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白居易与刘禹锡把酒言欢,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白居易与刘禹锡把酒言欢,写下一首诗流传千古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4/1/26 20:05:09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白居易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说法,但这并不能说明,文人之间没有深厚的友谊,比如诗白居易和诗豪刘禹锡,感情不是一般的深厚,可以用“老铁”二字形容。两人出生于同一年,即唐代宗大历七年,只不过白居易在正月出生,比刘禹锡年长几个月,或许冥冥中早有注定,两位大诗人迟早会相见。

贞元十八年,二十八的的白居易考中进士,而刘禹锡仿佛比他幸运,早在七年前就金榜题名,而且刘禹锡在长安城游学,名气非同寻常。然而,翻阅史书记载,他们年轻时没有见过面,也许都知道彼此的存在,读过对方的诗歌,仔细分析一下,也能理解为何早年未能相遇。

白居易和刘禹锡的仕途都充满坎坷,在京城任职的时间不多,一言不合就被贬到外地,尤其是刘禹锡,简直跟苏轼有一拼,贬官成了家常便饭,从他的诗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中,可以看出他有多么不容易,在外漂泊二十三年,才被皇帝召回京城,太难了。

有位哲学家说过:“正在的英雄,是在认清生活的残酷后,依旧热爱生活。”从这方面来讲,刘禹锡可称之为英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始终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当古人纷纷感叹秋天的寂寥时,刘禹锡却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何等的与众不同。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第二年写下代表作《琵琶行》,其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感人肺腑,道出多少人心中的无奈。一晃多年过去了,刘禹锡与白居易在扬州碰面,瞬间产生相见恨晚之感,确认过眼神,然后不醉不归,从此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曾经血气方刚的白居易,从江州返京之后,不再锋芒毕露,思想也从“兼济天下”转变成“独善其身”。刘禹锡则不同,依旧如同从年那个少年,即使被现实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他却丝毫不会低头,这种坚强不屈的意志,足以让人打心底佩服。

唐文宗开成二年,白居易担任太子少傅,刘禹锡则是太子宾客分司,都属于打酱油的闲职,就等着退休回家养老。经历相似的人,更容易成为知己,白居易和刘禹锡有聊不完的话题,况且都在洛阳,经常在一起开怀痛饮,谈天谈地谈宇宙。有一天,年近古稀的两位大文豪,又在一起把酒言欢,白居易写下一首千古名诗。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少时犹不忧生计,老后谁能惜酒钱。

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

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

从题目就能看出,这首诗是白居易的真情流露,“梦得”是刘禹锡的字,白居易希望和老朋友刘禹锡经常约酒,即“且约后期”。首联两句看似潇洒无比,年少时期都不曾为生计感到忧虑,如今年近古稀,更不会心疼买酒的银子,从“少时”到“老后”,暗含对宦海沉浮的无奈,以及对时光易逝的叹息。

颔联更有意思,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争着给店家酒钱,而后哈哈大笑,还有三年就七十岁了,况且关系那么好,根本没必要争着付钱,字里行间表现出顽童的一面。颈联的“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生活貌似很惬意,空闲的时候小饮几杯,研读经史,喝醉之后轻轻吟唱,胜过丝竹管弦发出的音乐,其实是不得志后的无奈,借此排遣愁绪。

尾联“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是友情的一种升华,等到菊花盛开的时候,用自家酿的美酒,再和你(刘禹锡)一醉方休。全诗没有半个愁字,但仔细品味会发现,蕴藏着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人生愁苦,只是他们把忧愁、烦恼融入酒中,达到借酒消愁的效果,没有什么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如果有的话,那就多喝几顿。

标签: 白居易唐朝

更多文章

  • 柳宗元写给刘禹锡的《重别梦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柳宗元,唐朝

    柳宗元《重别梦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同时代的人,柳宗元出生于773年,刘禹锡出生于772年,这两个伟大的文人不仅年龄相仿,也成为志同道合的知己。在唐顺宗时期,以王叔文为首的官僚士大夫本着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弊端为目的,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

  • 乌衣巷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刘禹锡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乌衣巷

    乌衣巷,唐代刘禹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

  • 唐诗蜀先主庙如何赏析,刘禹锡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诗,蜀先主庙

    蜀先主庙,唐代刘禹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天下 一作:天地)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此诗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赞扬了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非人,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首联写先主

  • 唐诗西塞山怀古如何鉴赏,刘禹锡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诗,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

  • 刘禹锡郊外踏青写了一首诗,为何被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禹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刘禹锡是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学家,被称为“诗豪”。刘禹锡年少时饱读诗书,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他21岁便高中状元,由此步入仕途。此后的数年里,他因为政绩斐然,仕途平步青云,从基层一路飙升到监察御

  • 虞世南出身望族却德行淳备 实在是一位良谏纯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虞世南,隋唐

    江都之变,宇文化及除掉杨广后,随即率禁卫军闯入大隋内史侍郎虞世基家,将虞世基拖出来就要斩首时,他的弟弟虞世南流着泪向军士求情,让自己来代替兄长。宇文化等人当然不会允许,将虞世基一家迅速杀个精光,却唯独没有动虞世南,可能是这些士兵们往日里对这位知书达理的公子印象不多,才没痛下杀手。虞世南说到虞世南,爱

  • 凌烟阁功臣虞世南的人物简介,虞世南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凌烟阁

    虞世南的祖父虞检,在梁代曾任始兴王咨议;父亲虞荔,于陈朝太子中庶子,都有很高的名望。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陈朝官至中书侍郎,因没有子嗣,虞世南便过继给虞寄为子,因此他取字伯施。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他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为什么能上李世民功臣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虞世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为什么能上李世民功臣榜?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作为大奸臣虞世基的同胞兄弟,同父所生,居然性格和修为判若两人,却还能和平共处,生死相依,这简直就是人伦奇迹。而作为初唐著名诗人(其共历南陈、隋和初唐三朝),其诗风和做人风格一样,都是清新脱俗、刚健有力(一

  • 虞世南:不上战场不打仗,却成了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虞世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虞世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多数人,都是为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但是也有一个例外,此人没有和李世民南征北战过,没有陪李世民一起经历过生死,他没有盖世的武功,也没有久经沙场,他就是虞世南,那么为何他还可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呢

  • 伴君如伴虎 唐开国功臣唐俭棋高一筹险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俭

    唐俭是李渊起兵时,太原首义的参与者,为李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网络配图唐武德元年(618年),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率唐军攻伐刘武周时,不幸被俘获。狱中,唐俭意外得知独孤怀恩欲谋反。当时的独孤怀恩被刘渊委以重任,镇守战略要地蒲州,一旦独孤怀恩起兵造反,刚刚建立的李唐王朝将面临灭顶之灾。事关重大,唐俭说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