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太监王承恩是谁?王承恩与陈圆圆有什么关系

太监王承恩是谁?王承恩与陈圆圆有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3595 更新时间:2024/1/1 17:09:02

承恩是明末太监,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一直跟随在崇祯帝身边,助他突出重围。甚至在崇祯帝自缢之前,也是他陪在崇祯皇帝身边,在崇祯帝自缢在眉山之后,在崇祯帝上吊的旁边找了棵海棠树也自杀了。明朝的太监,多是奸诈之辈,独独王承恩因其极忠而闻名后世。

王承恩出生在蓝田县史家寨渠坑村的一个贫苦家庭,身世本来就凄惨,随后不久其父母又双双去世,王承恩由此成为了一个孤儿。孤苦伶仃,年岁尚幼,亲戚家境也很困难,根本没有余粮再养活一个人。于是失去了父母的王承恩,最后被家中的远房亲戚送入皇宫阉割后成为了一名小太监。

太监在皇宫里,地位极低,特别是还没有长大,没有跟了主子的小太监,更是实实在在的奴中奴。虽然史书并没有关于王承恩年幼的时候的记载,但想来他的经历绝对说不上好。

后来王承恩跟在崇祯帝身边,随着崇祯帝水涨船高,王承恩的权利自然也就大了起来。当然王承恩自然也不是一个干干净净的人,他也有与人争斗,施毒计取人性命心狠手辣的时刻。应该说,相比于后来清王朝统治时期,太监言听计从的情况,明朝太监争斗的情况绝对不少。但是王承恩之所以能留下一个好名声,就在于他的忠。王承恩是一个双面的人,他虽然心狠手辣,掌控朝政,但是他对崇祯帝却是实实在在的忠心。这种忠臣,甚至让他为此付出了性命。

据传说,当初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人人自危,导致偌大

紫禁城竟无人可用,无人可守。正是如此,崇祯帝才放弃了守城以待救兵赶来,转回宫中,杀掉自己的嫔妃公主。最后说:“朕凉德貌躬,上干天咎,致逆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毋伤百姓一人”,在王承恩的陪护下,来到眉山,找了一棵大槐树结束了自己的性命。

一直陪在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选择了结束自己的性命,他实际上完全可以苟且偷生,一个太监而已,没有人会在乎。在生存与死亡之间,王承恩选择了死亡,这就让他一个太监,瞬间染上了崇高的色彩,以至于受到后世人的不断称赞。

顺治帝时期,不仅好生安葬了崇祯皇帝,并且还一并将这位一直护在主子身边的忠奴安葬,其墓葬就在崇祯墓的旁边,顺治帝还亲赐“御制旌忠”玉制石牌,以彰其功。

民国时期一幕《明末遗恨》的剧作,更是大肆渲染这个忠实太监的悲情人生。“王承恩在宫门心如刀搅,止不住泪珠儿洒湿衣袍。咬指尖代吾主急写血诏,各路上众总兵细听根苗:李闯贼犯神京江山不保,眼见得锦社稷付与水漂。望众卿秉忠心星夜来到,统雄兵与李贼速把战交。但愿得兴义师把贼来扫,凌烟阁绘图形青史名标。一封血诏写完了,望老天显灵验保全明朝。

国运陵夷社稷危。李自成将兵如潮水,要夺大明锦华裔。满朝文武无妙计,我主宫中日夜伤悲。一无粮饷来接济,二来是将寡兵又微。但愿救兵早到此,杀退贼兵奏丹墀。……”

明朝的确出现了许多祸乱朝政之人,但是至少比清朝时候的汉族人来的要有血性的多,明末时为国捐躯的君臣不少,为国尽忠的汉人更是不少。清朝长期以来对汉族人的打压和抑制,差点磨完汉族人身体里的血性,所以明朝是一个好的时代,是一个有血性的时代。

王承恩与陈圆圆,一个太监,一个名妓,将两人放在一起,人们总会联想起一些不好明说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两人的关系再好不过,为了讨好崇祯帝将陈圆圆掳来,但是崇祯帝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兴趣。王承恩对这个与自己身世差不多的姑娘,起了同情之心,因此多加照拂,两人之间的情谊属于亲情一类,而无关男女情爱。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三 宦官二

“王承恩,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是时,事势已去,城陴守卒寥寥,贼架飞梯攻西直、平则、德胜三门。承恩见贼坎墙,急发炮击之,连毙数人,而诸珰泄泄自如。帝召承恩,令亟整内官,备亲征。夜分,内城陷。天将曙,帝崩于寿皇亭,承恩即自缢其下。福王时,谥忠愍。本朝赐地六十亩,建祠立碑旌其忠,附葬故主陵侧。”

标签: 王承恩陈圆圆太监明朝

更多文章

  • 王承恩什么时候进宫又是什么时候跟了崇祯?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王承恩,宦官,明朝,崇祯

    王承恩什么时候进宫又是什么时候跟了崇祯?王承恩于明万历年间进宫,担任信王府的掌管太监,自朱由检一出生开始就照顾着他。天启年间,他也是魏忠贤势力的其中一份子。但身为太监的魏忠贤想要篡位,王承恩却帮助朱由检,使得天启年间的司礼监太监魏忠贤只好在熹宗朱由校临死前宣布由信王朱由检继位。崇祯十七年(1644年

  • 王承恩怎么死的?明朝太监王承恩的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王承恩,明朝,太监,

    王承恩怎么死的?明朝太监王承恩墓在哪王承恩(?—1644年),明末宦官,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白岸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监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时,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景山)。王承恩,太监曹化淳名下也,累官司礼秉笔太监。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阙,帝命承恩提督京营。

  • 明末最忠贞的太监王承恩:王承恩结局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王承恩,宦官,明朝,崇祯

    王承恩(约1617年—1644年),明末宦官,河北省邢台县白岸乡白岸口村人,属太监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礼秉笔太监,深得崇祯信任,北京被围时提督北京兵马。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早上,崇祯帝朱由检由太监王承恩陪伴登上煤山(景山),吊死在山腰寿皇亭附近的歪斜的老槐树上。王承恩也吊死于旁边的海棠树

  • 吕留良怎么死的?吕留良为何死后数十年还被戳尸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留良,清朝,文字狱,雍正

    吕留良是反对清王朝统治最为决绝的明遗民,也是受清政府镇压最为惨烈的明遗民。他反对清政府的宣传工具是倍受当时名士鄙弃的八股文,他的这种怪异的反抗路径却难以得到朋友的认同,吕留良在生前是寂寞的。在他死去几十年后,终于有了一位知音——曾静,可是这位身后知音,却给吕留良及其家族带来了灭顶之灾。雍正决定开棺戮

  • 清朝曾静吕留良案是怎么回事?清朝最大的文字狱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清朝,文字狱,曾静,吕留良案

    清朝是中国文字狱最泛滥的一个朝代。产生文字狱的根源是因为一个不具备文化优势的民族统治着据有文化优势的民族,统治者面对被统治者的蔑视而作出的反抗与镇压。作为一个异族统治者入主中华,文化上的冲突和民族间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这两个民族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矛盾和纠葛。这些矛盾和纠葛,在汉族人的思想深处已

  • 吕留良是谁 吕留良案被灭十族是什么情况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吕留良,雍正,清朝

    吕留良是谁?他是明末清朝时期,面对国破,亲人被清军斩杀而用文字来表达自己愤慨之情的文学家,也正是因为这一层原因,他是一个杰出的反清志士。也因此,他间接范案了,成就了千古冤案——吕留良案。那么,吕留良案被灭十族又是什么情况呢?吕留良是谁吕留良是谁?他是明末清初时期的人物,出生在浙江嘉兴桐乡的一个仕宦家

  • 治世之能臣 明朝三朝元老夏原吉生平介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朝,夏原吉

    夏原吉(1367~1430年),字维喆,湖南省湘阴人,明初重臣。祖籍德兴,早年丧父,遂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省制诰,以诚笃干济为明太祖朱元璋所重。建文帝时任户部右侍郎,后充采访使。任内政治清明,百姓皆悦服。靖难之役后,明成祖即位,委以重任,与蹇义并称于世。明成祖后,相继辅佐仁宣之治,政绩

  • 明朝清官夏原吉:将贿赂之物尽数挂家中屋檐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清官,夏原吉,

    夏原吉(1366~1430年),字维喆,明前期政治家,祖籍江西德兴,幼年丧父,在母亲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由于读书很刻苦,他被推荐进入当时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后被选入宫中书写皇帝的诏令。受明太祖朱元璋赏识,他被破格提拔为户部主事,从此走上仕途。夏原吉一生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曾掌管户部达

  • 黄子澄是怎样的人?黄子澄是怎样支持朱允炆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黄子澄,朱允炆,明朝

    黄子澄,原名黄湜,子澄是他的字,为分宜澧源人。洪武十八年进士,而且还是会试第一,殿试第三。相传黄子澄原本是第一的,可是在朱元璋闻问他出生时间的时候,因为有些紧张,一时没有答上来,于是本来是状元的黄子澄,变成了第三名的探花郎。虽然不是状元,但是探花也足以证明黄子澄的学识。中了进士之后,授修撰,侍读东宫

  • 建文帝重臣黄子澄是怎样的人?历史怎样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建文帝,明朝,黄子澄,历史

    对于黄子澄此人,想来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早些年一部很早的穿越电视剧《穿越时空的爱恋》,就涉及到了这个人物。这部电视剧将历史背景放在了朱元璋、朱允炆、朱棣三朝,其中重要的主角便是朱允炆和朱棣这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叔侄。通过讲述朱棣和朱允炆与两位现代女孩的爱恋,将当时那个多变的时代展现在观众面前。虽然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