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什么能容忍陈琳对他出言不逊?原因是什么

曹操为什么能容忍陈琳对他出言不逊?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111 更新时间:2024/1/18 5:35:03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为什么能容忍陈琳对他出言不逊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很多人认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奸雄。但事实上,身为上位者,生性多疑是必然的,至于曹操本身的性格,则可以说是极其复杂的,在不同的时候,对于同样的事情,曹操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态度。

当年陈宫曾背叛过曹操,最终曹操让陈宫随吕布一同身死,而张绣贾诩曾在投降曹操后又叛变,直接导致了曹操的近侍典韦与长子曹昂在乱战中死去。而曹操后来不仅没有诛杀张绣与贾诩,反而对二人多有重用。又比如在吕布和陈宫趁曹操攻打徐州时叛变,曹操认为谁都可能背叛自己,唯有魏种不会背叛,不想话才说完,魏种就叛变了。曹操本想将抓住魏种后杀了泄愤,但最终却亲自为他松绑并继续委以重任,足见曹操性格的复杂。

而曹操不仅是在对待背叛上,有着豁达与记仇这两种态度,在面对那些对自己出言不逊之人时,同样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在官渡之战前夕,袁绍的势力很大,一心想夺取天下,自己当皇帝。为了号召天下的州郡一同起兵攻打曹操,袁绍让陈琳写了一篇著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文》,陈琳在檄文中列举了曹操很多罪状,还痛骂了曹操的祖宗三代。

然而让陈琳没有想到的是,最终曹操击败了袁绍,获得了战事的胜利,而陈琳见袁绍大势已去,只能转投了曹操。曹操见到陈琳后十分愤怒,认为陈琳不应该痛骂自己的祖宗三代。而陈琳则委屈的辩解当时各为其主,他只不过是奉命写文,并非有意针对曹操。曹操认为陈琳说的在理,也没有多加责难,依旧对陈琳委以重任。

但另一位弃袁绍而投曹操的臣子许攸就没那么好运了。许攸因献火烧乌巢之计有功,一直居功自傲,他本是曹操的臣子,却不叫曹操丞相,而是仗着自己的功劳,一直叫曹操的小名“阿瞒”,还曾多次称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曹操的今天,曹操最初一忍再忍,后来实在忍不下去了,于是派人将许攸收押处死。

笔者认为,曹操之所以不处死陈琳,是因为陈琳在对曹操出言不逊时,还不是曹操手下的人,毕竟各为其主,曹操还能接受。但许攸早已是曹操的人,依旧口无遮拦,完全没有把曹操当做他的主公,这才为曹操所不喜,最终将其诛杀。

标签: 曹操汉朝

更多文章

  • 千古第一骂文,陈琳在檄文中到底是如何骂曹操的?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陈琳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所谓乱世出英豪,不但有吕布,关羽,张飞,张辽等武功盖世的马上英雄,还有许多文学大家,比如曹操三父子,建安七子等,都是当时闻名全国的才子,而陈琳就是建安七子中佼佼者。陈琳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为《为袁绍檄豫州文》,这篇文章是同类作品中文采最佳,深受现代古文研究者的推崇。据说,曹阿瞒在攻打

  • 陈琳归附曹操后为什么没被杀?陈琳到底有什么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琳,曹操

    说到曹操不杀降,最为典型的例子要属收用陈琳之事,陈琳是广陵人,汉末的时候担任何进主簿,避难冀州,为袁绍所用。当时曹操亲率大军,东征徐州刘备,田丰劝袁绍增援刘备,袁绍以儿子重病为由,延迟出兵,以致刘备被曹操击溃。刘备只身逃往青州,由袁谭引荐,投靠袁绍,刘备向袁绍介绍了曹军的现状和部署,更强化了袁绍即可

  • 东汉末年文学家:陈琳生平简介 为建安七子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东汉,陈琳

    陈琳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灵帝末年,即光熹元年(189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以恐吓太后。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

  • 《过陈琳墓》的原文是什么?这首诗词该如何赏析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温庭筠

    过陈琳墓⑴ 温庭筠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⑵。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⑶。词句注释⑴陈琳:汉末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初为大将军何进主簿,曾向何进献计诛灭宦官,不被采纳;后避难冀州,袁绍让他典文章,曾为绍起草讨伐曹

  • 陈琳的生平如何?他都有哪些著作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陈琳

    陈琳(?~217) 汉魏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孔璋。广陵射阳(今江苏淮安市楚州区东南)人。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汉灵帝末年,任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陈琳曾谏阻,但何进不纳,终于事败被杀。董卓肆虐洛阳,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袁

  • 李贺《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

    古诗《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年代:唐作者:李贺邺城中,暮尘起。探黑丸,斫文吏。棘为鞭,虎为马。团团走,邺城下。切玉剑,射日弓。献何人?奉相公。扶毂来,关右儿。香扫涂,相公归。作品赏析【注解】:1:古邺城童子謡效王粲曹操:《魏略》云:"魏以长安,谯,许昌,邺,洛阳,为五都。"曹操自立为魏公,都邺城

  • 古灵精怪的曹丕:曾在王粲葬礼上组织大家学驴叫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曹丕,王粲,曹植,

    说起曹丕,让人立即想到的一定是他逼老弟曹植作了一首《七步诗》。也正因为这首《七步诗》,曹丕让不少中国儿童痛恨不已:“你说你想杀老弟就杀吧,干嘛要逼人家写诗呢,结果老弟没杀成,倒是让我们多了一首必背古诗!”就因为欺负老弟曹植这事,曹丕被国人鄙视到如今。其实,曹丕并不是个无情无义的人,曹植与他有直接的权

  • 中国历史上八大“食人王”:石邃 朱粲 诸葛昂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食人王,朱粲,石邃,

    中国历史上的八大“食人王”在整个的动物世界里,不仅兽类一直有着相残相食的历史,人类的相残相食也早已屡见不鲜。现在,就让我们去认识几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食人王”,并希望通过对他们灭绝人伦的兽行的回顾,能够使我们更加珍视每一缕朗照在我们头顶的人性的阳光。后赵国太子石邃后赵国太子石邃不仅酗酒好色,而且

  • 建安七子中的王粲 在文学上面的成就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粲,建安七子,曹操,曹植

    王粲,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王粲极富文采,其诗赋为建安七子之冠,又与曹植并称“曹王”。在文学上,王粲与孔融、徐干、陈琳、阮瑀、应玚、刘桢并称“建安七子”。而王粲不仅名列七子,而且是其中成就较大的一个,与曹植并称“曹王”。梁朝大文学评

  • 王粲身为建安七子之首 受赏识却不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粲,刘备

    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有才名,为著名学者蔡邕所赏识。初平二年(192年),因关中骚乱,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客居荆州十余年,有志不伸,心怀颇郁郁。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不久,刘表病逝,其子刘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