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福通北伐只是为了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

刘福通北伐只是为了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006 更新时间:2023/12/22 20:22:47

元朝末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之风、社会的贫富之差、税收之重,让无数走投无路的农民踏上了反抗之路。时势造英雄,在此社会动乱之下,开始涌现出众多起义军将领,元末刘福通也开始走上历史舞台。

刘福通剧照

刘福通的家乡在颍州,身处富康之家,但其人豪爽,又有才智,绝非一般的富家子弟可比。元朝末期,处于国家统治阶层的蒙古贵族作风愈发腐败,汉族与蒙古族之间的民族矛盾达到了无可调和的程度,而后其家宅被元朝的官员以修河的名义毁掉,这成为他造反的导火索。1351年,刘福通在家乡颍州宣布起义,并占领了颍州,开了元末农民的起义之路。

元末刘福通所率领的起义军被称为红巾军,因为起义军的头部都会裹上红巾。红巾军势如破竹,一路南攻,起义队伍也在不断扩张。1355年,刘福通在亳州扶持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登上帝位,建立了“大宋”政权。建立政权后,起义军转战北方,而亳州却在此时遭到元朝的攻击,刘福通只能丢弃亳州,并携小明王韩林儿共同退转到南丰。

在经历此次重挫后,刘福通为恢复士气,分三路北上反攻元军。红巾军最初气势如虹,但后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最终大宋政权日落西山。1363年,刘福通被张士诚军围困,为求自保,他向朱元璋求救,然而最终还是难逃战死的命运。元末刘福通是最早反抗元朝的农民起义军头领,其带领的红巾军推动了元朝的灭亡,无愧为汉族的民族英雄,其人其行当被历史所铭记。尽管刘福通未能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其义勇精神仍旧长存——其身虽死,虽败犹荣。

刘福通北伐

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政权为数不多,而且大都是短暂的存在,元朝也是这样的政权。由于元朝统治阶级与汉族被统治阶级的矛盾不断加深,各地汉族人民的起义此起彼伏,其中极具影响力的当属刘福通北伐。刘福通是个出生富贵家庭的人,他有胆识有魄力,在看到水生火热中的百姓时,他决心要有一番作为。所以在辗转之下,他加入了白莲教,甚至成为教中的负责人,由此结识了很多有共同志向的人,其中就包括他最好的战友韩山童,并与韩山童一起北伐。

刘福通雕像

刘福通北伐由三路大军进行,从1537年开始,他率领红巾军从今山东一直打到今朝鲜之地,可谓是艰辛不已。刘福通的大军在北伐的路途中虽有艰难拦阻,但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了下来。在北伐的过程中,他还建立了“大宋”这个不被官方认可的朝廷。在几经周折的北伐中,最后还是由于后勤严重的失误,和南方士兵不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以及在元军的打击下,以被俘宣告北伐失败。

虽然刘福通北伐失败了,但是他们十几年的征战也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加速了元朝在中原地区统治的灭亡。刘福通这个自封的龙凤丞相性格非常坚韧,他不畏惧任何失败,几乎一生都在进行斗争,他带领红巾军征战数十载,对明朝的建立也有功勋,一说刘福通最后还是死在了朱元璋的手中,结束了他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刘福通朱元璋

所谓乱世出英雄,在元朝统治中原的末期,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期,必然会有几个英雄出世。刘福通朱元璋二人就是这一时期的英雄,他二人的作为可以称得上是开天辟地。刘福通是红巾军的首领,他带领大军北伐十余载,不仅抗击元军南下,而且极大的笼络了人心,他的追随者不仅有白莲教的教众,更有无数不满元朝统治的平头百姓。朱元璋更无须多说,明朝就是他一手建立的,他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和计谋,在众多起义军中,只有他建立真正的政权。

朱元璋剧照

历史对于刘福通朱元璋这两个人的评价可谓是天差地别,出身白莲教的刘福通在历史上的功绩,被史书记载甚少,甚至有人认为有故意淡化的嫌疑。而且他还被后人辱骂为贼人,几乎没有正面的评价。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少人认为是卸磨杀驴的朱元璋所为。朱元璋在南方起义的顺利进行,得益于刘福通对北方元军的抗击,而且在红巾军中,朱元璋还是刘福通的下属,所以刘福通在当时的实力绝对是超过朱元璋。但为什么最后做皇帝的却是他朱元璋呢?这其中种种算计,只能留给世人无限遐想。

随着对史料的不断研究,有人认为刘福通是为朱元璋做嫁衣,最后自己落得个死于非命。而可以确定的是,在刘福通走投无路的时候,朱元璋并没有真正的伸出援手,而是只顾自己争夺地盘,甚至他还杀害了刘福通一手拥立的明王韩林儿。当时深得人心的红巾军只服从刘福通和韩林儿,但在刘福通死后,朱元璋居然成了红巾军的新首领,而他建立的政权也沿用了“明”这个被百姓拥护的朝廷。朱元璋还封韩林儿为小明王,以掩盖他的种种不义作为。从对各种史书文献的研究不难发现,刘福通朱元璋二人对历史的发展绝对有正面积极的贡献,但成王败寇,留给后人的,只能是无尽的唏嘘。

刘福通后代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传承中,从有统治阶级起,就或多或少的存在反抗阶级,这其中由农民起义的居多。刘福通何许人也,史料记载他是颍州人,出身富贵,为人豪爽。他先后加入白莲教,率领红巾军北伐,建立过短暂的政权,一生颇为跌荡起伏。而今从史书中几乎没有记载关于刘福通后代的只言片语,但学者们可以通过对他家乡的考证,追寻刘福通的后代。

刘福通雕像

历史是后人记载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刘福通的纠葛必然会影响史书对刘福通的评说和记载。无论刘福通是好是坏,他带领红巾军北伐,对历史和百姓的贡献,都是不可磨灭的。刘福通后代的记载如此之少,也许是他没有直系的子女,要不就是没有儿子,否则他不会辗转把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找来,立为君主。但历史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今天的人也只能通过对史料和文物遗迹等的研究来佐证猜想。

由于时代变迁,历朝历代对行省划分的区别,要真正找寻刘福通后代的准确信息,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现在的调查只能表明在刘福通的家乡,今安徽阜阳的刘兴镇依旧居住着刘家人。这里的人们代代传下来的祖训,和有限的文献记载参考表明,这里就是刘福通的故乡,而这里的刘姓族人也应该他的后代。现在这里的刘氏族人大都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当中的老人也许还有从祖辈们那里听来的关于刘福通的事迹,而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刘福通是谁。

标签: 刘福通北伐

更多文章

  • 元朝历史上刘秉忠为大元设计了哪些治国方案?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秉忠,元朝,治国方案

    在忽必烈之前,大元帝国的君主们都无年号,为此,刘秉忠建议改变当时使用的辽历。他说:新君即位,应该颁布历法,改变年号。他还要求各级官府设置更漏,让老是姓知晓时辰。他认为之前的国家虽然灭亡了,但历史却是存在的,因此应当组织人修金朝的历史。刘秉忠建议忽必烈要量才用人。他说贤明的君主用人,就像高明木匠用材一

  • 汉臣刘秉忠是如何为忽必烈设计修建元大都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秉忠,忽必烈,蒙古族,海云,元大都,藏春集

    元朝开国,蒙古族定鼎中原,极力推动草原游牧的生活方式,跑马占地,荒废农桑,把天下臣民划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在这种政治高压与民族歧视的政策下,“汉臣”想与蒙古政权谋求合作,并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是十分困难的。不过,有一位汉臣,却博得了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此人就是刘秉忠。十七岁时的刘秉

  • 历史上的今天12月19日 元朝颁行郭守敬的《授时历》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上的今天,历史上的今天12月19日

    1280年12月19日 元朝颁行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授时历》在734年前的今天,1280年12月19日 (农历冬月廿六),元朝颁行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授时历》。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汉族。生于元太宗三年

  • 郭守敬简介 元朝时期天文学家数学家郭守敬生平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守敬,元朝,科学家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朝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专家。字若思,汉族,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祐二年。郭守敬曾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1276年郭守敬修订新历法,经4年时间制订出《授时历》,通行36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一

  • 杨基所作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似若咏物,实系喻理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诗风清俊纤巧,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所作的《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吧。菩萨蛮·水晶帘外娟娟月杨基 〔明代〕水晶帘外娟娟月,梨花枝上层层雪。花月两模糊,隔窗看欲无。月华今夜黑,全见梨花

  • 杨基所作的《春草》,写出诗人对生命意义哲理性审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诗风清俊纤巧,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所作的《》吧。春草杨基 〔明代〕嫩绿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

  • 《天平山中》元末明初时期杨基隐居时漫步山中,有感而作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杨基,明初

    杨基,字孟载,号眉庵,明朝初期诗人,“吴中四杰”之一,他的五言律诗境界开阔,被誉为“五言射雕手”。下面跟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杨基的诗作吧。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或是吴中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并以诗名著世,故时人比之于初唐四杰而称之为“吴中四杰”。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

  • 金宣宗完颜珣的简介 金宣宗为什么要南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金宣宗完颜珣,完颜珣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画照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和的条件,随后金宣宗就南迁到了汴京,这个举动激怒到了

  • 金宣宗完颜珣大力的弘扬儒家文化而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金宣宗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珣生于世宗大定三年(1163年),初封温国公,授特进之职,后赐名珣,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晋爵丰王,随后历任开府仪同三司等要职。又改封为翼王、邢王、丰王。至宁

  • 为什么说金宣宗完颜珣伐宋是他最大的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金宣宗,完颜阿骨打,儒家,金国

    金宣宗完颜珣是南宋时期金国的一位皇帝,是金世宗完颜雍的的孙子,金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十一年,由于他对外措施的错误,导致金朝灭亡。完颜珣是金国的一代昏君,他在任期间国家的国土不断沦丧,在贞祐二年三月,金国和蒙古议和成功,但是金国没有遵循议和的条件,随后金宣宗就南迁到了汴京,这个举动激怒到了蒙古,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