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廖永忠杀刘福通背后究竟是谁指使的?

揭秘廖永忠杀刘福通背后究竟是谁指使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659 更新时间:2023/12/22 20:30:43

黑旗军是由刘福通所带领的吗?其实仔细看历史黑旗军并不是由刘福通所带领的,黑旗军的领导者应该是刘永福。刘福通是元末时期红巾军的领袖,而黑旗军则是在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所建立的,时间上就有所差池,而且这个军队的领导者是刘永福。因此,不应该是黑旗军刘福通而是黑旗军刘永福。

黑旗军是一支农民起义军,首领是刘永福。1851年,刘永福加入了天地会起义军,因为是以七星黑旗作为军队的战旗,所以称之为黑旗军。黑旗军的成员主要是农民,刚创立的时候有两百多人,等到起义失败后,由于军粮已经断绝,大家开始寻找立足的地方,众人决定却不统一,只好各自分道扬镳。

1873年,法国带兵和炮舰开始轰击河内,刘永福挺身而出,亲自率领两千人翻过山岭,日夜兼程,进行抗法的战争。12月21日,黑旗军在河内与法军交战,击毙了法国的主将,他的部下也成为了黑旗军的刀下鬼,黑旗军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法军被赶出了河内。这也是刘永福保卫祖国,抗击敌人的首次战功。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清政府宣布对法抗战,并且收编了黑旗军,刘永福任命为记名提督。1883年,法国就已经率兵攻占了河内和南定,接着又进犯越南国等地。刘永福满怀热血,立志要保卫家园,在5月6日率领部队挺进了河内,发挥作战的优势,使得法军腹背受敌,因此陷入了重围。

刘福通是怎么死的

刘福通是元末农民起义中最先起义的将领,曾经被北方的红巾军称之为共主,因此一向被人们认为是当时非常重要的红巾军领袖。然而,对于刘福通是怎么死的历史却少有记载,也有史书记载但十分模糊,后人为此都纷纷猜测,争议颇多。

根据《明史·韩林儿传》上记载,刘福通是因为抗击吕珍而死的,死在了安丰,是被吕珍所杀害。《明太祖实录》、《元史》、《韩林儿刘福通》中也有这样的记载。虽然都说刘福通是在安丰被吕珍杀害,但是相关其他史书中却没有相同的记载。

想要了解刘福通是怎么死的事实,不妨在民间的私家著述中进行寻找。在《国初事迹》和《国初群雄事略》中都能够发现刘福通并没有死去,而是与韩林儿一起退到了滁州。那么,刘福通究竟是死在什么地方,又是怎么死的呢?

在《新元史·韩林儿传》中有所记载,说刘福通是死在瓜步,是被朱元璋的部下廖永忠所害死的。在《庚申外史》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刘福通死在瓜步是没有错的,然而为何死的却又没有说明。《国初群雄事略》对这个事情进行了进一步的记载,表明刘福通就是被廖永忠所害的。

那么,廖永忠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胆子去杀害刘福通呢?这跟朱元璋肯定是有关系的,不然他也没有那么大的权利和胆量去杀害刘福通,廖永忠杀害刘福通是得到了朱元璋的指示或者暗示。事隔几年之后,朱元璋要推行君臣大义,显然他是想推卸责任怕国人说他不义,因此就找了廖永忠作为他的替死鬼。

刘福通墓

刘福通墓位于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童庄村一个被后人称为“童古堆”的地方,周围绿树环绕,环境优美。刘福通墓分为大孤堆和小孤堆,大孤堆里埋葬着刘福通本人,而小孤堆里则埋葬着他的家眷。大孤堆旁边竖立着一尊刘福通的雕像,石像上的刘福通高大威猛,英气逼人。刘福通墓占地约一两亩,高约六七米,据说原来高十几米,因为农民在此地取土,才到了今天的高度。墓旁有许多碎石块砖块,大部分是西汉时期的砖块,也有部分是春秋时期的砖块。直到今天,人们为了纪念其英灵,每年二月二都在此地举办庙会,方圆数十公里的人们都会过来祭拜。

刘福通墓里埋葬着汉民族千古英雄刘福通。刘福通是一个富家子弟,但他丝毫没有纨绔子弟的作风,自幼正直善良,有勇有谋。青年时曾任朱皋镇巡检。他所在的时代是元朝的末期,皇帝荒淫无道,对百姓征收重税,天下生灵涂炭,百姓苦不堪言,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的环境里,刘福通心怀愤恨,决心造反灭元。于是他和白莲教教主韩山童一起起义,他率领红巾军与元军作战,一路所向披靡,令元军大为恐惧。并在1357年攻陷了汴梁。他守在安丰并支持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小明王,他的一系列行为令元朝摇摇欲坠即将走向灭亡。

但是刘福通并没有能活到晚年享受齐人之福,身在安丰的刘福通先是遭到了元将察罕帖木儿的猛烈进攻,接下来又遭到了诚王张士诚的包围,这是一次艰难的战争,刘福通奋命抵抗,但寡不敌众,死于本场战争中。但在刘福通死后不久,元朝就被朱元璋灭亡了。如果没有刘福通,朱元璋必然不会顺利的灭掉元朝,建立他的大明王朝。

标签: 刘福通

更多文章

  • 刘福通北伐只是为了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福通北伐

    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之风、社会的贫富之差、税收之重,让无数走投无路的农民踏上了反抗之路。时势造英雄,在此社会动乱之下,开始涌现出众多起义军将领,元末刘福通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刘福通剧照刘福通的家乡在颍州,身处富康之家,但其人豪爽,又有才智,绝非一般的富家子弟可比。元朝末期,处于国家统治阶层的

  • 元朝历史上刘秉忠为大元设计了哪些治国方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秉忠,元朝,治国方案

    在忽必烈之前,大元帝国的君主们都无年号,为此,刘秉忠建议改变当时使用的辽历。他说:新君即位,应该颁布历法,改变年号。他还要求各级官府设置更漏,让老是姓知晓时辰。他认为之前的国家虽然灭亡了,但历史却是存在的,因此应当组织人修金朝的历史。刘秉忠建议忽必烈要量才用人。他说贤明的君主用人,就像高明木匠用材一

  • 汉臣刘秉忠是如何为忽必烈设计修建元大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秉忠,忽必烈,蒙古族,海云,元大都,藏春集

    元朝开国,蒙古族定鼎中原,极力推动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跑马占地,荒废农桑,把天下臣民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在这种政治高压与民族歧视的政策下,“汉臣”想与蒙古政权谋求合作,并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是十分困难的。不过,有一位汉臣,却博得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此人就是刘秉忠。十七岁时的刘秉

  •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9日 元朝颁行郭守敬的《授时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的今天12月19日

    1280年12月19日 元朝颁行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授时历》在734年前的今天,1280年12月19日 (农历冬月廿六),元朝颁行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授时历》。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汉族。生于元太宗三年

  • 郭守敬简介 元朝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郭守敬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守敬,元朝,科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

  • 杨基所作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似若咏物,实系喻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诗风清俊纤巧,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所作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吧。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杨基 〔明代〕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

  • 杨基所作的《春草》,写出诗人对生命意义哲理性审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诗风清俊纤巧,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所作的《》吧。春草杨基 〔明代〕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

  • 《天平山中》元末明初时期杨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的诗作吧。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或是吴中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并以诗名著世,故时人比之于初唐四杰而称之为“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

  • 金宣宗完颜珣的简介 金宣宗为什么要南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宣宗完颜珣,完颜珣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画照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和的条件,随后金宣宗就南迁到了汴京,这个举动激怒到了

  • 金宣宗完颜珣大力的弘扬儒家文化而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金宣宗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珣生于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初封温国公,授特进之职,后赐名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晋爵丰王,随后历任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又改封为翼王、邢王、丰王。至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