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走寻常路 解密布衣李白一步登天始末

不走寻常路 解密布衣李白一步登天始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13 更新时间:2024/2/13 8:33:37

据《唐摭言》、《唐音癸签》等许多唐代典章记载,当时的科举考试实行的“两条腿”走路,一是人们熟知的“常科”。即每年由县、州(府)、道至中央礼部层层考试,有时由皇帝拍板。

这种考试虽显得有一点公开、公平,但内容繁杂,关卡多多,录取的人数极少(每年能进京参考的有七八百人,被录取者仅20人左右),远不能满足泱泱大唐治理国家的需要。才能出众的士子不愿在此蹉跎岁月,通常选择“制举”的形式作为入仕的捷径。

网络配图

制举,是唐代主要的科举考试形式,由皇帝不定期下诏考取非常人才,参考者由名人高官直接推荐给皇帝,由皇帝面试后一锤定音。一年可开考数次,人数不限,曾出现万人参加制举考试的盛况。

参加制举须有三个重要条件:一是有特别才能,二是有重要人物推荐,三是所具备的特长适合皇帝的口味喜好。李白正是具备了这三点并按章循制、身体力行而一登“龙门”的。

首先,李白在老家四川江油“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好剑术”、“作赋凌相如”。20岁前,还读了许多道书、佛经、并师从附近的盐亭县人、着名纵横术大师赵蕤,钻研了安邦定国之术《长短经》。他知识的广度、深度,以及对前人的经典古籍超常的理解,是那些一步一个阶梯埋头参加常科考试的儒林士子们不可望其项背的。

另外,李白的诗坦白直率,民歌气息较浓,他青少年时在家乡又学习了“番文”(江油在唐代为少数民族氐人居住地),这两大特长更是其他士子无法想到或去学习的,也歪打正着,后来客观上受到唐玄宗赏识。

网络配图

二是李白受到诸多要人的宣传和推荐。他十六七岁时向赵蕤学习《长短经》时,“广汉太守闻而异之,因举二人以有道,并不起”;他21岁时,带着自己的诗文向益州刺史苏颋自我举荐,苏曾说他“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可以相如比肩也”,即可与西汉大辞赋家马相如一个档次。

他三四十岁时,曾拜谒过荆州韩长史、安州李长史、裴长史、邠州郑长史、皇帝的女儿玉真公主、女婿张垍、与皇帝有往来的道士吴筠等……所交朋友北至雁门,南达湘沅,东临越中,西届武功不下百人,虽然他42岁被皇帝直接召见,是玉真公主、道士吴筠和太子宾客(皇帝的家庭教师)贺知章等三人先后举荐,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他人也起了很大助推作用,因为皇帝接见他时曾说过“卿是布衣,名为联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得此”。可见李白参加“制举”中公关这一科是得了满分的。

网络配图

三是李白的特长适应了皇帝的需求。李白友人之子、宣歙(今安徽省)观察使范传正为他撰写的新墓志,说他曾“草答番书,解若悬河,笔不停辍”。明代文人由此编写出《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后者虽为小说家之言,但李白懂番文,在翰林院处理过一些外事文书是可信的。

唐王朝疆域广大,西至今中亚地区,急需大批“双语”人才。再是李白才思敏捷,作诗立马可就,语言通俗流畅,用典丰富,贴切,随手拈来,这对听厌了宫廷传统诗歌的唐明皇来说,犹如股股新风扑面而来。

综上所述,李白的确遵循当时的“潜规则”参加了科举考试。

标签: 李白

更多文章

  • 李白才华横溢, 却因为好酒而仕途坎坷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着如此浪漫洒脱文风的“诗仙”—李白,在诗歌盛兴的唐朝竟仕途不顺,这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其好酒过度,不仅可能会得罪人,而且会还会误事儿。网络配图早期的李白,遍览群书,周游山川的他,并非是一位淡泊名利的闲居雅士,青年时期的李白也是怀有着建功立业的抱负,渴望

  • 高力士竟给李白脱过靴,并因此而陷害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高力士常被人看作一生的污点,也是高力士在戏台上被人描绘成丑角的主要原因,那就是他是否给李白脱过靴,并因此而陷害李白。《唐才子传》描绘过一个生动的故事,说的是李白曾经骑着一头驴路过华阴县,冲撞了华阴县长官,县令喝问:你是谁啊?李白回答说:“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揭真实死因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唐代诗人李白留给后世许许多多的浪漫诗句,就连他的死亡,也是浪漫诗意的。那么他究竟是怎么死的?是命中注定还是事在人为?我们都知道李白的诗句中充满了天马行空,天方夜谭的意境,他的一生也极为飘逸。然而,这位生来纵情诗与酒的天才,终究还是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难道这就是他的命中注定吗?网络配图其实,除了李白还

  • 唐朝皇帝唐玄宗为什么会喜欢李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玄宗

    李白是唐朝大诗人,在重视诗歌的国度里,李白的名声绝对是一流的。那饱蘸笔墨酣畅淋漓的诗歌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那种想象是天生的,那种狂放不羁,让人想象成天上的神仙一样。网络配图却说李白受到玉真公主的推荐,玉

  • 李白外貌是怎样的 李白为何不参加科举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李白留给我们的那些诗句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性格豪迈、才高八斗、胸怀天下的男人形象。今人总喜欢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揣摩古人,李白是不是终其一 生都是这样一颗耀眼的明珠,始终被唐人景仰、被人们传颂呢?其实,李白的一生颇为坎坷,他的胸怀抱负,他的才气与他的境遇相比十分不匹配,他受制于那个时 代。也许正如世人所

  • 玄宗与贵妃宠爱的李白为何被流放到夜郎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李白作为唐朝“政治犯”流放夜郎?李白作为唐朝“政治犯”差点被腰斩。他参予了唐朝高层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而且站错队了。站在了失败者一边。这下可惨了。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打着靖难的旗号,招兵买马,挥师东下,其实是趁机扩大地盘,想借乱世当皇帝。兵过九江时碰见自助旅行的李白,觉得

  • 为何说李白的忧愁比最忧国忧民的杜甫还要多?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众所周知,唐朝历史上最忧国忧民的诗人非杜甫莫属,那为何小编今天要挑战大众的认知,说李白的忧愁其实比他还要多呢?我们慢慢看来便知了。网络配图我们都知道李白有一句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般的读者都会认为,这是李白惯用的夸张手法,并非他真实生活的写照。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在小编看来,这夸张的背

  • 揭秘李白唯一没有搞定的女人竟然是她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白

    李白: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唐朝大才子李白,因为当代语文教材的原因,他给国人留下的印象只是豪放派诗人,而关于他的私生活,国人知之甚少。史料中关于他的婚恋,最详实的资料也只有魏颢《李翰林集序》中的一段话:“白始娶于许,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

  • 揭秘:唐代大诗人李白四次婚姻背后的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

    李白一生结过四次婚,或者说有过四段婚姻生活。从文献记载看,大致情形是这样的:李白的第一、四段婚姻是较为正式的,中间两段似乎只是同居;第一、四两段婚姻的对象都是有来历的妇人,她们的祖先都曾经做过宰相,而且都是权重一时的宰相,中间两段婚姻,前者只知其姓刘,后者只知道是一个山东女子,姓氏都没有留下来;李白

  • 揭秘:历史上李白竟凭一首诗换来了一个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白

    李白最疼爱的妻子是宗氏,她也是名人后裔。祖父是已故宰相宗楚客,到宗氏的时候,家里依然很体面。那宗模样俊俏不说,更是知书达理,温柔娴淑,在方圆百里,她的贤惠与才气是出了名的。宗氏才貌双全,这本来是大好事,可在这方圆百里,却成了愁事。原来一家有女百家求,前来求婚的络绎不绝,不过大多是胸无点墨之徒。或者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