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历史上开国大将李文忠的儿子为何是个废物

明朝历史上开国大将李文忠的儿子为何是个废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320 更新时间:2023/12/20 7:37:26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绝对是个牛人,史称“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也就是一个处事不惊用兵如神的将领,曾以一千兵士,大败张士诚二十万军队,建国后多次领兵出塞征讨元军残余势力,战功显赫,获封曹国公。当时和徐达常遇春等齐名,可惜他的儿子李景隆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不仅政治上不合格,军事上也是个脓包。

李景隆是朱元璋姐姐的孙子,父亲又是朝中大员,有了这层关系,李景隆小时候就受到朝廷任用,洪武十九年(1386年)袭爵,曾掌管左军都督府事,累官至太子太傅。朱元璋死后,孙子朱允文即位,朱元璋四儿子燕王造反,大将耿炳文作战失利,众人觉得将门必出虎子,便公推李景隆做大将军。

不过打仗和过家家确实不一样,靠的是悟性。李景隆本是纨绔子弟,素不知兵,“寡谋而骄,色厉而馁”。九月,李景隆至德州,收集耿炳文的溃散兵将,并调各路军马,共计50万,进抵河涧驻扎。当朱棣侦知李景隆军中的部署后,笑着说,兵法有五败,李氏全犯了,其兵必败无疑,这就是政令不修,上下离心;兵将不适北平霜雪气候,粮草不足;不计险易,深入趋利;求胜心切,刚愎自用,但智信不足,仁勇俱无;所部尽是乌合之众,且不团结。为了引诱南军深入,朱棣决计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亲率大军去援救被辽东军进攻的永平,并告诫朱高炽说:“李景隆来,只宜坚守,不能出战。”朱棣还撤去了芦沟桥的守兵。结果李景隆果然中招,不久,燕军内外夹攻,南军不敌,李景隆乘夜率先逃跑,退至德州。次日,士兵听说主帅已逃,“乃弃兵粮,晨夜南奔”。从此,听到燕王的名字,李景隆就吓得直抖。景隆兵败还京,方孝孺骂他“坏陛下事者,此贼也。”众臣怒拳相向,要求就地正法,帝不忍加诛。

那么明朝大将之子为何是个软蛋:

其一,小时候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父亲是一员名将,那是在枪林弹雨的条件下历练的,李文忠小时候多少次遭遇饿死的危险。父亲李贞历尽千辛万苦,带着他才找到朱元璋,他很珍惜这样的机会。而李景隆自小生活的非常优越,本身就是官二代,自然不需要如此辛苦。

其二,李文忠替朱元璋打天下,那是九死一生。当时群雄逐鹿,而且有元朝军队龙盘虎踞,朱元璋本身就是乞丐,无异于羊入虎口。在这样的情况下,所有的队伍必须背水一战,才能翻身;李景隆生活的条件如此优越,自然不希望瞎折腾。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朱棣做皇帝,他都是皇亲国戚。

其三,李文忠在乱世,因为不怕死,所以勇敢无敌,民不怕死,奈何以死惧之?李景隆是朝廷大员,虽然没打过仗,朝廷已委派他做大将军,因此不再想着再为小皇帝卖命。

其四,朱元璋打天下手下大将如云,李文忠可以与人切磋;李景隆时代与朱棣交战,手下大将无几,再加上李景隆刚愎自用,自己觉得名将之后,打仗过于轻敌,焉能不败?但李景隆缺乏父亲随机应变的本领,缺乏父亲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本领,贪生怕死,让他见到朱棣就胆战心惊。

因此,就是这样一个皇帝怜悯的逃跑将军,当燕王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第一个撺掇谷王朱橞开金川门降燕,那时候宫中火起,建文帝也不知所终。不过,朱棣也是个硬汉子,他也看不起李景隆这样的软蛋,他欣赏黄子澄方孝孺这些宁死不屈的忠义之士,多次想法设法比他们投降,可惜打错了算盘,对于李景隆被副都御史陈瑛等告发“在家坐受阁人伏谒如君臣礼,大不道;增枝(景隆弟)多立庄田,蓄童仆成千,意叵测。”上藉其家产,下李景隆於狱。后削爵。景隆绝食十日不死,约卒于永乐末年。可见为人还是有点骨气,有点本领,有点内涵,否则就是你是名将之子也没法生存。

标签: 明朝开国大将李文忠儿子

更多文章

  • 明朝开国名将李文忠之死是正常病亡故还是毒杀?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朱元璋,李文忠,开国名将,

    1384年12月明朝开国名将、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患病不起。新年过后,李文忠的病情仍不见好转,于是朱元璋于1385年2月29日(文中日期为阴历)派遣皇太子朱标前去探视。第二天朱元璋亲自驾临曹国公府,并命淮安侯华中督理太医进行诊治。期间他们这对这对君臣、甥舅、父子相谈甚久。朱元璋离开后,李文忠召

  • 王守仁很厉害吗?王守仁一生为何进不了内阁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守仁,明朝

    王守仁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因为在仕途上的起起伏伏,相比于政治上的成就,王阳明在哲学思想上的成就还要更高。他开创的“杨明心学”,不仅仅是本国的影响很高,甚至还传到了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影响深远,孙中山曾经说过:“日本的旧文明皆由中国传入,五十年前维新诸豪杰,沉醉于中国哲学大

  • 王守仁是怎样的人?王守仁一生有过哪些成就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王守仁,明朝

    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后世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因此又有别称王阳明。他是明朝著名的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既然能获得这几种头衔,那么也就意味着王阳明在这几方面应该都是极有成就的。首先说王守仁是军事家,他一生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以文官获武功,并且还因此封爵。王守仁

  • 正德帝借平定宁王游江南:刚离京王守仁已擒宁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正德,宁王,明朝,

    明代是比较盛产“奇葩”皇帝的,其中最“奇葩”的一位,要算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这位民间传说和戏曲小说中的“正德爷”最奇葩的经历,就是他的下江南。而他此行闹出最大响动的地方,正是在明朝的南都南京。让我们听南京大学博导程章灿讲讲明武宗在南京期间发生的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吧。宁王造反,让武宗找到了南游的

  • 心学学派创始人王守仁是谁 王守仁著作名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心学学派创始人王守仁是谁 王守仁著作和名言是什么王守仁是谁王守仁即王阳明,生于公元1472年,字伯安,世称阳明先生。他的一生博闻多识,著作繁多,是有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其最有名的成就莫过于集陆王心学之大成于一身。王守仁乃浙江绍兴府人士,出生于家境显赫之家,自幼便熟读诗书展示出非凡的智慧。其父母

  • 王守仁的后代子孙介绍 王守仁的哪些子孙著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王守仁的后代子孙介绍 王守仁的哪些子孙著名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

  • 大明军神王守仁怎么死的 王守仁的墓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守仁,明朝名将,名将

    大明军神王守仁怎么死的 王守仁的墓在哪里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

  • 王守仁在日本为什么会那么火?什么是阳明学?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王守仁,日本,阳明学

    1905 年,号称日本“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

  • 王阳明十大经典语录: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名言名句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阳明,王阳明经典语录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

  • 王阳明是谁?明代全能大儒王守仁的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阳明,明代

    王阳明是谁?王阳明,又称王守仁(1472-1529),汉族,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中国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