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大太监冯保是忠是奸?冯保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大太监冯保是忠是奸?冯保生平简介及怎么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057 更新时间:2024/1/2 19:26:34

冯保生平简介:有明一代,权势太监层出不穷,然而太监中也有忠有奸,其中的冯保就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冯保(?-1583年),字永亭,号双林,明代嘉靖时为秉笔太监,穆宗驾崩时通过篡改遗诏成为顾命大臣,掌权后支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使大明政权一度出现复苏局面。最后冯保因为明神宗对他的忌恨被放逐到南京,后因病而死,家产亦被抄收。

冯保于嘉靖年间入宫,嘉靖时任司礼监秉笔太监,隆庆元年(1567年),冯保晋升为秉笔兼提督东厂太监,冯保写得一手好字。万历四年(1576年)五月,冯保会同三法司进行全国“大热审”,平反昭雪了许多冤狱。他的政治盟友张居正评价他:“勤诚敏练,早受知于肃祖,(世宗)常听为“大写字”而不名。”

万历六年(1578年),冯保在《清明上河图》后面题跋,称自己是“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干事司礼监太监”。神宗在十八岁的时候,曾经因为醉酒拔剑要杀人,冯保向太后告状,太后愤怒之余,差点被废掉帝位,太后命张居正上疏切谏,并替皇帝起草“罪己诏”,又在慈宁宫罚跪六个小时,为此皇帝怀恨在心。

张居正成为首辅,在取得太后、皇帝的支持,和内相冯保的配合下,亲政多年,有一次,张居正向小皇帝进献白莲和双白燕,被冯保以“主上冲年,不可以异物啓玩好”为由拒絶。

冯保贪财好货,史载张居正先后送给冯保名琴七张、夜明珠九颗、珍珠帘五副、金三万两、银二十万两。冯保花费巨款,给自己建造了生圹(墓地),张居正写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公预作寿藏记》,对他歌颂不已。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积劳成疾,死于任上,是年十二月壬辰(初八日)江西道御史李植上疏弹劾冯保十二大罪状。十二月,神宗批示:“冯保欺君蠹国,罪恶深重,本当显戮。念系皇考付托,效劳日久,故从宽着降奉御,发南京新房闲住。”

万历展开查抄了冯保家产的动作,发配南京孝陵种菜,这时候,山东道监察御史江东之、陕西道道御史扬四知等纷纷弹劾冯保与张居正同流合污,多图不轨,导致张居正“祸发身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一月,冯保病逝于南京,冯保的弟弟冯佑、侄子冯邦宁削职后死于狱中。

冯保是明代一个颇有争议的“太监政治家”,他从嘉靖年间入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代皇朝。起先因书法出众受到明世宗赏识,当上秉笔太监,后又凭借与明神宗的特殊关系(大伴)提督东厂;用一身聪明颖悟、通权变达的本事,在大明朝的政治舞台上混得风生水起。

自神宗皇帝朱翊钧登基,冯保也攀上了自己一生权力的巅峰,他受遗诏(一说是“矫诏”)为顾命大臣,被神宗皇帝视为“内相”。作为一个权势熏天的大太监,他颇识大体,主动联手张居正,改变了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与官集团恶斗不断、内外不睦、虚耗国力的政治格局;使得张居正政令所至,畅通无阻;全力以赴、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

新政“考成法”、“一条鞭法”,成效卓著地开创了万历新政的新局面,也造就了大明朝最富庶的十年。冯保学识不凡,颇有文人风骨,他在好友张居正的规劝与引导下,一刻不敢或忘自己的职责。对待神宗皇帝,他既是一名忠仆,又像一位严师,时刻督促着新皇进步(朱翊钧幼年时曾一度醉心于书法,就是受到他的影响)。

他混迹深宫数十年,深明“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明知天威不可触犯,但是为了报答李太后的知遇之恩,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他也因此遭到皇帝的忌恨,落得个抄家贬谪,老死江南的下场。

冯保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万历新政的一等大功臣,同时也是一名奸诈弄权的大贪官。除了政治上的表现外,冯保还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书法家,根据明代崇祯年间太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三朝典礼之臣纪略》记载:冯保书法颇佳,通乐理、擅弹琴。他亲手制作的琴,被当时的人当作宝贝来收藏。

“处事忌太洁,智人贵藏辉”。正如这世上没有绝对的黑与白一样。冯保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人,也不是一个绝对的坏人。冯保是一个老谋深算、颇有见第的政治掮客;又是一个矛盾重重,身上带着浓重文人气息的儒者。(《明史》称赞他颇有“儒者风度”)

标签: 冯保太监明朝

更多文章

  • 名将李文忠是怎么死的?他跟朱元璋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李文忠

    洪武十八年(1385年)3月1日,明朝开国名将、曹国公李文忠在自己府邸“病死”,时年46岁。李文忠身份非同一般,他既是明朝排名第三开国武将,同时还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按照史料的记载,他应该属于正常死亡,但死前却有很多蹊跷之处,让后人不禁对他的死产生疑问,难道朱元璋连自己的亲外甥都不放过?那么都有哪些疑

  • 明朝历史上开国大将李文忠的儿子为何是个废物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儿子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绝对是个牛人,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也就是一个处事不惊用兵如神的将领,曾以一千兵士,大败张士诚二十万军队,建国后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当时和徐达常遇春等齐名,可惜他的儿子李景隆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仅政治上不合格,军

  •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还是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李文忠,开国名将,

    1384年12月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患病不起。新年过后,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朱元璋于1385年2月29日(文中日期为阴历)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去探视。第二天朱元璋亲自驾临曹国公府,并命淮安侯华中督理太医进行诊治。期间他们这对这对君臣、甥舅、父子相谈甚久。朱元璋离开后,李文忠召

  • 王守仁很厉害吗?王守仁一生为何进不了内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守仁,明朝

    王守仁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因为在仕途上的起起伏伏,相比于政治上的成就,王阳明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还要更高。他开创的“杨明心学”,不仅仅是本国的影响很高,甚至还传到了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影响深远,孙中山曾经说过:“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

  • 王守仁是怎样的人?王守仁一生有过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守仁,明朝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因此又有别称王阳明。他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既然能获得这几种头衔,那么也就意味着王阳明在这几方面应该都是极有成就的。首先说王守仁是军事家,他一生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以文官获武功,并且还因此封爵。王守仁

  • 正德帝借平定宁王游江南:刚离京王守仁已擒宁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正德,宁王,明朝,

    明代是比较盛产“奇葩”皇帝的,其中最“奇葩”的一位,要算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位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中的“正德爷”最奇葩的经历,就是他的下江南。而他此行闹出最大响动的地方,正是在明朝的南都南京。让我们听南京大学博导程章灿讲讲明武宗在南京期间发生的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吧。宁王造反,让武宗找到了南游的

  • 心学学派创始人王守仁是谁 王守仁著作名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心学学派创始人王守仁是谁 王守仁著作和名言是什么王守仁是谁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著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

  • 王守仁的后代子孙介绍 王守仁的哪些子孙著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王守仁的后代子孙介绍 王守仁的哪些子孙著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

  • 大明军神王守仁怎么死的 王守仁的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大明军神王守仁怎么死的 王守仁的墓在哪里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

  • 王守仁在日本为什么会那么火?什么是阳明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守仁,日本,阳明学

    1905 年,号称日本“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