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为什么极度不看好马谡 让诸葛亮别用此人

刘备为什么极度不看好马谡 让诸葛亮别用此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589 更新时间:2024/1/19 20:22:12

作为开山大王的刘备,说其有先见之明并无不妥,其识人甚深,但是玄德却一再的反对诸葛重要马谡刘玄德快翘辫子的时候,曾经一再嘱咐诸葛孔明,你不重要用幼常,这个人不靠谱。那么究竟是为什么使得玄德不看好幼常呢?

蜀汉,文臣武将稀少,和其他两个国家比起来实在是不值一提,虽然玄德手下猛将也不在少数,但其每人却都致命的缺点,好大喜功的关羽,暴躁脾气的张飞,虽然缺点众多,但却对玄德忠心耿耿。有幼常却不是如此。幼常其人博学甚广,对于兵法之道有着独特的见解,那么对于当时人才之争的三国时期,应该重视其人才是,为何却是如此的反感于他?各位请接着往下看。

网络配图

首先,古人是极其看中家乡的,存在着乡土情结。幼常荆州之人,诸葛曾隐于隆中。幼常和诸葛那可算得上是半个老乡了,那可谓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隆中之时,诸葛就常听幼常其才气,所以在后来共侍一主之后就格外的器重幼常,简直是对幼常好得没话说,俗话说的好啊,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不,身为宰相的诸葛自然而然就拉了幼常一把。

其次,帝王最喜欢最赏识什么人?不就是忠心之人么。别的不说,就说玄德,他最为看中就是手底下人的忠心,赵云、关羽、张飞哪一个不是对他尽忠尽力,所以玄德自然是比较看重这些人。领导最讨厌就是手底下的人拉帮结伙,但是幼常太过年轻,对于政治自然是玩不转,也不懂得在位之人的那些弯弯道道。天天和诸葛腻在一起,简直就是结党营私的现象啊,这玄德一看,铁定不高兴。

网络配图

再则,幼常嘴巴行,要是真刀实枪就菜了,典型的纸上谈兵。诸葛先生乃一书生之人,是为谋士,在政治之上目光长远,但是说起上战场打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玄德就不同了,毕竟是真刀真枪的上战场干过架的,对于只会读死书之人并不看好。所以两人可以说是互补之人,一个战场杀敌,一个出谋划策。而幼常乃是夸夸其谈,可却得诸葛重视。

然后,只要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对于有才之人肯定异常喜爱的。但是喜欢人才也是有一个度的。再加上诸葛和幼常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幼常参军以后,一有时间就和诸葛部分白天黑夜的商讨。这般作为没有哪个当权者喜欢。

网络配图

所以,玄德之所以不看重甚至是不喜欢幼常都是有原因的。从某一种程度来讲,幼常对诸葛

是存在着溜须拍马的嫌疑,甚至是谄媚上司。再加上两人的关系如此的亲密,不得不让玄德起疑心,以至于是怀疑两人有所预谋。其实到了晚年的时候玄德也是不喜欢诸葛的,不喜欢诸葛的人情网,但是自己却没办法也无力回天。于是只能通过对幼常的责骂,来使得诸葛明白。可这个时候的诸葛根本就没把玄德的话放在心上,以至于才有了后来的街亭痛失。

标签: 刘备

更多文章

  • 揭秘名相诸葛亮为何违背刘备遗嘱重用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说起三国故事,最纠结最悲情的恐怕是“挥泪斩马谡”这一出。马谡不可重用,刘备早就看出来了,诸葛亮眼光不在刘备之下,为什么还是违背了蜀汉公司前任老总的遗嘱,将马谡推上了业务第一线,委以最重要的大任呢?如果简单地归咎于诸葛亮用人不明,无论是从史学研究,还是从人力资源研究来说,都不免简单粗暴。一个经理人用人

  • 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为何又要罢黜这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诸葛亮

    向朗(约167年—247年),字巨达。襄阳郡宜城县(今湖北宜城)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藏书家、学者。向朗早年师从于司马徽,并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临沮县长。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故,向朗转投为刘备手下。同年,刘备平定荆南,派向朗督领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的军政民事。,刘备入主益州,任命向朗为

  • 历史的误读:马谡并非死在诸葛亮的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马谡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家喻户晓,然而,这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家之言,真的看历史,并不完全是那么回事儿。网络配图《三国志·诸葛亮传》确实说了诸葛亮“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王平传》也说:“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林、李盛。”可是,《马谡传》却是说:“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物故”是死亡的委婉说法

  • 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仅仅是为失街亭吗?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平定南中之后,又经过两年准备,公元227年冬天,就带领大军驻守汉中。因为汉中接近魏、蜀的边界,在那里可以随时找机会进攻魏国。离开成都的时候,他给后主刘禅上了一道奏章,要后主不要满足现状,妄自菲薄;要亲近贤臣,疏远小人;并且表示他决心担负起兴复汉朝的责任。这道奏章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出师表》。网络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真相 最后竟葬生囚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诸葛亮

    马谡的伏法归咎于他犯的军法,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来换取民心。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

  • 揭秘马谡失街亭的真相是什么?军队不听指挥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谡失街亭

    在三国历史上,要论最为可惜,最不应该失败的一场战争就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这次北伐本来是势如破竹,大有席卷长安,一统中原之势。但是,就因为马谡失街亭,而功败垂成,彻底断送了大好形势。那么马谡为什么会失掉街亭,这里面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有何内幕?网络配图“用错了位置”在三国时代,马谡的才华那是有目共睹的

  • 诸葛亮一生中唯一一次徇私枉法:宁杀爱徒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杜甫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代高人,绝世英名千古流芳。相信我们大部分人对于诸葛亮的印象也是如此,二十七岁下山辅助刘备,直到五十四病逝于五丈原。二十七年以来,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除了一心为主,诸葛亮最为人敬佩的还有他的大

  • 刘备认定马谡言过其实和早年卖草鞋的经历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刘备

    刘备一生最信任最看重的人,当然是诸葛亮。诸葛亮有什么特点呢?诸葛亮有忠诚之心,有高尚的品德,有料定三分的才智,有孤身入吴的胆略,但是最主要的,是诸葛亮一生谨慎,做事情兢兢业业。在诸葛亮执政期间,“事无大小咸决于亮”,《出师表》中也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是一个脚踏实地,不务虚名的人。刘备最信任

  • 为什么黄忠定军山能胜马谡却只能败于街亭?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黄忠

    定军山之战,黄忠在山上扎营,居高临下,面对夏侯渊的挑衅先是不出战,待到夏侯渊人困马乏从山上进攻,势如破竹斩杀夏侯渊。街亭之战,马谡在山上扎营,同样居高临下,却被司马懿断水源围困,从而战败。网络配图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所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因环境变化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揭秘诸葛亮用人之弊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诸葛亮

    你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吗?本文揭秘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背后,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之中分析诸葛亮用人的弊端,请看本文:伦诸葛亮的用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任用贤才是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所必须要予以充分重视的问题。诸葛亮是蜀国建立初期的最主要执政者,他对任用人材的问题一直是相当重视的。然而诸葛这的用人,又一直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