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最牛谏臣魏征:他为啥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最牛谏臣魏征:他为啥敢劝谏唐太宗私生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87 更新时间:2024/1/20 1:02:18

俗话说,劝酒不劝色。成就一桩好事可能需要很复杂的过程,而搅黄一件事有时只需一句话。按照通常的规则,一个男人有了花心,另一群男人往往假装不知或暗地怂恿,虽不想当牵线的红娘,但也不愿当棒打鸳鸯的法海,人们一般的态度是在沉默和好奇中让他们往好处发展,这就叫成人之美。

不过,唐代名相魏征却不按常规出牌,竟让李世民失去了即将到手的美女,与众不同地掐掉了李世民的花心。

贞观二年,贤惠的长孙皇后发现了一位郑女才貌双全,倾国倾城,便亲自向老公推荐,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一听,正中下怀,喜不自胜,下诏许聘。宫廷内外紧张起来,上上下下的官员们开始张罗着如何把这桩好事办好。

唯有魏征得知后,有些不高兴,立即入宫进谏说:“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是否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有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无家室之欢。现在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这是为民父母做的事吗?”太宗听后,依依不舍地收回了成命。

谁知,房玄龄着手调查后,发现郑氏许人之事纯属子虚乌有,所以坚持诏令有效。这时候,陆家也派人递上表章,声明并无订亲之事。太宗的花心又荡漾起来,但魏征却毫不留情地说:“人家否认此事,是怕你加害人家啊。”于是太宗便死了这条心,一桩“美事”就这样被魏征无情地搅黄了。

男人在美女面前往往是容易冲动的,你把他吃到嘴里的肉再掏出来,这如同虎口拔牙,况且魏征拔的是皇帝的牙。那么,魏征坏人好事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

玄武门之变后,太宗把魏征拉入旗下,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犯颜纳谏的事也时有发生。因为他认为魏征提出不同的意见,完全出于公心,有利于李家王朝的长治久安,所以有时虽然魏征说得很直很难听,他都能咬牙听进去。这一次魏征虽然掐了他的花心,但太宗依然坚信,魏征是从大处着眼、从长远考虑。为得一小美女,而失去一栋梁,孰重孰轻,一目了然,所以他按住了满腔的怒火。当然,太宗心中的这点小算盘,魏征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敢。

长期以来,太宗与魏征明有君臣之分,暗以朋友相待,彼此交心,无话不谈。魏征向太宗灌输了君臣之间一体论、忠臣和良臣区别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论,这使得太宗的胸怀不断开阔,容人的气量不断增大,辨别奸贤的能力不断增强,也使太宗对魏征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隋唐佳话》中的一个故事就是很有力的证明:

太宗有一宠鹞,偷偷放在臂上赏玩,看见魏征过来,吓得赶紧把鹞藏到怀里。魏征知道后,借口说事予以讽谏,结果因聊得时间太长,鹞闷死在太宗怀中。魏征知道,既然他能把皇帝的宠物闷死,也完全有能力把这桩婚事搅黄,因为他知道,对于皇帝来说,一个美女与一只宠物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他敢。

网络配图

其实,干预唐太宗私生活的也并非魏征一人,此前魏征的老领导、同朝的宰相王珪就已经坏过一次太宗的好事。有别于魏征的抗直激切,王珪的谏臣风范是雅正而不屈。有一次,他针对唐太宗收纳卢江王妃为侍妾一事,婉转地申诉杀人而取其妻、“知恶而不去”的不当,当场就把这桩“美事”整没了。既然别人能顶风这样做而平安无事,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做呢?所以,魏征也敢。

俗话说,己身正方能正别人,魏征严以律己、生活简朴使他最有发言权。在家中,魏征没有妻妾成群,而是独善夫人;除了爱吃醋芹,也没有其他奢侈的爱好。魏征的家庭私生活背景,完全可以让他在太宗面前挺直腰板,直言相谏。

这一次,魏征毫发未损地掐死了太宗的花心,全凭自己一身从里到外的硬功夫。可怜的是,像房玄龄之流的溜须者,见到上司有好事,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去逢迎,不知他到底是把上司往火堆里推,还是真正为他着想,这大概也只有让历史来评断了。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太宗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都被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骗了一千多年,所谓“明君直臣”的千古佳话,根本就是两人心照不宣地出演对手戏,刻意营造出来的政治作秀!先来看看魏征是如何被唐太宗启用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

  • 魏征如何用“拍马屁”的方式来劝谏唐太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征

    说起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就不能不提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千古难遇的“圣主与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指责皇帝错误的大臣。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其实还有“阿谀奉承”的一面,并且用“拍马屁”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网络配图大约在贞观十年(636年)前后,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出现动摇,崛起

  • 唐太宗如此看重魏征可为何还要砸掉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

    我们知道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李世民我们知道,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很有谋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算是一位非常有功绩的皇帝。而魏征呢,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贞观之治的盛世离不开魏征的贡献,魏征在历史地位非常高,算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网络配图 历史民和魏征在历史上是一对著名的君臣CP。魏征经

  • 李世民对魏征包容了什么?成就贞观之治的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

  • 魏征做了何事 就算在“奸臣”里也难找比肩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征

    唐朝一代名臣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人,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大家都知道,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作为古代杰出的谏官代表,魏征“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发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网络配图 虽然历代老百姓都知道魏征是个清官,可

  • 千年谎言,李世民和魏征的真实关系竟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

    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这话真不假!隋文帝杨坚,虽被老婆独孤皇后“管理”的都不想当皇上了,但却使杨坚造就了“开皇之治”。而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背后站着长孙皇后,让他成就了“贞观之治”。据史载,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有宫中的女官,就把长孙皇后编撰的《女则》这书呈给唐太宗,道: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于唐朝名相魏征,多次顶撞皇帝却大有裨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一说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初治家,少时丧父,家贫,但胸怀大志,喜好读书,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的瓦岗军起义,后随李密归唐,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死后,他为李渊太子李建成信重,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喜欢他

  • 魏征是怎么惹怒李世民了,为何李世民在他死后要对其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李世民,唐朝

    李世民也是一个明朝皇帝的历史,直到现在,李世民的政策在民间仍流行,但是,李世民魏征的尸体有些疑惑,魏征做了什么在他的生命,在他死后让李世民不安静,从著名的李世民的历史是指魏征如镜,换位思考,让李世民对世界的统治得到了很多新的想法。事实上,魏征不是一个人李世民,这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魏征应该在那个

  • 唐太宗竟想立弟媳做皇后,魏征对他讲了一段话,他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维尼撒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可谓是伉俪情深,是历史上的一对“模范夫妻”。但在长孙皇后病死之后,李世民又想册立一位皇后,而且此人身份非常特殊敏感,她就是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李元吉的妻子,不就是李世民的弟媳妇么?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话说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的部下随即杀入东宫、

  • 魏征做了什么在他的生命,在他死后让李世民不安静?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一个明朝皇帝的历史,直到现在,李世民的政策在民间仍流行,但是,李世民魏征的尸体有些疑惑,魏征做了什么在他的生命,在他死后让李世民不安静,从著名的李世民的历史是指魏征如镜,换位思考,让李世民对世界的统治得到了很多新的想法。事实上,魏征不是一个人李世民,这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魏征应该在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