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文宗:晚唐时期少见的明君,可惜一生被宦官束缚

唐文宗:晚唐时期少见的明君,可惜一生被宦官束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53 更新时间:2023/12/27 20:04:49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唐文宗

祸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当君白首同归日,是我青山独往时。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麒麟作脯龙为醢,何似泥中曳尾龟。

这首诗出自于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诗名中的“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是指唐文宗大和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这一天大唐帝国发生了一场政变,锐意改革维新的“甘露四相”被杀,宦官彻底架空了颇有明君气象的唐文宗,掌握了朝政大权,史称“甘露之变”,或称“甘露事变”。在这场政变之后,天下彻底进入了“第二次宦官时代”,唐文宗更是被宦官圈禁至死,

当时白居易已经被贬出朝廷,未被卷入这场风波当中,但是因为在这场政变之中,以“甘露四相”为代表的正直人士被屠戮殆尽,也使得白居易在庆幸之余表达了对这些人的悼念。

那么,“甘露之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为何贵为天子的唐文宗还会被圈禁至死呢?

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悍然起兵,反抗唐朝统治,大唐盛世在渔阳鞞鼓前走向了崩溃,而后大唐王朝开始了长达八年的艰难平叛之旅。

在这场使得唐朝由盛转衰,更是对此后历史造成了巨大影响的安史之乱中,作为唐朝最高统治者的唐肃宗李亨开始处处提防文武百官以及边将,转而依靠侍奉左右的宦官掌控朝政,这便为唐朝后期的宦官专政埋下了伏笔,更是将“第二次宦官时代”的大幕拉开。

到了唐德宗时期,因河北三镇尾大不掉,各地藩镇开始对中央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唐德宗为了打击藩镇,诱发了“泾师之变”,唐德宗在这场变乱之中大受打击,从此再也不相信边镇,遂将禁军兵权交给了身边的宦官,从此之后唐朝的宦官势力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公元826年,唐敬宗被宦官刘克明弑杀,把持朝政的大宦官王守澄拥立唐敬宗之弟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

唐文宗刚刚即位之时,想要做出一番事业,却因朝堂之上牛李两党相互倾轧,使其发出了“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的感叹,再加上此时宦官靠着手握禁军兵权,处处对唐文宗形成了掣肘,整个大唐帝国乃至于唐文宗的性命都被以王守澄为首的宦官集团掌握在手里。

唐文宗对此深感不满,遂与一众正直之士积极谋划铲除宦官的政变。

公元831年,唐文宗与时任宰相的宋申锡暗中联合,准备对宦官集团动手,却因消息泄露,王守澄诬告宋申锡谋逆,使得宋申锡被贬,随后病死于被贬之地。随着宋申锡的死,使得唐文宗感到自己小瞧了宦官集团的力量,从此行事便更为小心,并且开始注意挑起宦官集团内部矛盾。

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唐文宗先是拉拢了作为宦官集团中中流砥柱的李训、郑注等人,随后又提拔王守澄的部下仇士良,分走了王守澄的兵权,随后将王守澄赐死,但是如此一来,又使得仇士良做大,掌握了宦官集团,唐文宗准备趁仇士良尚未整合宦官集团之时,与李训、郑注等人发动政变,先发制人。

如果计划周密的话,唐文宗完全可以靠着李训、郑注等人手中的力量,将仇士良等宦官一举铲除,可是奈何唐文宗选了一群“猪队友”……

在甘露之变发生前夕,李训便开始谋划铲除郑注之事,遂奏请唐文宗将郑注外放凤翔,担任凤翔节度使,明面上是为甘露之变做准备,实际上李训这是想要趁郑注被调离中枢之时,将其边缘化,继而将其罢黜。大敌当前,宦官集团尚未铲除,作为唐文宗集团的核心李训、郑注等人便开始了相互倾轧,唐文宗靠着这样的人,能成大事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甘露之变当天,扮演着“请君入瓮”这一重要角色的金吾大将军韩约惊慌失措,露出了马脚,使得仇士良等人连忙挟持唐文宗退守宫城,随即调集禁军将李训、韩约等人及党羽全部铲除,正在赶往长安的郑注随后也被监军所杀,甘露之变宣告失败。

在甘露之变后,大唐帝国的朝政大权彻底落入了宦官集团手中,宦官开始掌握废立君王的权力,天下彻底进入了“第二次宦官时代”。而政变失败后的唐文宗更是遭到了仇士良等宦官的圈禁,随时都会受到宦官的欺凌,不禁让唐文宗发出了“赧、献受制于强诸侯,今朕受制于家奴,以此言之,朕殆不如!”的感慨……

标签: 唐文宗李昂唐朝

更多文章

  • 唐文宗李昂为什么会放弃朝政?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唐文宗,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文宗李昂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宦官专政祸害朝纲一直是历代皇帝所忌惮的事情,在我国历史上有好几个朝代都经历了宦官之乱,其中唐朝要属程度比较严重的一个时代。到了晚唐,经历安史之乱后的唐朝气数将近,虽然皇帝致力于削减宦官势力、重新独揽大权,但最终都没有成功。唐文宗就

  • 唐武宗灭佛在当时有什么影响?唐武宗灭佛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

    从会昌二年(842)十月起,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此后,武宗陆续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侣人数,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侣蓄养奴婢的数量,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会昌四年(844)二月,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同时规定:代州五台山及泗州普光寺、终南山五台寺、凤翔府法

  • 唐武宗李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唐武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李炎

    早年经历唐武宗李炎生于公元814年(元和九年),是穆宗李恒的第五个儿子,文宗李昂之弟。继文宗为唐代第十六任皇帝。公元814年(元和九年),宣懿皇后韦氏生李炎于东宫,初名李瀍(chan)。公元821年(长庆元年)穆宗封为颍王。公元836年-公元840年(开成年间),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文宗即

  • 唐武宗与唐宣宗的死有何相同之处?都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唐宣宗

    唐武宗(814—846,李炎),是唐穆宗第五子。会昌五年(845),他曾下诏陈佛教之弊,令毁全国寺院,僧尼还俗者达26万余人,史称“会昌灭佛”。但这个不信佛的皇帝,却笃信道教。早在下诏灭佛的前两年,他就下令在宫禁中修建望仙楼,幻想在楼上与神仙相会。他在诏令灭佛的同时,又召道士赵归真等81人来朝,让他

  • 唐武宗为什么会下令大肆灭佛?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

    一、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笔者认为唐武宗灭佛的根本原因是唐武宗与唐宣宗之间的权力斗争。其深层次背景是唐武宗与唐宣宗存在着矛盾,宣宗从宫中逃出之后,被佛门收留。武宗之所以毁灭佛教,一方面是为了追杀宣宗,另一方面是对保护宣宗的佛门泄恨。唐宣宗在朝野内外颇有声誉,武宗一直将其视为劲敌,对其百般迫害。

  • 唐武宗李炎的重大政治措施是什么?为何要灭佛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唐朝,李炎

    唐武宗李炎(814~846)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第五子,文宗之弟。本名□。长庆元年(821)封颍王。文宗曾立鲁王李永为太子,后李永暴死,乃另立陈王李成美为太子。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疾甚,命知枢密刘弘逸、薛季□引杨嗣复与李珏至禁中,欲奉太子监国。另一派宦官神策中尉仇士良及鱼弘志认为太子

  • 唐武宗李炎原名叫什么?唐武宗李炎有何政绩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武宗,李炎,唐朝

    唐武宗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唐文宗弟。封颍王,累加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重,宦官、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矫诏废皇太子,立李瀍为皇太弟。同月文宗去世,李瀍即位。次年改元会昌。其实李炎只是一个普通的王爷,与皇位的距离如同北京到纽约那么远。27岁

  • 唐武宗李炎简介:唐武宗李炎是怎么死的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武宗

    唐武宗(本名李瀍,后改名炎。他是唐穆宗第五子,他在位时,开创了历史上的“会昌中兴”,使得唐朝出现了中兴局面。唐武宗有着怎样的人生,最后是怎么死的?唐武宗李炎简介网络配图李炎生于814年,是唐代第16个皇帝。840年,神策军左右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为因为贪拥立之功,以太子陈王成美年幼多病难当重任为由

  • 皇帝背后的女人:唐武宗被绝色妓女推上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武宗

    唐武宗生于元和九年(公元814年),最初的名字叫李瀍。27岁之前,他一直兢兢业业做王爷,尽情地四处观光旅游。在一次去邯郸自助游的过程中,他偶然结识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仅艳惊四座,而且歌舞俱佳,让李瀍喜欢得不得了。李瀍当即决定为她赎身,然后带回自己的王府里金屋藏娇。网络配图就在他们安享王府生活的时候

  • 唐武宗李炎会昌灭佛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唐武宗

    唐代后期,由于佛教寺院土地不输课税,僧侣免除赋役,佛教寺院经济过分扩张,损害了国库收入,与普通地主也存在着矛盾。唐武宗崇信道教,深恶佛教,会昌年间又因讨伐泽潞,财政急需,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从会昌二年(842年)开始渐进地进行毁佛,在会昌五年(845年)达到高潮,于会昌六年(8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