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裴旻有哪些才能?为何能与李白并列唐代三绝呢?

裴旻有哪些才能?为何能与李白并列唐代三绝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28 更新时间:2024/1/8 2:03:33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而且李白这个人不止才华横溢,他的剑术更是十分的高超。甚至剑术被认为在唐朝排名第二,名副其实的绝世高手。李白在其诗《侠客行》也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千古名句。那么问题来了,唐朝剑术排名第一的究竟是何人呢?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人,剑圣裴旻

唐代有三绝,很多人只知道李白的诗歌和张旭的草书,却对裴旻这个人知之甚少。他的名气之所以不如前两者,很大原因是历史对他的详细记载并不多,甚至生卒年都很难考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当时确实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唐朝的著名诗人维都曾经专门写诗《赠裴将军》来赞美他,其名气可见一斑。

裴旻生活于唐朝开元年间,正好是唐代全盛的时期,身怀武艺的他很自然的被皇帝重用,他曾经过担任龙华军使,后来又率军平定了奚人和契丹、吐蕃等等,他在战场也是能征善战、勇武非常。而同时期的李白从小也对剑术颇为痴迷,当李白刚开始有名气的时候,裴旻在当时已经在唐朝颇有声名了。他的剑术被太宗亲自封为天下第一,于是李白也决定拜裴旻为师,向他学习剑术。

裴旻最后官至左金吾卫大将军。这个官职可是非常重要的,毕竟守卫京城的禁兵和天下的府兵都归他统御,从这点也可以看出皇帝对他的信任,虽然他身居高位但不忘本,被称为“剑圣”的这个男人对待自己的母亲也是十分的孝顺,有空就去看望一下老人,这点包括现代的很多人都做不到,武艺能降人,但唯有德行才能服人。

标签: 唐朝裴旻

更多文章

  • 帝师杜正伦做了什么错事,惹得李世民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正伦

    杜正伦,秀才出身,出类拔萃,隋朝时每年全国选拔秀才不过十余人,杜正伦就是其中一个,更奇妙的是,在隋朝不多的秀才指标中,杜正伦一家占去了仨,其兄弟杜正玄、杜正藏都是隋朝秀才,一门三秀才,还让不让别人活了。开句玩笑话,如果杜家人上街遭到莫名其妙的殴打,不用问,一定是落第秀才干的!杜正伦在贞观元年经魏征推

  • 杜正伦是什么人?杜正伦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正伦,唐朝

    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

  • 宰相韩瑗遭陷害原因:言辞直接不怕得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瑗

    在韩瑗简介中提到,韩瑗606年出生于南朝,是南朝刑部尚书韩仲良的儿子。他年轻的时候德行非常出众,博览群书,并且对政治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贞观年间,他被调派为兵部侍郎。652年,他因出色的表现被升为黄门侍郎。第二年,他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的三品官员,并让他监督修改国史。他在自己的职

  • 《新唐书·韩瑗传》原文及翻译,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瑗

    新唐书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建言:“周律,其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于是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终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 韩瑗是什么人?韩瑗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瑗

    韩瑗年轻时操行出众,博学多才,且通晓吏治,贞观年间累迁至兵部侍郎,袭爵颍川县公。永徽三年(652年),韩瑗升任黄门侍郎。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任命韩瑗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后又加其为银青光禄大夫。永徽六年(655年),韩瑗进拜侍中,兼任太子宾客。当时,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宰相

  • 鉴真末次东渡未完全失明 或患有老年性白内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鉴真,东渡,日本,

    备受关注的鉴真东渡群雕像揭开面纱,由鉴真和他的六名随从组成,水浪、巨石成为点缀,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他们为弘扬佛学文化,不惜生命,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据悉,这组群雕将于4月18日在鉴真广场惊艳亮相,届时市民可前往一睹鉴真容颜和风采。昨天,记者在制作现场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鉴真群雕,由鉴真和他的六名随从组成

  • 鉴真和尚是谁?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鉴真和尚,日本,东渡,唐朝

    鉴真和尚,中国著名的佛学传播者,中国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他最为伟大的成就就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鉴真和尚在年少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极大的慧根,但是却缺乏耐心,他的师傅让他做了很长时间的行脚僧,最后终于成就了他坚韧的品格,这些在他未来的东渡日本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作用,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即

  • 唐代著名高僧鉴真东渡到日本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鉴真,鉴真东渡日本

    在1263年前的今天,0753年12月20日 (农历冬月廿一),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唐天宝12年即公元753年12月20日,66岁高龄并且双目失明的鉴真和尚,在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一行的陪同下,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在5次东渡失败后,第6次东渡日本终于成功,踏上了日本的国土。鉴真,俗姓淳于,江苏扬州江

  • 历史上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的异同点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唐朝之所以会成为现今人们心中最繁盛的朝代,究其原因,是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氛围,佛学的兴盛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唐朝出现了两个极为有名的圣僧,他们一个西行,而另一个东渡,虽然目的不同,但是他们对佛学的信仰却是相同的,这两人就是玄奘和鉴真。那么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呢?玄奘画像玄奘出生

  • 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圆寂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僧人

    763年10月4日,(唐代宗广德癸卯)中国唐朝僧人鉴真和尚圆寂于日本奈良。鉴真(687~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网络配图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