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开元盛世的能臣,宇文融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开元盛世的能臣,宇文融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076 更新时间:2024/1/3 15:08:45

你们知道宇文融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

开元之初,唐玄宗抑制奢靡,崇尚节俭,千方百计省银子。但想要库府充盈仅靠节流不行,关键还在于开源,也就是增加赋税。

古代是农业社会,人口的多寡直接决定着政府赋税的多少。隋炀帝为何能开创那么大的雄图伟业呢?因为大业五年,隋朝的人口多达890万户,约5000万;而贞观时期,唐朝只有不满300万户,让李世民整日怅然若失;到睿宗时期,人口达到600万户,80多年增加了300万户;而到了开元末年,不到30年,唐朝人口就增加了240万户,达到了840万户,约4800万。

排除基数增长外,人口增长的幅度也远超以前,难道玄宗朝的妇女们都加班加点生孩子?

其实是因为玄宗将民间隐匿的逃户大都检括了出来,仅此一项就多达80万户,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就是开元盛世真正的能臣:宇文融。

大唐盛世,为何出现逃户问题呢?这还要从均田制说起,均田制发端于北魏,是一种按照人口授予土地的制度。当时长期战乱,门阀大族把握着大量的土地与佃农,形成地多人少的局面,均田制的施行,使无田的流民与依附于门阀的佃农可以获得土地,成为直接受控于朝廷的自耕农。

这样一来,国家赋税大增,隋朝之所以富庶,就是受控于朝廷的自耕农数量达到了历史顶峰。隋末唐初,又进行了大规模战争,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使得这一措施在唐初也能推行着,但随着社会的安定、人口的增加、官吏的腐败,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自耕农普遍得不到应得的土地,但还得交纳相应的赋税,人民不堪重负,所以纷纷隐匿到偏僻之地开荒,成为所谓的逃户。这样一来,朝廷赋税缩水,兼并了土地的地主得到了好处。

开元之初,只是个八品县主薄的宇文融发现了这一问题,他及时上表玄宗,得到了玄宗的重视,很快提拔他为御史中丞,负责检括逃户。

面对逃跑的黎民百姓,宇文融并未一味采取强制措施,而是使用了较为缓和的手段,只要在规定期限内自首,农民就可重新成为编户齐民,回不回家乡都可以。而且,由逃户成为编户的前六年,只需每年缴纳1500钱,其余赋税统统免除。

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认可,不再过偷偷摸摸的日子,还有如此优惠的条件,逃户们大都满心欢喜的自首。于是,大唐赋税大增,库府充盈,宇文融也成为玄宗身边的第一红人,并两度拜相。

然而,这样一个为朝廷做出巨大贡献的能臣,历朝历代的评价却很差劲。《旧唐书》说他是“奸佞之辈,惟事悦人;聚敛之臣,无非害物”。也就是祸害百姓、聚敛财物,以取悦于皇帝的奸佞之辈。《新唐书》更甚,将他与奸相杨国忠归为一类,说他们盘剥百姓,取悦皇帝。

那么,为何这样一个既充实了库府,又给百姓实惠的能臣,会被历史抹黑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

其一,不符合儒家思想

封建时代,儒家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士大夫们的崇高目标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财政、商贾,这些与银钱打交道的行当,历来为他们所不齿。所以,宇文融的行为被士大夫们所轻视。

其二,利益冲突

宇文融与当时的首相,也是文坛领袖的张说起了冲突。冲突的核心便是括户问题,张说认为括户严重干扰了黎民百姓的正常生活,希望通过其他方式解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质上,宇文融的括户政策,严重影响了张说等人的利益。

以张说为首的一派,并非传统门阀大族,而是武则天时期通过科举等方式进入统治集团的庶族地主,说白了,他们是最大的土地兼并者。武则天时期,为了稳固统治,对这一派人百般拉拢,对他们兼并土地放任不管,对逃户听之任之,促使了他们做大。

而宇文融的括户行为,维护了自耕农的利益,增加了国家赋税,就必然会打击这些庶族地主的利益。所以才引来张说等人的一致抵制。

不但朝堂上针锋相对,封建士大夫们还掌握着历史话语权,历朝历代,史书都由他们编纂,所以宇文融被黑得很惨。

所以,宇文融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能臣,变成了史学家笔下的奸佞之辈,聚敛之臣。

标签: 宇文融唐朝

更多文章

  • 王维《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王维

    古诗《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年代:唐作者王维无著天亲弟与兄,嵩丘兰若一峰晴。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 名将萧嵩:唐朝史上出身显赫的名门望族高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萧嵩,名将

    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届六旬的老者和朝廷重臣悄悄的来到凉州,就任河西节度使并“判凉州事”。他叫萧嵩。是刚从兵部尚书任上转入河西任节度使,在这个河西战争频繁的多事之秋,他来到前线指挥大唐与吐蕃的战争,稳定河西局面。一、新任节度使身世显赫萧嵩在到来之前,大唐与吐蕃之间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多年,在

  • 萧嵩一个会打仗的宰相,萧氏的传奇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嵩

    萧嵩,典型的南方人,眉清目秀,很帅气,祖籍在山东的兰陵,西晋分家后,家族来到南方,和司马家的后代一起,创建了东晋,对抗来自北方草原部落的入侵,建立了两个政权,共21个皇帝。杨坚在北境称霸的时候,在湖北荆州一带,还存在过一个小国家,史书上

  • 萧嵩人物简介,轶事趣闻虚有其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嵩

    萧嵩相貌英俊,生有一部美髯,娶会稽贺氏之女贺睿为妻,与陆象先是连襟。当时,陆象先担任洛阳尉,又是宰相之子,士人争相结交。而萧嵩尚未出仕,无人关注于他。后来,一个叫夏荣的人善于相术,对陆象先道:“您十年之后能位极人臣,但不如萧郎一门尽贵。”历任官职705年(神龙元年),萧嵩担任洺州(今河北永年)参军事

  • 被皇帝说成“绣花枕头”,萧嵩如何在外放之后逆袭晋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李隆基,萧嵩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萧嵩逆袭的生平,欢迎阅读哦~说到唐朝宰相,你能想起谁的名字?李林甫、魏征、房玄龄、张九龄,还是狄仁杰?这些宰相虽都曾名噪一时,但跟我们今天要讲的这家比起来,都是毛毛雨。人家一门出了八个宰相,傲视整个大唐王朝,堪称宰相世家。在《新唐书》里对大唐萧家的描述是,“

  • 萧嵩是谁?他打仗不上战场是怎么赢得胜利的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萧嵩,唐朝

    萧嵩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宰相中有一个人很奇特,此人长相俊美,还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看起来是一副标准的文人美男子形象,但他做中书舍人时,却是个绣花枕头,到边关打仗是一把好手,没错,他就是萧嵩。萧嵩是唐初宰相萧瑀的曾侄孙,《旧唐书萧嵩传》说他“美须髯,仪

  • 杜暹是哪个时期的宰相?杜暹藏金的故事讲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暹,宰相,唐朝

    杜暹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史书中详细记载了有关杜暹简介。通过杜暹简介得知,杜暹是河南濮阳人。虽然,不知道杜暹的出生年月,但是史料明确记载了杜暹卒于公元740年。杜暹年轻时因考中明经而进入朝廷为官。杜暹初入唐朝廷时,先后担任过婺州参军、郑县县尉等职。杜暹为人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杜暹因为公事

  • 杜暹的故事有什么 杜暹的人物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暹

    杜暹简介杜暹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史书中详细记载了有关杜暹简介。通过杜暹简介得知,杜暹是河南濮阳人。虽然,不知道杜暹的出生年月,但是史料明确记载了杜暹卒于公元740年。杜暹年轻时因考中明经而进入朝廷为官。杜暹初入唐朝廷时,先后担任过婺州参军、郑县县尉等职。杜暹杜暹为人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

  • 廉洁俭朴计退重金唐朝宰相杜暹的历史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暹

    杜暹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史书中详细记载了有关杜暹简介。通过杜暹简介得知,杜暹是河南濮阳人。虽然,不知道杜暹的出生年月,但是史料明确记载了杜暹卒于公元740年。杜暹年轻时因考中明经而进入朝廷为官。杜暹初入唐朝廷时,先后担任过婺州参军、郑县县尉等职。网络图杜暹为人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杜暹因

  • 唐朝宰相杜暹:廉洁俭朴计退重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杜暹

    杜暹是唐朝玄宗年间的宰相,史书中详细记载了有关杜暹简介。通过杜暹简介得知,杜暹是河南濮阳人。虽然,不知道杜暹的出生年月,但是史料明确记载了杜暹卒于公元740年。杜暹年轻时因考中明经而进入朝廷为官。杜暹初入唐朝廷时,先后担任过婺州参军、郑县县尉等职。网络图杜暹为人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后来,杜暹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