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堂堂大唐皇帝李世民为什么还怕言官魏征?

堂堂大唐皇帝李世民为什么还怕言官魏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909 更新时间:2024/1/24 16:21:10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爱玩鹞鹰,一天,他正捧着一只鹞鹰在宫门外把玩,突然看见谏议大夫魏征迎面他走来,惊慌之余,唐太宗把鹞鹰藏进了自己的衣袖里,等魏征走了后才敢拿出来。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鹞鹰因在唐太宗的袖中藏得过久,早已窒息而死了!

若依“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那一套,作为臣子的魏征应该怕天子唐太宗才对,从古到今哪有皇帝怕臣子的,除非那个皇帝是个已经被架空了的“傀儡”皇帝!然而,事情就是这么怪,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唐太宗竟真的怕他手下的谏议大夫魏征,而且还怕得那么窝囊,竟然连只鹞鹰也不敢当着他的面玩!读者若要问个中的“蹊跷”,笔者以为,可以用“贤明”二字概况。也就是说,唐太宗怕魏征是因为他个人品格中的“贤明”因子。

笔者这么说是有来由的。这事若摊在一个好“我行我素”、信奉“在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的昏君头上,他才不会怕谁呢。天下都是我的,老子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玩玩鹞鹰怎么了?我就是当众玩别的谁又能把我怎么样?你魏征的舌头要是发痒,我就把它割出来扔水里凉快凉快去,看今后谁还敢对老子说三道四!唐太宗不是这种“率性而为”的昏君,唐太宗的贤明在于他是一个深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的皇帝,他懂得江山要“坐在老百姓的心上”才能千秋万代。而要把“江山坐在老百姓心上”,作为皇帝的他就必须严于律己,虚心纳谏。他知道,自己作为一国之主,应该勤于政事,切不可玩物丧志,而成天宠狗弄鹰则更是人君之大忌。正因为有此胸怀与见识,唐太宗才“下意识”地怕起忠心耿耿的魏征来。唐太宗的这一“怕”,“怕”出的是一代明君虚怀若谷知错就改的气度,“怕”出的是一代明君“天下为重”的风采。

当然,若要从唐太宗这一“怕”的深层次心理及体制原因来说,他“怕”的其实不是魏征这个人,他怕的是此事捅出去坏了形象失了民心,瞎了永保江山万万年的千秋大计啊!其动机还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这也是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的本质使然。因此,若从本源上来看,与其说唐太宗这是怕魏征,不如说是怕天下百姓更符合实际。

唐太宗式的“怕”还远不是爱,若要今之为官者去学习,层次的确太低。但考虑到“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官主政,能够因“畏”民“怕”民而勇于约束自己,毕竟要比轻民贱民愚民欺民压榨人民甚至鱼肉人民的人要好得多。

标签: 李世民魏征

更多文章

  • 魏征做了什么? 竟然让唐太宗亲自砸了他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征,唐太宗

    他的名字与贞观之治将同垂于青史。他是唐初卓越的政治家,他刚正不阿,素以有胆有识、犯颜直谏而著称,辅弼唐太宗拨乱反正,以成贞观之治。李世民这么尊宠他,可是为什么后来又亲自砸了他墓碑呢?影视剧中保剑锋饰演的魏徵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

  • 《隋书》简介:唐朝文臣魏征主持编纂的史书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书,唐朝,魏征,

    《隋书》是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魏征。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套装全6册)(繁体竖排版)》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

  • 解析魏征与唐太宗是君臣还是知己?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征

    魏征简介魏征又名魏徵,钜鹿郡(河北省)人。都说时势造英雄,在隋唐之间的时间觑隙里成长起来的一群人演绎着属于他们的传奇人生。他们经历着兵荒马乱、烽火连月的动荡不安,却创造出百业俱兴,人民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而魏征就是其中一位,生于隋末,长于唐初,盛名于大唐的他可谓风光一世,赚尽了风头。魏征石像魏征早年

  • 历史上的魏徵和魏征是一个人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魏征

    魏徵和魏征是一个人吗魏徵和魏征是一个人吗?魏徵和魏征是同一个人,“征”和“徵”本来是两个意思的字,但是后来随着中国简化字的运动中逐渐将它们统一成“征”这一个写法了,也就是说“徵”是“征”的繁体字。因此,魏徵就是指魏征,现在的用法应该以简体的“魏征”为主。魏徵魏徵同“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

  • 第一诤臣魏征:自己不想做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忠臣,魏征

    在中国历史上,有资格被誉为“千古一帝”的皇帝肯定不多,就算能找出几个,大半也都有争议。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共识最多、争议最少的,那恐怕就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属了。但是,即便李世民能当之无愧地获此殊荣,也并不表明他就是完美无瑕的。无论李世民如何天赋异禀、才智过人,他身上也难免会有一些人性的弱点。换句话说,李世

  • 杨广“弑父淫母”乃是魏征诋毁前朝抄袭野史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广“弑父淫母”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然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

  • 唐太宗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等忠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知人善任

    在众多的中国皇帝中,有作为的不少,但在其统治的各个方面都能有所建材,发挥出超群智慧者并不多。唐太宗李世民正是这个“不多”中的佼佼者,他之所以能够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生平时代,由天下大乱走向天下大治,这与他知人善任是分不开的。唐太宗曾有一个千古流芳的比喻,他把自己比作玉石金矿,把大臣比作良工巧匠。那

  • 争鸣:唐太宗为何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

    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人意料地变了卦,不但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和魏征长子魏叔玉的婚约,而且一怒之下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网络配图对于唐太宗这种

  • 揭秘唐太宗为哪个女人当魏征面失声痛哭?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崩于立政殿。宫中女官把皇后编撰的《女则》一书呈给唐太宗。说:皇后生前把历代妇人参政得失的历史编成此书,自觉文字尚不精练,不敢呈献。不想皇后还没有来得及修完就……太宗打开书卷,不禁失声痛哭。史书记载说“上览之悲恸”,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内心悲伤,大声痛哭。网络配图

  • 杨广弑父竟然是被冤枉的?源自魏征抄野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杨广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然 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