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穆嫔:康熙南巡带回来的妃嫔,为晚年的康熙生下幼子

穆嫔:康熙南巡带回来的妃嫔,为晚年的康熙生下幼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092 更新时间:2023/12/24 12:33:22

我们都知道康熙是一个多妻多子的皇帝,其中包括很多默默无名的女人和子女,除了九子夺嫡中比较出色的几位外,就是在雍正时期比较得力的几位了,然而有一位我们不能不知道,那就是康熙的最后一个儿子,居然在他65岁的时候出生,可惜福薄早逝,而排在最后的一位皇子是在康熙63岁时候出生,两位皇子的生母都是同一个人,那就是穆嫔陈氏。

穆嫔(?—1727年)陈氏,康熙帝晚年妃嫔之一,陈歧山之女。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十六日生皇二十四子諴亲胤袐(自然排序皇三十四子)雍正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晋尊为皇考贵人。陈氏大约逝世于雍正年间,享年在30岁以上。乾隆元年,被追封为皇祖穆嫔。居宁寿宫。从简历上可以看出,她算得上是康熙较晚的嫔妃了,还能给康熙生下2名幼子,可见其受宠程度。

关于这位穆嫔,她有什么来历呢?我们知道选秀是为了给皇家开枝散叶,康熙晚年,后宫不可能再进行选秀了,毕竟康熙年事已高,另外就是皇家的子嗣已经够多了,估计康熙有时候连自己的儿子们都会认不全,那么这位穆嫔是怎样进宫的呢?根据历史记载,这位穆嫔来自苏州,父亲也没有任记载,所以应该不是朝廷官员,或许穆嫔只是一个富裕人家的小姐,甚至是以为来自民间的女子。

那么一位民间女子是怎么能进宫的呢?康熙帝第六次(最后一次)南巡的时间的康熙四十六年(1707),之前第五次南巡的时间为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南巡途中所要经过的一个关键地点就是苏州府,所以说,陈氏很有可能是康熙最后两次南巡期间从苏州带回皇宫的民女。

虽然说穆嫔是来自民间,但看她能在康熙六十多岁的高龄还能为康熙生下2名孩子来看,她是机受康熙宠爱的,说明姿色俱佳。

康熙朝晚年来京任宫廷画师的意大利人马国贤神甫,在回忆录《京庭十三年》里,有如下记载。

康熙六十年(1721年)夏,马国贤随同玄烨前往热河,在避暑山庄居住。一天,一位与他要好的太监告诉他,如果他想看一眼在中国家喻户晓的活佛,可以乘这位活佛经过其住所时,从窗纸孔中窥视。马国贤照做中,搞错了方,本应朝北边看,他却径直向西望去,发现对面湖岸边坐着一位年青妇人,身披深红色斗篷,头上戴的珠宝熠熠发光,耀眼夺目,宛如一位圣洁的女神。一个大约5岁的小男孩儿,正跪在她的腿边,与她说话。当太监询问马国贤对活佛的印象时,他回答说:“一个如此年轻、美丽之人,竟学会这种能将一个人变得不正的诡术”,“并且竟使自己被陛下的一个孩子当作神一样崇拜着。”太监知道他看错了,赶紧纠正了他的视线,他终于看到正坐在一条船上,由数名太监陪侍去晋见皇帝而路过窗前的活佛。接着,太监又告诉他,他刚才望见的那位年青貌美的女子,是玄烨的几位主要妃嫔之一,因近日身体不适,正坐在湖边呼吸新鲜空气,那个小男孩是她的儿子。

根据马国贤所述小男孩的年龄推算,他望见的美丽贵妇,是皇二十四子胤秘之母陈氏,胤秘当年恰是5周岁。陈氏作为玄烨晚年最年轻的妃嫔之一,很受宠爱,康熙六十年夏曾随同玄烨去热河避暑。《清圣祖实录》记载六十年四月玄烨巡幸塞外时,有11位皇子随驾,其中最小的是皇二十一子胤禧、皇二十二子胤祜(两人都是10周岁)。而胤秘年纪太小,肯定是随额娘陈氏直接去避暑山庄的。马国贤的记述还表明,当妃嫔们患病时,她们的亲生子女(特别是还年幼的阿哥、公主)往往陪侍左右,或时常探望,以做慰藉。这也是玄烨对妃嫔们一种特殊的关怀方式。陈氏逝于雍正年间,估计卒年不到30岁,在玄烨晚年几位年青的主要妃嫔中,是最先去世的。她很可能一直体弱多病,难怪康熙六十年夏因“身体不适”,在湖边休息时被马国贤望见。

标签: 穆嫔清朝

更多文章

  • 康熙帝晚年妃嫔之一:穆嫔的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穆嫔,清朝

    穆嫔(?-1727年)陈氏,康熙帝晚年妃嫔之一,陈歧山之女。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五月十六日生皇二十四子諴亲王胤袐(自然排序皇三十四子)雍正十一年十二月被雍正帝晋尊为皇考贵人。乾隆元年,被追封为皇祖穆嫔。居宁寿宫。陈氏,汉,籍苏州。其父陈岐山身分不详。康熙五十五年生皇二十四子和硕諴亲王胤秘,六十一年十二月

  • 穆嫔:未选秀直接入宫的妃子,为65岁康熙连生两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穆嫔,清朝

    研究清朝后宫史料,发现入关后的历代皇帝后宫中,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汉妃,这些女人没有旗籍,纯粹是来自民间的汉女。也就是说,这些汉妃并不是通过选秀进入皇宫的,而是直接被送入紫禁城的。今天笔者要讲的这位便是康熙晚年汉妃的典型代表,她的封号是穆嫔。穆嫔陈氏是一名祖籍为苏州的民间汉女,父亲名叫陈岐山,既

  • 李臣典竟然这么厉害 为什么在史书上却没有记载呢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太平天国

    在清朝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大功臣。当时太平天国的军队和湘军那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在这个关键时刻,张军请来了一位牛人,这人就是李臣典。有的人会说,你这个人这么牛,为何在史书中却没有记载?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位牛人,到底有怎样的事迹?首先要值得一说的是,在攻下天京城的时候,他想了一个歪招。他让湘军在天

  • 湘军猛将李臣典是怎么死的 他为什么会在大功告成之日突然病亡呢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清朝,太平天国

    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瞩目而无法抹去的一页。在这场运动中,连个秀才也考不上的洪秀全从一介童生摇身变成了“上帝的儿子”、人世间高高在上的天王,内心急剧膨胀,对女人的需要疯狂而执着。署名为“武昌沈懋良撰”的《江南春梦庵笔记》里面称,在天王府里陪侍洪秀全的有爱娘、嬉娘、妙女、姣女等16个名位

  • 李臣典和曾国荃的故事 他们两人是怎么认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曾国藩

    李臣典(1838—1864)生于清道光18年(1838年)正月,字祥云,湖南新邵巨口铺镇人。李臣典父亲死得早,母亲把他和弟弟李臣章扯大后也去世了,传说母亲去世时,他连给母亲买棺材的钱都没有,还把从舅舅家里借来办丧的银两给赌输了,最后,李臣典用篾席将母亲的尸体埋葬在一个叫“鲤鱼过江”的山岭上。李臣典从

  • 都说色字头上一把刀 李臣典是怎么落入圈套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太平天国

    现在很多人把阅读当成一种消遣,匆匆看过后就搁置一旁,并不会进一步的思考。笔者认为这样的习惯并不太好,如果阅读完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后,通过思考联系到现在并能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样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下面笔者就通过李臣典的故事,讲述一下自己有什么感悟。一、色字头上一把刀,贪欲没有好下场李臣典是清朝时期镇压

  • 李臣典曾是湘军头号猛将,却在攻陷天京后暴毙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清朝

    历朝历代都有猛将,在清朝后期,虽然没有了对外战争,但是内部矛盾也是纷纷不断。当然了,明白的人都知道,是因为太平天国起义了。在很长的时间里面,造成了清朝的动荡,也让很多的地方势力纷纷做大了。最大的一股势力就要属于曾国藩的湘军了。湘军是湖南地区的军阀,主要是为了应对太平天国的起义。湘军的很多猛将,都是在

  • 汤和为什么在好杀功臣的朱元璋手下安然无恙?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汤和,明朝,

    明朝洪武年间,做官可能是“高危行业”。历经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明朝被杀官员多达三万余人。洪武开国功臣,几乎被一网打尽了。徐达、常遇春等人,若非早死,恐怕也难逃灭门之灾。然而,也有一个名人,位至信国公,一生富贵,亦一生谨慎,最后得以“功名终”。这个人叫汤和。汤和(1326-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

  • 揭秘: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功臣,汤和

    导读: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 傅友德……

  • 汤和是怎么死的?朱元璋为何单单没有杀汤和?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汤和,朱元璋

    汤和是怎么死的?汤和,明朝的开国元勋,战功卓著,被称为一代名将。既然汤和为明朝开国元勋,还和朱元璋是好友,两人关系肯定很好。但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朱元璋始终控制不住自己的猜忌刻薄。在朱元璋登上皇位后就大开杀戒,开始杀功臣,这些功臣大多都是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但却惨遭不幸,几乎被朱元璋斩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