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朝名相李泌:为何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

唐朝名相李泌:为何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4/1/16 16:16:18

唐朝李泌

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

李泌画像

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

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7岁时李泌在跟随老臣张九龄处理朝政时便提出了自己对政事的独特见解,据传张九龄当时亲自认错,并不顾年龄上的悬殊,身份的差异一意与李泌结为知己,这在当时是广为流传的。李泌也因为此事被唐玄宗亲自接见。成年后的李泌更因与玄宗讲解《老子》而被任命为翰林院学士,同时兼任太子师。

李泌在侍奉唐朝四代君主时,在保全自身安危之后,会不遗余力的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传达给了当朝皇帝,一般被采纳的建议实施后均获得不小的成效,未被采纳的却或多或少导致了时局的进一步动荡混乱,可说李泌真是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做到深谋远虑。

李泌性格上的一大缺失便是他信道教,所以他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之法,很少食用烟火食物。这在现代来看是多么的可笑之极,但在当时来说,正因为他信奉道教,所以他议政时见机行事,当大环境不利于己的时候,他会选择明哲保身,正可谓留的青山,才能做以后的图谋,如果连青山都不在,何谈将来。

李泌,客观来说,他为唐朝时期的四朝元老,具备了谋臣的眼光,但却因避祸保全自己,而未能将其才能完全发挥,可想如果他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才能,晚唐时期何以生灵涂炭到那种地步。

李泌归山

三国时,刘备请诸葛亮,经过了三顾茅庐才有请到此位高人,诸葛亮也不负刘备所托,帮助刘备建立了蜀国,在刘备死后也尽心辅助其子,只可惜是扶不起的阿斗,最终将蜀国葬送。

【李泌图像】

在唐朝,也有这么一位高人,他就是李泌,他同样是隐士高人,他同样被唐肃宗花费心思请到朝政上辅助朝政。但李泌与诸葛亮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下面来一一分析。

诸葛亮与刘备初时并不相识,经历过机缘巧合结识后才成为知己,诸葛亮在那时就下定决心士为知己者死。而李泌和肃宗李亨结识却是幼时,那时的李泌刚崭露头角,被玄宗认为是可造之才,并任命为太子师,那时的太子便是肃宗李亨,所以他们二人可谓亦师亦友的关系维系了很多年,后来因李泌与权臣杨国忠发生矛盾,杨国忠将其赶出长安,李泌便归因于山林,过着隐士般的生活。

当肃宗登上皇位后,便费劲心思寻觅他幼时的好友李泌,肃宗在寻找到李泌后,十分欣喜,以后但凡大小事均要跟李泌商量过后才能放心处置,但好景不长,肃宗重用李辅国,使得国家继续变得乌烟瘴气,李辅国觉得李泌权限过大,便私下勾结宠妃张良娣,想方设法迫害李泌,李泌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决意再次离开朝廷,在推拒肃宗的再三挽留后,毅然再次转身归山。

李泌,因不愿意同流,在肃宗时期便被迫二次归山,在李泌归山后,唐朝便政局黑暗无比。

李泌避祸

什么人叫做聪明,聪明人一般具备什么样的特征和习惯呢?首先,他们是少言多看多听的,因为他们深知言多必失,少言才能及时查明所在形势,才能更好的判断,才能做出最优选择方案。

李泌隐士图

其次,除却专业知识外,他们一般懂得很多,各种领域均有所涉猎,当与领导谈论时就会有更多的谈资,并能从各方面针对难题来做出分析,寻求最优解决办法。

最后,聪明人不以聪明自诩,他们一般是谦虚的,谨慎的,因为他们知道大智若愚才是最合适的,不然过早的暴露往往会导致自己的短命。

在唐朝,就有一个顶聪明的人,那就是李泌,他博学,他谨慎,他善于审时度势,并能够做出明哲保身之举。

他的一生就象是个传奇,他辅助过四位唐朝皇帝,四位皇帝所在的朝政可谓一个比一个黑暗,四个皇帝的性情也是一个比一个更难让人捉摸,但在那样混乱的局面之中,多少奸臣想要夺取李泌的性命,均被李泌先悉察觉,并想出办法避免了惨剧的发生。

有人可能觉得李泌,太过于自私,不顾朝廷的黑暗造成的人伦惨剧,只顾着保全自己。但换个角度想想,若不是他的明哲保身,又何以在四个朝代里谏言,并帮助朝政走出几度困难,这样看待李泌的人,真可谓目光太过于短浅。

能进就进,该退就退,常人一般做不到的,李泌做到了,李泌避祸留给后世的可谓是大智慧,大聪明。

李泌开六井

李泌,我们一直在说他的聪明,说他的大智慧,却一直没有谈论到他的政绩究竟有何?作为一位隐士,他的隐士生涯可谓十分的惬意,来回穿梭于朝堂和山林,在山林间,他潜心向道,不食烟火,参佛悟理。

唐朝李泌图

但作为一名政客,他给晚唐留下了什么,值得后世尊称他为一代政治家,李泌的政绩其实不胜枚举,内政不断调和君王父子之间的矛盾,虽搬不上大太面,但于私于公,都是有历史大意义的,外政他力谏皇帝对抗番邦,推荐了良将最终也取得了胜利,在胜利后,李泌语重心长的对德宗说,千万不要因嫉妒而斩杀良将。李泌亲自治理的政绩中,当属开六井最为闻名于世了。

六井,开在杭州解放路,其中又以相国井最为闻名。它蕴含了怎样的历史故事呢?

在唐德宗时期,李泌任杭州刺史,当时杭州人民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没水喝,李泌到来后便到处进行实地考察,想方设法解决杭州人民的饮水难题。在他的努力下,他发现西湖之水可以通过引流的方式引入杭州,便采取了当时比较罕见的引流方式引入了六口井至杭州城内,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后来,杭州饮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李泌也升任了相国一职,杭州的百姓为了纪念李泌,便将李泌所开槽之井命名为相国井。

直到现在,只要提起杭州的相国井,人们便自然会想到李泌,杭州市政府为了纪念李泌,特地重修相国井以作观赏之用途。

标签: 李泌

更多文章

  • 李泌为何被迫二次归山?又是如何避祸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

    李泌为何被迫二次归山?又是如何避祸的?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

  • 揭秘历史上中唐宰相李泌被轻视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

    李泌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但《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其评价不高,只以“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一笔带过。李泌为何被史家一笔带过首先,李泌的进谏方式不为儒家所喜

  • 唐朝名臣李泌:隐退深山 将功名尽数舍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

    从古至今,官场的水一直都是深不见底,很多从政多年的老官僚,也难免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虽数次居于高位但却总能游刃于官场之中,每逢危险来临之时,便隐退深山,如此一直辅佐了四位君主。此人便是唐朝名臣李泌,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曾辅佐过玄宗、肃宗、代宗以及德宗这四位君主,其所处的

  • “白衣宰相”李泌: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后又数次归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观众为剧情、道具、演技、化妆叫好的同时,也好好学了把历史课。《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就发生唐玄宗的天宝三年。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彻底黑化,不再是原来那个奋发有为

  • 李泌史称“白衣宰相”,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他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数次出仕又数次归隐,史称“白衣宰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就发生唐玄宗的天宝三年。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彻底黑化,不再是原来那个奋发有为,励志向上的皇帝,他开始懈怠朝政,内忧外患之下,唐朝已经尽显疲态

  • 李亨为什么要称李泌为自己的老师? 李泌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泌,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传说神童李泌从小精通佛、道、儒等经典教义。唐玄宗李隆基知道后很是好奇,随即召他入宫。当时皇帝正和宰相张说对弈,一看眼前这个小孩子,顺便就用“方圆动静”四字为题,让张说和李泌各做一幅对联。张说顺口说道:“方似棋局,圆如棋子;动则棋生,静犹棋死。

  • 李泌曾提出两条旷世良策,皇帝为何不采取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李泌。李泌,唐代奇才。他以卓越的才具,为安史之乱后唐朝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遗憾的是,他本可以改变大唐命运的两条大手笔良策,却未被采纳。以迂为直,彻底平定安史之乱756年12月,安禄山叛军气势汹汹!忧心忡忡的唐肃宗咨询李泌:怎么办?李泌与肃宗亲近,为时人所

  • 唐肃宗本想封第三子为元帅,李泌为什么大力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唐肃宗,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谈唐肃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李隆基带着自己的妻儿就往四川跑。在经过马嵬坡的时候,太子李亨和陈玄礼等人联合,发动了马嵬兵变,诛杀了杨国忠,逼死了杨贵妃。在这以后,李亨就带着兵北上平乱,李隆基则接着往四川跑。然而李隆

  • 李泌:辅佐了李家四代皇帝的“山中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你真的了解李泌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开元十六年(728年),唐玄宗召集天下儒、释、道三教名士齐聚长安,打算在宫中召开一场"百家讲坛"。入宫论道说法这件事,基本相当于皇帝请私教,历朝历代都很常见,但有一点是基本统一的:凡是能够入宫给皇帝上课的,绝大多数都是些一把年纪的老头子,

  • 李泌时出生不凡,问皇帝要封赏为何大臣都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泌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唐朝的李泌是个很好玩的人。说他是隐士吧,他出入于皇宫高第;说他是官僚吧,他又常常处于山林泉下。隐时学道练功,练就了一副仙风道骨;仕时经时济世,甘当一个马奔牛走;傲时敢与皇帝叫板,弱时任由君主拿捏。《太平广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