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琵琶行》白居易为什么对琵琶女的遭遇同情不已?原来白居易是感同身受!

《琵琶行》白居易为什么对琵琶女的遭遇同情不已?原来白居易是感同身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255 更新时间:2024/2/6 16:59:1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琵琶行》背后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琵琶行》作为描写音乐的千古名篇,历来被人称道。初读此文,笔者不仅暗自惊叹白居易文笔的高超,更是被琵琶女那精湛的演奏技巧所震慑。然而,仔细推敲,疑惑顿生,“江州司马青衫湿”是不是有些太夸张?它单单是由一首琵琶曲所引起的吗?难道此处仅仅是一种夸张手法的运用吗?会不会另有隐情?为此,笔者进行了一番探究,发现“别有洞天”,现陈述如下,以请教于方家。

首先,白居易之所以会泪流满面,是因为琵琶女的哭诉引起了他的共鸣,而非音乐本身。诗中最后一段说得很明白:“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由此看来,“琵琶”只是让作者叹息而已,“此语”才是使作者视琵琶女为知己,从而发出强烈共鸣的根本原因。那么,琵琶女究竟向作者倾诉了哪些事情呢?请看文中第三段: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武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此段便是琵琶女向白居易倾诉的所有内容。以“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为界,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前面是谈自己过去在京城的辉煌,后面是诉说自己如今在他乡的凄凉。那么,造成琵琶女由京城到他乡、由辉煌到凄凉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正深深地触动了作者此时脆弱的内心。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是琵琶女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我们先来分析这两句诗,很明显,“暮去朝来颜色故”不是琵琶女落魄的根本原因。

理由很简单,第一,作为一名歌妓,在入行之初就应该明白干这一行就是吃青春饭,对人老珠黄、门前冷落早就应有心理准备,不会有太大的失落感,更不会为此背井离乡。第二,琵琶女是一位曾经红极一时“名角”。据诗中推测,想必积蓄不会太少,在自己“退休”之后安享幸福生活应该不会太难,因此也不必远走天涯,落得个如此下场。由此可见,“弟走从军阿姨死”才是琵琶女人生悲剧的真正转折点。

“弟走从军阿姨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元白诗笺证稿·附校补记》云:“此弟之从军应是与用兵淮蔡有关。”何为用兵淮蔡?据《资治通鉴》记载:“吴元济反淮西,宪宗命发兵讨之。是时诸道节度使及宰相李逢吉,皆与元济交通,多请罢兵,惟裴度力主讨贼之议。上曰:吾用度一人,足破此贼,遂以度为相。师累岁无功。度请自诣行营。上许之。度陛辞。言曰:“臣若灭贼,则朝天有期,贼在,则归阙无日。”

上为之流涕,解通天御带以赐之。度至淮西,身督战。由是诸将效力。李塑夜袭蔡州,擒元济,淮西遂平。韩愈奉诏撰平淮西碑曰:凡此蔡功,惟断乃成。”也就说宰相裴度为制衡“藩镇”的势力而用兵淮蔡,从而发生了这样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场战争才有了此时的歌妓从军。那么关于歌妓从军,在唐作品中多有体现,在这里不加赘述。琵琶女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空间,再加上其已人老珠黄,不具备“从军”的资格,最后只好委身于“重利轻别离”的小商人,从此远离京城,浪迹天涯。

这也就是说,淮蔡之战是琵琶女如今落魄的根本原因,琵琶女是唐王朝藩镇割据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白居易左迁九江的原因:

《旧唐书》本传云:

“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被贬官的起因便是“盗杀宰相武元衡”。原来,唐宪宗元和十年,淮蔡节度使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削藩派”代表人物——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表有进一步提出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的要求。这时,刚正不阿的白居易挺身而出,主张讨贼,因而得罪权贵,遂遭贬谪。

由此可见,淮蔡之战也是白居易左迁九江的原因,白居易也是唐王朝藩镇割据的受害者。

由此可见,一个红极一时的京城名妓,一个名誉当朝的文坛巨子,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因同一政治事件而在异乡重逢,一个紧握琵琶、转轴拨弦,一个高握大笔、挥毫泼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既是对命运的慨叹,也是对时局的控诉。不同的人生,相同的命运,他们彼此视对方为知己,一个更坐弹一曲,一个翻作琵琶行,于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也就顺理成章了。

标签: 唐朝白居易

更多文章

  •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为什么被称为诗魔?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上。有很多的代表性诗人,有实现李白,诗圣杜甫,诗鬼李贺,诗佛王维等。还有一人被称为诗魔,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白居易。白居易生活在唐朝,和李白,杜甫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白居易的名气也没有他俩高。怎么会

  • 白居易随意写了首诗,里面竟包含了6位青楼女子的名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白居易,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白居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白居易一生写了不少的作品,并且涉猎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因此有“诗魔”和“诗王”之称。而在白居易老年之时,曾经写下了一首名为《霓裳羽衣舞歌》的长诗,诗中包含了六个青楼女子的名字,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流传至今。《

  • 白居易有多清正廉洁?拿了两块石头还写诗忏悔!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唐朝,白居易

    白居易为石头写诗。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诗曰: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唯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这首《三年为刺史二首》(其二),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在出任杭州刺史的3年间,为官清廉,未收过任何贿赂或向他人索取过财物和贵重物品。离任之后,白

  • 白起横空出世名震天下,白居易奉其为先祖却被怀疑其真实性!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白起,白居易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白起和白居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提起战神白起,那绝对是神一般存在的人物。据梁启超考证,战国时期,在战场上死亡的将士达到两百万人,其中有一百万将士的死亡与白起有关。而且,这一百万死亡的将士,只计算白起的敌对方上,并没把白起统率的秦军阵亡人数统计入内。这实在太恐

  • 白居易真正的故居是什么样的 白居易有钱为何还要租房子住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白居易,房子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白居易租房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房价也是越来越高,大部分年轻人应该都还是租房住的状态,那有人疑惑了,这古代人是怎么解决住房问题的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白居易的住房历险记。了解白居易的身世的人应该都知道,在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在都城长安还有外地做官,那在这期间他都

  • 杨贵妃的长相怎么样?真的是白居易写的那样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杨贵妃,长相

    历史上的杨贵妃长什么样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告诉你。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

  • 盘点唐朝诗人白居易五首哲理诗的原文和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白居易,唐朝

    很多人都不了解白居易,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疏请追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当权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赴江州途中,白居易想起了好友元稹被贬江陵时写的《放言五首》,颇有感慨,于是也写了五首诗相和。放言就是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白居易的这五首诗,借助贴切的比

  • 北宋诗人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原文、翻译及解析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冬至夜思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邯郸冬至夜思家作者: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释①邯郸:唐县名,今河北邯郸市。②驿:驿站,客店,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③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

  • 母亲坠井而死白居易守孝3年,为何有人说他不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居易,唐朝

    对白居易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相关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理学家曾国藩曾提出著名的“人生三境”,即少年经不得顺境,中年经不得闲境,老年经不得逆境。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一生,恰恰符合“人生三境”。唐朝时期,诗歌文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以李白、杜甫、白居易成就最为突出,三人合称为“唐代三大诗

  • 白居易思念家人写下一首诗,堪称题目最长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白居易,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白居易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唐诗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诗在春秋战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兴起了,而在唐朝,诗歌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巅峰,唐朝涌现出了无数出色的诗人。人们也收录了众多的唐诗,其中有代表性的诗集就是《唐诗三百首》,这里面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