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将领高仙芝的知名度高不高?为什么他的存在感不高?

唐朝将领高仙芝的知名度高不高?为什么他的存在感不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71 更新时间:2024/1/15 23:54:13

高仙芝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首先,高仙芝的不是知名度不高,而是算比较高的,相信很多对唐史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

这里说的唐史,指的通史,偏向政治史方面,如果是搞专门史的可能不太了解。当然,专门史还要看哪个方向,搞唐代军事史的更应该知道,要是搞文学史的,也应该知道杜甫的《高都护骢马行》,李白的《猛虎行》里也有提到。

而对唐史不感兴趣,甚至对历史都不感兴趣的,不了解那就再正常不过了。

其次,如果对开天年间的武将知名度排个座次的话,郭、李、安应该是第一序列,高、封、哥舒可算第二序列,其他的武将知名度更低。要说高仙芝知名度不高,那除了第一序列的三人外,就没有知名度高的了。

如果评书演义中薛仁贵的儿子就叫薛讷,那薛讷的知名度应该比第一序列更高。可惜,演义中薛仁贵的儿子是两辽王薛丁山,而薛丁山和薛讷的共同点,除了他们的爸爸都叫薛仁贵外,基本没有。所以,就不勉强认为薛讷

= 薛丁山了。

其三,开天年间,第二序列的武将,在不看课外书的人中,还是没什么名气,这只能说中国历史太长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留下名字的人太多太多,老百姓要一个一个的了解,根本了解不过来。所以,关心点只能放在有特殊亮点的人身上。比如卫霍,比如岳戚。

而高仙芝呢?

1,他建立功业的年代,是开元盛世,这个年代人们更关心朝堂上的政争,像李林甫、杨国忠,甚至唐明皇的梨园、杨贵妃的荔枝;

2,他建立功业的地点,是在边疆,还不是内缩时候的边疆,近在咫尺,而是开拓西域的边疆,实在太远了,远到老百姓都不知道那地方在哪。

3,在同侪中并不算一骑绝尘,在他之前,经略西域的名将大有人在,像张孝嵩、王忠嗣、包括他的前前前任盖嘉运,之后也有他的好基友封常清,他还背上了一个怛罗斯之战跑路的坏名声。

4,动地而来的渔阳鞞鼓,本来正是英雄建功立业的时候,可惜他出场太早,打了个前哨就被杀了。不说郭李了,就是他的老部下李嗣业都比不上。

第四,缺少宣传。初中历史那简单的课本中,两本书讲完古代史,摊到唐朝头上的能有几章?开国玄武门之后,武则天这个唯一的女皇肯定要讲,跳过中宗、睿宗就到了玄宗,玄宗朝重点在于开元盛世多牛逼,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姚崇宋璟这些人,然后是国内民族大团结(课本标题好像是叫《车书本一家》),国外的各国人民大联欢(课本标题好像是叫《海内存知己》),然后就到了安史之乱了,而安史之乱,主角自然是郭李,哪有篇幅讲高仙芝?放《海内存知己》这一章吗?

除了历史课本,语文课也会涉及到历史。碰到愿意发散的老师,《白雪歌》会讲讲封常清,《哥舒歌》会讲讲哥舒翰,学杜甫可能会提到严武,学韩愈可能会提到裴度,学柳宗元刘禹锡可能会提到王叔文,学杜牧提到杜佑(杜希望就别希望了),学李商隐会提到李德裕牛僧孺,李绅就不说了,他自己就有诗在语文书上出现,但就是没人会提高仙芝。高仙芝也不是没人写,前面说了杜甫的《高都护》,但那首诗不是中学生学的啊。

第五,不局限于玄宗,整个唐朝,前有李靖、李勣、薛仁贵等,后有李晟、韦皋、刘沔、石雄等,要么是开国良将,要么是挽狂澜于既倒,相形之下,高仙芝也就名气较小了。

话说回来,历史上有知名度高的将军,也有知名度不高的将军,如果将历史上的人按照知名度排名,肯定有那么几个人处于一种尴尬的状态,既不是家喻户晓,也不是默默无闻,基本上就是出名和不出名的临界点上。

像高仙芝就是如此,正处在临界点上。你觉得他牛逼,知名度却不高,但如果临界点往后挪一挪,那你又会问了,为什么张孝嵩、张守珪知名度不高?要是临界点再往后挪一挪呢,你还会问,为什么杨思勖、陈玄礼知名度不高?临界点再后一点,你还会问,为什么鲁炅、季广琛知名度不高?总能找到一个,或几个类似的人物的。

标签: 高仙芝唐朝

更多文章

  • 率2万人翻高原,高仙芝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高仙芝,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高仙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公元741年,唐玄宗李隆基将年号改为了“天宝”,这时候的唐帝国繁荣达到了顶峰,帝国边境的防御体系完善,勇悍的将领率领着精锐的士兵镇守着四方,除了吐蕃仍然有能力对帝国的边境造成威胁,其余地方的战斗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时候的西域已经

  • 五福老人郭子仪的墓地究竟在何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功伟绩。郭子仪为唐守卫近三十年,是中兴名将。郭氏家族兴旺,子孙众多,郭子仪被称为“五福老人”。郭子仪简介郭子仪被人称为郭令公,世人多以汾阳王代替其原名。天宝年间参加武举进入官场,安史之乱成就了郭子仪的丰

  • 唐朝名将郭子仪为何一生未受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

  • 看到郭子仪后 回纥叛军竟扔下兵器跪拜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回纥叛军,郭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

  • 霍光与郭子仪同为几朝元老权倾天下 为何结局不同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霍光,郭子仪

    霍光与郭子仪,一文一武,堪称汉、唐两朝的中兴之臣,不过如果两人PK,只怕郭子仪会更胜一筹。无论古今,对于做人做事都有一个很精辟的衡量标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于这几个层次,霍光的失败之处恐怕就在于——齐家。网络配图霍光跟随汉武帝近30年,“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出则奉车,入侍左右,小心谨慎,未尝

  • 郭子仪历经三朝每次都逢凶化吉依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唐玄宗的第三个儿子叫李享,他后来继承了皇位,就是后来的唐肃宗。网络配图他的名字叫“享”,其实一点也不懂得享受。野史中载,正因为他的节俭,才让他顺利地步入权力巅峰。李享做太子的时候,经常陪唐玄宗吃饭。有一次,御膳房准备了一些熟肉,里面有熟羊腿,玄宗让李享把羊腿割开来。李享就用手把羊腿分开了,手上沾满了

  • 唐朝名将郭子仪与诗仙李白之间有什么联系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有人说郭子仪和李白是往年交,郭子仪在军中犯事被李白所救。李白参与反叛,郭子仪听闻后愿用自己的官爵来买李白的罪行,后李白逃过一劫,被流放到了夜郎。后人称赞两人的友情说李白能识人,郭子仪能报恩。这段生死交情一时成为美谈,但是这件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呢?实际上可信度还是比较大的,当时的唐朝文化风气很盛,不少官

  • 郭子仪心胸坦荡不与人结仇不设围墙的表现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郭子仪

    郭子仪待人宽厚,不与人结仇,不得罪小人,以真诚打动皇帝,朋友遍天下。他的一生没有做过亏心事,心胸坦荡;平易近人,府中不设围墙。宦官鱼朝恩之前十分嫉妒郭子仪,甚至去挖了郭子仪的祖坟,后被郭子仪感化。军官李光弼担心郭子仪得势后报复,后与郭子仪合作无间。郭子仪心胸坦荡,面对宦官的恶意中伤,一直对自己进行反

  • 历经四朝而不倒:名将郭子仪为何能够安享晚年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名将郭子仪

    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多官员跟着变节

  • 唐朝杰出将领郭子仪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郭子仪

    唐朝杰出将领郭子仪(697—781年7月9日),汉族,祖籍山西汾阳。公元697年阴历十二月十二日(一说是中秋节)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连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