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唐最知名猛将:"门神"尉迟敬德和"官二代"程咬金

隋唐最知名猛将:"门神"尉迟敬德和"官二代"程咬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71 更新时间:2024/1/28 5:29:39

作为唐太宗昭陵的陪葬墓,尉迟敬德墓是昭陵陵园发掘所得墓志中最大的一合(墓志志石与墓志盖称为一合)。其墓志盖上的"飞白体"是目前全国出土的唯一用飞白体书写的墓志,乃昭陵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近日有媒体报道,昭陵博物馆工作人员私自拓印尉迟敬德和另一名将程咬金的墓志,并以高价向游客出售,一时引发大家关注。

隋唐英雄最知名猛将:

作为凌烟阁开国功臣中的两位超级明星,尉迟敬德是"门神"的原型之一,千百年来受到百姓的祭祀和崇拜;而另一位,从"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程咬金的三板斧"这两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俗语中,也可见其在民间的知名度。

为李世民擒隋炀帝御马

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可谓英主和猛将的配合。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里,尉迟敬德排名在第七,乃武将之首。虽然不乏有人将尉迟敬德称为大唐第一猛将,但从纯军事的角度,会有些军迷表示不服,而若从智勇双全这个角度来评价,他是配得上这个位置的。

就尉迟这个姓氏来说,尉迟敬德祖上可能是中亚胡人的一个分支,即后世的"于阗人"。史载,他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即今山西朔县人。他年轻时便以"勇武"著称,隋大业末期被刘武周招入麾下,与宋金刚并列为刘手下两大悍将。武德三年(620年),刘武周派宋金刚、尉迟敬德南下进攻李唐,与李世民指挥的唐军交战,宋金刚大败,投奔突厥。此时的李世民正求贤若渴,早就听闻尉迟敬德是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猛将,便派人招降,而尉迟也发现了李世民具有"明日之星"的潜质,双方互相欣赏,于是尉迟便投奔了秦王李世民。

可是刚招降不久,考验就来了。武德四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战局进入艰难时刻,"世上英雄本无主",原来刘武周部下的一些高级将领纷纷从李世民的手下逃跑。为防不测,李世民手下的将领把尉迟敬德囚禁了起来,并向李世民进言,说这位猛人叛逃也是迟早的事儿,为将来减少一个强劲对手,干脆提早杀掉算了。这时的李世民展现了他的高明之处,说:"我跟你们看法不同。他是那一批投诚人员中最有能力叛逃之人。他要是想叛,怎么还会等到现在呢?马上放人。"

虽然尉迟敬德被释放了,但这样的无端怀疑会不会伤了尉迟的心呢?深谙抚人之道的李世民硬是把坏事变成了好事,他把尉迟敬德召到自己卧室内,拿出一大包金银财宝对他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见意。我绝不会听信谗言杀害忠良。如果您真想离开,今以此物相资,以表我们一时共事之情。"

这番肺腑之语就此使尉迟成为李世民的死忠党。恰巧就在当天下午,李世民与一帮人在榆窠打猎,忽遇王世充手下骁将单雄信率步骑兵数万来袭,两军刚一交锋,单就单骑直取李世民,就在其危急时刻,尉迟敬德及时杀到,一槊就将单雄信刺于马下。他保护着李世民杀出重围之后,又率一队骑兵生擒大将一名,获排槊兵六千多人。尉迟这一次的救主行为,既报了知遇之恩,也使秦王部下相信了尉迟的忠诚。李世民也不禁慨言:"何相报之速也!"此后,尉迟敬德一直追随在李世民身边,并三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李世民的性命,更立下了赫赫战功。

尉迟能征善战,武艺高强,他有一个绝招:善于"解避槊",即夺取敌槊反刺对方。所以当天救李世民出入重围,尉迟并没有受伤。齐王李元吉不信,与尉迟恭比试,结果"俄顷三夺其槊"。一次,唐军攻打王世充的洛阳城,背后窦建德的救兵数万前来救援夹击。王世充的侄子王琬当时出使于窦建德营内,胯下骑着当初隋炀帝的亲乘御马,在两军阵间来回奔驰,夸耀于军。李世民乃识马爱马之人,用鞭指着王琬的乘马,说"这真是匹无双的良马。"尉迟敬德听闻后,马上请命说要过去夺马。李世民连忙阻止,"怎能以匹马之故而丧勇将!"尉迟恭只说了声"无妨",便冲入敌阵,轻而易举地活捉了王琬,引马而归,窦军虽众,但却无人敢挡,其骁勇可见一斑。

策划玄武门之变

尉迟敬德一生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唐朝建立后,因其骁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都想收买他。太子李建成曾给他写了一封密信,表示要和尉迟结为生死之交,并送了一车的金银器物。尉迟敬德对太子派来的人说:"若私许殿下,便是二心。徇私忘忠,殿下亦何所用?"并将满车的宝物退回。对方见收买不成,便派人暗杀,已闻到风声的尉迟敬德真是艺高人胆大,睡觉时干脆重门洞开,刺客多次都已悄入庭院之中,但见这阵势一个个都吓跑了。

作为一员武将,尉迟敬德绝对不是大老粗,堪称智勇双全。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在玄武门之变前,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双方斗争进入关键时刻,李世民念及兄弟之情,犹豫不决,尉迟敬德一再劝其早下决心,先发制人,不要"存仁爱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计"。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又拈弓搭箭,射杀李元吉。为稳定局势,尉迟敬德奉李世民之命带甲入宫向正泛舟海池的高祖李渊报告,并敦促李渊下诏,令诸军悉受秦王节制。李世民从此登上大位,开始他的贞观之治。

在整个政变的过程中,尉迟敬德表现英勇,临危不乱,为李世民夺取最后的胜利立下了大功。所以,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他功居第一。

据说,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后,夜间经常做噩梦,梦见被自己杀死的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变为恶鬼前来作祟。他想起这兄弟俩生前最怕的人是尉迟敬德和秦叔宝,为了驱赶恶鬼,他决定把二位猛将的画像贴到门上。于是,尉迟敬德成了右门神,秦叔宝成了左门神。千百年来,这个风习一直流传至今。

晚年的官场转身

但是,立过大功的尉迟敬德也难免会任性起来。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在李世民举行的一次宴会上,尉迟敬德见宇文士及的座位次序居然排在他的上方,于是便对其叫嚣:"汝有何功?合坐我上!"坐于其下的李世民堂弟李道宗好心起身解劝,没想到敬德不仅不给面子,反而回手一记老拳,把这位亲王几乎打瞎。事情闹大了,李世民很不高兴,宴会在不愉快的气氛中提前结束了。

这要是遇到别的君主,尉迟敬德可能也难得善终,幸运的是,他遇到的是李世民,他找尉迟敬德作了一次很严厉的谈话,对他说:"朕览汉史,见刘邦手下功臣没几个有好下场的,对此常常怪罪这位汉高祖。自从朕当皇帝以来,一直想保全功臣,但你却屡犯法度,这次在国宴上当着朕面又来这个,我才知道韩信彭越被杀,也不尽是汉高祖的过错。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希望你好好反省,以免有后悔之时。"说尉迟敬德活得明白,是因有如此"明智"的皇帝。就是从这个时候起,这个大半生纵横沙场的猛将一改过去的粗犷和豪放,为人变得谨小慎微,事事唯恐越雷池半步。贞观十七年(643年),五十九岁的尉迟敬德就不断上疏"乞骸骨"(请求退休),随后便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衔致仕。在总共16年的退休生活中,尉迟敬德断绝了所有的人情往来,一方面是搞一些神仙方术的东西,服药炼丹;另一方面是享受生活,大搞亭台楼阁、锦衣美食、歌舞娱乐。尉迟敬德去世后,唐高宗给他追授司徒兼并州都督的赠官,谥忠武,赐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传说最多的大唐猛将

另一大唐名将程咬金也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列第十九。传说中他出身卑微,贩过私盐,蹲过监狱,后在梦中经高人传授,但后来只记住了前三招,即所谓的"三板斧",这三招常人就很难抵挡,但若挺过去的话,他就没啥办法了。在传说中,他本事不大,是个大老粗,但运气却好,是名"福将",所以屡建奇功。后来活到一百多岁才去世。

其实这与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相差甚远。首先,据程的墓志记载,从他的曾祖父开始直到其父,都是北齐的官员。尤其其父程娄,是北齐济州大中正,"大中正"这个位置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察,这个职务历来是给地方豪族留着的。由此可见,程咬金是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不过,贵族子弟出身的他为啥又取了"咬金"这么个俗气的名字呢?有人猜测,咬金可能是他的乳名,可能考虑这个带点痞气的名字更容易和手下打成一片吧,后来,他成了带兵大将,就改成"程知节"这样高大上的名字了。

史载,程咬金使用的武器并非板斧,而是长枪,"少骁勇,善用马矟。"在隋末乱世,他聚数百徒众,捍卫乡里,后投奔瓦岗军李密部,以勇猛著称。一次,李密派他和另一大将裴行俨去支援被王世充包围的单雄信。裴行俨率先冲向敌阵,结果中流矢坠马。程咬金前去营救,力杀数人,王世充军稍退,他乘机抱起裴行俨撤退。由于载了两个人,战马负担过重,被王世充军追上。程咬金不忍将裴行俨丢下,结果被一槊刺中,"刺槊洞过",程咬金回身生生将其槊折断,并把执槊之敌斩于马下,敌军一看都吓傻了,于是不敢追赶,最终两人平安归营。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在瓦岗军失败后,程咬金先与很多将领一样都投降了王世充,但程看人很准,认为王这个人心胸狭窄,不是成大气候之人。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与唐军交战于九曲(今河南宜阳西北)。战中,程咬金、秦叔宝等在阵前突然下马向200米之外的王世充行礼,说道:"蒙您厚待,极欲报恩。但您性多猜疑,身边又多小人,不敢在您身边久留,今谨奉辞!"言毕,与左右数十人跃马而奔唐军。王世充身后数万兵马,因惧怕其勇武,竟眼睁睁地看着他投奔唐军。

在李渊的安排下,降唐后的程咬金被安排在李世民手下。知人善任的李世民任命程为秦王府左三统军。李世民在全军中挑选千余精锐骑兵,皆着黑衣皂甲,分左右队,由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敬德等骁将统领,号称玄甲队。程咬金每次交战都身先士卒,因战功卓著,被封为宿国公。

在玄武门事变中,程咬金也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与李世民等在玄武门内伏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兵变后,程咬金拜授太子右卫率,升任右武卫大将军。

贞观年间,程咬金历任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人世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高宗时期被拜为左卫大将军。但后在征讨突厥阿史那贺鲁时,因听信假传圣旨的王文度的话而被免官。不久,高宗皇帝念其有功,又任命他为岐州刺史。此时的程咬金已经身心疲惫,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得到批准,从此在家颐养天年。麟德二年(665年),程咬金去世,朝廷追赠他为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于唐太宗的昭陵。

更多文章

  • 和秦琼一起被尊为门神的将领是谁?唐朝猛将尉迟敬德三次勇救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尉迟恭

    和秦琼一起被尊为门神的将领是谁?唐朝猛将尉迟敬德三次勇救李世民!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唐太宗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在唐朝平定割据群雄的战争中居功甚伟,但也多次以身犯险、命悬一线,既有正史记载的“丘行恭单骑救主”,也有民间传说中的“十三棍僧救秦王”,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

  • 李世民为何将女儿嫁给年近60的尉迟敬德 他最后有没有拒接呢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李世民

    李世民为何将女儿嫁给年近60的尉迟敬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骑兵将领,一生在沙场上狂奔,杀敌无数,在李世民多次有生命之忧时,救他与危难之中,他策划发动玄武门之变斩杀李元吉,扶李世民登上王位。李世民登基后尉迟敬德又策马扬鞭,灭突

  • 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做了三件事情!尉迟敬德为何敢威胁李渊?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尉迟敬德

    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做了三件事情!尉迟敬德为何敢威胁李渊?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李世民敢发动玄武门之变,势必已经做好了破釜沉舟的准备,如果李建成没死那肯定就是他死了。不过除掉李建成后,还有一件棘手事,那就是如何安抚李渊。站在李渊的角度来看,李世民此举无疑是针对他的一次逼宫行动,如果李渊把李世民当做

  • 尉迟敬德为何失宠?尉迟敬德与程咬金有什么不同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尉迟敬德,程咬金

    尉迟敬德为何失宠?尉迟敬德与程咬金有什么不同之处?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了解了唐朝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尉迟敬德与程咬金都是唐初时期非常厉害的武将,早年期间,这两人在唐太宗李世民的眼中地位是不分上下。不过到了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却有着非常明显的悬殊。因为尉迟敬德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失宠

  • 李世民晚年为何打压尉迟敬德,重用程咬金?连武则天都不敢动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

    李世民晚年为何打压尉迟敬德,重用程咬金?连武则天都不敢动他!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世民晚年为何打压尉迟敬德,重用程咬金?连武则天都不敢动他!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同属武将,早年两人在李世民眼中地位相当,不过到了后期却出现悬殊,尉迟敬德莫名奇妙的就失宠了,这是为什么呢?程咬金其

  • 他死时唐高宗为他停朝三天!尉迟敬德对大唐有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朝,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对大唐有哪些贡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公元658年12月25日,尉迟敬德死于自己的府邸,终年74岁。死后,唐高宗李治亲自为他举行吊唁活动,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需去吊唁,并停朝三天。同时追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赐谥号“忠武”,并让其陪葬昭陵。可以说,尉迟敬德的结

  • 唐太宗对尉迟敬德说“刘邦杀功臣”,潜台词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尉迟敬德,唐朝

    尉迟敬德的故事大家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李世民到了庆善宫,这是李世民的出生地,于是心生感慨,摆开宴席,台上载歌载舞,台下群臣就坐,高谈阔论。本来是一桩好事,时任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正是因为尉迟敬德,给这热闹的宴会泼了一勺冷水。宴

  • 相比秦琼来说,为何李世民更加信任尉迟敬德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世民

    自从李渊建立大唐后,李世民和李建成就围绕皇位的继承展开激烈的争夺,不得不说李世民对唐朝的建立是功劳最大出力最多的,常年领兵在外四处征讨,曾先后消灭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窦建德等地的义军,期间也为自己网罗了大批能人死士,象长孙无忌、房玄龄、秦琼、尉迟敬德等,这些人在李世民的身边鞍前马后,为大唐为李世民剿灭

  •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为什么要亲手杀兄弑弟?他为什么不让尉迟敬德代劳?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唐朝,李世民

    你知道李世民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自从李渊建立大唐后,李世民和李建成就围绕皇位的继承展开激烈的争夺,不得不说李世民对唐朝的建立是功劳最大出力最多的,常年领兵在外四处征讨,曾先后消灭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窦建德等地的义军,期间也为自己网罗了大批能人死士,象长孙无忌、房玄龄、秦

  • 诗囚是指哪位诗人?被命运薄待的唐代诗人孟郊!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孟郊

    诗囚是指哪位诗人?被命运薄待的唐代诗人孟郊!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眷眷者,慈母之意。拳拳者,游子之情。《游子吟》总共三十字,竟无一字不是催泪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十岁前,孟郊丧父,他与两个弟弟孟酆、孟郢由母亲裴氏辛苦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