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继母:嘉靖皇帝为什么敢杀严世蕃却不敢杀海瑞?

继母:嘉靖皇帝为什么敢杀严世蕃却不敢杀海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38 更新时间:2023/12/13 23:12:27

海瑞就是著名的海青天,名声直逼包龙图,此人的战绩实在惊人,骂过皇帝朱厚熜,玩过权臣胡宗宪张居正,斗过地主无数,堪称官场一绝,当然了,也有人说他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奇葩。不管在影视作品里《嘉靖1566》里的海瑞,或者是小说《明朝那些事》里的海瑞都有个共同点——清官、但科举成绩不好。但即便如此,在明朝的官场上,海瑞的确是带了一缕清风。那海瑞的背景到底是谁?连皇帝都敢欺?

据明史记载,不管是权谋大师朱厚熜,还是一代权臣张居正,又或者抗倭名臣胡宗宪,或者是声名狼藉的东厂,在风云诡谲的嘉靖年间,这几位遇到海瑞,似乎都只能自认倒霉吃哑巴亏。但聪明人就是聪明人,嘉靖虽然气的牙痒痒把海瑞打入诏谕,但最终没杀海瑞,张居正和胡宗宪就更绝了,惹不起躲得起。海瑞写信骂皇帝,痛打胡总督儿子,弹劾内阁首辅徐阶,有人说海瑞笨,即便如此他依然我行我素。似乎权谋机断、阴谋阳谋到了海瑞这里都不管用了。当年明月评价海瑞是他是个清官,但着实不是聪明人。我想说的不是海瑞的科举,而是另有隐情。

海瑞能学?

历史上描绘海瑞的词多是:为政清廉,洁身自爱。正直刚毅,蔑视权贵。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刚”。海青天的大名可不是白叫的,想学?可没那么容易。

回到现代,很多职业经理人也以刚烈的性格著称,混的风生水起,羡煞旁人。很多职业经理人管理企业,他们奉行的是三不原则“不问、不听、不想”,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打着老板的旗号,对员工实行苛刻的政策,名气明曰“为了企业的发展”,实则是奉行“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原则,事事插手,事事都管。在洋洋自得之余,陶醉在海瑞的故事里,殊不知,海瑞烧的是三把火、三十把火、三百把火。

谈谈管理吧,对于上述的这类人,其实我想说他们是不懂管理,他们是徇私,为什么?

1、刚烈的背后是什么?是一颗让企业平稳发展的心,而非个人徇私,打着公司旗号,招摇过市,海瑞抵触的是什么人?是皇帝、名臣、权臣、奸臣,而这些人抵触的是什么人?是员工,在员工面前不可一世,到了老板那里却有摇尾乞怜。

2、管理的背后是什么?是用人、用钱、用事,当年明月之所以说海瑞不是个聪明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的刚烈把县衙里的人都逼走了,结果他自己干。这实在称不上是聪明之举,如今很多的管理者岂不是如此?事事抓,整体把自己忙得不可开交,但却不敢用人。

3、清官的背后是什么?是一颗不被玷污的心。实际上海瑞的清白是比较起嘉靖年间腐败黑暗的环境而言的。而一些刚强的管理者呢?严于他人,宽于待己,岂能不贻笑大方?当日了鬼谷阿信对清流并无好感,有时候精神洁癖很可怕。

德与力

最后我们来解决一个问题,嘉靖、张居正、胡宗宪,甚至包括东厂太监,真的杀不了海瑞?其实不是,一个皇帝杀一个小官就跟捏死只蚂蚁般轻巧,尤其是权谋大师嘉靖皇帝。当年杀严嵩的罪名也是基本靠“编”,他能罗织不出一个罪名杀海瑞?一代权臣张居正也是如此,更高拱斗智斗勇半辈子,而且还是“庶吉士”出身,他能杀不了一个海瑞?胡宗宪能让名将戚继光马首是瞻,能让俞大猷忠心耿耿,能让倭寇威风丧胆,况且还有徐文长相助就杀不了一个海瑞?

不是、都不是。是因为海瑞懂得一个道理“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说简单些,海瑞不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而为了积德。实际上他的最大的护身符恰巧就是这个“德”。

所谓德是什么?是恩德,是对百姓的恩德。所谓的力是什么?是勤勤恳恳,不玩虚的。海瑞对百姓用得,对皇帝用力,就如海瑞在《治安疏》里说的: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也。此力用之不能说不猛,嘉靖感慨说“他是比干,可是我不是纣王”。又如海瑞反对江南织造局并田,收刮民脂民膏,以命相搏,用力不可谓不深。然而再看看现代那些号称刚烈的管理者们,哪一个不是装腔作势?有人问如何分辨?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你看他在员工面前如何,又在老板面前如何,自然能见分晓。

下以施德,上以用力,纵然海瑞不谄媚权贵,但嘉靖又何尝不是聪明人?所以海瑞的背景是什么?是德是力,是道合人心。

标签: 嘉靖严世蕃海瑞明朝

更多文章

  • 严嵩的儿子是谁?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何蒙冤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严嵩,明朝,严世蕃

    导读: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十一月,是“一代名奸”严嵩伤心难过的日子。就在这个月,严嵩之子严世蕃被人告发,以“通倭谋反”的罪名逮捕下狱。这个罪名如果成立,等待他的,将是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严嵩是有明一代的异数,一个“不可多得”的奸臣。明代的奸臣不多。《新唐书》作《奸臣传》,上下两卷,另有《叛

  • 明代权奸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何被罗织罪名冤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严嵩

    严世蕃之死,当时就有人认为是冤案。当然是冤案了。这严世蕃恶贯满盈不假,聚众谋反却是冤枉。林润的奏折其实说得很清楚:“道路皆言,两人通倭,变且不测”。什么叫“道路皆言”?就是路上的人都这么说。实际上是捕风捉影,连匿名举报都算不上。张居正在主修《世宗实录》时就说,严世蕃是该杀的,但罪名应该定为“奸党”而

  • 揭秘:抗击倭寇的英雄胡宗宪为何会惨死狱中?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胡宗宪,明朝

    胡宗宪,南直隶徽州府绩溪华阳镇龙川村人。其曾叔祖,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胡宗宪出身缙绅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少时喜兵法谋略之书,对科举功名不感兴趣。后在家长规劝下,才专心科举。于嘉靖十七年(1538),考中进士,后官至兵部尚书。在安徽绩溪龙川村村头,至今还立着颂扬他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嘉靖十九年(1

  • 胡宗宪的功过:事实上稳定了局势但屡次虚报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胡宗宪,抗倭,虚报战功,

    胡宗宪(?—1565年),字汝贞,徽州绩溪(今属安徽绩溪)人,明朝名将。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初任知县,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按御史。当时倭寇大肆攻掠沿海州县,严嵩党羽、工部侍郎赵文华奉派督察沿海军务。赵文华依仗严嵩权势,恣意横行,打击不肯阿附自己的总督浙江、福建、南畿军务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宠。

  • 明朝史上喝人头酒吃倭寇心的千古奇男子胡宗宪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抗倭,胡宗宪

    导读:这是个很难用世俗眼光读取的人物。他无权不快,依附奸相严嵩,伙同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陷害前任张经;他媚上,累献祥瑞阿谀皇帝;他生活放纵,挥金如土,酒色不绝。他识人善任,提拔出俞大猷、戚继光、卢镗等一代名将;他深沉多谋,谈笑间剿灭王直,徐海,陈东,叶麻;他爽朗勇敢,每战都身先士卒,冒着炮火羽矢亲自指

  • 冯保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典籍上是如何记载冯保的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冯保,明朝,宦官

    冯保,深州人。穆宗甫崩,保言于后妃,斥孟冲而夺其位,又矫遗诏令与阁臣同受顾命。及帝登极,保升立宝座旁不下,举朝大骇。保既掌司礼,又督东厂,兼总内外,势益张。拱讽六科给事中程文、十三道御史刘良弼等,交章数其奸,而给事中雒遵、陆树德又特疏论列,拱意疏下即拟旨逐保。而保匿其疏,亟与居正定谋,遂逐拱去。初,

  • 揭秘:明朝万历年间宦官冯保竟然成了顾命臣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冯保,明朝,宦官

    张居正、冯保,政治上有所建树,却过不了金钱关。惜哉历史剧《万历首辅张居正》在电视上的热播,引发了新一波追觅中国古史的高潮,不过这次是由“清史热”转变为了“明史热”。该剧中,除第一主角张居正而外,还有一个人物上镜率颇高,他便是大太监冯保。通过电视剧学习历史,此途在文化快餐化时代颇受青睐,但若能将艺术化

  • 冯保简介 历史上明朝太监冯保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冯保,明朝

    在明朝这个时代中,出现了宦官掌权,与文官想抗衡的局面,而然这一情况在冯保身上得到了改变。那么明朝太监冯保握有权力的时候是怎么样做的的。最后,历史上的冯保又是怎么死的呢,武林军事为你来揭秘。冯保个人资料明朝中后期的几个皇帝在位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所以常常会出现一个大臣经历多个皇帝的现象。太监冯保一生中就

  • 大太监冯保是忠是奸?冯保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冯保,太监,明朝

    冯保生平简介:有明一代,权势太监层出不穷,然而太监中也有忠有奸,其中的冯保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明代嘉靖时为秉笔太监,穆宗驾崩时通过篡改遗诏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

  • 名将李文忠是怎么死的?他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李文忠

    洪武十八年(1385年)3月1日,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在自己府邸“病死”,时年46岁。李文忠身份非同一般,他既是明朝排名第三开国武将,同时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按照史料的记载,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但死前却有很多蹊跷之处,让后人不禁对他的死产生疑问,难道朱元璋连自己的亲外甥都不放过?那么都有哪些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