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34 更新时间:2024/2/21 21:52:04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擒故纵。可见,兵书的魅力令人折服。

网络配图

如今,兵书在国外亦受到热捧,我国古典兵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经”,成为政治家的治国方略、军事家的制胜秘诀、外交家的谈判法宝、企业家的营生之本、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学员的“口袋书”。对于比国外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早2000年的《孙子兵法》,我们军人更应该拿起这个“传家宝”,让它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中发挥更大作用。

兵书之所以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香,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朴素唯物辩证理念。在吴王阖闾面对星象学“测定”而对攻越举棋不定时,孙武指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他的唯物论思想批驳了天命论。透过兵书中战法战策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分析、研判、综合、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能力是不少人在工作实践中所缺乏的。因此,掌握兵书中的思维方式,就能避免看问题鼠目寸光、分析问题以偏概全、解决问题不讲章法。

网络配图

带兵之道,兵书中早有明示。《孙膑兵法》第六篇《月战》开篇即云:“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将苑》中《哀死》曰:“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道出了带兵的核心——以人为本。《孙子兵法》中提出带兵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又从反面提出了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兵书中的“爱兵如子”“爱卒如婴”?我们提着灯笼在苦苦寻觅的带兵之道,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网络配图

兵书中的战略战术是经过无数次流血牺牲总结出来的,其战略战术思想博大精深,堪称精髓。《兵谋》中三十二谋个个都是战略,《三十六计》中计计都是战术。面对战略战术,很多人也许会说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之类的话语,但为什么千年之后毛泽东提出的避实就虚、以迂为直等战法与兵书异曲同工,我们各种方案、预案中的迂回包抄、设卡堵截等战法与兵书不谋而合?答案只有一个——兵书是树,这些战略战术是枝。新时期,古代兵书上的战略战术仍然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学习古代兵书,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把它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创新。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揭秘诸葛亮当年“七擒孟获”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七擒孟获”是《三国演义》大书特书的篇章,历来广为流传。说的是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蜀汉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解除北伐曹魏的后顾之忧,亲自率军南征,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进入南中以后,连连取得胜利。他听说叛军首领孟获深被当地

  • 揭秘:三国历史上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导读:三国中最著名的战例有两起,一是曹操北征乌桓,二是诸葛亮南征孟获。然而后人在评价这两起“外战”时,大多都带有感情色彩去评价,对曹操北征乌桓,贬者居多;对诸葛亮南征孟获,反而赞誉一片。那么诸葛亮七擒孟获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呢?在准备两年之后,本应由李严或其他将领担当的南征任务,诸葛亮以“虑王连并没有了

  •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智举背后竟也埋下了后患?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诸葛亮

    这个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让一个人心服口服。诸葛亮愿意陪一个人玩七次这样的游戏,可见这人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文中简述他自己的一生,向蜀国表明忠心,为幼主安排好所有的事情。在刘备去世之后,整个大汉基本就是在依仗着诸葛亮,但是无论怎么样,诸葛亮也只是一介文人,只能在帐中出谋划策,却是

  • 做事一向谨慎的诸葛亮,真的有过“七擒孟获”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政治史中少有的为不同政治地位、不同政治立场、不同政治风格的人们所共同称道而享有美誉的政治家,在民间,他又成为智慧的象征。诸葛亮自陈心志所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成为一种献身精神的典范。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刘备死后,蛮王孟获联结南方各郡的大姓起兵造反,他们攻城略地,蜀汉边境地区扰

  • 孟获在蜀国存亡之际去了哪里?他在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孟获,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孟获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63年,也就是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的38年后,司马昭下令三路大军伐蜀,由钟会为主帅,魏军攻入汉中,蜀汉大将军姜维从沓中虚晃一枪,退守剑阁。将魏军全部挡在剑阁,进退不得,由于补给困难,而又无法攻克,钟会已有退兵打算,但邓艾出奇兵,从

  • 诸葛亮七擒七放孟获后,为何南中依旧叛乱不断?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孟获,七擒七放

    这才是真正的诸葛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出自常璩《华阳国志》与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不算孤证,但还是有很多人怀疑这件事是假的,因为诸葛亮三月从成都出征,五月才打败三路叛军渡过泸水,秋天就平定了孟获开始还朝,十二月份回到成都,与孟获

  • 诸葛亮曾经收服孟获 蜀汉灭亡之际孟获为何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孟获,蜀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蜀汉和孟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蜀汉灭亡之际,曾被诸葛亮收服的孟获之所以没有去救援,个人认为有三点原因:届时孟获可能已死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25年,而蜀汉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这中间相隔了38年。公元225年时,孟获就是一方族领,年纪肯

  • 诸葛亮曾经收服过孟获 蜀汉灭亡时孟获为何不前来救援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汉,孟获

    对蜀汉和孟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灭亡之际,感念诸葛亮恩情,曾被其收服过的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前来救援?刘备刚刚崩殂,蜀地南中彝族就发动叛乱,彝族当时的首领名叫孟获。孟获想要利用彝族大军将蜀军打服,以图自治,对此诸葛亮深感忧心。只要将孟获收服,并让他感恩

  •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的吗 其实这背后是有目的存在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诸葛亮,孟获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七擒孟获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民间,诸葛亮是智慧的象征,七擒孟获则是他为后人津津乐道、充分体现他高深智谋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陈寿的正史三国志却对此只字未提,只简单写到“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最早提到七擒孟获故事的是《华

  • 曾起兵反叛蜀汉,蜀汉灭亡后孟获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孟获,三国

    对孟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灭亡之际,感念诸葛亮恩情,曾被其收服过的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前来救援?刘备刚刚崩殂,蜀地南中彝族就发动叛乱,彝族当时的首领名叫孟获。孟获想要利用彝族大军将蜀军打服,以图自治,对此诸葛亮深感忧心。只要将孟获收服,并让他感恩戴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