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柳宗元写给刘禹锡的《重别梦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柳宗元写给刘禹锡的《重别梦得》,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838 更新时间:2024/2/8 23:03:13

柳宗元《重别梦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柳宗元和刘禹锡是中唐时期同时代的人,柳宗元出生于773年,刘禹锡出生于772年,这两个伟大的文人不仅年龄相仿,也成为志同道合的知己。

唐顺宗时期,以叔文为首的官僚士大夫本着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弊端为目的,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我们熟悉的柳宗元和刘禹锡也参与其中。

然而,这场本是救世济民的改革,由于反对势力过于强大而失败,结局是唐顺宗被迫退位,其子李纯即位。

而这场改革的首领王叔文被赐死,其他成员均被流放。刘禹锡贬为连州刺史,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

两个月后,朝廷还嫌他们贬谪的不够远,便将刘禹锡贬到更偏远的朗州,柳宗元被贬到永州。

元和九年,也就是公元814年,被贬十年的柳宗元和刘禹锡接到诏令,从被贬之地回到京城。

本以为柳宗元和刘禹锡的命运就此改写,会在此后的仕途之路中顺风顺水。结果,刘禹锡由于一首《再游玄都观》再次被贬,让他彻底感受到“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的贬谪生涯。

而柳宗元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由于朝廷武元衡等人的阻挠,柳宗元在京城之呆了2个月,便又被贬到柳州。

此时的柳宗元和刘禹锡真是一对患难知己,命运也何其相似。在出发前,他们从京城一同出发,到了衡阳之后便分道扬镳。

前路茫茫,两人不禁心生感慨,于是互相写诗勉励对方,以表惜别之情。

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柳宗元写给刘禹锡的这首《重别梦得》。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二十年来,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官场上沉沉浮浮,当年,他们同为进士及第,一同进入仕途,然后又一同参与到政治革新当中。他们已经共同度过了二十个春秋。

一个人能有多少个二十年,命运将这对知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两人相识的二十年当中,柳宗元和刘禹锡历经了一样的沧桑和苦难。

短暂的相处之后,即将要各奔东西,而此次分别,也许再也不会有重逢之日,想到此处,不禁悲从中来,令人伤感不已。

谈到歧路,便会想起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时代充满了初唐气象,豪迈而雄壮。

然而,分别之时,能够几个人能真正做到不哭泣,不伤悲,柳宗元是无法做到的,站在分别的路口,朋友间的不舍、伤感、还有人生的失意涌现心头。

接下来,柳宗元安慰刘禹锡道:如果有朝一日,皇帝开恩,允许我们归隐田园,我们一定要永远做邻居,一同共享晚年,品茶喝酒、畅聊人生。

很多人读了这一句诗都会颇为感动,两个没有血缘关系之人,感情却如此之深。其情之重,其意之悲瞬间跃然而现。

标签: 柳宗元唐朝

更多文章

  • 乌衣巷之唐代诗词鉴赏,该诗表达了刘禹锡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代,乌衣巷

    乌衣巷,唐代刘禹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此前尚未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

  • 唐诗蜀先主庙如何赏析,刘禹锡在诗中描绘了有什么景象?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诗,蜀先主庙

    蜀先主庙,唐代刘禹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天下 一作:天地)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此诗意在赞誉英雄,鄙薄庸碌,赞扬了刘备的功业,慨叹蜀汉事业后继非人,总结蜀汉亡国的历史教训。首联写先主

  • 唐诗西塞山怀古如何鉴赏,刘禹锡写这首诗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诗,西塞山怀古

    西塞山怀古,唐代刘禹锡,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此诗怀古伤今。前四句,写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

  • 刘禹锡郊外踏青写了一首诗,为何被贬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禹锡,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刘禹锡,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刘禹锡是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文学家,被称为“诗豪”。刘禹锡年少时饱读诗书,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他21岁便高中状元,由此步入仕途。此后的数年里,他因为政绩斐然,仕途平步青云,从基层一路飙升到监察御

  • 虞世南出身望族却德行淳备 实在是一位良谏纯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虞世南,隋唐

    江都之变,宇文化及除掉杨广后,随即率禁卫军闯入大隋内史侍郎虞世基家,将虞世基拖出来就要斩首时,他的弟弟虞世南流着泪向军士求情,让自己来代替兄长。宇文化等人当然不会允许,将虞世基一家迅速杀个精光,却唯独没有动虞世南,可能是这些士兵们往日里对这位知书达理的公子印象不多,才没痛下杀手。虞世南说到虞世南,爱

  • 凌烟阁功臣虞世南的人物简介,虞世南的生平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凌烟阁

    虞世南的祖父虞检,在梁代曾任始兴王咨议;父亲虞荔,于陈朝太子中庶子,都有很高的名望。虞世南的叔父虞寄,在陈朝官至中书侍郎,因没有子嗣,虞世南便过继给虞寄为子,因此他取字伯施。虞世南生性沉静寡欲,意志坚定,努力学习,年少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在著名文学家顾野王的门下读书,受学十多年,他勤奋努力精思不懈,有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为什么能上李世民功臣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虞世南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为什么能上李世民功臣榜?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作为大奸臣虞世基的同胞兄弟,同父所生,居然性格和修为判若两人,却还能和平共处,生死相依,这简直就是人伦奇迹。而作为初唐著名诗人(其共历南陈、隋和初唐三朝),其诗风和做人风格一样,都是清新脱俗、刚健有力(一

  • 虞世南:不上战场不打仗,却成了开国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虞世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虞世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大多数人,都是为李世民打天下的时候立下赫赫战功的猛将。但是也有一个例外,此人没有和李世民南征北战过,没有陪李世民一起经历过生死,他没有盖世的武功,也没有久经沙场,他就是虞世南,那么为何他还可以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呢

  • 伴君如伴虎 唐开国功臣唐俭棋高一筹险丧命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唐俭

    唐俭是李渊起兵时,太原首义的参与者,为李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网络配图唐武德元年(618年),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率唐军攻伐刘武周时,不幸被俘获。狱中,唐俭意外得知独孤怀恩欲谋反。当时的独孤怀恩被刘渊委以重任,镇守战略要地蒲州,一旦独孤怀恩起兵造反,刚刚建立的李唐王朝将面临灭顶之灾。事关重大,唐俭说服看

  • 唐初贞观名将唐俭:曾作为李世民长史平定突厥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世民

    唐俭(公元579年—公元656年),字茂约,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祖父唐邕任北齐尚书左仆射。父亲唐鉴,出任隋戎州刺史,与李渊友善,曾同掌禁卫。因此唐俭素与李世民交游,同在太原。唐俭爽直豪迈,不循规矩,但侍奉亲人以孝闻名。见隋朝政局渐乱,暗地劝说李家建立大计。李渊起兵时,授职为记室参军、渭北道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