协了;建兴七年,陈震在出使东吴前,专门找诸葛亮汇报李严的巧诈问题,特别谈到李严早年在家乡为官时的一些劣迹,但没引起诸葛亮的足够重视。建兴八年(230),曹军欲三路攻蜀,诸葛亮再次要李严带二万军队到汉中坐镇,李严又讨价还价。诸葛亮即做让步,任命其子为江州都督督军,接替李严调走后的工作,李严这才执行调动命令。建兴九年(231),诸葛亮第四次伐魏,命李严在汉中负责后勤供应,李严未及时筹集到粮草,便写信给诸葛亮说皇上命令退兵。诸葛亮退军后,他又欺骗朝廷说此次退兵是为了诱敌。当诸葛亮回来后,他又故作惊问:「军粮已经够用,为何突然退兵?」于是,诸葛亮在上朝时拿出李严的书信为据,与许多将士一道签名上表,弹劾李严,将他免为庶人,流放到梓潼。

网络配图

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以大军出斜谷,据五丈原(今陕西岐山县南四十里)。此次出兵,事先与东吴约好同时攻魏。但东吴迟迟不发兵,迄至五月,孙权才派陆逊诸葛瑾率兵屯江夏、沔口(今湖北汉囗),进攻襄阳,孙权自己则率大军围合肥新城。对此,魏明帝的策略是先挫败东吴。他亲率水军东征,让西守的司马懿坚守不战,让蜀军粮尽自退。但当孙权得知魏主的意图后,认为己方成了主战场,吃了亏,即令全线撤军。在西线。诸葛亮鉴于以往的教训,分兵屯田,打算久驻。这年八月,诸葛亮突患急病,暴卒于前线,时年五十四岁。蜀军全线撤军。诸葛亮在生前留下遗嘱:「葬于汉中定军山,就在山坡中挖一个坟,坟坑可装下棺材便行了。穿平常的衣服,不随葬器物。」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蜀汉的人才危机:诸葛亮为什么要提拔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马谡

    建兴六年,诸葛亮在平定了南方,驻守汉中准备了一年多后,发起了对魏国的北伐战争。诸葛亮的突然出现,让魏国一时间有点意想不到,所以,魏明帝曹睿只好把还在与吴国前线打仗的张郃调到西部,来抵挡诸葛亮的进攻。但是,担当督促前方部队重任的马谡却违背了诸葛亮的部署,在被张郃断了水源之后,临阵又惊慌失措,指挥不当,

  • 六出祁山真相:诸葛亮六出祁山是因为什么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诸葛亮

    “六出祁山”通常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书记载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仅有两次出兵祁山,而“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诸葛亮一共6次出祁山。分别如下:一出祁山,开始是一连串的胜利喜讯,士气高

  • 诸葛亮杀死魏延的真正原因:恐刘禅驾驭不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很多人都有疑问,在《三国演义》中,魏延为何无缘无故被诸葛亮杀了呢?死的不明不白的。诸葛亮说他造反,真的是这样的吗?到底诸葛亮为什么要杀魏延呢?魏延简介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对蜀汉来说,汉中和荆州是益州的两翼,而汉中又居于门户要地,战略地位十分显著。而那时刘备又选魏延镇

  • 解密司马懿一生无法战胜宿敌诸葛亮的难言之隐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司马懿

    司马懿好像一开始就没想过能战胜诸葛亮,一味退让,永远是防守,如果诸葛亮在多活二十年,相信司马懿也是这样应对。然而司马懿真的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吗?司马懿的战术作风真的是被动防守吗?司马懿是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其精明老练,堪称三国第一。历史上认为司马懿是诸葛亮的克星。因为诸葛亮北伐最害怕的就是司马懿,采

  • 历史解密:陆逊是怎么破掉诸葛亮的八卦阵的?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陆逊

    黄承彦是诸葛亮的岳父,当蜀汉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的时候,陆逊进入了诸葛亮早先做好的埋伏圈,八阵图中,原本陆逊必定死于八阵图,可是黄承彦却出面救了陆逊。作为岳父的黄承彦,为何要救自己女婿的死对头呢?网络配图《三国演义》中有一处文字颇耐人寻味。小说八十四回名为《陆逊营烧七百里,孔明巧布八阵图》,

  • 有一人名气不大 但却能打得让诸葛亮叹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国之于三国来说是实力最弱,地盘最小的一方。因此,蜀国丞相诸葛亮为了蜀国的安危,便不断进行北伐,想要以不断地攻击来换取生存的时间,但是,诸葛亮北伐事业总是败多胜少,这里我们要来说令诸葛亮吃到败仗的苦头的一名守城悍将--郝昭。网络配图郝昭,表字伯道,太原人。郝昭年少从军,屡立战功,从白身做到

  • 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荆州究竟是个多大的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把诸葛亮请到自己帐下,从此两人“情好日密”。大概是两人过从甚密,这引起了刘备两个老兄弟关羽和张飞的不高兴,刘备解释说:“我有了孔明,好像是鱼儿有了水。你们以后都不要再说了。”关羽、张飞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由于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人都认为,从此以后,刘备不但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也给了

  • 诸葛亮《隆中对》析天下 劝刘备勿与曹操争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的《隆中对》,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下大势,向刘备提供了立国的策略,《隆中对》原文择录如下: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

  • 历史揭秘:智囊诸葛亮如何玩火自焚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俗话说,玩火自焚。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一生计策除了火还是火,从初出茅庐的火烧博望坡,到赤壁之战,到火烧藤甲兵,到火烧葫芦谷。诸葛亮无时无刻不在阐释着与火的不解之缘。诸葛亮为何如此钟爱火攻呢?是迫不得已吗?网络配图火,是上苍的恩赐,也是神灵的象征,只可供奉,不可亵渎。如果用得恰当,它就是文明的使者,

  • 诸葛亮有信任的人吗?那他最信任的武将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定南)人。自幼刚正雄壮,喜好练武,遇事善于思考,肯动脑筋。青少年时期喜武但不逞强,有勇但不斗勇。曾先后在袁绍、公孙瓒帐下为将,但因此二人皆非仁德之明主,遂改投刘备,与刘备一见如故,倍受重用,从此追随刘备,直至病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刘备为曹操所败,与妻小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