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真实关系是怎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587 更新时间:2024/1/28 15:42:35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都被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骗了一千多年,所谓“明君直臣”的千古佳话,根本就是两人心照不宣地出演对手戏,刻意营造出来的政治作秀!

先来看看魏征是如何被唐太宗用的。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

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平庸的公子纠,将李世民比作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无疑让李世民万分受用。而魏征将自己比作管仲,则表示自己能成为李世民的股肪之臣,辅助其成大业,暗示李世民系有道之君,要善于用人,不记前嫌,否则比齐桓公可就逊色多了。

这个回答当真妙极,应该给一百分!李世民被打动了,本来嘛,各为其主,也没啥可指责的,况且魏征并非太子党要员,只是个主管经籍的小官,但却才华横溢,这样的人若收为己用,既能显示自己英明豁达,又多少能消除点兄弟相残的恶劣影响。

要注意的是,李世民极具权谋之术,并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不计前嫌。他对武德旧臣尚且满怀戒心(这批开国功臣在太宗即位后,处境都大不如前),更不用说作为建成幕僚的魏征了。所以,太宗重用魏征,一是看中才华,一是借此营造明君形象。

网络配图

魏征从小就好纵横权变之术,对于太宗用意自然心如明镜。他明白,要想取得生存和更高地位,就必须帮着太宗打造明君形象,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谏,进谏越多、越激烈,就越不会有危险。

我们看,这些谏言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魏征与太宗的对答。这些对答多是为君之道和儒家治世思想。

二是魏征主动上书的谏言。这些谏言大多是根据隋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一些预防性措施。

这两类谏言数量相当多,的确显示出魏征的博学多才,但要注意,所针对的并非什么现实中的重大朝政,而是一些理论性的问题,所以更像一种学术交流。

三是针对某一具体问题,与太宗意见截然相反的谏言。

这一类谏言是自古以来最难的,很多人因此丢掉小命。但我们看,魏征在这方面的谏言数量相当少,而且所针对的也不是什么重大事件,比如劝太宗不要将已经订婚的女子纳为妾等。

所以,拼命进谏,根本就是魏征放的一个大招!

太宗虽然启用了魏征,但待他与房玄龄等自己的亲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尽管表面上把魏征捧得很高。

有一次,有人在太宗面前说魏征偏袒自己亲戚,太宗马上派温彦博查处此事,虽非事实,但仍向魏征提出了警告。魏征趁机向太宗摊牌,说自己要做良臣,不做忠臣:“愿陛下稗臣为良臣,毋稗臣为忠臣”,“良臣,身荷美名,君都显号,子孙传承,流祚无疆;忠臣己婴祸诛,君陷昏恶,丧国夷家,抵取空名。此其异也。”

魏征把住了太宗的脉,那就是他想成为一代明君,要想成为一代明君,就不能偏听偏信,必须广泛听取谏言。太宗也很快明白魏征意思,号召群臣勇于进谏,形成贞观年间的一股风气,自己也如愿以偿收获了明君称号。

网络配图

可以说,两人是互相利用、互相标榜。魏征因此成了历史上著名的谏臣,而太宗则成为一代开明君主,两人心照不宣地联手谱写了一段“千古佳话”!

然而,太宗也不是吃素的,对于为君之道和驭下之术那是相当娴熟。所以,他时不时就会敲打敲打魏征,提醒他不要忘了我们原来是敌人。

比如:贞观三年,魏征被迁秘书监,太宗对他说:“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贞观六年,太宗幸九成宫,宴近臣时又说:“魏征往者实我所仇,但其尽心所事,有足嘉者。联能耀而用之,何惭古烈?”

贞观七年,魏征升为侍中,太宗又对他说:“肤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联之非,未尝不谏…”(《贞观政要》)

太宗的心思由此可见一斑!而每逢此时,魏征都会十分聪明地回答说:“陛下导臣使言,臣所以敢言。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意思是说,皇帝允许我说,我才敢那样直言不讳,否则,我怎么敢去摸逆鳞呢?这段话把两人的关系揭露得再清楚不过!!!都是影帝!!!

其实,太宗真不是一个多么宽宏大量的皇帝,对于魏征动不动直言进谏,其实心里很烦,怨念很多,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为了维持明君形象,就必须容忍。但皇帝也是人,这种怨念积累多了,难免会爆发出来。

众所周知,有一次唐太宗罢朝回宫,恶狠狠地说:“早晚杀却此田舍汉!”长孙皇后问:“谁触许陛下?”太宗曰:“魏征每庭辱我,使我常不得自由。”

网络配图

这才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太宗,而不是那个坐在龙椅上的政治家,也是两人关系的真实流露!

好在长孙皇后是个明白人,她马上向太宗盛服致贺:“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尽直言。”太宗当即省悟过来,又变成政治家的太宗。“于是太宗意乃释”,并让其传于宫帷之外。

不过,一有机会,唐太宗总要流露出他的内心积怨。他曾将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但魏征死后,对其“毁短百为。征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谶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征尝录前后谏争语示史官褚遂良”。太宗觉得,这是魏征对自己存有戒心,向后人显示自己的错误,特别是与杜、侯同党更使他大为不悦,“乃停叔玉昏,而仆所为碑”。

以太宗之英明,对这些奸人谗言,想必不会无察,但仍亲手砸掉魏征墓碑,可见其心中怨念之深!

两年后,太宗征高丽无功而还,后悔出兵,顿时想起魏征,再度为其立碑。究竟这次立碑是出于真心,还是政治作秀,恐怕只有太宗自己知道了!不管怎样,此举为两人的关系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从此,“明君直臣”的形象流传千余年!

标签: 唐太宗

更多文章

  • 魏征如何用“拍马屁”的方式来劝谏唐太宗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魏征

    说起名垂史册的“贞观之治”,就不能不提唐太宗与魏征这对千古难遇的“圣主与诤臣”。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魏征是一位刚正不阿,敢于当面指责皇帝错误的大臣。但鲜为人知的是,魏征其实还有“阿谀奉承”的一面,并且用“拍马屁”劝谏唐太宗改正错误。网络配图大约在贞观十年(636年)前后,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出现动摇,崛起

  • 唐太宗如此看重魏征可为何还要砸掉他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太宗

    我们知道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李世民我们知道,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很有谋略,开创了贞观之治,算是一位非常有功绩的皇帝。而魏征呢,算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贞观之治的盛世离不开魏征的贡献,魏征在历史地位非常高,算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网络配图 历史民和魏征在历史上是一对著名的君臣CP。魏征经

  • 李世民对魏征包容了什么?成就贞观之治的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世民

    唐太宗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

  • 魏征做了何事 就算在“奸臣”里也难找比肩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魏征

    唐朝一代名臣魏征,字玄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人,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大家都知道,魏征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之一。作为古代杰出的谏官代表,魏征“事有必犯,知无不为”,即使是唐太宗李世民发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网络配图 虽然历代老百姓都知道魏征是个清官,可

  • 千年谎言,李世民和魏征的真实关系竟是这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

    都说,成功男人的背后,总会站着一位伟大的女人。这话真不假!隋文帝杨坚,虽被老婆独孤皇后“管理”的都不想当皇上了,但却使杨坚造就了“开皇之治”。而唐太宗李世民,因为背后站着长孙皇后,让他成就了“贞观之治”。据史载,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后,有宫中的女官,就把长孙皇后编撰的《女则》这书呈给唐太宗,道:

  •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出自于唐朝名相魏征,多次顶撞皇帝却大有裨益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河北馆陶)人,一说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唐初治家,少时丧父,家贫,但胸怀大志,喜好读书,曾出家为道士。隋末参加李密的瓦岗军起义,后随李密归唐,又为窦建德俘获,任起居舍人。窦建德死后,他为李渊太子李建成信重,任太子洗马。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位,喜欢他

  • 魏征是怎么惹怒李世民了,为何李世民在他死后要对其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魏征,李世民,唐朝

    李世民也是一个明朝皇帝的历史,直到现在,李世民的政策在民间仍流行,但是,李世民魏征的尸体有些疑惑,魏征做了什么在他的生命,在他死后让李世民不安静,从著名的李世民的历史是指魏征如镜,换位思考,让李世民对世界的统治得到了很多新的想法。事实上,魏征不是一个人李世民,这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魏征应该在那个

  • 唐太宗竟想立弟媳做皇后,魏征对他讲了一段话,他放弃了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太宗,李世民,维尼撒

    唐太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可谓是伉俪情深,是历史上的一对“模范夫妻”。但在长孙皇后病死之后,李世民又想册立一位皇后,而且此人身份非常特殊敏感,她就是李元吉的王妃杨氏。李元吉的妻子,不就是李世民的弟媳妇么?这背后到底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话说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李元吉被杀,李世民的部下随即杀入东宫、

  • 魏征做了什么在他的生命,在他死后让李世民不安静?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世民

    李世民也是一个明朝皇帝的历史,直到现在,李世民的政策在民间仍流行,但是,李世民魏征的尸体有些疑惑,魏征做了什么在他的生命,在他死后让李世民不安静,从著名的李世民的历史是指魏征如镜,换位思考,让李世民对世界的统治得到了很多新的想法。事实上,魏征不是一个人李世民,这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魏征应该在那个

  • 秦琼为什么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魏征一句话就点出了答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秦琼

    公元626年七月二日清晨,在刚刚诞生九年的李唐王朝的皇宫的玄武门外,发生了一场兄弟相残的惨剧,整个事件所牵连的人命高达数百人,甚至动摇了唐朝在河北的统治。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玄武门之变”。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带领自己的部下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也控制住了自己的父皇,他最终夺得了王朝的统治权。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