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禹锡被贬朗州,写下一首诗感叹世态炎凉

刘禹锡被贬朗州,写下一首诗感叹世态炎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4/1/26 5:59:0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禹锡章,欢迎阅读哦~

古代文人讲究不平则鸣,生活的坎坷、官场的失意,这些苦难都成了他们创作的绝佳素材。在遭受贬谪后,他们感自己所感,言自己所言。只是因个性、遭遇及时代的不同,诗歌中流露出的贬谪情怀自然也就不同。如北著名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就曾写下“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表达了一种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情怀。

而本文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汉寿城春望》,它出自于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之手,是他被贬朗州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虽然在这首诗的开篇7字中,刘禹锡便道尽身世的无限凄凉,但是它所流露出的依然是刘禹锡坚持高尚操守、心系国计民生的贬谪情怀。并且在诗的最后两句,刘禹锡还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发人深思。

《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首联“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刘禹锡极力地描绘了汉寿城遗址荒凉、破败的景象,寄托了他自己遭贬谪后的身世凄凉之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汉寿城在春天里野草丛生,荒祠和古墓都长满了荆棘。倘若单独看这里的“野草春”,它还能算得上繁荣的春景。但是和汉寿城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想象出汉寿城如今的荒芜景象了。

诚如《唐诗鼓吹笺注》对此诗的评价:只野草春三字,已具无限苍凉,无限感慨。从某方面来说,汉寿城从当年的繁华到如今的荒芜,正是对刘禹锡自己仕途从得意到失意的转变,其身世的凄凉之感可想而知。紧接着在颔联中“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刘禹锡对眼前的荒芜景象进行了细节描写。即如今这里别无他物可以观赏,只有古墓前的石兽群。

颈联“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依然是对汉寿城如今破败景象的描写。它的意思是说,华表经过雷电轰击已经半毁,由于积满灰尘,碑文依稀可辨。由此可见,这首诗的前六句刘禹锡均是对汉寿城破败和荒凉的描绘。而之所以这样描绘,一方面是为了寄托自己被贬朗州后的身世凄凉之感,另一方面则是为最后两句富有哲理性的议论做铺垫。

尾联“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意思是说,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又会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到那时又会成为一个重要的交通要道。从这两句诗的意思来看,刘禹锡这里道出的一个深刻哲理,便是兴和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它如同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样。也就是说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兴可以变成为废,废亦可以变成为兴。

综观刘禹锡的这首诗,有他身为贬谪之人的身世凄凉之感,也有对大唐江山的深深忧虑,它体现了刘禹锡坚持高尚操守、心系国计民生的贬谪情怀。总的来说,是一首发人深思的佳作。

标签: 刘禹锡唐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刘禹锡是打不死的小强?被贬23年后刘禹锡的结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

    为什么说刘禹锡是打不死的小强?被贬23年后刘禹锡的结局是什么?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说起刘禹锡,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唐朝著名的诗人,读书的时光里还学过不少关于他的诗歌。若是要在唐朝找一位刚正不阿,藐视权贵,用自己豁达的态度在长达23年的贬谪之路上一直乐观地笑着面对各种逆境的人

  •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生死情!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怎么相识相知的?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柳宗元,刘禹锡

    柳宗元和刘禹锡的生死情!柳宗元和刘禹锡是怎么相识相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怎样才算的上是朋友?其实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心中都有对朋友的定义。庄子曾今说过:“君子之交淡如水”。孟子说:“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而亚里士多德则说:“挚友就如异体同心一般。”真正的朋友是以心

  • 仕途坎坷的刘禹锡写下一首诗,为何却遭贬?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禹锡,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刘禹锡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他刘禹锡,熬了十年,终于熬出头了!皇上让他回京了!本想着回京后能一展宏图的刘禹锡,看到朝廷中的场景,却是整个人傻眼了。长安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那些他看不爽的奸诈小人。无良宵小。日子过的

  • 做人要学刘禹锡却不能太刘禹锡!刘禹锡和牛僧孺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牛僧孺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刘禹锡和牛僧孺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唐朝科举考试继承了隋朝初创的制度,在程序上尚不甚完美,尚未实行糊名等制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一个考生早已名满天下的话,金榜题名的概率就会大很多。张爱玲说 “成名要趁早”,唐朝的考生们也是这么想的。他们要在参加考试之前给自己大造

  • 韩愈和刘禹锡本来是好友,后来怎么不来往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韩愈,唐朝

    你们知道韩愈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代,唐诗宋词是文化艺术宝库的明珠,伟大杰出的文人更是如同井喷般爆发。明朝人将这时期的八位文人,合称“唐宋八大家”,这可谓是顶尖的赞誉。要知道,从唐到宋也就八百年历史,相当于100年评一人,难度远胜过诺贝尔文学奖。唐宋八

  • 刘禹锡和柳宗元到底多有缘?人生路线完全一致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柳宗元

    宦官擅权始于唐玄宗朝的高力士,后来肃宗时的李辅国,代宗时的程元振、鱼朝恩,以宦官身份执掌兵符,权力更大。到了唐德宗晚年,宦官窦文场、霍仙鸣担任神策中尉,掌管了守卫京师的精锐部队神策军,而且把宦官主管禁军制度化。这样一来,宦官军权在握,更加无所顾忌,专权跋扈,使得朝政更加腐败。公元805年一月,对宦官

  • 刘禹锡有哪些诗词?刘禹锡为什么叫诗豪?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禹锡,诗豪

    刘禹锡有哪些诗词?刘禹锡为什么叫诗豪?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禹锡的诗词。刘禹锡简介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

  • 刘禹锡笔下的《陋室铭》里的陋室到底在哪个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刘禹锡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作者刘禹锡。全文如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笔下的“陋室”所在地——秦制历阳,古

  • “大唐铁三角”:揭秘韩愈与柳宗元和刘禹锡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韩愈,唐朝

    在历史长河中,韩愈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贞元十九年(803年),饱经仕途坎坷的韩愈终于时来运转,升任监察御史,与刘禹锡、柳宗元成了同事。三位文豪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常在公务之余饮酒赋诗,堪称“大唐铁三角”。尤其在韩愈揭开“古文运动”的序幕后,

  • 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诗歌是我国悠久传统文化的剪影,也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浓墨重彩的一幅画卷。无论是朗朗上口的韵律,还是丰富饱满的情感,亦或是深刻入微的哲理,都使得诗歌经久不衰。以哲理诗为例,不仅揭示了广阔的生活规律和普遍的人生体验,还含有理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