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杨广弑父竟然是被冤枉的?源自魏征抄野史

杨广弑父竟然是被冤枉的?源自魏征抄野史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005 更新时间:2024/2/17 15:37:28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

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

然 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有很多对杨广不利的传闻和记载。这些传闻和记载把杨坚之死描述得既可疑又神秘,其目的无非是向人

们暗示:隋文帝并非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政治阴谋。或者说,是死于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宫廷政变,而杨广被认为就是这场政变的主谋。

网络配图

事实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来看看历代官修正史对于杨坚之死是怎样记载的:

正月二十七日,杨坚抵达仁寿宫。

正月二十八日,杨坚下诏,将朝廷的财政、赏赐之权以及一切大小事务全部交给太子杨广。

四月,杨坚开始感觉身体不适;六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

七月初十,杨坚病势突然转沉,紧急召见文武百官。弥留中的杨坚躺在病榻上,用尽最后的气力和他的大臣们一一握手话别。场面无比伤感,君臣皆歔欷不已。

七月十三日,杨坚死亡。

上 面这些文字见于《隋书·高祖纪》和《资治通鉴·隋纪》。如果史书的记载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认定:隋文帝杨坚死得极为从容和安详。对于把江山交给太

子杨广,老皇帝不但没有后悔,而且是带着放心满意的心情撒手西归的。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他临终前肯定跟百官们说了许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不要辜负朕之所

托”之类的话。

网络配图

对此,《隋书·何稠传》中记载的两个细节可资佐证:差不多在杨坚与百官话别的那一天前后,他又召见了自己晚年亲信的大臣何稠,命他负责自己身后的殡葬事宜;随后又召见太子,用手摩挲着杨广的脖子,说:“何稠此人做事很用心,我已经把后事托付给了他,行事应当和他商量。”

“托付后事”的细节充分表明临终前的杨坚不但头脑清醒,而且心境平和;“揽太子颈”的细节则更加有力地证明:杨坚的爱子之情仍然不减于往日。换句话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对这个帝国的接班人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上述文字只不过是杨坚之死的故事梗概和版本之一。《隋书》的主编魏征及作者颜师古、孔颍达等人又在《隋书·杨素传》和《隋书·后妃列传》中给出了另一个非常详细而且充满了暗示意味的版本。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隋纪》也基本上原封不动地采纳了这个版本。

这是一个绘声绘色、极富香艳色彩也极富阴谋色彩的故事。

首先在这个故事中闪亮登场的是一个女人——一个据说是天生聪慧、美丽绝伦的女人。

网络配图

这个女人本是陈朝的一位公主、陈宣帝的女儿,陈朝灭后被纳入隋朝后宫,渐获杨坚宠幸。独孤皇后死后,陈氏“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

杨 坚患病后,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等朝廷重臣立刻赶赴仁寿宫,组成了临时内阁。同时太子杨广也奉命入住大宝殿侍奉皇帝。杨广眼见父皇

的病势一天天沉重,料定他时日无多,决定早作防备,于是写密信给杨素,向他询问朝廷和百官的情况,并命他作出相应部署,防止朝廷在国丧期间出现动乱。杨素

按太子的要求回复了一封密函。不料送信的宫人却误把信送到了皇帝手上。杨坚见信勃然大怒。他还没死,太子和宰相就已经暗中联手在左右帝国政局了,这是什么

性质的问题?这无异于谋逆啊!

杨坚正在气头上,忽然看见他最宠爱的妃子陈氏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杨坚问她出了什么事,陈氏流着眼泪说:“太

子无礼!”然后哀哀戚戚地告诉皇帝,说她早晨如厕时无意中遇见了太子,而太子欲强行非礼她,她拼命抗拒才逃了回来。杨坚一听,犹如五雷轰顶。他断然没有料

到这位温良恭俭的太子到头来居然是个衣冠禽兽!杨坚躺在御榻上,用力拍打着床板大骂:“这个畜生怎么可以托付国家大事?独孤氏误了我,独孤氏误了我啊!”

标签: 杨广

更多文章

  • 揭秘:唐太宗为何亲手砸掉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

    导读:魏征是忠臣的代表,敢于进谏,是唐太宗的一面“镜子”。唐太宗也虚心接受魏征的进谏,积极改正自己不好的地方,并为有这样一个贤臣感到高兴。可是历史偏偏出人意料,在魏征死后,唐太宗竟然毁掉魏征的墓碑,这是因何缘由,我们一起去看一下。网络配图唐太宗和魏征,一直被看做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候,

  • 大唐第一忠臣魏征死后 李世民为何砸了魏征的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

    魏征和李世民的关系,不用我多说什么,我只想说,其真实魏征死后,唐太宗曾做了一件很不地道的事:砸掉魏征的墓碑。谁都晓得:唐太宗和魏征,不断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魏征活着的时分,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逝世的时分,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但是魏征尸骨未寒,唐太宗就出其不

  • 奇怪!唐朝李世民为何要推倒魏征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世民

    魏征,是唐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进谏,与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也正是因为他的直言进谏,历史上有很多人都效仿他向君主进谏,这种传统美德一直被保留到了现代,对别人说实话,给出真诚的建议。网络配图对于一个君王来说,做人其实是很累的

  • 唐太宗为魏征墓碑撰文 为何又推倒墓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

    “君臣协契”的典范魏征的事迹,仅就两《唐书》其传中所列,不下三十来件。不可能一一列举,就说几件魏征管皇帝家事或小事的事吧。管嫁女。长乐公主将出嫁,太宗因其为皇后所生,嫁妆比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说:不行。“天子的姊妹是长公主,天子的女儿是公主,既然加‘长’字,就有它的尊荣显贵。感情可以有深有浅,但不

  •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世民为什么没有杀谋臣魏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开始清除建成余党,因早闻魏征才名,故专门召见,刚一见面,就质问魏征:“汝离间我兄弟,何也?”没想到魏征是个人物,竟然回答说:“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其实,即使李建成先动手,历史也未必改写。魏征之所以这样说,显然是纵横家的招数,为的是宣扬自己的高明。关键是,他将李建成比作

  • 魏征直言不讳传颂古今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优秀皇帝,心胸广大,治国有方,开创了贞观之治。魏征是当时唐太宗最为信任的臣子,他非常勇敢,不管别人的想法,只坚持他自己的想法,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意见时,他也是很大胆的把自己心里所想说出来,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两个人的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千古一见。魏征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李世民,要以

  • 杨广弑父真相:可能是魏征恶意诋毁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隋文帝杨坚怎么死的?一直有种说法是杨广弑父。大隋帝国的最高权杖,终于如愿以偿地落到了杨广手上。这一年,杨广三十六岁。十几年的刻苦修行终于为他换来了人世间最辉煌的报偿。然而,关于隋

  •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一段贤君良臣的佳话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太宗与魏征

    魏征曾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哥哥李建成的重臣,他曾经多次劝说李建成早早下手杀掉李世民,以免后患,可李建成没有听魏征的。宣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自己的弟弟李世民杀死,李世民做了皇帝。李世民君临天下之后,有人就向李世民悄悄告状,说魏征曾经替李建成出过好多对李世民不利的主意。唐太宗李世民于是召见魏征,问他:“你为

  • 魏征不是李世民亲信为何跟李世民对着干?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读过唐朝历史或者看过《贞观长歌》电视剧的朋友,一定都对魏征印象深刻吧?魏征是唐朝有名的谏臣,以直言进谏著称。可以说,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也有他的一部分功劳。魏征由于对唐朝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被后人称为一代名臣。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武将,忠臣或者奸臣都是少数,大部分是碌碌无为,不被史书所记载,历史

  • 魏征直言不讳传颂古今:君之所以明是因为兼听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魏征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优秀皇帝,心胸广大,治国有方,开创了贞观之治。魏征是当时唐太宗最为信任的臣子,他非常勇敢,不管别人的想法,只坚持他自己的想法,有跟别人不一样的意见时,他也是很大胆的把自己心里所想说出来,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两个人的这种关系可以说是千古一见。魏征曾直言不讳的告诉李世民,要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