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曾静吕留良案是怎么回事?清朝最大的文字狱

清朝曾静吕留良案是怎么回事?清朝最大的文字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4/1/16 3:23:17

清朝是中国文字狱最泛滥的一个朝代。产生文字狱的根源是因为一个不具备文化优势的民族统治着据有文化优势的民族,统治者面对被统治者的蔑视而作出的反抗与镇压。

作为一个异族统治者入主中华,文化上的冲突和民族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这两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矛盾和纠葛。这些矛盾和纠葛,在汉族人的思想深处已经埋下了深深的蔑视和仇恨胡人的情愫。如作为汉民族英雄的岳飞,在满人看来却是他们的仇人。岳飞的《满江红》里曾说过: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匈奴,指的就是他们的祖先。

一般说来,少数民族的统治者由于自己在文化上的劣势,他们非常在意汉族知识分子对他们的态度,就像一个没有文化的领导就特别忌讳有文化的部下说自己没文化一样。对于汉族知识分子在字里行间明说暗喻,他们都会一一在心,引出无限联想。更何况,中国的文字本来就善于用隐蔽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情绪。这样,打击和镇压就成了满清统治者对付汉族文人必不可少的手段了。

据我研究,有清一朝,特别是雍乾两代,文字狱最盛。在这些许多的文字狱中,最大的文字狱莫过于吕留良一案。此案牵连之广,时间之长,杀人之多,为清代文字狱之最。

一、案情的原由

雍正七年,湖南靖州有个叫曾静之的学子,因为学业不精,报考公务员(科举)没戏,随产生对社会的不不满情绪,他写了一封策反信,派他的学生张熙投给当时的川陕总督岳钟琪(岳飞的后代),劝岳造反。

岳钟琪见信后立即将张熙抓了起来,严刑拷打,追问其幕后指挥是谁?张熙宁死不屈。后来岳钟琪又假装动心,问他主使是谁,并佯发誓,要同他们一同举事。张熙经不住诱惑,最终交代出了幕后主使是曾静之。

朝廷立即下令逮捕曾静之。

曾静之在刑部交代,说是受了吕留良学说的影响,才犯下这等弥天大罪,并表示情愿认罪伏法。

朝廷又立即查抄了吕留良的家。在吕家,抄出了许多吕留良的著作及日记。在吕的日记和著作中,他称清朝为胡虏,称满人为胡人,称吴三桂的部队为王师-----又说什么怪风震雷,细星如慧等天象,以此说明要天翻地覆,改朝换代。

雍正帝见到查抄的结果,大惊失色。心想清朝已经解放六十多年了,怎么在民间还会有这等谋逆思潮呢?他立即下了一道圣旨为自己的朝代辩护说:“明末之时,朝廷失政。贪虐公行,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乃斯民极穷之时。我朝扫清寇氛,与民休养,六十余年,民安物阜。即考羲皇以来,史册所记,屈指而数-----”

二、案件的牵连

吕留良一案中,朝廷除抓捕了吕留良的一家老小(吕留良及其长子吕葆中已经去逝)八十余口外,因吕案受牵连的还有个叫严鸿逵的读书人,他在日记中记载:“索伦地方,正月初三日地裂,横一五里,纵三千里,飞起石块,后出火,居三千内居人全迁避”,又有:“热河水大发,淹死满人两万余”。

朝廷给他定的罪是“拾吕留良之唾余,而尤加幻妄,岂非凶逆性成?万死有余之逆贼呼?”

吕案中还有一个受牵连的人叫沈在宽,他是严鸿逵的学生。他在一首诗中有“更无地著避秦人”还有一首诗说:“陆沈不必由洪水,谁为神州理旧疆”。

因为吕案受牵连的人还有:车鼎丰、车鼎贲、孙用克、周敬与、房明畴、金子尚、张圣范、朱羽彩、朱霞山、朱芷年等。

三、吕案的审查时间

吕留良一案自雍正七年五月犯案,到雍正十二年十二月结案前后延续了五年半时间。

四、吕案的审判结果

1、雍正八年十二月经刑部会审,因二吕已死,判吕留良及子吕葆中剖尸枭首(把尸体挖出来,再把尸体的头砍下);判吕葆中之子吕毅中(吕留良之孙)斩立决,财产充公;判吕毅中之子孙、兄弟伯叔兄弟之子,及妻妾姐妹应行文督查,依律完结。

2、雍正十二年十二月,经刑部会审,判严鸿逵与吕留良党恶共济,诬编妖言,应凌迟处死,但因为已经死亡,固枭尸示众,他的祖父、父亲、子孙兄弟及伯叔父兄弟之子男十六以上者皆斩立决,男十五以下者及严鸿逵之母女、妻妾、姐妹俱给功臣之家为奴。

3、沈在宽传吕留良、严鸿逵之邪说,猖狂悖乱,尤宜速正典刑,凌迟处死。其嫡属均照律治罪。

4、黄甫奄自称私淑门人,所作诗词,荒唐狂悖,斩立决,妻妾子女给功臣家为奴,父母兄弟流放二千里。

5、车鼎丰、车鼎贲刊刻逆书;孙用克阴相援结,周敬与甘心附逆,私藏禁书,判斩监侯。

6、被惑门徒房明畴、金子奇、革去生员,杖一百,流放三千里;陈祖陶、沈允怀、沈成之、董吕音、李天维、费定员、王立夫、施由、沈斗山、沈惠侯、沈林友、革去教谕、举人、监生、生员,杖一百,判三年徒刑。

五、后语

吕留良一家满六抄斩,据民间传说他家有个女性后人,人称吕四娘,蒙混入宫,成为雍正的嫔妃,在一次雍正的招幸中刺杀了雍正,为吕家复了仇。所以,雍正之死成了清宫中的一大疑案。

标签: 清朝文字狱曾静吕留良案

更多文章

  • 吕留良是谁 吕留良案被灭十族是什么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留良,雍正,清朝

    吕留良是谁?他是明末清朝时期,面对国破,亲人被清军斩杀而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愤慨之情的文学家,也正是因为这一层原因,他是一个杰出的反清志士。也因此,他间接范案了,成就了千古冤案——吕留良案。那么,吕留良案被灭十族又是什么情况呢?吕留良是谁吕留良是谁?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人物,出生在浙江嘉兴桐乡的一个仕宦家

  • 治世之能臣 明朝三朝元老夏原吉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夏原吉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初重臣。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

  • 明朝清官夏原吉:将贿赂之物尽数挂家中屋檐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清官,夏原吉,

    夏原吉(1366~1430年),字维喆,明前期政治家,祖籍江西德兴,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由于读书很刻苦,他被推荐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他被破格提拔为户部主事,从此走上仕途。夏原吉一生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曾掌管户部达

  • 黄子澄是怎样的人?黄子澄是怎样支持朱允炆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子澄,朱允炆,明朝

    黄子澄,原名黄湜,子澄是他的字,为分宜澧源人。洪武十八年进士,而且还是会试第一,殿试第三。相传黄子澄原本是第一的,可是在朱元璋闻问他出生时间的时候,因为有些紧张,一时没有答上来,于是本来是状元的黄子澄,变成了第三名的探花郎。虽然不是状元,但是探花也足以证明黄子澄的学识。中了进士之后,授修撰,侍读东宫

  • 建文帝重臣黄子澄是怎样的人?历史怎样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建文帝,明朝,黄子澄,历史

    对于黄子澄此人,想来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早些年一部很早的穿越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就涉及到了这个人物。这部电视剧将历史背景放在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其中重要的主角便是朱允炆和朱棣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叔侄。通过讲述朱棣和朱允炆与两位现代女孩的爱恋,将当时那个多变的时代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里面

  • 齐泰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忠臣吗?齐泰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齐泰,明朝,建文帝,朱允炆

    齐泰,明初著名官员,与黄子澄、方孝孺两人,均是建文帝时期支持削藩的大臣,受到建文帝信任。齐泰本名德,字尚礼,别号南塘,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次年成进士,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官至兵部左侍郎。朱元璋去世之后,临终受太祖所托辅佐皇太孙,建文帝登基后与黄子澄同参国政,晋升为兵部尚书。建文帝早在皇太孙时期,就

  • 齐泰是谁?齐泰是怎样的人?齐泰最后有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齐泰,明朝

    齐泰作为洪武帝和建文帝时期重臣,特别是建文帝时期,齐泰因为支持建文帝的削藩政策,更是备受重用。建文初年,齐泰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齐泰原名为齐德,太祖朱元璋时期,因为三大殿被雷火击中,朱元璋前往祖庙进行祭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明太祖前

  • 朱允炆的重臣黄子澄和齐泰结局都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棣,明朝,黄子澄,齐泰,朱允炆

    毛主席曾经说过,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直接点名了在政治斗争中军权的重要性,而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书生误国的事情,还有很多则人是有心杀敌,可是自己手中没有一兵一卒,眼睁睁看着局势恶化,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的那些书生们。靖难之役中气死人的黄子澄明成祖朱棣在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后发起了靖难之役,最终经过苦战

  • 继母:嘉靖皇帝为什么敢杀严世蕃却不敢杀海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嘉靖,严世蕃,海瑞,明朝

    海瑞就是著名的海青天,名声直逼包龙图,此人的战绩实在惊人,骂过皇帝朱厚熜,玩过权臣胡宗宪、张居正,斗过地主无数,堪称官场一绝,当然了,也有人说他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奇葩。不管在影视作品里《嘉靖1566》里的海瑞,或者是小说《明朝那些事》里的海瑞都有个共同点——清官、但科举成绩不好。但即便如此,在明朝的官

  • 严嵩的儿子是谁?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何蒙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严嵩,明朝,严世蕃

    导读: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一月,是“一代名奸”严嵩伤心难过的日子。就在这个月,严嵩之子严世蕃被人告发,以“通倭谋反”的罪名逮捕下狱。这个罪名如果成立,等待他的,将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严嵩是有明一代的异数,一个“不可多得”的奸臣。明代的奸臣不多。《新唐书》作《奸臣传》,上下两卷,另有《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