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为什么要杀这些名士呢?杨修与崔琰死的冤

曹操为什么要杀这些名士呢?杨修与崔琰死的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48 更新时间:2024/2/10 0:45:05

216年、219年曹操先后杀掉崔琰和杨修。从204年到去世前的15年里,曹操至少杀死或逼死了手下八个名士。而在此前11年,即使算上被杀年份不详的桓邵,也只有两位。这十位名士中,纯粹因政治问题而死的只有荀彧,孔融、崔琰、杨修之死是政治因素和曹操性格因素都有,而边让、桓邵、许攸周不疑娄圭都没有犯什么大错,只是曹操眼里揉不下沙子,不敬、失言、甚至仅因为才高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伴君如伴虎也!

这事要从192年说起,曹操在当地官僚和名士拥戴下成为兖州刺史,当时他的实力不够强,地位也不稳固。兖州属中原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伺。州内诸郡的太守、豪族也各怀异心,其中就有曹操青年时的好友、曾经的党人、陈留郡太守张邈。曹操起兵之时,本是张邈的属下,现在却成了张邈的上级,这令张邈心中不平。

网络配图

边让,曾在大将军何进府中做幕僚,后出任扬州九江郡太守。边让自认为不适合做太守,遂辞官回家乡兖州陈留郡。作为与孔融齐名的名士,边让“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曹操怒而杀之,并夷灭边让一族。这可捅了马蜂窝。兖州“士林愤痛”,兔死狐悲,曾经拥戴曹操的名士陈宫与张邈联合吕布发动叛乱。

兖州郡县纷纷倒戈,只有鄄城(兖州治所,即首府)、范、东阿还在曹军手里。当时曹操在进攻徐州,如果不是留守的荀彧和程昱沉着应对,力保三城不失,恐怕就没有日后的魏王了。曹操花了两年时间才彻底荡平这场叛乱。199年吕布兵败后,陈宫也被俘虏,曹操不计旧恨,劝陈宫投降,陈宫不为所动,遂杀之。

曹操从兖州叛乱中吸取了一个教训:名士的重要性。即便没有治国或军事才能的名士,不能成为曹操的幕僚,但他们声望高,又结交或依附豪族,振臂一呼,地方豪族和人民往往归从。在力量不足够强大时,不能任意戕害名士,反而应该充分利用名士的声望和号召力。官渡决战之前,袁绍南下大举攻曹的影响下,曹操控制地区“四方瓦解,远近顾望”。曹操派出陈群、何夔等一批名士去镇抚谯郡诸县,以稳定人心。

193年杀死边让之后,直到204年之前,曹操没有杀掉手下一个名士(兵败不降或者还想叛逃的陈宫和沮授不算,算不上名士的华佗也不在此列),反而以朝廷名义征辟了一批横议是非、骜不驯的名士,比如祢衡和孔融。祢衡与此前的边让一样恃才傲物,多次轻侮曹操,曹操吸取教训,一忍再忍,最后实在忍受不了,也只是推荐祢衡给刘表而已。大名士孔融不但对曹操冷嘲热讽,更反对曹操篡位,但曹操也隐忍很久,208年当上丞相、权力更加稳固之后,才借机除掉孔融。

网络配图

平定冀州前后,东汉朝廷也几乎被架空,曹操大权在握,志得意满、容不得置疑和批评,兖州叛乱后矫饰、姑息名士的面具渐渐除去。205年曹操下令“整齐风俗”,破除朋党,加强言论控制,主要是针对孔融这类的“浮华之士”。较早暴露曹操矫饰一面的是许攸。官渡之战时,许攸从袁绍阵营叛变,建议曹操攻击袁军粮草所在地乌巢,曹操从之,一举击败袁绍。许攸自恃功高,轻慢曹操,甚至直呼曹操小名阿瞒。曹操装作不在乎,但内心忌恨,终于在204年抓住把柄杀掉许攸。

与孔融同年被杀的周不疑在汉末历史上并不突出,实际上是一个少年英才。他与曹操最喜欢、最聪明的儿子曹冲关系很好。曹操想把女儿嫁给周不疑,被周拒绝,不久后曹操派刺客暗杀了他。周不疑死时年仅17岁,据史书上说,他被杀是因为当年曹冲不幸病死后,曹操认为其他儿子以后都驾驭不了周不疑。

娄圭,字子伯,荆州南阳郡人,青年时与曹操有交情,后来成为曹操的谋士。随曹操平冀州、征刘表、破马超,屡立功劳,曹操感叹“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后来,娄圭就说了一句“此家(曹操)父子,如今日为乐也”。曹操认为他诽谤,收监后杀之。其实,很可能是娄圭的才智遭已曹操嫉妒,也有功高震主之嫌,出言不逊只是曹操除掉他的借口。曹操爱才惜才的另一面,是度量狭小、阴狠好杀。与娄圭同年被杀的是荀彧,荀彧是士人领袖,为人低调谦逊,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又与曹操及其手下重臣联姻,但反对曹操的篡逆不臣之举。鉴于荀彧的贡献、威望和地位,曹操不敢直接杀掉,只好逼荀彧自尽。

网络配图

路粹是“建安七子”之外知名度较高的作家,在曹操幕府里充当笔杆子。曹操指使路粹罗织孔融罪状,孔融被诛后,时人看到路粹的文章,“无不嘉其才而畏其笔”。这个刀笔毒辣的御用文人结局也不好,215年随曹操大军到汉中时,路粹“坐违禁贱请驴伏法”,“贱请驴”可能是经济犯罪。

实际上,由于曹操的猜忌多疑好杀,程昱、贾诩、刘晔等忠心耿耿又多谋善断的谋士都谨小慎微,未能充分发挥才智。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崔琰的人物生平,崔琰的人物简介,崔琰的一些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崔琰

    文武双全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学了没有一年,徐州的黄巾军攻破了北海,郑玄与其弟子到不其山躲避兵难。那时买进的粮谷十分缺乏,郑玄只好停止授学,辞谢众

  • 曹操为什么要杀死东汉大儒崔琰呢?原来是这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曹魏

    曹操手下最厉害,也是贡献最大的军师荀彧之死,让人觉得曹操确实挺阴险的。不过也有很多人觉得曹操杀荀彧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荀彧毕竟想阻止曹操以及他的子孙篡汉,这个对曹操来说是无法妥协的,他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所以不管怎么说荀彧都是必须死的。不过对于曹操手下的另一个谋臣崔琰的死,这个曹

  • 清河崔氏的家风如何?从崔琰的为人就能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河崔氏,春秋

    古代在官场之中待久了的人们总会因为自己的处境而学会圆滑的待人,连自己最初的样子都忘得干干净净了,但这也是他们心中的无奈,为了在乱世之中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只得适应身边的环境。崔琰虽身处在乱世之中,但是他却能够从始至终的刚正不阿,实在是让人佩服。少年时期的崔琰不善于交谈,总是喜欢自己一个人默默的练武练剑

  • 崔琰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最后会含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崔琰的一生是非常的辉煌的,但是最后遗憾的是他含冤而死了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这个时期,群雄揭竿而起,有的为了施展宏图大业,有的为了复兴国家,所以这个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我相信对于曹操这个人物,大家一定很不陌生吧,他在三国时期算是一代枭雄,作为魏国的君主,

  • 崔琰为什么会被被曹操赐死?他做了什么事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名士崔琰说一句让人困惑的话,被曹操赐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战不休。群雄争战,若想制霸天下,自身要英明神武,还需要有谋士,武将尽力辅佐。此外,如果能拉拢到一些名士,也能增添不小的助力。名士,就是有名之士,虽然谋略,武力稍

  • 崔琰是怎么得罪曹操了?崔琰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崔琰

    对三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崔琰是东汉末期的一位名士,而对于名士的定义一般就是,品德优秀,外表端正,学识渊博,进退有度,是一种很让人欣赏和赞美的人。而崔琰,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当时也是非常有能力的,出身名门又官居高位,然而在曹操的继承人里面,为什么崔琰要选

  • 三国时期最德高望重的名士是谁?崔琰有何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崔琰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崔琰出身清河崔氏,这一士族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是北方最显赫的士族之一。作为山东望族,崔氏一向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仍将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看到了以后很生气,说:“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

  • 崔琰被曹操处死的真相是什么?真的是立储事件造成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三国,崔琰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崔琰被曹操处死的真相是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曹操集团中除战争和瘟疫之外“减员”最严重的一次风波。众所周知,曹丕曹植各有“羽翼”,另外他们各自又有一批支持者或拥护者。当然,这些拥护者可能最初目的并非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而是秉持自己公正的想法而

  • 揭秘:曾让曹操低头认错的崔琰最后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崔琰的故事。曹丕曹植的世子之争,是曹操集团中除战争和瘟疫之外“减员”最严重的一次风波。众所周知,曹丕曹植各有“羽翼”,另外他们各自又有一批支持者或拥护者。当然,这些拥护者可能最初目的并非为自己的未来投

  • 他是曹操的得力谋士,崔琰最后到底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崔琰,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崔琰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崔琰,字季珪,他是冀州清河郡东武成县人,现在是河北省故城县。崔琰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名士,崔琰和别人不一样,别人是从小学文,后期习武,而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习武,学习剑术,后来才学文,这个人很聪明,不管是剑术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