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期最德高望重的名士是谁?崔琰有何能耐?

三国时期最德高望重的名士是谁?崔琰有何能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48 更新时间:2024/1/19 1:09:03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崔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崔琰出身清河崔氏,这一士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北方最显赫的士族之一。作为山东望族,崔氏一向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仍将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看到了以后很生气,说:“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由此可见一斑。

东汉王朝的统治支柱是世家大族,世家大族与士族内涵并不相同。世家大族以政治身份为依托,但主要是落实在经济意义上,强调其家大业大,有大量田产,并控制大量依附农民。而士族是以政治经济力量为依托,但主要是落实在文化及社会身份上。到了东晋南北朝时期,一个有了高官大宅的庶族,也同样被已经没落的士族看不起,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世家大族向士族的转化就发生在三国前后,并且主要是发生在曹魏势力内部。出身世家大族的崔琰的立身行事及遭遇也正展示了世家大族向士族开始形成与转化的艰苦历程。

世家大族与士族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在区别,就是作为他们思想资源的经典是不同的,世家大族承汉代传统,以经学立身立家,持重守礼。而魏晋后的士族喜老庄,尚玄谈,以放达相标榜。而两汉经学向魏晋玄学的过渡正是人物品评。崔琰执经学之末,而开品评之先,在思想史上也是一个过渡人物。

史载崔琰“年二十三,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年轻时代是循经学之正途。但由于黄巾之乱起,未能竟学,中途而辍。及后,长于人物品评,比如对司马朗司马懿曰:“子之弟,聪哲明允,刚断英跱,殆非子之所及也。”涿郡孙礼卢毓始入军府,琰又名之曰:“孙疏亮亢烈,刚简能断,卢清警明理,百炼不消,皆公才也。”后林、礼、毓咸至鼎辅。

人物品评关注的是气质层次的个人,与经学所关注的春秋义理已经有根本不同。但崔琰仍是秉义理而言气质,显示其过度性。而就其性格来讲,既有持重守礼的一面,又有放达不羁的一面。其初仕袁绍时,还完全是经学儒生,见战争导致道路暴骨,即谏曰:“宜敕郡县俺骼埋胔,示憎怛之爱,追文王之仁。”一派腐儒气象。

曹操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唯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虽仍是言儒家义理,但已显示出个性的抗直。显示其一方面作为地方上的世家大族,在维护地方利益上不遗余力,另一方面又是一种身份的展示,以这种义正词严的指责,显示名士在曹操这种地方军阀出身的庶族面前的精神优越性。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世家大族不仅失去政治上的权势(谁武力强谁就是霸王),而且在经济上也遭受严重破坏,他们要重新确立他们的身份,必须靠精神上优越性,崔琰的直言进谏正是这样一种努力。

越到暮年的崔琰,放达不羁越为明显。曹操称魏王,崔琰曾举荐过的一个人发表称赞功伐,褒述盛德。崔琰说了一句“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崔琰说这句话的本义是很难考证了。三国志讲“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情理也”,也只是陈寿的臆测。三国志中又称“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曹操也便是因这个原因杀了崔琰。有意思的是,曹操让狱吏暗示崔琰自己了断,没想到崔琰完全会错了意,照旧在狱中接待宾客,谈笑如常。当曹操又传来明确的旨意时,崔琰当即从狱卒手中接过钢刀,以一种比今人点一枝烟更潇洒自然的姿势,抹断了自己的脖子。

暮年的崔琰已完全是一个魏晋名士的形象,在曹操随意生杀的专制政权下,崔琰对现实的功名地位已看得很淡,要保持自己心灵优越感的信念却更强了。对于小人的诽谤和曹操的误解(其实误解根本就是一个借口,这一点崔琰心里肯定也很清楚),崔琰不屑于解释,从容地面对死亡,肉体的死亡展示和映衬了精神的高傲与自由。

崔琰之后,才有了嵇康,才有了魏晋名士,才有了一代玄风。

标签: 崔琰三国

更多文章

  • 崔琰被曹操处死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立储事件造成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崔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崔琰被曹操处死的真相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曹操集团中除战争和瘟疫之外“减员”最严重的一次风波。众所周知,曹丕曹植各有“羽翼”,另外他们各自又有一批支持者或拥护者。当然,这些拥护者可能最初目的并非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而是秉持自己公正的想法而

  • 揭秘:曾让曹操低头认错的崔琰最后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崔琰的故事。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曹操集团中除战争和瘟疫之外“减员”最严重的一次风波。众所周知,曹丕曹植各有“羽翼”,另外他们各自又有一批支持者或拥护者。当然,这些拥护者可能最初目的并非为自己的未来投

  • 他是曹操的得力谋士,崔琰最后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崔琰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崔琰,字季珪,他是冀州清河郡东武成县人,现在是河北省故城县。崔琰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名士,崔琰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从小学文,后期习武,而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习武,学习剑术,后来才学文,这个人很聪明,不管是剑术还是

  • 王平:被曹操遗弃的一个小兵,后来与曹魏势均力敌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平,三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平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王平出身一般,在年少的时候随自己的父亲迁都到洛阳,因为身体强壮,有胆识在曹操的心中代理校尉,当时曹操的势力非常的大,王平因为出身不好,所以不受重视。在刘备和曹操的汉中之战中曹操战败,王平被遗弃在战场上,也就是这时候他投靠

  • 王平本是魏国将领,他为什么背弃曹操投靠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王平

    王平本是魏国将领,他为什么背弃曹操投靠刘备?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王平是蜀汉后期一员大将,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但他率军的本领放在蜀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将领,为什么他会弃魏投蜀呢?在一般人看来,没理由会选择离开一个强国,转身加入一个弱国。实

  • 王平为什么要弃魏投蜀 王平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平,蜀汉

    还不知道:王平的结局是什么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平是蜀汉后期一员大将,虽然他的名声不如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但他率军的本领放在蜀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王平原本是曹操手下的将领,为什么他会弃魏投蜀呢?在一般人看来,没理由会选择离开一个强国,转身加入一个弱国

  • 王平在蜀国是什么职位?被刘备发掘,后被诸葛亮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平,三国

    蜀汉不知名的大将王平,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一个企业要想做大做强,离不开优秀的人才,只有发现人才,合理运用人才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足发展。而乱世出英雄,英雄想要成就一番霸业也需要人才的辅助。三国时期的刘备创业之初,手下文臣武将数不胜数,然而到了蜀汉立

  • 王平只是个小兵,为什么会让刘备视若珍宝,诸葛亮也敬他三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平,三国

    王平只是个小兵,为什么会让刘备视若珍宝,诸葛亮也敬他三分?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和刘备对待人才有一点不同,两人都十分爱才惜才,曹操发布招贤令广纳贤才,而刘备是不论谁的手下只要是人才照单全收,不过有一点两人有区别,那就是刘备称人才要德才兼备,他要通过看人识别德

  • 历史上的王平为人如何 他是怎么拥有一席之地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蜀汉,王平

    对蜀汉王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乱世武将的明争暗斗,完全不输给童年金曲排行榜上的歌手对决。有些人,有如流星般短暂,但是璀璨;也有些人,虽然一开始没有耀眼的成绩,却能够长时间盘踞榜单,低调拥有一席之地。今天要介绍的这个王平,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诸葛亮为什么不用王平为主将镇守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平,蜀汉

    你了解王平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蜀汉后期人才凋零,能力全面的名将更是不多,不过王平却是其中难得的大将之才:王平是街亭之战后唯一得以升迁之人,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期间王平守南围,张郃久攻不下都奈何不了他,他是魏延和吴懿之后的第三任汉中都督,兴势之战以不足三万兵马大破曹爽十万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