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禄山,一个胡人是如何掌控唐朝大半精锐的?关陇贵族为何不来拯救唐朝?

安禄山,一个胡人是如何掌控唐朝大半精锐的?关陇贵族为何不来拯救唐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02 更新时间:2023/12/25 22:28:12

开元盛世是的唐朝军事力量,虽然比起建立早期是有所退步了,但依然保持不错的水准。但在安史之乱开始后,仅仅拥有三镇兵马的安禄山就很快占领了都城长安。很多人都说这是因为安禄山麾下有大量胡人兵马,战斗力较强。但唐朝在安西等地也还拥有足够的野战力量,其中自然包括不少外族精锐。可他们还是迅速的丢掉了关中,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安禄山在当时已经控制了唐军一半以上的精锐

安禄山虽然只有整个唐帝国的三镇兵马,却几乎作用了唐朝能战精锐的一半以上。这些三镇兵马,从来源成分、士兵构成与供养体系上来说,都是唐朝最成功的实验结果。所以,他们能在短期内大败唐朝内地军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唐朝在立国初期,实行的是北朝时候留下的府兵制度。这种制度其实也是源自中亚和草原地区的部落、城邦动员制度。更是唐朝早期,军队战斗力非常强的一个原因。大量北朝遗留下来的关陇贵族和胡化的军户,不仅自己尚武善战,而且非常善于学习。唐朝也因此在立国不久后,就击败了同样壮大中的突厥势力。

原本的关陇贵族集团在安史之乱时已经不再具有战斗力

在这种基调下,随着北方军户资源的流失,唐朝开始实行募兵制度。募兵制度下最理想的兵源,不会是内地的农民而是西域和草原上的部落武士。关陇贵族的胡化风气,也让他们心安理得的从突厥人中招募兵士。

帝国版图扩大后,军令有所不受的地方大将势必获得自行募兵权。他们也适时的将各族突厥人、契丹人、高句丽残余、西域人和中亚人,都招募进部队。这些部队又大量集中在边区,也就成为了安禄山的武力源泉。被征调来剿灭他们的唐军,其实也有很多这样的外族成分构成。

父系血统来自中亚粟特人的安禄山,自己就有一支来自索格狄亚那地区的粟特近卫队。母系来自突厥的他,军队里也多有突厥人。他最主要的副将史思明就是一个突厥人。在从军之前,他是唐军的翻译官,又与边疆的契丹人和奚族非常亲密。这些在武则天朝大败唐军的蛮族,也成为了优质兵源。

最后就是北方边地的汉军,也在长期与胡人作战和交流中渐渐胡化。这样的军队不仅战斗力更强,对将领的认可也超过中央的皇帝。

所以,在安史之乱的大部分时间里,叛军都对唐军保持战斗力优势。即便后期,叛军内部因不同文化集团与利益关系而发生内讧,唐军的反击效果也来的很慢。

安史之乱让唐玄宗被迫处死杨国忠并牺牲掉自己心爱的杨玉环

当然,偌大的一个唐帝国,不会只有三镇兵马享受招募外族战士的便利。另一个番将云集的地方,就是西域的安西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但这些地方的自然环境限制很大,能够被用来驻扎军队的耕地有限。所以,两个都护府的兵马无法比肩安禄山手中的三镇精锐。后者地盘所在的区域,正好是成熟的农耕与游牧经济混合地带。突厥和粟特商人从这里进入内地贸易,也比单纯的走西域和河西走廊要便捷。

这也是为什么在安史之乱初期,撤回西域兵马,依然难以有效阻挡的原因。在很多战斗中,唐王朝害怕军队数量不足,大量从城市和乡村人口中招募炮灰力量。结果,这些炮灰不仅没有发挥作用,反而也拖累了从西域返回的精锐部队。

回鹘人的崛起同安史之乱也有巨大关系

当然,最后帮助唐朝消灭安史集团的主力,依然是西域部队为主的军事力量。除了一个经常吃败仗的郭子仪,其余将领也纷纷来自西域的突厥和东伊朗系居民。为了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唐朝还不远万里的找来西南的南邵部队和北方的回鹘人助战。这才最终依靠总体体量优势与对手的策略失误,一点点的反推回去。

更多文章

  • 如果安禄山没被儿子干掉,他能推翻唐朝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禄山

    安禄山已经攻破唐朝的两京(长安和洛阳),获得了唐朝最主要的领土,并且在洛阳称帝,兵强马壮,原来唐朝的很多人都叛投了他。可惜最后却被他儿子杀死,最终“壮志难酬”,没能让他“大燕帝国”延续下去。这件事不能不让后人产生一个疑问:如果安禄山没有被他儿子杀死,他继续清除唐朝残余势力,让他大燕帝国稳定下来并延续

  •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是怎么死的 安史之乱的祸首元凶之一安庆绪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朝,安史之乱,安禄山,安庆绪

    安庆绪(?—759年),安史叛军首领,唐朝叛臣。安禄山次子,初名仁执,唐玄宗赐名庆绪,与兄安庆宗同为安禄山与原配康夫人之子。安史之乱的祸首元凶之一。安庆绪虽然性格内向,但骑马射箭都一流,于是成为其父麾下大将。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用一个月的时间由河北范阳打到东都洛阳,至德

  • 安禄山拿下长安后 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搞定唐玄宗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唐玄宗,安禄山

    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后来洛阳被贡献,但天险潼关却因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军久攻不下,甚至迫使敌军有了回撤的打算。不过,在唐军即将掌握主动权的时候,唐玄宗听信谗言将高仙芝和封长清斩首,并要求哥舒翰主动出击,最终导致安禄山的

  • 安史之乱唐玄宗为什么打不过只有三镇兵马的安禄山?具体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唐朝

    公元755年,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之官安禄山起兵造反。笳鼓动,渔阳弄,唐玄宗惊惶之下,不得不避祸西蜀。然而,唐玄宗身为一国之君,为何不是安禄山的对手呢?一,兵役制度说起安禄山造反,首先要从唐代的兵役制度说起。唐朝立国之初,实行的是府兵制度。这是从北朝流传下来的一种兵役制度,简单

  • 唐代名将颜杲卿是怎么诠释忠臣的一生 他是怎么设计堵死安禄山退路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爆发后,本是安禄山部将的颜杲卿毅然带兵抗击叛军,尽管他势单力薄,没能抵抗多久,但却为唐朝赢得了调兵遣将的宝贵时间。可以说,李唐政权之所以能够在安史之乱初期没有迅速瓦解,与这位大义凛然的忠义之士关系甚密,而他忠心为国、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也永远值得后人尊敬。颜杲卿是长安人,字盺。他是唐代著名书

  • 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唐朝

    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安史之乱成为重要的转折点。也即安史之乱之于唐朝,好比长平之战之于赵国。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还处在比较鼎盛的阶段,但是,在安禄山等人发起的这场大战后

  • 李林甫为何能实行十九年专政 他为何能让安禄山如此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李林甫

    古代重视门第,皇族后人一般都被封王封侯,可李林甫却是个特例。他虽贵为长平王之后,却未得到祖宗庇荫,只在地方得了个一官半职。可后来他又凭借雷霆手段,打破层层桎梏,成了百官之首。你可知李林甫为何能实行十九年专政,又为何让安禄山如此忌惮?李林甫刚开始只做了个地方的小官,所谓小官,就是为权贵收拾摊子毫无功绩

  • 安禄山与史思明罪过这么大 他们的下场数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史之乱,唐朝

    中国古代社会,每个朝代都有各自的优点:秦朝统一六国,严刑厉法,给人重兵器时代虎狼之师的震慑;汉代绵延久远,国力强盛,著名将相人才辈出,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到了宋明之时,虽然国家受到游牧民族的侵袭,可是单看其文化、气节、可以使人心向往之。而唐代,与他们都不同,以上优点,仿佛都有一点。这得益于唐朝统一又

  • 安史之乱的真相不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会是哪一个人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安史之乱

    杨国忠,本名杨钊,盛唐时期蒲州永乐人,是唐玄宗爱妃杨玉环的同族哥哥,在杨玉环得到唐玄宗的宠爱后,杨钊也青云直上,受到了唐玄宗的重用,被委任为宰相一职。朝里有人,不如皇帝的枕边人杨国忠生于官宦之家,其祖上都是为官之人,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也是衣食无忧,这让杨国忠自小就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长大后的杨

  • 天不怕地不怕的安禄山为什么惧怕宰相李林甫?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安禄山,李林甫

    在很多人眼中安禄山这个挑起安史之乱,差点颠覆大唐王朝的节度使应该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主儿。但其实安禄山对于一个人怕得要命,尽管这个人曾经力捧过他。这个人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李林甫。安禄山究竟怕李林甫什么?是他害怕李林甫会在唐玄宗面前说他会造反呢?安禄山最早见到李林甫,可不是一种老鼠见到猫的感觉,而是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