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宰相萧至忠依附于太平公主!萧至忠是忠是奸?

唐朝宰相萧至忠依附于太平公主!萧至忠是忠是奸?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843 更新时间:2023/12/6 16:53:42

唐朝宰相萧至忠依附于太平公主!萧至忠是忠是奸?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萧至忠是唐睿宗时期的宰相,当时他依附于太平公主,成为刑部尚书、中书令。萧至忠出生于兰陵,早年在伊阙县、洛阳县担任县尉,后来因为弹劾宰相苏味道立下功劳,官品越级升为吏部员外郎。但在唐龙政变后,萧至忠选择站在太平公主一方,最后是被唐玄宗发动先天政变给除掉。实际上萧至忠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物,他的立场忠奸难辨,下面就来看看萧至忠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吧。

为了荣华富贵,有人摒弃良知,出卖灵魂,削尖脑袋往高枝上爬,结果,树倒猢狲散,那些依附高枝之人,少不了被摔得鼻青脸肿,甚至丢了性命。唐朝名臣萧至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萧至忠之所以被称作“名臣”,跟他的政绩有关,跟他的风度有关,跟他的相貌有关,但跟他的见风使舵更有关。他先依附武三思,再献媚于韦皇后,后又投靠太平公主,在这三棵大树的庇护下,三次充任中书省最高长官中书令,一时间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

萧至忠颇有才华,也颇有才干,但他的出身较为寒酸。他爷爷的老爸,不过是个掌管经籍、图书的秘书少监,一个从四品的小官。靠着祖荫,萧至忠即便再清廉,再能干,大概一辈子也做不到中书令。为此,他曾苦恼过,沮丧过,但神龙革命后,他的心灵也得到了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

什么皇帝,什么女皇,还不是照样被赶下台,还不是照样被淘汰。萧至忠认识到,实权派,特别是冉冉升起的实权派,才是主宰天下沉浮的关键所在。

唐中宗复辟后,武三思成了新生实权派。尽管该厮作恶多端,阴险狡诈,但有韦皇后、上官婉儿这两个床笫知己为他说话,武三思气焰嚣张得很,权势也大得很。萧至忠瞅准机会,主动向武三思靠拢,拍着胸脯表明心迹,成为武三思的一条走狗,“武三思擅权,至忠附之,……恃武三思势,掌选无所忌惮,请谒杜绝,威风大行”。没过几年,萧至忠就从吏部员外郎做到了中书侍郎,兼中书令。

政治的魅力,在于其不可预见性。就在武三思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时候,太子李重俊突然发威,干掉武三思,诛灭其族。武三思一死,萧至忠很是慌神,但他很快又瞄上了另一个能人,唐中宗的老婆韦皇后。这个女人不简单,有野心,想效仿婆婆武则天当女皇,她手中的王牌就是唐中宗这个糊涂虫、窝囊废。

女人当国,会不会重新上演呢?韦皇后认为能,第二次充任中书令的萧至忠,也认为能。为了与韦皇后拉进关系,萧至忠的两个女儿派上了用场。一女已殇,一女在世,两个都有用。当时,韦皇后的弟弟韦洵亦亡,萧至忠便与韦皇后连了阴亲,“韦后尝为其弟洵与至忠殇女冥婚”。冥婚,也称阴婚,即跟死人亦葬亦婚。不久,萧至忠又把另一个女儿嫁给了韦皇后的表弟,也算是亲上加亲了。

万事俱备,萧至忠就单等着韦皇后称皇称帝了。然而,韦皇后有武则天之志,无武则天之才,在太平公主、李隆基的联手反扑下,她很快就败下阵来,女皇梦随着她一起下了黄泉。韦皇后被诛,牵连甚广,萧至忠难逃干系,必须赶紧采取行动。为了表示跟韦皇后划清界限,“及韦氏败,至忠发墓,持其女柩归”,算是让女儿离了婚。这一幕够恐怖的,为了保命,萧至忠脸面都不要了,算是豁出去了。

韦皇后这颗大树倒了,萧至忠跌了个大跟头,多亏太平公主替他说话,他才侥幸过关,外调干了晋州刺史。太平公主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也想当女皇,为了建立自己的势力,四处招兵买马,萧至忠趁机投靠了太平公主,第三次充任中书令,还封了国公。

后来,太平公主起兵作乱,萧至忠等人起兵相应。还没等太平公主下手,李隆基果断出击,以迅雷之势熄灭了太平公主的阴谋,萧至忠逃进深山老林,没几天就被揪了出来,砍头抄家,“及籍没,珍宝不可计”。

萧至忠是个人见人爱的美男子,也是个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的政治投机者。“外方直,纠擿不法,而内无守,观时轻重而去就之”,这是《新唐书》对萧至忠的一句评语。说他能干,他确实干过一些大快人心的事,在朝中也有些口碑,“至忠始在朝,有风望,容止闲敏,见推为名臣”;说他混蛋,也是名副其实,他跟武三思、韦皇后、太平公主干得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让人不耻。萧至忠名为“至忠”,但既非忠于皇帝,亦非忠于社稷,而是忠于诱人的权势。为此,他也走上了不归路。

标签: 唐朝萧至忠

更多文章

  • 史上被皇帝错杀的2位大臣,张蕴古和晁错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晁错,汉朝

    中国历史上有些时候皇帝在某种原因下,不得不杀一些大臣,比如盛怒之下,比如情急之下等等。结果有时候不该杀的也杀了,于是杀完后又后悔不已,比如下面这两位被皇帝错杀的大臣。第一位是晁错。晁错,这可能是死的最冤的大臣了。晁错,西汉政治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为太子老师,也就是汉景帝的老师。汉景帝继位后,

  • 张蕴古献大宝箴,为什么在新唐书中删去全文?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蕴古,大宝箴

    唐太宗即位时,张蕴古献《大宝箴》一篇。所谓《大宝箴》乃是张蕴古上书给唐太宗的一篇劝诫书。帝王之位曰“大宝”,箴是一种文体,即劝诫讽喻的箴言。张蕴古献《大宝箴》就是希望唐太宗做个有为的圣明君主,并提出为此所要注意的各项事件的纲要。《新唐书》将张蕴古的姓名事迹附记在《文艺·谢偃传》后,没有记载这篇文字,

  • 张蕴古是谁?唐太宗李世民为何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蕴古,唐太宗

    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因为一个名叫张蕴古的人,专门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影响了人们上千年。张蕴古,他是唐朝相州洹水人,此人自幼聪慧不凡,长大以后更是博览群书,学识过人,记忆力尤其好。后来,张蕴古做了朝廷官员,他做事滴水不漏,在官场上名声很好。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之初,张蕴古还专门作了一篇《大宝箴》献给李世

  • 贺知章《采莲曲》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采莲曲,贺知章,稽山,镜,风

    古诗《采莲曲》年代:唐作者:贺知章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作品赏析这首诗作于越州(今绍兴市)镜湖旁,时间应是他告老回乡的夏天。他回乡后定居于镜湖边的“道士庄”,即今绍兴市五云门外,每天都能看到镜湖的水波,及镜湖上的采莲人与采芰荷的人。何谓镜湖?传说是大禹治水时

  • 贺知章《太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太和,贺知章,唐,天,同

    古诗《太和》年代:唐作者:贺知章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继绪,享神配极。作品赏析三年禅社首祭地祗乐章八首”,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其中第八首《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注:以上七首《旧唐书·音乐志》作“玄宗开元十

  • 贺知章《咏柳》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咏柳,春天,贺知章,树,丝,叶

    古诗《咏柳》年代:唐作者: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品赏析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

  • 贺知章《回乡偶书》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贺知章,中唐,四明狂客

    《回乡偶书》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诗词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前言】《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

  • 贺知章是古代最幸福的人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贺知章

    贺知章是古代最幸福的人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相信大家都学过这么一首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没错,这首诗就算唐代著名诗人“诗狂”贺知章,小编认为贺知章应该是中国古代最幸福的人了,没有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贺知章首先

  • 贺知章:浙江的第一位状元,还被称作头号酒仙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贺知章,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贺知章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长安十二时辰》是以唐玄宗时期为背景的一部电视剧,随着此剧的热播,里面的人物受到关注,大家都纷纷找剧中人物的原型。大家关注最多的可能是圣人、太子、右相、李必这些热门人物,但是其中有一个老人家,人称何监,却是我们最应该熟悉的人。我想大

  • 贺知章:大唐最长寿诗人,活过整个盛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贺知章,唐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贺知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天宝元年(742年),李白与贺知章在长安相遇。两人都是狂放豪迈的诗人,也是疏宕不拘的酒徒,虽相差42岁,却一见如故。初到长安的李白向老前辈呈上一首《乌栖曲》,年过八旬的贺老一边痛饮一边吟诵,赞叹道:“此诗可以泣鬼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