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中唐名相李泌:明显“为后世所轻”的一代名臣

中唐名相李泌:明显“为后世所轻”的一代名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420 更新时间:2023/12/30 20:40:23

李泌,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但《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其评价不高,只以“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一笔带过。

这样一个?几乎全能的厉害人物为何却被史家这样轻轻带过呢?细读《资治通鉴》不难发现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李泌的进谏方式不为儒家所喜。儒家进谏以犯颜直谏为最高境界,常以死谏为终极手段,动辄洋洋数万言,搞得皇帝头疼不已。最终或者是皇帝被迫妥协,或者是谏臣被贬,总然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但李泌的进谏就很注意分寸。比如关于德宗喜欢钱财这件事,在已经向德宗陈明其中的利害后,(古者天子不私求财,今请岁供宫中钱百万缗,愿陛下不受诸道贡献及罢宣索。必有所须,请降敕折税,不使奸吏因缘诛剥。)德宗还是向“诸道宣索”(要求各地方进贡),这时候李泌只能是“惆怅不敢言了”。私下认为之所以李泌不谏正是看到了德宗的本质,对于这样一个爱财的主,即使进谏也达不到如期的效果,也或者李泌会认为这个毛病不会影响大局,所以就干脆不谏了。为此,司马光在书中还特意跳出来评论了一番(虽德宗之多僻,亦泌所以相之者非其道故也)。

但是,在解决皇帝与大臣韩滉的猜忌,联系回纥,保护太子这三件事上,李泌寸步不让,甚至不惜以身家性命作保,终于打动了德宗,取得了进谏的最后胜利,体现一位宰相所应具有的责任心,使命感。这三件事基本上也奠定了中唐的政局,开创了中兴的局面。

李泌的谏多是“对曰”,另一大臣陆贄(儒家典范人物,时称“内相”)的谏则多是“奏曰”,可见李泌口才了得,常常与皇帝进行你来我往的讨论,在剖析,争辩的过程中,使皇帝心服口服。同时一些马屁语言也被史家记录了下来。比如威服回纥一节,德宗对于李泌的策略心服口服,喜滋滋地问:“回纥怎么那么服你?”李泌答道:“这是陛下的威风呀,我有什么能耐!”这样“巧言令色”的马屁,会不会引起以“刚毅木讷”自居的大儒的反感呢。

其次,李泌一生爱好神仙佛道,一旦与朝政不合,就会选择归隐山林,潜心修道,并且修行层次很高。这就让历来以儒家出身、执笔写历史的大儒们深感不爽,一个二十几年不吃烟火食物,几乎能羽化成仙的道士,凭借的不是妖魔鬼祟,长生不老的鬼把戏,而是依靠自己切切实实的谋略武功获得皇帝信任,稳定了朝局,这让那些大儒情何以堪?

所荐非人,应该是为后世所轻的另一条原因吧!李泌病重之时竟然向德宗推荐了窦参,而不是有“内相”之称的陆贄。而这位陆贄又是史上公认的宿儒,名臣,忠臣,重臣。据以后事情发展的情况来看,正是这个窦参给李泌大大的减了分。此人在书中着墨不多,但基本上没干一件好事,最重要的是他还进谗言罢黜了陆贄的众多职务,窦参一出场,司马光便评价此人“刚果削苛,无学术,有权数”,后来在串通大臣扳倒陆贄的阴谋活动中,终于事泄,爪牙被贬,后窦参自己也失了君恩,被贬为郴州别驾,从此永远的离开了政治舞台。李泌为何不荐陆贄,而荐窦参?为何窦参上场就拆陆贄的台,这其中的意味还是很值得思考的。

我想最后一条原因,还应该与这位司马光推崇的儒家人物陆贄有关。陆贄因为直言进谏,大大惹恼了德宗,尤其是陆贄上书极言德宗宠信的权臣裴延龄的奸妄时,言辞激烈,入骨三分,虽过千年,尤觉其杀伐之气。然而这样的进谏不但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是德宗愈加宠信延龄,最后陆贄竟至被贬为忠州别驾。这时朝中以谏议大夫阳城为首开始了拯救行动,守延英门,极言裴延玲的奸佞,为陆贄开脱。这个阳城当年也是李泌举荐的。正是因了这个关系,阳城在找了人誊写秘奏时,选中的正是李泌的儿子李繁,结果李繁把誊写的内容径直告诉了裴延龄,结果致使这次行动提前流产,最后陆贄卒于被贬任上。

种种迹象表明,李泌不待见陆贄,我猜这不待见并不是政见的原因,而是因为性格,说到底还是信仰的差异。在大儒秉笔的史家经典中,道家多以妖魔鬼祟地形象出场,炼金丹,求长生,捉鬼拿妖,蛊惑皇上,反正不干好事,可见儒家打心眼里就瞧不起道家那一套。那道家对于儒家的唧唧歪歪,动辄群殴,貌似正义,实则朋党的行为又做何感想呢?儒家的史书中不曾有记录。

大约从孔子做《春秋》开始,史书就不再是单纯的记录历史了,“喻褒贬,别善恶”成了史家的责任,确切的说是儒家的责任了,也正是因了儒家的这种行径,使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成了一家之言,既“顺儒则昌,逆儒则亡”。

事过千年,李泌,你知道被后世所轻的原因了吧!

标签: 李沁中唐能臣

更多文章

  • 李泌:神仙宰相帝王之师 历任四位皇帝的名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李泌

    李泌一生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位皇帝,处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中。社会环境动荡,朝廷之中复杂。有意思的是,每当新皇继位,总是把他请到朝廷而时间不久,他又飘然远隐。在修仙与从政、隐居名山与实现抱负之中不断变换角色。一、宽广的胸怀李泌是一个神童,很小的时候就以才学闻名远近,以至连当时的皇帝玄宗都

  • 唐朝名臣李泌:四朝元老每当功成名就就隐退朝堂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唐玄宗,李林甫

    从古至今,官场的水一直都是深不见底,很多从政多年的老官僚,也难免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虽数次居于高位但却总能游刃于官场之中,每逢危险来临之时,便隐退深山,如此一直辅佐了四位君主。此人便是唐朝名臣李泌,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曾辅佐过玄宗、肃宗、代宗以及德宗这四位君主,其所处的

  • 中国古代历史上玩转四代皇帝第一人是谁?李泌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唐朝

    玩转四代皇帝第一人:李泌在古代,一旦牵扯到皇家二字,必然是小事化大,大事更能顶到天上去。是非多,人事杂,稍有不慎,介入其中,都很难全身而退。老子最亲信的心腹,到了儿子手上,必然会被使绊子,这样的例子一抓一把。但是唐代李泌,却是在几代父子之间,游刃有余。说起李泌的先祖,那也是威名赫赫。往上数六代,从西

  • 唐朝名相李泌:为何四次辅佐又四次转身归山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

    唐朝李泌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李泌画像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7岁时李泌在跟随老臣张

  • 李泌为何被迫二次归山?又是如何避祸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

    李泌为何被迫二次归山?又是如何避祸的?三国中的谋臣当论诸葛亮为首,而唐朝的谋臣不可不说李泌。李泌,到底何许人也,居然能够与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提并论,想必也是有大智慧的。李泌出生于公元722年,在经历了67个春秋后,于789年自然病逝。他出生于唐玄宗时代,死于唐德宗时代。李泌的智慧在他幼时便崭露头角,

  • 揭秘历史上中唐宰相李泌被轻视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

    李泌是中唐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的重要人物。但《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对其评价不高,只以“泌有谋略而好谈神仙诡诞,故为世所轻”一笔带过。李泌为何被史家一笔带过首先,李泌的进谏方式不为儒家所喜

  • 唐朝名臣李泌:隐退深山 将功名尽数舍弃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泌

    从古至今,官场的水一直都是深不见底,很多从政多年的老官僚,也难免有阴沟翻船的时候,但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位人物,虽数次居于高位但却总能游刃于官场之中,每逢危险来临之时,便隐退深山,如此一直辅佐了四位君主。此人便是唐朝名臣李泌,他可是当之无愧的四朝元老,曾辅佐过玄宗、肃宗、代宗以及德宗这四位君主,其所处的

  • “白衣宰相”李泌: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后又数次归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近日,《长安十二时辰》热播,李必、高力士、唐玄宗、杨贵妃等历史人物纷纷登场,观众为剧情、道具、演技、化妆叫好的同时,也好好学了把历史课。《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就发生唐玄宗的天宝三年。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彻底黑化,不再是原来那个奋发有为

  • 李泌史称“白衣宰相”,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他一生辅佐唐朝4位皇帝,数次出仕又数次归隐,史称“白衣宰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就发生唐玄宗的天宝三年。此时的李隆基,已经彻底黑化,不再是原来那个奋发有为,励志向上的皇帝,他开始懈怠朝政,内忧外患之下,唐朝已经尽显疲态

  • 李亨为什么要称李泌为自己的老师? 李泌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李泌,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泌,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传说神童李泌从小精通佛、道、儒等经典教义。唐玄宗李隆基知道后很是好奇,随即召他入宫。当时皇帝正和宰相张说对弈,一看眼前这个小孩子,顺便就用“方圆动静”四字为题,让张说和李泌各做一幅对联。张说顺口说道:“方似棋局,圆如棋子;动则棋生,静犹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