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个被世人热捧的药方,孙思邈为何批评了这个药房?

一个被世人热捧的药方,孙思邈为何批评了这个药房?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4/2/16 22:22:25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思邈,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他不但医术精湛,常常能妙手回春,轻松解除百姓的病痛之苦,被人尊称为“药王”“药圣”。而且医德高尚,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都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大医精诚”。他一生修书立著,所写的《千金方》,为后人推崇备至,被誉为“人类之至宝”。

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生前曾对一剂流传已久,被大家所热捧的方子进行了严厉批评。他多次上奏皇帝,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禁毁。可惜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这让孙思邈郁郁不乐,颇为无奈。临终前,他反复要求自己的弟子:“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方子,孙思邈为何对它如此深恶痛绝呢?

这个方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石散”。

“五石散”在不同的时期配方有所区别,但大体是由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等五种石药构成。最初是用来治疗疟疾、伤寒或者湿疹的偏方。

但因其药性燥热,服用后,可以让人精神亢奋,飘飘欲仙。因此在魏晋时期,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潮品”,成为魏晋名流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精神食粮。

最先服用“五石散”的人是何宴。

何宴是魏晋时期的名人,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在任司空时,娶了何宴的母亲,于是,何宴就成了曹操的养子。后来,曹操又把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何宴又成了曹操的乘龙快婿。

据说何宴是个美男子,“美姿仪,面至白”。皮肤很白,拥有众多女粉丝。魏明帝对何宴白皙水嫩的肌肤很是不服气,认为一个堂堂男子,怎么可能如女人般肤若凝脂呢?因此,怀疑他抹了白粉。

于是魏明帝耍了个小聪明,在盛夏时节,当众赐予何宴一晚热气腾腾的热汤。何宴喝完热汤后,汗如雨下,就用衣袖擦拭,结果肌肤反而越发白皙。这就是典故“傅粉何郎”的由来。

何宴不但服食“五石散”,还到处宣扬服食后的感受:“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而且,何宴“耽声好色”,声称服用五石散后,体力倍增,即便勾搭于众多美女之间,也游刃有余。

于是,在何宴这个时尚达人的大力推广和代言下,“五石散”的奇效,轰动了整个京城。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名流雅士,下至乡绅富豪,平民百姓,纷纷抱着猎奇的心理争相效仿。以服用五石散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使得服食五石散之风长盛不衰,直至隋唐年间。

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刘伶等人,对“五石散”近乎痴迷。道武帝、明元帝、孝文帝等人也对五石散推崇备至,每日都须服食才觉神清气爽。

那么,孙思邈为何要“绝尽”五石散呢?

一、“五石散”其实就是一种毒品。

短期内服食“五石散”,能让人性情亢奋,神明开朗,体力激增。但如果长期服用,就会逐渐上瘾,并对身体产生致命的伤害,让人心神不宁,浑身燥热,直至赔上性命。

何宴在久服“五石散”后,“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道武帝在长期服用“五石散”后,导致性格古怪,喜怒无常,直至精神恍惚,终被儿子杀害。即便是医学家皇甫谧,也因钟情于“五石散”,最终过量摄入而致残。

就连“书圣”王羲之也深受其害,这位千古奇才醉心于服食“五石散”,因此影响了儿子王献之。王献之长期服散后致疾,并落下后遗症,43岁便去世了。

从魏晋时期到隋唐年间的数百年中,因服散而导致生病、残疾和丧命者,不计其数。

二、服食五石散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

由于“五石散”太过燥热,而且要配合温酒饮用,所以服食之后全身发热,这些名流们便会脱掉衣服,袒胸露腹散热,抑或太过亢奋,产生幻觉,甚至出现裸奔等现象。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在服散后,就经常一丝不挂的地躺在家里。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收敛一些,至少不能让孩子们看到他的不雅之态。但刘伶反倒斥责对方,“我在自己家里裸睡,与你何干”。嵇康也为了散热,常常只着一个裤头就在竹林里烂醉如泥地睡觉。

在民间,百姓也跟风效仿,即便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如丧葬仪式等,也争相服用“五石散”,因此不得不突破礼法,大肆饮酒,甚至当中脱掉衣服,大伤风化。

由于“五石散”还具有一定的壮阳功能,引得大批男子跃跃欲试,更是导致世风日下。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孙思邈才留下遗言,号召后人将五石散药方禁绝。

标签: 孙思邈唐朝

更多文章

  • 《千金方》:唐朝孙思邈所著,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千金方》,唐朝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

  • 《唐新本草》:唐朝孙思邈所著,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新本草》,唐朝

    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唐初,孙思邈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显庆二年(公元65

  •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代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

  • 孙思邈为什么能活到141岁?他为后世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朝

    孙思邈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古代,因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许多疾病都是绝症,只能看运去熬过去,所以古代的人寿命一般都很低。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统计,汉朝的平均寿命为22岁。到了唐朝,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过才27岁。由此可见当时的医疗水平何其底下。汉唐盛世,可以说是,

  • 五石散有什么功效?为什么孙思邈临死前要徒弟毁了五石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朝

    对孙思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这里先跟大家强调一下,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并非孙思邈发明,而是汉朝的张仲景。中国民间读者,对历史的关注大多集中在政治史上,而非在文化史上,尤其是医学史这样的类目更是冷门中的冷门。继续往下说,张仲景的代表作是《伤寒杂病论》,而孙思

  • 明目张胆的成语故事,韦思谦为国家“明目张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明目张胆,韦思谦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杰出代表韦思谦,河南阳武(今新乡市原阳县)人,在唐高宗时期曾任监察御史、御史大夫。他一生刚直不阿,以为国家“明目张胆”而闻名,史载“疑狱剧事,多与参裁”,甚为唐高宗和武则天器重。唐代的监察机制呈现出系统化和完善化的特点,形成了组织完备、分工清楚、职责明确的御史台和谏官制度。监察御史肩

  • 【旧唐书·韦思谦传】原文及翻译,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思谦

    韦思谦,郑州阳武人也。本名仁约,字思谦,以音类(武)则天父讳,故称字焉。其先自京兆南徙,家于襄阳。举进士,累补应城令,岁余调选。思谦在官,坐公事微殿①,旧制多未叙进。吏部尚书高季辅曰:“自居选部,今始得此一人,岂以小疵而弃大德。”擢授监察御史,由是知名。尝谓人曰:“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

  • 唐朝宰相韦思谦人物生平简介,轶事趣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韦思谦

    韦思谦的祖先自雍州杜陵(今西安杜陵)南迁,客居襄阳(今湖北襄阳),后又迁徙到郑州阳武(今河南原阳)。八岁时母亲去世,因孝顺而出名。考中进士后,多次升任后做到了应城令,一年后参加选考。韦思谦在任上,因为政绩考核为末等,依照过去的制度,这类情况大多不能晋升。吏部尚书高季辅却提拔他做监察御史,因此出名。他

  • 唐朝大臣袁恕己:心怀国家天下忠义双全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袁恕己

    袁恕己是唐朝大臣,发动神龙政变的主要功臣之一,唐代历史上一个不可被遗忘的重要人物。那么袁恕己简介是怎样的呢?袁恕己是唐代永静军人,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的后代,因为诛伐奸人及统兵有功,在武则天时期就倍受重用。袁恕己画像唐长安四年,武则天皇帝病重,袁恕己联合当时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神

  • 唐朝大臣袁恕己:心怀天下忠义双全的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大臣袁恕己

    袁恕己是唐朝大臣,发动神龙政变的主要功臣之一,唐代历史上一个不可被遗忘的重要人物。那么袁恕己简介是怎样的呢?袁恕己是唐代永静军人,东汉末年大军阀袁绍的后代,因为诛伐奸人及统兵有功,在武则天时期就倍受重用。唐长安四年,武则天皇帝病重,袁恕己联合当时宰相张柬之,桓彦范等大臣发动了历史上有名的神龙政变,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