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长孙无忌为什么会斗不过一个女人武则天?真相是什么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斗不过一个女人武则天?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727 更新时间:2024/3/30 5:34:54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斗不过一个女人武则天?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长孙无忌是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最终的结局,却是被逼自杀而亡。

那么,为何他的人生,会有这么大的戏剧性?

01.长孙无忌会被武则天记恨的原因:不同意武则天封后

王皇后萧淑妃相继倒台的情况下,唐高宗觉得后宫不可一日无主,于是,就有了封武则天为皇后的念头。

有一天,唐高宗就把自己的想法,跟底下的大臣们说了说。没想到,长孙无忌就是不同意,封武则天为皇后。

据《新唐书》的记载:“帝欲立武昭仪为后,无忌固言不可。”

唐高宗也没有想到,这件事会遭到长孙无忌的极力反对,为了争取他的同意,不断地讨好他。

又是封赏,又是提升他子孙的官职,更是派其他大臣劝谏长孙无忌。

据《新唐书》的记载:“帝密以宝器锦帛十余车赐之,又幸其第,擢三子皆朝散大夫,

昭仪母复诣其家申请。许敬宗数劝之,无忌厉色折拒。”

后来,兴许是把唐高宗惹急了,也不管大臣们同不同意了。

直接跟大臣说道“后无息,昭仪有子,必欲立之者。”

最后,武则天还是被封为皇后,她认为长孙无忌,既然接受了赏赐,却没有同意自己封后。

因此,记恨上了长孙无忌。据《新唐书》的记载:“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

也就是说,长孙无忌会被武则天记恨的原因,在于他接受了封赏,还是不同意武则天封后。

02.长孙无忌的下场:被人诬告谋反,遭削职贬官,最终被逼自尽

前面说了,长孙无忌因为不同意武则天封后,遭到武则天的记恨。

而武则天一派的许敬宗,就非常敏锐地观察到了这点。

于是,联合其它大臣诬告长孙无忌密谋造反。

据《新唐书》的记载:“敬宗揣后指,阴使洛阳人李奉节上无忌变事,与侍中辛茂将临按,傅致反状。”

刚开始的时候,唐高宗也不相信,长孙无忌会谋反。

但是,禁不住许敬宗等人的多次“劝说”,最终相信了长孙无忌谋反的“事实”,将长孙无忌贬官削职。

据《新唐书》的记载:“帝终不质问。遂下诏削官爵封户,以扬州都督一品俸置于黔州,所在发兵护送;

流其子秘书监冲等于岭外;从弟渝州刺史知仁贬翼州司马。

后数月,又诏司空勣、中书令敬宗、侍中茂将等覆按反狱。敬宗令大理正袁公瑜、御史宋之顺等即黔州暴讯。

无忌投缳卒,冲免死,杀族子祥,流族弟思于檀口,大抵期亲皆谪徙。”

就这样,长孙无忌被逼自尽。

03.从身份来看,两者的不同: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宰相,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武则天是唐太宗时期的才人,在唐太宗死后,先是在感业寺出家,而后又被唐高宗召入宫中。

在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后宫权力斗争中,慢慢地站住脚跟,最终在这场后宫斗争中胜出。

从两者的身份去分析。长孙无忌即便功劳再多,说到底,也是为人臣子,是给帝王家服务的;

而武则天却是不一样,她是皇帝的枕边人,在关系层面上,就比长孙无忌更亲近。

说得简单点,长孙无忌对皇帝来说,是重臣,属于工作方面的关系;

武则天对皇帝来说,是家人,属于生活方面的关系。干预皇帝家的私事,是为人臣子的大忌。

再者,立后这种事,往大了说,是国家大事,往小了说,却是皇帝家的私事。

而且古代封建系统的特性,就决定了,皇帝才是拥有最终决定权的那个人。

即便你长孙无忌说得再有道理,只要皇帝不同意,它就没办法施行。

也就是说,长孙无忌斗不过武则天,从一开始就是注定的。

标签: 长孙无忌唐朝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说他是唐朝第一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长孙无忌

    对长孙无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长孙无忌这名字是有点怪,他是唐朝功臣位列第一的人,不过他的知名度却不是很高,从文或从武的角度看,比他厉害的人比比皆是,那到底为什么他是唐朝第一功臣?还被封了国公。要从玄武门事件开始看。玄武门事件,想必大家都知道,就是唐朝时期德

  •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他们是什么时候认识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长孙无忌

    对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布衣之交大唐贞观年间,唐太宗依靠身边的一班文臣武将,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为表彰这些大唐功臣,让他们得以流芳百世,并为后世官员树立榜样,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特令在凌烟阁画上了他们的肖像,共有24人。其中位

  • 李世民曾想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为什么会阻止?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恪,唐朝

    李世民曾想立李恪为太子,长孙无忌为什么会阻止?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代帝王,李治在位初期,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创造了“永徽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唐朝人口最多300万户,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曾一度增长到380万户。因此,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

  • 唐高宗学习父亲唐太宗的广开言路,为什么会受到长孙无忌的阻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宗,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反对唐高宗学习父亲唐太宗的广开言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唐太宗被称为“千古帝范”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广开言路、积极纳谏。从唐太宗之后,几乎所有皇帝都以唐太宗为纳谏的榜样(虽然大部分学得不怎么样),唐太宗之子唐高宗也是如此。在登

  • 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术是什么样的?从长孙无忌的死可以看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唐高宗,唐朝

    从长孙无忌之死,看唐高宗李治的帝王心术。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的董事长,然而,总经理却是你的亲舅舅,那么,你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是商业集团不赚钱吗?是某笔投资会亏损吗?不,都不是,你只会关心一件事:你作为董事长,能不能说了算。长孙无

  • 长孙无忌为什么能够权势滔天 长孙无忌为什么会选择李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长孙无忌,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长孙无忌权势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说起长孙无忌,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另外一个人,她就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小名叫观音婢,至于大名,史书上却从来没有过记载,所以也无从考证。正如大家所想的一样,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和两兄妹,而这长孙皇后年少时也受尽了磨难,

  • 唐朝重臣长孙无忌,历经三朝,造就最强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孙无忌,唐朝

    唐朝重臣长孙无忌是怎么造就最强王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唐朝因其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颗最夺目的宝石,这一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达、社会风气空前开放、文化多元化,使之跻身同期的世界强国之列。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在长孙无忌的辅佐下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杜如晦人物生平 秦王高参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杜如晦

    早年经历杜如晦,字克明,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后,祖父杜果在隋为工部尚书、义兴公,父亲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小时候聪慧有悟性,喜欢和人谈论历史、文学方面的知识,隋朝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为预备官员,礼部侍郎高孝基对杜如晦非常器重,对他说:“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作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你能坚

  • 传奇杜如晦:如果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唐王李世民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杜如晦

    杜如晦,字克明,少英爽,喜书,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杜如晦是个志向远大而且英明果断的人。李渊进了长安,杜如晦作了秦王府的参军,也就是随军参谋。当时李渊常常把秦王府的人往外派,李世民很担心自己身边没人。房玄龄说,别人走多少无所谓,只有杜如晦是个人才,不能走。如果您的志向只是做个藩王,那么要他

  • 唐朝莱国公杜如晦逝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杜如晦(585年-630年5月6日),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