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剑圣裴旻文采斐然才华堪比大诗人李白

唐朝剑圣裴旻文采斐然才华堪比大诗人李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528 更新时间:2023/12/14 6:42:13

裴旻,唐开元间人,是个武将,曾参加过对溪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立过赫赫战功。因为其剑术精湛,唐文宗时,与李白张旭并称“唐代三绝”,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再就是裴旻的剑。据记载,大诗人李白曾跟其学剑。

据《独异志》记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

开元年间,裴旻的母亲去世了,他就想请大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超度母亲的亡魂。可是吴道子说自己好久没作画了,如果裴将军舞一曲剑舞的话,自己可能有灵感。裴旻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不愧为剑圣,这剑技让人为之震惊,为之惊叹。吴道子也被那气势感动。当即挥毫图壁,飒然风起,一幅《为天下之壮观》的壁画就绘成了。

裴旻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裴旻射虎。裴旻射虎说的是裴旻当时为龙华军使,负责镇守北平。那时北平多虎,裴旻善射。曾经一日射杀老虎三十余头,他就在那洋洋自得,父老乡亲说:”这东西彪悍如虎,只是长得像虎,可并不是真虎。”他就不服气,问哪里有真虎?人家告诉他,往北三十里有。他看到了一个较小的老虎,就把他给吓得不轻。从此他既惭愧又害怕,不再射虎了。

有人说裴旻的剑术只是融合杂技、舞蹈以及武术动作的外在表演,其实是没有实战的用途。但是裴旻的剑术确实是被当朝皇上封为唐朝三绝之一的,所以裴旻的剑术应该也是有厉害之处的。

裴旻的故事

裴旻是唐朝开元年间人,因为其剑术高超,所以被称为剑圣。在《独异志》中曾描述过裴旻的剑术说,裴旻可以将剑投掷地非常远,有数十丈高,每当裴旻舞剑,都会有很多人在旁边观看,无不为他的剑术折服。那么裴旻的故事都有哪些呢?

裴旻的故事有很多,比较出名的如裴旻射虎、裴旻射怪蛛。

裴旻射虎的故事说的是裴旻在北平任职的时候曾一天射杀31只老虎,在他洋洋得意的时候,被一老者告知他射杀的并不是老虎,真正的老虎在北方30里处,而且这个老者还说,裴旻遇到真的老虎是没办法制服老虎的,只有逃命的份。于是裴旻就骑马到老虎出没的山林,本想向老者证明自己的是可以射死老虎的。可是当老虎真的出来的时候,裴旻非常害怕,丢下弓箭就跑了,自此以后,裴旻就再也不射虎了。

裴旻射怪蜘蛛的故事说的是相传有一次裴旻在深山中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非常大的蜘蛛,这个蜘蛛有车轮那么大,蜘蛛的网像一匹布那么大,所以裴旻差点被这硕大的蜘蛛网给缠住,后来裴旻便用弓箭射死了大蜘蛛,还将蜘蛛网带回家了,后来裴旻的部下有受伤的,裴旻就把这个蜘蛛网拿出来敷在士兵的伤口处,止血效果非常好,这便是裴旻射杀蜘蛛的故事。

后世对裴旻的评价非常高,王维还专门写过一首名叫《赠裴将军》的诗来赞美裴旻。

裴旻和李白

裴旻和李白都是唐朝的名人,裴旻的剑术和李白的诗都是唐朝三绝之一。不仅如此,李白还曾跟裴旻学习过剑术,因为裴旻的剑术是非常出名的,被人们称为剑圣。

裴旻剑术非常高超,关于裴旻的故事也有很多如裴旻射虎、裴旻射杀大蜘蛛、裴旻舞剑等,著名画家吴道子曾看裴旻舞剑后画出名画。后世也有说裴旻的剑术其实并没有那么厉害,只是花拳绣腿,根本没有实战性。但是在《朝野佥载》曾记载裴旻有一次与幽州的都督一起出征奚人,被围困后,裴旻在马背上舞剑抵挡奚人射过来的箭,奚人见了都很惊讶,最后奚人都散去了,可见裴旻在剑术上的造诣还是很高的,毕竟他的剑术是被唐文宗纳入唐代三绝的。

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世称之为诗仙。李白平身最爱的三件事就是作诗、喝酒、舞剑。李白其实很年轻的时候就学习剑术,他自称是十五岁就已经是擅长剑术了,虽然成年后的李白身高不是很高,但是他很瘦,身轻如燕,剑术也是十分了得。年轻时候的李白曾为了提高自己的剑术,拜当时的剑圣裴旻为师,因为当时裴旻已经是公认的大唐第一高手了,李白在剑术上的造诣也不低,所以有人说裴旻剑术第一,李白第二,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这一观点,但是总的来说,李白的剑术也是不差的。

标签: 唐朝剑圣裴旻

更多文章

  • 大诗人李白的师傅裴旻体现剑术高超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裴旻体现剑术高超的故事

    裴旻,唐开元间人,是个武将,曾参加过对溪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立过赫赫战功。因为其剑术精湛,唐文宗时,与李白,张旭并称“唐代三绝”,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再就是裴旻的剑。据记载,大诗人李白曾跟其学剑。据《独异志》记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

  • 裴旻的剑术有多高超?李白曾经拜他为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裴旻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您走进裴旻的故事。李白是我国唐朝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实李白不光是一位诗人,相反他的剑术十分高超。剑术被认为是唐朝第二,也是一个绝世高手。在其诗《侠客行》中留下了经典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

  • 裴旻有哪些才能?为何能与李白并列唐代三绝呢?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裴旻

    大家都知道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而且李白这个人不止才华横溢,他的剑术更是十分的高超。甚至剑术被认为在唐朝排名第二,名副其实的绝世高手。李白在其诗《侠客行》也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千古名句。那么问题来了,唐朝剑术排名第一的究竟是何人呢?他就是我们今天

  • 帝师杜正伦做了什么错事,惹得李世民大怒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正伦

    杜正伦,秀才出身,出类拔萃,隋朝时每年全国选拔秀才不过十余人,杜正伦就是其中一个,更奇妙的是,在隋朝不多的秀才指标中,杜正伦一家占去了仨,其兄弟杜正玄、杜正藏都是隋朝秀才,一门三秀才,还让不让别人活了。开句玩笑话,如果杜家人上街遭到莫名其妙的殴打,不用问,一定是落第秀才干的!杜正伦在贞观元年经魏征推

  • 杜正伦是什么人?杜正伦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杜正伦,唐朝

    杜正伦在隋朝仁寿年间与兄长杜正玄、杜正藏一同考中秀才。他善写文章,精通佛典,后被授为羽骑尉。隋代仅有秀才十余人,而杜家却一门三秀才,因此受到时人称道。唐朝武德年间,杜正伦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后被秦王李世民(即后来的唐太宗)招纳,进入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627年),尚书右丞魏徵上表举荐杜正伦,

  • 宰相韩瑗遭陷害原因:言辞直接不怕得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瑗

    在韩瑗简介中提到,韩瑗606年出生于南朝,是南朝刑部尚书韩仲良的儿子。他年轻的时候德行非常出众,博览群书,并且对政治历史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贞观年间,他被调派为兵部侍郎。652年,他因出色的表现被升为黄门侍郎。第二年,他得到了唐高宗的赏识,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的三品官员,并让他监督修改国史。他在自己的职

  • 《新唐书·韩瑗传》原文及翻译,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瑗

    新唐书韩瑗,字伯玉,京兆三原人。父仲良,武德初,与定律令,建言:“周律,其属三千,秦、汉后约为五百。依古则繁,请崇宽简,以示惟新。”于是采《开皇律》宜于时者定之。终刑部尚书、秦州都督府长史、颍川县公。瑗少负节行。博学,晓吏事。贞观中,以兵部侍郎袭爵。永徽三年,迁黄门侍郎。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 韩瑗是什么人?韩瑗人物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韩瑗

    韩瑗年轻时操行出众,博学多才,且通晓吏治,贞观年间累迁至兵部侍郎,袭爵颍川县公。永徽三年(652年),韩瑗升任黄门侍郎。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任命韩瑗为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后又加其为银青光禄大夫。永徽六年(655年),韩瑗进拜侍中,兼任太子宾客。当时,唐高宗欲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宰相

  • 鉴真末次东渡未完全失明 或患有老年性白内障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鉴真,东渡,日本,

    备受关注的鉴真东渡群雕像揭开面纱,由鉴真和他的六名随从组成,水浪、巨石成为点缀,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他们为弘扬佛学文化,不惜生命,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据悉,这组群雕将于4月18日在鉴真广场惊艳亮相,届时市民可前往一睹鉴真容颜和风采。昨天,记者在制作现场看到了期待已久的鉴真群雕,由鉴真和他的六名随从组成

  • 鉴真和尚是谁?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有何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鉴真和尚,日本,东渡,唐朝

    鉴真和尚,中国著名的佛学传播者,中国唐朝时期时著名的佛学家、旅行家。他最为伟大的成就就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鉴真和尚在年少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极大的慧根,但是却缺乏耐心,他的师傅让他做了很长时间的行脚僧,最后终于成就了他坚韧的品格,这些在他未来的东渡日本中体现出了极大的作用,也就是因为这段经历,所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