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禹锡最讽刺的一首诗,因此被贬到了岭南

刘禹锡最讽刺的一首诗,因此被贬到了岭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4/1/5 4:53:0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禹锡章,欢迎阅读哦~

刘禹锡应当说是唐朝众多诗人中,最具有个性的一位,同时也是一位比较敢言,也同样敢写的诗人,但也正是由于他这种直率的个性,更是令他吃过了不少的苦头。要知道在唐朝那样一个封建的时代,虽然唐朝给我们一种很开明的印象,可是也依旧还是封建时代,一个文人如果太过于张扬,很有可能为此还丢掉自己的性命。可是刘禹锡不一样,他身上有一种越挫越勇的精神,也正是这样的一种个性,也使得他的一些作品,那也是个性十足。

我们翻开刘禹锡的资料则是会发现,他一生更是多次遭到贬谪,可即使是这样他也依旧还是保持了一种从容的人生态度,无论是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里,他都是能够依旧是以一种积极上的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也正是这样的一种精神,也使得他历来被后世的读者所追捧,无论是他的诗文,还是他的这种品德,那都是感动了无数的读者。

其实刘禹锡也是一位天才,很小的时候便是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为此他19岁去到长安游学,更是在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声望,并且他参加科举考试,也是极其顺利,此后的博学宏词科也是轻轻松松拿下。在这里稍稍给大家普及一下,唐朝的科举考试,并不是说考中了进士,便可以立马给一个官职,而是要通过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才真正地有了做官的资格。那这种考试,也类似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

刘禹锡的人生原本是可以一帆风顺,可以没有任的后顾之忧,只要他能够不那么张扬,能够安份一点,大概在官场也能够混过不错的位置。可是后来由于他结识了当时的改革派人士叔文,以及后来同样大名鼎鼎的诗人柳宗元,几个年轻人开始致力于改革,但是这一场看似轰轰烈烈的改革,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为此刘禹锡等人也是受到牵边,更是被贬到了偏远的湖南。

湖南由于远离中原,也被称为蛮荒之地,在那里刘禹锡一呆便是十年,终于有机会,他可以回到长安了,回来就回来了,可是刘禹锡又不甘于内心的失落,以及被贬十年的苦处,为此他与友人游玩长安玄都观时,又写下了一首极为有讽刺意味的诗作《游玄都观》,那也正是由于这首诗又使得他再次被贬到了更为偏远的岭南。

《游玄都观》唐朝: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那这首诗也是极为张扬,也是个性十足,通篇写得很是抒情,当时的刘禹锡一定是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这首诗又是遭贬,不过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不在乎了,毕竟十年被贬的生活,已经令他内心更为从容,即使是再大的风浪,他也无所畏惧。他写这首诗也正是讽刺了当时那些得势的小人,写得也是极为巧妙,借用桃花来表达,也令这首诗显得别具一格,表面写得很平淡,可是骨子里却是处处充满了讽刺。

第一二句便是描写得很是生动,更是把春天里人们赏花踏春的一个情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描写得活灵活现,“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现在这京城里的行人和车马,那都是川流不息,路面上更是时会扬起无数的灰尘,每个人都出来欣赏这春色,来到这玄都观里赏花。短短的两句,更是充满了把当时人们的生活中的细腻,写得很是传神。

第三四句更是此诗最经典的两句,看似依旧还是在描写桃花,但却是充满了讽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现在这玄都观里的桃树,比以前多了许多,差不多有了上千株,而这些桃树,也正是我离开之后,人们才种上去的。最后这两句,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内心的不满,以此来讽刺那些后来得势的小人。

刘禹锡的这首《游玄都观》,也是他众多作品中最为有个性的一首,也最为张扬的一首,那我们从这首诗中,也最是能够感受到刘禹锡身上那种独特的个性,而这样的一首诗,也最是值得我们一读。虽然这是一首讽刺诗,通篇充满了浓浓的讽刺意味,可是也同样很是抒情,不失为一首难得的佳作。

标签: 刘禹锡唐朝

更多文章

  • 刘禹锡被贬朗州,写下一首诗感叹世态炎凉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禹锡,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禹锡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古代文人讲究不平则鸣,生活的坎坷、官场的失意,这些苦难都成了他们创作的绝佳素材。在遭受贬谪后,他们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只是因个性、遭遇及时代的不同,诗歌中流露出的贬谪情怀自然也就不同。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就曾写下“莫

  • 为什么说刘禹锡是打不死的小强?被贬23年后刘禹锡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

    为什么说刘禹锡是打不死的小强?被贬23年后刘禹锡的结局是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刘禹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唐朝著名的诗人,读书的时光里还学过不少关于他的诗歌。若是要在唐朝找一位刚正不阿,藐视权贵,用自己豁达的态度在长达23年的贬谪之路上一直乐观地笑着面对各种逆境的人

  •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生死情!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怎么相识相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柳宗元,刘禹锡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生死情!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怎么相识相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怎样才算的上是朋友?其实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对朋友的定义。庄子曾今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而亚里士多德则说:“挚友就如异体同心一般。”真正的朋友是以心

  • 仕途坎坷的刘禹锡写下一首诗,为何却遭贬?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禹锡,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刘禹锡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他刘禹锡,熬了十年,终于熬出头了!皇上让他回京了!本想着回京后能一展宏图的刘禹锡,看到朝廷中的场景,却是整个人傻眼了。长安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那些他看不爽的奸诈小人。无良宵小。日子过的

  • 做人要学刘禹锡却不能太刘禹锡!刘禹锡和牛僧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牛僧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禹锡和牛僧孺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科举考试继承了隋朝初创的制度,在程序上尚不甚完美,尚未实行糊名等制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考生早已名满天下的话,金榜题名的概率就会大很多。张爱玲说 “成名要趁早”,唐朝的考生们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要在参加考试之前给自己大造

  • 韩愈和刘禹锡本来是好友,后来怎么不来往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愈,唐朝

    你们知道韩愈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代,唐诗宋词是文化艺术宝库的明珠,伟大杰出的文人更是如同井喷般爆发。明朝人将这时期的八位文人,合称“唐宋八大家”,这可谓是顶尖的赞誉。要知道,从唐到宋也就八百年历史,相当于100年评一人,难度远胜过诺贝尔文学奖。唐宋八

  • 刘禹锡和柳宗元到底多有缘?人生路线完全一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柳宗元

    宦官擅权始于唐玄宗朝的高力士,后来肃宗时的李辅国,代宗时的程元振、鱼朝恩,以宦官身份执掌兵符,权力更大。到了唐德宗晚年,宦官窦文场、霍仙鸣担任神策中尉,掌管了守卫京师的精锐部队神策军,而且把宦官主管禁军制度化。这样一来,宦官军权在握,更加无所顾忌,专权跋扈,使得朝政更加腐败。公元805年一月,对宦官

  • 刘禹锡有哪些诗词?刘禹锡为什么叫诗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禹锡,诗豪

    刘禹锡有哪些诗词?刘禹锡为什么叫诗豪?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禹锡的诗词。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

  • 刘禹锡笔下的《陋室铭》里的陋室到底在哪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作者刘禹锡。全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所在地——秦制历阳,古

  • “大唐铁三角”:揭秘韩愈与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愈,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韩愈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贞元十九年(803年),饱经仕途坎坷的韩愈终于时来运转,升任监察御史,与刘禹锡、柳宗元成了同事。三位文豪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常在公务之余饮酒赋诗,堪称“大唐铁三角”。尤其在韩愈揭开“古文运动”的序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